(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电化学考点清单课件 .ppt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rar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四 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四 盐类的水解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六 烃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命名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九 有机合成与推断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弱电解质的电离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烃的衍生物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 电化学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六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八 原子结构 化学键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四 化学与技术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十 化学实验基础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二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九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三 离子反应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无机框图推断和化工生产流程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一 物质的量考点清单课件 .ppt---(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17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588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8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3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考前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温习 课件 打包 24
资源描述: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考前,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温习,课件,打包,24
内容简介:
专题十一 电 化 学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1)会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电极反应类型及电子、离子的流向; (2)会书写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及燃料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2)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做法和措施。 原电池原理 【 典例 1】 (2012 四川高考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 2O = 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解质溶液中的 H+向负极移动 .4 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氧气 2=2O =4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点: (1)燃料电池燃料总是在负极上反应。 (2)氧气在正极上反应,写电极反应式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 精讲精析 】 选 C。正极反应为: H+4=2极反应生成氢离子,正极上消耗氢离子,因此氢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由正极反应式中的比例关系可知,每转移 0.4 应掉氧气 0.1 ;将电池的正负极反应方程式相加即可得 【 命题人揭秘 】 命题规律: 原电池原理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导电性、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新型化学电源、原电池的设计等众多知识点,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以新型电源为依托考查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类型、离子流向和电极反应等。 备考策略: (1)熟悉常见电池的组成以及相关原理,如反应类型、各种流向等。 (2)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各种新型电池的接触和分析,逐步培养通过题目信息结合已知原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 【 典例 2】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H)2+2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极为 极为 极反应为 =H)2 极附近溶液的 极反应为 2H)2+2=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的关键思路如下: 【 精讲精析 】 选 C。 选项 内容指向 联系分析 结论 A 可充电电池中活泼金属失去电子,为负极,得到电子的 为放电时电极产物为氢氧化物,可以判断电解液为碱性溶液。 正确 B 放电时,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 因为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所以电极反应为:=H)2 正确 选项 内容指向 联系分析 结论 C 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H)2+2=极附近 错误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由H)2转化为 极反应为:2H)2+2=确 【 阅卷人点拨 】 失分提示 备考指南 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分析电化学反应过程、现象和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近年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常与新型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二次电池相联系,综合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电极反应式的正误判断或书写,首先清楚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物,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准确判断电解质是否参与电极反应;在准确把握反应产物的基础上牢牢抓住三个守恒关系 (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 ),结合相关原理来进行判断和书写。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 典例 3】 (2011 山东高考 )以 列说法正确的是 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电解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电子的流动速率即电流强度的大小。 【 精讲精析 】 选 C。 (1)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在铁制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未通电前可以构成原电池,但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时锌仍然失电子,所以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须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而与能量变化无关, (3)由于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因此导线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所以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4)镀锌层破损后,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铁,即 【 命题人揭秘 】 命题规律: 高考中有关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与原电池相联系,由此衍生出比较复杂的应用电池或联合电池组,使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既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此类试题往往以装置图为载体,考查对电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备考策略: (1)要注意分析和熟练掌握电解原理和常见的电解应用过程。 (2)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分析具体的装置特点,如电池组成元件、电极及电解液特点等,结合具体的原电池或电解池原理,结合平时的训练,将基本的工业应用模型和高考解题模型迁移到高考试题中去。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 典例 4】 (2011 浙江高考 )将 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 (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 色铁锈环 (b),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 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的电极反应为 =4成的 b 区迁移,与 e(,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铜铁接触处滴加 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题目条件判断该过程发生原电池反应,属于金属的吸氧腐蚀。 (2)根据原电池原理分析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以及所形成的电流回路,从而判断离子的移动方向。 【 精讲精析 】 选 B。 (1)综合分析。 液滴边缘 生正极反应 =4滴下的=为腐蚀区 (a)。 (2)选项排查。 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运动,所以 综合分析可知; 滴下的 作负极,负极反应为: = 失分提示 而导致离子的运动方向分析错误; “ 还原反应 ” 、 “ ,导致分析不全面而失误; 【 阅卷人点拨 】 备考指南 点在于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和分析; 析电极和电解质溶液的特点从而确定金属腐蚀的类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要培养善于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金属腐蚀问题的能力。 原电池原理 高考指数 : 1.(2012 大纲版全国卷 ) 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流向;相连时,为正极;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相连时,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 B. C. D. 【 解析 】 选 B。 具体分析 结论 (金属活动性 ) 电流从流向,为负极 相连时为正极 相连时上有气泡逸出,为正极 相连时的质量减少,为负极 2.(2012 北京高考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 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化剂 H+2=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能从题目所给的电子、电流方向快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熟练地写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 (3)两极附近的酸 (碱 )性变化要从电极反应式得出。 【 解析 】 选 C。题中没有外加电源,应是原电池装置,由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得出电池反应为 2=22,再根据电子从 b, 极反应式是 2= 4H +,由于产生 H+,其附近酸性增强; 极反应式是 H+2=于消耗 H+,其附近酸性减弱。 3.(2011 福建高考 )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22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活泼金属一般作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2)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一般是移向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3)金属锂是一种活泼的碱金属,容易和水反应放出氢气。 【 解析 】 选 C。 (1)判断电极。 金属锂比铁活泼,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i+和 H+,由于氧化性 H+ 所以正极反应是: 2H+2=。 (2)选项分析。 由正极反应式可知, 因 H+来自于水的电离,所以 H+放电的同时溶液中产生了 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2=22 , 该反应中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在原电池的放电过程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 4.(2011 安徽高考 )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 解析 】 选 B。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 物,即银作负极,产物 A、 原 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 的正极移动, 合物 价,所以每生成 1 (4- ) 5=2 此选项 1851855.(2011 广东高考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 理,设计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2=a和 片均会溶解,溶液从 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极,电压足够大时, 铜电极移动 【 解析 】 选 D。 a和 比铜活泼,从溶液中置换出铜, a和 成原电池,铁作为负极而溶解,铜作为正极,溶液中的 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单质,所以 论 a和 置中都发生 = 反应,溶液会从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果 a和 极,该装置为电解池, 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向铁电极移动,选 D。 6.(2010 新课标全国卷 ) 根据图示,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 s)+=2s)+Cd(s) Cd(s)=Co(s)+Cd(s)=2Ag(s)+Co(s)=2Ag(s)+【 解析 】 选 A。第一个原电池装置中, 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Cd(s)=Co(s)+ 第二个原电池装置中, 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2Co(s)=2Ag(s)+由以上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 2Cd(s)=2Ag(s)+ 因此 B、 C、 能氧化 以 本题选 A。 7.(双选 )(2010 广东高考 )铜锌原电池 (如图 )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移向 【 解析 】 选 B、 C。 电池总反应与没有形成原电池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 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因电子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即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 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 8.(2010 江苏高考 )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 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 解析 】 选 C。 系统有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多种能量转化形式, 置 极发生氧化反应,应是 置 池,其作用是将水转化为燃料 (氢气 )和氧化剂 (氧气 ), 学能与电能间不可能完全转化, 9.(2010 全国卷 ) 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燃料 (S)涂覆在 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 * +3-+2 3+3 2+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 解析 】 选 B。 上面 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最终是将光能转 化为电能,这是个太阳能电池,所以 可看出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镀铂导电玻璃电极 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电极生成了 所以 知镀铂导电玻璃为正 极,所以 实质就是: 3还有 - 另一 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所有化学物质 最终均不被损耗,所以 还原 氧化 10.(2009 山东高考 )电解质溶液是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填“正极”或“负极” )。 (2)若 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_。 欲除去 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_(填代号 )。 2O (3)解酸化的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若电解电路中通过 2 子, _ g。 【 解析 】 (1)原电池的负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 =电池工作时,电子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2)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 快反应速率,从而加快 (3)电解池的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 2H+2=;生成 1 通过 2 论上生成 1 量为 87 g。 答案: (1)锌 ) 正极 (2)锌与还原出的铜构成铜锌原电池而加快锌的腐蚀 b (3)2H+2= 87 电化学装置电极反应式和总式的书写 高考指数 : 11.(2012 安徽高考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 合 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 合 现电流表 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2,闭合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 H 2 2,闭合 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1,闭合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21,闭合 墨电极作正极 通电 =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做到 “ 三看 ” ,一看电源,断开 合 电源装置为电解池,断开 合 电源为原电池。二看电极,电极材料为石墨和铜,判断阴阳极和正负极。三看电解质溶液。 【 解析 】 选 D。断开 合 置为电解池,两极均有气 泡产生,则反应为 2 2+,石墨为阳 极,铜为阴极,因此石墨电极处产生 铜电极处产生 附近产生 液变红,故 A、 开 合 ,为原电池反应,铜电极反应为 =2负 极,而石墨电极反应为 =2正极,故 误, 通电 = 12.(2012 浙江高考 )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生的电极反应为: 2=22 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 H+浓度增大,使平衡 2H+ 2 4 2O 2 和 (nK/ 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 通电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看清阴、阳极的电极材料。 (2)阴、阳极上放电的离子分析。 【 解析 】 选 D。由反应的装置分析,惰性电极为阳极,则电解 该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所以阳极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失电 子,而阴极是氢离子得电子,故在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22 , 于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所以 剩余大量的氢离子,会使氢离子的浓度变大,故使平衡 22H+ 2据阴、阳极放电的离子 可以得知总反应式为 4 2 , 设阳极区的 d,则 通电 = 1。设 x,则消耗的 H+的物质的量为 x,则进入 阳极区的 K+的物质的量为 x,由此可知 K+的总物质的量为 d+x。 n(1/2n(K+)=n(所以 1/2(d+x)=1,x=2转化率为 x/1=2以 13.(2011 北京高考 )结合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和 中正极均被保护 B. 和 中负极反应均是 =C. 和 中正极反应均是 =4. 和 中分别加入少量 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 解析 】 选 A。锌比铁活泼,装置 中锌作负极,方程式为 =铁作正极,但溶液显中性,所以发生锌的吸氧腐蚀,正极反应是 =4于铁比铜活泼,装置 中铁作负极,负极反应为 =铜作正极,但溶液显酸性,所以正极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方程式为2H+2=。因为装置 中没有 成,所以装置 中加入少量 N)6溶液时,没有蓝色沉淀产生。综上所叙,只有选项 14.(2010 安徽高考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 +,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2=2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4.1 耗 的 【 解题指南 】 本题重在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题的关键有两点: (1)要明确原电池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一定要注意电解质,如本题是固体酸燃料电池,没有水。 【 解析 】 选 D。 (1)在化学电池中,电子从负极 (流向正极(,故 (2)本题是固体酸燃料电池,没有水,故正极的反应式为: H+=2 (3)该电池每转移 0.1 耗 2,但没有指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 ,故 (4)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 15.(2010 福建高考 )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2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H+.2 中消耗的 .2 中 可单独作为原电池, 【 解析 】 选 C。选项 A: 为原电池, 为电解池, 中发生充电反应, 反应式为=H+正确。选项 B:在上述总反应式中,得失电子总数为 2电路中转移 0.2 以计算出 中消耗的硫酸的量为 0.2 以 项 C: 离子向阳极移动,所以 项 D: 就是充电一段时间后 可以作为原电池,由于 b,放电时作电源的负极, 电源的正极,所以 【 误区警示 】 如何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 本题所示两个装置就是铅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装置 的两个电极上分别为 然为放电装置,即原电池;装置 的两个电极上均为 然为充电装置,即电解池。 16.(2010 浙江高考 )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材料中 1价 2=e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 解析 】 选 B。根据题目给出的正极反应式 (得电子的反应 ):2=e,可以判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应该为:2=2失电子的反应 ),因此,在负极材料中 价, A、 据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式相加得电池反应式: 2=e, 电时 (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故 17.(2011 江苏高考 )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 成持反应温度为 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 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 22 2+2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_。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池放电时正极的g,负极的 2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 _。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 (设仅含 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 2,得到 224.0 2(标准状况下 )。计算样品中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 解析 】 (1)检验相关离子是否存在,就可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 (2)根据电池正、负极反应的物质和电解质溶液,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3)n( =10-2 样品中 x,y, 112 2 4 . 0 m . 4 L m o l 1 0 0 0 m L L248 g x+232 g y=g x+ y=10-2 得 x=10-3 y=10-3 222223 1m ( A g O )w ( A g O )m ( )9 . 5 0 0 1 0 m o l 2 4 8 g m o 9 12 . 5 8 8 g样 品答案 :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 1滴 2滴 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洗涤完全 (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 1滴 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涤完全 ) (2)=2H)4+23)8.(2011 山东高考 )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 _。 (2)如图为钠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 320 左右,电池反应为 2N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M(由 的两个作用是 _。 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 _倍。 (3)_,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液 “增大”、“减小”或“不变” ), 因为 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解析 】 (1)2 22 ,清洗试管 壁上的硫可用 (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的作用:一是导电,二是因钠与硫易反应,故它起到隔离作用;钠高能电池中负极为钠 ,有 23 207 3 蓄电池的电极反应为: =2蓄电池中铅是负极, 207 2 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 (207/23)2=。 (3)根据电离与水解的知识可判断: c( c( c(c( c(H+),加入少量固体 液中发生离子反应:= 由于 c(低,故由 c(小, c(H+)变大,溶液的 2+2=42S, 故离子方程式为 22+2=4S 。 答案 : (1)2 22 热的 (2)= 2= 导电和隔离钠与硫 3)c( c( c( c( c(H+) 减小 22+2=4S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高考指数 : 19.(2012 福建高考 )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列判断正确的是 ( ) nab径流动 c(大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四点: (1)甲和乙装置形成原电池做电源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 (2)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3)阴离子分别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 (4)电子在原电池中由负极移向正极,在电解池中由阳极移向阴极,但是不经过电解质溶液。 【 解析 】 选 A。 和乙装置通过盐桥形成原电池, 生氧化反应, 生还原反应, 子不经过溶液, 原电池中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盐桥中的 K+向乙池移动,两池中的c(不变, 极反应式为: 2H+2=,由于 H+来自于水的电离,所以 H+放电的同时溶液中产生了 以滤纸的 20.(2011 海南高考 )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2H)+=H)2+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 ) H)的还原 H)2的氧化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三点: (1)可充电电池在充、放电时所依据的原理。 (2)电解池中电极的名称和规定。 (3)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 【 解析 】 选 D。由题意知,电池总反应为 H) 2H)2。可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实际上起一个电解池的作 用,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放电时的正极反应相反,可知 H)2在反应中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放电 充电 21.(2011 大纲版全国卷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 H 2O 【 解析 】 选 C。由阳极反应式: 4=22 , 阴极反应式: 2=知从体系中脱离的是 2,相当于 选 C。 22.(2011 上海高考 )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 ) 一电极用铂片 一电极用铜片 【 解析 】 选 B。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时,铜必须作阴极,阳极是铜或惰性电极,阴极的反应式为: 2= 23.(双选 )(2010 海南高考 )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电极反应是 =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 【 解析 】 选 B、 D。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故 A、 解池中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 铜活泼性差的金属形成阳极泥,故 24.(2012 重庆高考 )尿素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 合成的有机物。 (1)工业上尿素由 反应方程式 为 _。 (2)当氨碳比 时, 所示。 32n ( N H ) 4n ( C O ) 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_。 (3)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 2所示。 图 2 电源的负极为 _(填“ A” 或“ B”) 。 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_、 _。 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 _;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 (标准状况 ),则除去的尿素为_g(忽略气体的溶解 )。 【 解析 】 (2) 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大,逆反 应速率增大,且 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 2+ +始浓度 4x x 转化浓度 此氨气的转化率为: 100%=30% 一定条件 ) 图像中产生氯气的电极为阳极,与阳极相连的电极为正 极; 根据图像信息,阳极上先产生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尿素中的氮原子为 有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过程中实际上发生两个反应 (条件略去 ): 2=2H 2 +32O=方程式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可得: 总反应方程式: +=+3H 2 由此可知反应的最终结果是没有酸或者碱生成,阴极室的酸碱性不会发生改变; 两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方程式,若设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x,氮气和二氧化碳各为 x/3, x= 出 答案: (1)2 +2) 小于 30% (3) B 2= +32O= 不变 定条件 25.(2010 四川高考 )碘被称为“智力元素”,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止碘缺乏病。碘酸钾 (国家规定的食盐加碘剂,它的晶体为白色,可溶于水。碘酸钾在酸性介质中与过氧化氢或碘化物作用均生成单质碘。以碘为原料,通过电解制备碘酸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 _(填颜色 )的固体物质,实验室常用 _的方法来分离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碘。 (2)电解前,先将一定量的精制碘溶于过量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时发生反应: 3=5该溶液加入阳极区。另将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极区,电解槽用水冷却。电解时,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_; 阴极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 (3)电解过程中,为确定电解是否完成,需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 设计一个检验电解液中是否有 按要求填写下表。 要求:所需药品只能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仪器及相关用品自选。 试剂:淀粉溶液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5884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