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08页)
编号:11588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8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3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 关 键 词:
-
考前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温习
课件
打包
24
- 资源描述:
-
(考前100天)2013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打包24套),考前,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温习,课件,打包,24
- 内容简介:
-
专题十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学会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会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衡量反应的快慢。 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熟悉化学平衡建立的途径。 结合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理解其含义,能够进行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之间的相互计算。 根据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学会分析常见图像。 通过工业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方法,加深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理解。 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平衡常数 【 典例 1】 (2012 安徽高考 )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 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g)+2CO(g) 2g)+S(l) H 0 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 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催化剂 【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 “ 三步曲 ” :先看容器 恒容,再看反应 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最后运用规律分析。 【 精讲精析 】 选 D。因为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减小,压强不断减小,故 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由于硫是液态,浓度不改变,对反应无影响,正反应速率不变, 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不影响平衡,不能改变平衡常数,故 失分提示 (1)改变纯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用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所以分离出硫后,正反应速率不变。 (2)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 阅卷人点拨 】 备 考 指 南 在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判断物质状态:根据压强的改变和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是否为气态物质。 (2)判断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关系:根据压强的改变和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已知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大小关系。 (3)判断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根据温度变化时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4)调控反应进行的方向:根据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条件的改变来实现控制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移动 【 典例 2】 (2011 大纲版全国卷 )反应 aA(g)+bB(g) cC(g) ( H 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 、 、 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 示: 催化剂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 为 _; (2)v (A)、 v (A)、 v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_; (3) (B)、 (B)、 (B)中最小的是_,其值是 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_,采取的措施是 _; (5)比较第 阶段反应温度 (第 阶段反应温度 (高 低: “”、“ =” 、“” )判断的理由是 _。 【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从图中获取信息,如起点、平衡点、平衡如何移动等。 (2)第 阶段 。 【 精讲精析 】 (1)第 阶段: aA(g)+bB(g) cC(g) 起始浓度 (转化浓度 (平衡浓度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 abc 为 132 催化剂 0 2)v (A)= =v (A)= v (A)= =以, v (A)、 v (A)、 v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v (A) v (A) v (A) 110 . 6 2 m o l L 0 . 5 0 m o l . 0 m i n112 . 0 0 m o l L 1 . 0 0 m o l . 0 m i n111 . 0 0 m o l L 0 . 6 2 m o l . 0 m i n(3)第 阶段: (B)= 100%=50% 第 阶段: (B)= 100%=38% 第 阶段: (B)= 100%19% 所以, (B)、 (B)、 (B)中最小的是 (B),其值是 19%。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 A、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第 阶段 ,故采取的措施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C。 6 . 0 0 3 . 0 06 . 0 03 . 0 0 1 . 8 63 . 0 01 . 8 6 1 . 5 01 . 8 6(5)第 阶段 A、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此反应 H 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第 阶段反应温度 (于第 阶段反应温度 ( 答案 : (1)132 (2)v (A) v (A) v (A) (3) (B) 19%(4)正反应方向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 C (5)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命题人揭秘 】 命题规律: 借助图像来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是近几年高考中的重点,并且分值较大。图像题的综合性很强,可以涵盖化学平衡与速率的很多重点内容,如: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 备考策略: 图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为: 与其他重要知识点的综合 【 典例 3】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 H2(g)、 CO(g)和 l)的燃烧热 285.8 kJ1、 kJ1 和 kJ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 10 _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3)在容积为 2 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 00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填序号 ) 温度为 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v( -11 该反应在 2时的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处于 1变到 到平衡时 增大 H )n ( C H O H )(4)在 1 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 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_,正极的反应式为 _。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 02.1 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 【 审题视角 】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 (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 (2)计算反应速率时用浓度而不用物质的量。 (3)对放热反应,温度越高, 【 精讲精析 】 (1)285.8 分解 1 285.8 解 10 22 858 (2) CO(g)+1/2O2(g)=g) 283.0 l)+3/2O2(g)=g)+2l) 726.5 以上两式可求: l)+ O2(g)=CO(g)+2l) H= 1= 3) v(2 L)/以错; 以 因为平衡时 温 度越低,达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多,说明正向为放热反 应,则该反应在 2时的大,错对; 处于 1变到 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所以达到平衡时 增大,对。 23n ( H )n ( C H O H )(4) g) + 3H2(g) = g) + g) 起始 n 1 3 0 0 转化 n a 3a a a 衡 n (1(3a a p(平衡 )p( 起始 )=(1a+a)4 =(22 (5)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 =702.1 26.5 100% 。 答案 : (1)2 858 (2)l)+ O2(g)=CO(g)+2l) H= 3) (4)(22 (5)2=6H + H+4=2 【 命题人揭秘 】 命题规律: 纵观近几年的各省市高考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已不再是单一的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与反应热、电化学等知识点共同考查,该类试题侧重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变通的能力。 备考策略: 第 (3)、 (4)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第 (5)题为常见的化学电源 燃料电池的基本知识。总体而言,虽然本题考查的内容与范围很大,但都是基本的知识点,只要平时的基本功扎实,解决起来并不困难。 化学反应速率 高考指数 : 1.(2012 山东高考 )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 解析 】 选 C。 些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些金属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 为混合物, 2.(双选 )(2011 海南高考 )对于可逆反应 H2(g)+I2(g) 2HI(g),在一定温度下由 H2(g)和 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g)的消耗速率与 HI(g)的生成速率比为 21 反应速率之差 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逆反应速率相等 【 解析 】 选 B、 D。 v(v(12 , 着反应的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断发生变化,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再发生变化,其比值也不再发生变化。 3.(2010 福建高考 )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体与浊液 F、 出 F、 【 解析 】 选 B。本题侧重考查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分散系、元素周期律等重要的基本概念、规律。 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不容易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更难得出有关规律, 是盖斯定律的表述,正确; 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来区分的, 以酸性强弱作为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依据时,是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判断依据的, 4.(2010 福建高考 )化合物 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 4 8 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 16 果应是 ( ) -11和 -11和 -11和 -11和 解析 】 选 B。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第 8 4 c 为 10 t 为 4 以 在 4 8 可以排除 C、 8 反应物的浓度为起始时 的 ,从而可推测第 16 , 即为 以排除 A,而选 B。 14145.(2009 山东高考 )2g)+O2(g) 2g)是制备硫酸 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应速率一定增大 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 g)的浓度分别是 时间间隔 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 2121【 解析 】 选 D。加入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是恒容条件,增加不参与反应的气体而使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由于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低温度使反应速率降低,将增加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据计算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可得 6.(2012 广东高考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 组用 I、 粉溶液、 究反应条件对化 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 =22(慢 ) =24 ) (1)向 2溶液中的 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 2n(n(S 2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 _ 由是 _。 实验 序号 体积 V/2液 水 液 淀粉 溶液 x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 c( 反应时间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 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 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 c(变化曲线示意图 (进行相应的标注 )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电源 电池反应为: 2Li(s)+I2(s)=2s) H 已知: 4Li(s)+O2(g)=2s) s)+O2(g)=2I2(s)+2s) 电池反应的 H=_;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_极。 【 解析 】 (1)中要想得到蓝色溶液,根据已知两个反应分析可得出结论; (2)中由表格数据观察分析得知其他条件不变,只要改变 (3)中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反应速率,而降低温度会减慢反应的反应速率,所以可以根据图中标准线画出另外两条曲线,但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曲线的拐点,第二是曲线的终点; (4)中根据盖斯定律的原理可以求出 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时,可以根据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判断,此处根据碘在反应中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出碘作正极。 答案: (1) 2 (2) 保证反应物 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3) (4)( 2)/2 正 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指数 : 7.(2012 大纲版全国卷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g) g)+H2(g) 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 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催化剂 【 解析 】 选 B。因为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增大压强只能增大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由此判断 为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增大 大 衡虽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 此 此 8.(2012 重庆高考 )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 个反应: a(g)+b(g) 2c(g); 0 x(g)+3y(g) 2z(g); 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 (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 ),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入惰性气体, 入 应器中温度升高 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入 【 解析 】 选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给体系减压,扩大体积,各物质浓度减小,所以 压时,加入 当于扩大体积,第二个反应平衡向左移动,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对反应体系无影响,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容时加入 z,第二个反应平衡左移, 9.(双选 )(2011 江苏高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应 l)=Mg(l)+g)的 H 0、 S 0 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 衡逆向移动 =22 ,加入 【 解析 】 选 A、 D。该反应吸热, H 0,反应物为液体,有气态物质生成,所以 S 0, 度升高,将导致一水合氨分解,氨气挥发,平衡正向移动, 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2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10.(2011 安徽高考 )电镀废液中 2l) 2s)+2H+( 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 解析 】 选 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故 c(H+)减小,平衡向右移动,故 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故 大 c(,平衡向右移动, n(减小,故 11.(2011 福建高考 )25 时,在含有 某溶 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 ( 发生反应: Sn(s)+Pb(s),体 系中 c(和 c(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c(增大 n(固体后, c(变小 衡体系中 c(增大,说明该反应 H 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要明确如下两点: (1)改变固体的用量,平衡不移动。 (2)固体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 解析 】 选 D。 选项 内容指向 联系分析 结论 A 加固体 衡不移动, c(不变 错误 B 加 衡左移, c(增大 错误 C 升温, c(增大,平衡左移, H 0 错误 D 正确 2 + 12 + 1c ( S n ) 0 . 2 2 m o l L 2 . 2c ( P b ) 0 . 1 0 m o l L 2011 北京高考 )已知反应: 2l) (l)。取等量 和 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催化剂 下 0 =0到 Y=的 v ( 0 ) 1v ( 2 0 ) n ( 0 ) 1n ( 2 0 ) 【 解析 】 选 D。由图像可知, 线长,故 明 线,故 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 20 对应的反应速 率大于 0 ,故 ,故 高温度,加快化学反 应速率,可缩短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图像可知达到平衡时 从 升高温度,平衡 左移,降低平衡转化率,故 Y=0到 Y=于起始加入量相同,故变化量相同 ,即 ,故 v ( 0 ) 1v ( 2 0 ) n ( 0 ) 1n ( 2 0 ) 13.(2011 山东高考 )研究 (1)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利用反应 6 72转移 1.2 耗的 _ L。 (2)已知: 2g)+O2(g) 2g) H= kJ1 2NO(g)+O2(g) 2g) H= kJ1 则反应 g)+g) g)+NO(g)的 H= _ kJ1。 催化剂 一定条件下,将 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 6 ,则平衡常数 K= _。 (3)应方程式为 CO(g)+2H2(g) g)。 该反应 H 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 104 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_。 【 解析 】 (1)32O=2是还原产物,当 1 生反应时,电子转移数为 4 当转移 1.2 有 0.3 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 (2)若 (2)中 3个反应的 1/2+ - 1/2变形,可得所求反应 g)+g) g)+NO(g) 1/22 1/2= 该反应为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 不变的反应,故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 志; 颜色与浓度大小有关,颜色不变意味着 变,其他物质的浓度也不变,故正确; 在任意时间都是 11 ,体积比都不变,故它不能作为判断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消耗 方向,因此它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答案为 b。 2 参与反应,达到平衡时它们的体积比为16 ,现可设容器的体积为 1 L,反应前 2 加反应的 x、x,达到平衡时 2题意可得, (1(216 ,解得 x=平衡状态时,c(c(0.8 c( L= 0.2 c( L=1.2 则 K=c( c(c( c( (3)由图可得出,温度相对较低时, 明了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该反应 ,因在 104 应物 加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得不偿失。 答案 : (1)32O=2O 2) b 3) 在 104 应物 增大压强, 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14.(2010 安徽高考 )低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 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g)+NO(g)+g) 2N2(g)+3g) H 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增大 他条件不变,增加 气中氮氧化物 的转化率减小 180 催化剂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时,反应达到平衡 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 解析 】 选 C。 热反应升温平衡常数减小, 大一个反应物浓度,另一反应物转化率增大, 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15.(2010 上海高考 )据报道,在 300 、 70 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g)+6H2(g) g)+3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2的转化率 22的利 用率 【 解析 】 选 B。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需在 300 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入大量 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 平衡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 2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计算 高考指数 : 16.(2012 四川高考 )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 2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到 600 发生反应: 22 2 H 0。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 相同温度下测得气体压强为反 应前的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催化剂 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 g 0% 【 解析 】 选 D。三氧化硫的生成与二氧化硫的消耗均是正向反应,因此两者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但是由于逆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大,因此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物质减小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三氧化硫的一半,因此反应中生成的三氧化硫为 应体系中只有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其质量为: 233 g g; 2+ 2始加 入量 (转化的物质 的量 (平衡时的物质 的量 (x=0.7 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90%。 x 0 催化剂 x 0 . 7 8 5 8 2 . 5x 1 . 1 0 0 1 0 0 17.(2012 江苏高考 )温度为 向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应 g)=g)+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 t/s 0 50 150 250 350 n(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0 v( -1s 升高温度 ,平衡时 c( 反应的 H 0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0 应达到平衡前 v(正 ) v(逆 )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0 .0 到平衡时 ,转化率小于 80% 【 解析 】 选 C。 50 s, v( 注意体积 ), 250 学平衡时 质的量浓度为 高温度,化学平衡时 物质的量浓度为 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 动,正反应吸热, H 0, 条件下平衡时, c(0.4 c(c(0.1 所以 K= =加入 1.0 0.2 = 衡正移, C 项正确; 2.0 实验,相对于 1.0 以 0%, 0 40 . 1 0 0 . 1 00 . 5 018.(2011 大纲版全国卷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2 2和 8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 【 解析 】 选 C。根据 + 3 2始物质的量 ( 2 8 0 转化物质的量 ( 2/3 8 25 4/3 平衡物质的量 ( 4/3 6 4/3 所以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 。 4231 5 . 4 %44 1363319.(2012 天津高考 )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 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 原 总反应为: s)+3H2(g) W(s)+3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_。 (2)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 3 ,则 温度的升高, 小,则该反应为 _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 高温 (3)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580 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_;假设 ,则三个阶段消耗 _。 温度 25 550 600 700 主要成分 W (4)已知:温度过高时, s)转变为 g); s)+2H2(g) W(s)+2g) H=+66.0 kJ1 g)+2H2(g) W(s)+2g) H= kJ1 则 s) g)的 H=_。 (5)钨丝灯管中的 灯丝变细,加入 工作原理为: W(s)+2I2(g) g)。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_。 1 400 约 3 000 2可循环使用 生的 灯管的寿命延长 2的化合速率减慢 【 解题指南 】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固体和纯液体不出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利用三阶段法求平衡转化率问题。 (3)根据盖斯定律可以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求某一反应方程式的焓变。 【 解析 】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和纯液体; (2)根据氢气和水蒸气的体积比可以求出反应的氢气的体积和反应前的氢气的体积,从而可以计算氢气的转化率,氢气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 (3)根据表格中每一个温度段的主要物质可以判断反应方程式、固体产物以及消耗氢气的量; (4)反应 1减去反应 2即可得目标反应; (5)工业生产中向灯泡内充入碘单质之后,它与灯泡内壁上的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碘化钨,碘化钨在灯丝上分解生成钨单质,反应体系为密闭体系,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因此碘单质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 (1)K= (2)60% 吸热 (3)22 2O 14 (4)+203.9 5)a、 b 3232c ( H O )c ( H )高温 20.(2012 浙江高考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化学方程式 焓变 H/ kJ1 活化能 Ea/kJ1 甲烷 氧化 g)+2O2(g)= g)+2g) H4(g)+O2(g)= g)+2H2(g) 汽 重整 g)+g)= CO(g)+3H2(g) H4(g)+2g)= g)+4H2(g) 答下列问题 : (1)反应 CO(g)+g)=g)+H2(g)的 H=_kJ1。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 _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 (B)的平衡压强 (替物质的量 浓度 (可表示平衡常数 (记作 则反应 g)+g) CO(g)+3H2(g)的 _;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 数 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