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效力分析 张景盛 国家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1999年国务院组建了华融、长城、东方、 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受让了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2002年以前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主要是资产重组、委托代理处置、法律诉讼等。2002 年以后,管理 公司开始通过转让(出售)方式对不良债权进行打包批量处置。在处置过程中,资产管理公司最主要的处 置手段就是二次转让,即以打包出售、拍卖、招标等市场方式来实现,不良债权经资产管理公司整体打包、 公开拍卖、协议转让等等多种形式流向其他企业或者个人。受让债权的企业或者个人多以诉讼形式追讨债 权,引发了大量与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相关的案件。 笔者曾先后为信达、长城二家资产管理公司从事不良资产的调查和处置代理工作,也参与了资产管理公司 不良资产包的“打包 ”转让事务。笔者认为,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资产管理 公司对金融不良债权的转让是我国社会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政策性较强。所以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 让案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法律适用本身的问题,而是司法实践如何更好地将法律适用与金融政 策相衔接的问题,但是随着不良债权处置方式从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处置到以债权转让的打包批量处置的转 变,确实存在因相关金融政策执行不力、相关法律规定滞后,使资产管理公司或者债权受让人通过转让行 为获取暴利,或者严重损害国有资产利益的现象。针对在司法实践中资产管理公司将不良债权再次转让时 债权转让合同的效力问题,试图分析如下: 一、认定债权转让合同效力的法律依据 司法实践中,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债权后再转让债权 的效力,在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时,一般是予以认可的。但是根据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转让债权时有诸多的限制,这些规范性文件在法律层级上 并不属于法律和行政法规,不宜作为认定转让无效的直接法律依据,但出现上述规范性文件中禁止性规定 的情形时,哪些因素应作为认定债权转让效力的参考因素在实践中有争议。 为了依法妥善解决审理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4月3日公布了法发 200919号关于审理涉及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以下简称纪要 ) 。 纪要对于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中损害国家利益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确定合 同无效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了在11种情形下,法院应当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认定 债权转让合同无效。具体包括:(一)债务人或者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 (二)被有关国家机关依法认定 为涉及国防、军工等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转让或限制转让情形的。 (三)与受让人恶 意串通转让不良债权的。 (四)转让不良债权公告违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修订) 规定,对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原则处置不良资产造成实质性影响的。 (五)实际转让的资 产包与转让前公告的资产包内容严重不符,且不符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公告管理办法(修订) 规定的。 (六)根据有关规定应经合法、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但未经评估的;或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 评估机构、评估机构与债务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债务人、以及三方之间恶意串通,低估、漏估不良债 权的。 (七)根据有关规定应当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处置,但未公开招标、拍卖的; 或者公开招标 中的投标人少于三家(不含三家)的;或者以拍卖方式转让不良债权时,未公开选择有资质的拍卖中介机 构的;或者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规定进行拍卖的。 (八)根据有关规定应当向行政主管部 门办理相关报批或者备案、登记手续而未办理,且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仍未能办理的。 (九)受让人为 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政法干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管理人员、 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关联人或者上述关联人参与的非金融机构法人的。 (十)受让人与参与不良债权转让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债务人或者受托资产评估机构 负责人员等有直系亲属关系的。 (十一)存在其他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转让情形的。 二、几种具体的情形分析 1、关于受让人受让资格的限制。此前,财政部于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 债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 200574号通知) 第三条规定,国家公务员、金融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政 法干警、资产公司工作人员、原债务企业管理层以及参与资产处置工作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等 关联人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不良资产。这种情况下由于相关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不良债权的处置工作,在 实践中上述人员往往利用身份、地位和信息的优势获取不良债权的内部信息,在受让不良债权后可获得巨 额利润。由于上述规范性文件并非法律和行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保护国有资产流失角度考虑, 纪要 明确上述人员受让债权时无效。 2、转让债权的种类。对转让债权种类的限制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转让的债权属于200574号通知第二条规定所禁止转让的债权,即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 债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债权; 国防、军工等涉及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债权以及其他限制转让的债权。该规定禁止了涉及国家利益的特 定不良债权对外公开转让。二是资产管理公司在债权转让协议中设置了“禁止再转售条款”,但受让人再度 转让该债权的。 200574号通知第二条所列的第一种情形,即国家机关作为担保人或者债务人的,其债权转让效力应如何 认定。我们认为: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借款或进行担保,其参与民事活动有明显的过错,理应 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承担责任;同时,即使经转让相关企业或个人成为国家机关的债权人,双方也是民事 活动中的正常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会因债权人主张权利而损害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债务人或担保 人为国家机关的不良债权被转让的,不应轻易认定为无效。但在实践中国家机关作为债务人和担保人的债 务转让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的可能,对于200574号通知第二条第二种情形所列的特种企业的债权,出于保 护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倾向于认定债权转让无效,但不宜直接援引通知的规定,对于此类债权以及其他 限制转让的债权,因涉及国家的公共政策及国家安全,可依照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或者合同法第 五十二条之规定,认定此类债权的转让无效。 在协议约定“禁止转售条款 ”的情形下,是否可以因此认定再转让协议无效?有的意见认为:“禁止转售条 款”主要在于防止购买者炒作债权,对债权进行再度转让获取商业利润。现行法律法规对当事人之间的这 种约定亦未禁止,故该条款应是无效的,债权再转让应为有效,这种意见是否可行把握不准。 还有观点认为,当前尚无法律法规禁止不良债权的转售,因此,对于禁止转售条款,其只为当事人之间的 约定条款,该条款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但其效力仅止于该约定的双方当事人。此 次纪要认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债权转让合同中订有禁止转售、禁止向国有银行、各级人民政 府、国家机构等追偿、禁止转让给特定第三人等要 求受让人放弃部分权利条款的,人民法院应认定该条款有效。 但是,当第三方善意无过错地从受让人处受让该债权时,能否因此确认该合同无效,从而牺牲善意第三人 的合同期待利益?若第三人又将该债权转让他方,其合同效力又当如何认定?多数观点认为,在此情形下, 应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只要第三人受让该债权时不知道该条款, 且对此不知不存在过错,该债权转让合同即为有效。 “禁止转售条款”仅仅成为当事人向违反该约定的对方 当事人追究违约责任的依据,而不能成为否定其后手合同效力的依据。 3、转让债权的审批手续。根据财政部2004年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 ,对四大资产 管理公司在进行不良债权转让时的处置审批工作都作了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没有 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审批时,是否影响债权转让的效力?尤其是不良债权未经适当审批手 续转让给境外企业和个人时,应否确认其效力的问题。 纪要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应当向行政主管部门 办理相关报批或者备案、登记手续而未办理,且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仍未能办理的,债权转让无效。显 然对于需要审批的时间已经放宽到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有利于最大限度维护交易的稳定。 4、转让价款。当前,由于在实践中出现了受让人以极低价购得高额债权并获取丰厚收益的情形,社会舆 论对不良债权处理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最高人民法院也专门下发通知,要求慎重处 理不良金融债权处置案件,保证不良债权处置交易的安全和顺畅,加强对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审查,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按照意思自治原则,在债权转让合同中,若债权转让合同确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 表示,转让价款一般不宜作为认定合同效力的参考因素。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数额的不良债权以极 其低廉的价格转让给其他企业、个人的情形,产生受让人“一夜暴富”的现象。有观点认为,不良债权的转 让,受让人是风险与机遇同在。他有可能将受让债权全部实现为现实的财产利益,也可能由于固有风险而 颗粒无收、得不偿失。受让人行使债权获得较高收益,可能是由于其所掌握的债务人的独特财产信息,可 能是由于转让债权后债务人经济状况、偿债能力的变化,也可能是转让债权过程中存在着的违规操作而致 债权被低价转让。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在不良债权评估、公开招标及拍卖过程中未出现恶意串通、违规操 作,则仍应肯定债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由于受让方获得较高回报是在债权转让合同履行完毕后发生的事实, 此情形亦不能成为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事实依据。 三、为防止在不良债权转让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规定了地方政府的优先购买权,以及国有企业 对债权转让合同的诉权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债权转让在通知债务人后便发生法律效力,债务人在债权转让生效 后,应当向新的债权人(即不良资产的受让人)履行偿还债务的义务。根据纪要的意见和精神,为了 防止通过债权转让方式处置不良债权过程中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在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对国有企业债务人的 债权时,规定了地方政府等的优先购买权。即地方人民政府或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部门或者持有国有企业债务人国有资本的集团公司可以对不良债权行使优先购买权。同时, 纪要规定, 国有企业以不良债权转让行为损害国有资产等为由,可另行向法院提起债权转让合同无效的诉讼,以此抗 辩受让人向国有企业债务人主张债权。 归纳起来,对于债权转让合同无效审查重点有三点:首先是不良债权是否具有可转让性,即被转让的不良 债权是否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转让的债权,如债务人或担保人为国家机关的,以及被认定为涉及国防、军 工等国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转让或限制转让的债权。其次是对受 让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对于可能利用职务或业务之便,从事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的相关人员或组织均 属于禁止之列。第三是对转让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即转让过程中评估、公告、批准、登记、 备案、拍卖等诸环节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信息管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2025年软考网络管理员逆袭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海南省知识产权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海南省民政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招聘笔试真题
- 数据库与网络管理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黄山新区妇产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北海市合浦县司法局招聘笔试真题
- 行政法学策划能力试题及答案
- 未来科技变革下的公司战略与风险预测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说课比赛评分细则
- TSG 07-2019《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本练习题可编辑可打印
-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四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全册
- 艺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宁波财经学院
- 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知识培训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总)
- 创业管理-易学实+用的创业真知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工业大学
- 低代码开发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华大学
- 食堂意见反馈制度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