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轻工业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 林 涛 专业班级: 互联网 06-4 学 号: 200612010414 院 (系): 国际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陈嫄玲(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0 年 6 月 1 日 2 郑州轻工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200612010414 姓名 林涛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采用 B/S 结构体系和 JSP 技术实现了电子公文的收文、发文、 审核、统一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管理无纸化。 基本要求:1、测评系统各基本功能都能实现。 2、设计严谨、功能完备。 3、界面美观大方,使用方便。 主要参考资料: 1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 应用开发详解(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1 2鲁晓东,李育龙,杨健.JSP 软件工程案例精解.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3Cay S.Horstmann ,Gary Cornell.Java 2 核心技术 卷 I:基础知识(第六版).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10 4汪孝宜,刘中兵.JSP 数据库开发实例精髓.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5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6李晓宁,董虹宇.Internet/Interanet 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7萧仁惠,陈锦辉.JDBC 数据库程序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2 8 Steven Holzner ,avaScript 使用详解.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10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签章 专业负责人签章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年 月 日 4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II 1 前言 1 1.1 公文管理的概念 .1 1.2 公文管理的形成及背景 1 2 系统需求和分析 3 2.1 开发背景 4 2.2 系统需求 4 2.3 需求分析 5 2.4 运行环境分析 10 3 软件体 系设计 11 3.1 系统设计原则 11 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11 3.3 技术 路线 .12 3.4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17 3.5 开发工具的详细介绍 .20 3.6 数据库设 计 .22 3.7 页面结 构设计 25 3.8 页面详细 设计 26 4 软件 实现 .32 4.1 准备 工作 .32 4.2 Java 编程与相关功能的实现 32 4.3 JSP 编程 与相关功能的实现 .38 4.4 程序中简单的 JavaScript 函数的应用 .42 4.5 编 程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 案 42 4.6 软件后续版本 的展望 43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总结 .44 致谢 .45 参考文献 46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 公文流转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 要 公文流转系统是电子政务(E-Government )的核心组成部分,公文管理是 电子政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文流转系统实现了政府公文管理电子化, 由电子行文方式代替手工行文方式,实现公文处理的自动化,实现公文电子存 储,提高公文的可利用性,对收文和发文进行登记和维护,并提供查询,能够 进行归档操作。 本文论述了公文流转系统功能的分析、设计及后台管理员功能的实现过程。 采用 B/S 结构体系和 JSP 技术实现了电子公文的收文、发文、审核、统一管理, 实现了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管理无纸化。 关键词:电子政务;B/S 结构;JSP;办公自动化;无纸化 II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document V-document system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E-Government,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E-Government. It realiz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file electronic. Means to replace it by way of wri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on and platform to realize the electronic storage and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documents. Realize the reg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eceive and send the file. We can search and the file operation with it. This text discuss the analysis of functional, design and the realize process of background manager functional of V-document system. We use B/S structure system and JSP to realize the accept , dispatch, auditing and unit management of E-document, also realize OA and manage document without paper. Key words : E-Government;B/S structure;OA; Manage document without paper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1 前言 1.1 公文管理的概念 公文管理是电子政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文管理系统实现了政府公 文管理电子化,由电子行文方式代替手工行文方式,实现公文处理的自动化, 实现公文电子存储,提高公文的可利用性。对收文和发文进行登记和维护,并 提供查询,能够进行归档操作。具体如下: 实现常收文、发文的登记入库;支持电子文本格式公文和;为领导及各部 门提供方便的上传、检索、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 具有可靠完备的权限管理和安全加密机制。员工可进入系统浏览整个系统 的各种公文档案资料,各部门可检索本部门各类文件,所有用户严格对应自己 的用户权限对公文进行操作。拥有统一的发文格式,实现机关公文的统一管理。 采用工作流技术,严格控制公文运转程序,完成公文的发送、分发、状态 跟踪、意见一览、重新定位、公文审核等项功能。若前边的程序未进行,不可 进入下一条程序。 公文管理使人能从复杂庞大化公文堆里解放出来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 目了然的公文管理更方便公文的管理。 1.2 公文管理的形成及背景 1.2.1 电子政务及公文管理的形成 “电子政务”是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事物而出现的新概念, 它是由英文“E-Government” 翻译而来的。 “E-Government”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 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来的。在克林顿政府的积极倡导下,美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又进入了一 个新的时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公文管理是政府部门的基本职能,传统的公文管理方式是依靠纸张作为载 2 体,借助盖章、签字等形式实现公文的传递与处理。这种公文管理方式不但浪 费资源,而且周期长、效率低,常常会出现因公文“长途旅行”而影响政府决 策的效率。 电子公文系统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政府间的报告、请示、批复、 公告、通知、通报等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上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不同的政 府部门间实现瞬间传递,大大的提高了公文处理的效率,彻底改变传统的、司 空见惯的“公文长途旅行”现象。 1.2.2 国外现状 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 把政府堪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国家 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 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作为经济、科技、教育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处在世界先 进水平的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同样处于领先地位,为其他国家提供 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在这过程中,公文管理设备向高性能、多功能、复合化和系统化发展;整个 公文管理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无纸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公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已经走向协作与知识管理、信息集成处理相结合的发 展阶段,实现真正的网上公文管理与移动公文管理,充分辅助现代政府提高现 代化的办公效率。 1.2.3 国内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经过了近 20 年的积累,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所面对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可以说,现已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在我国政府机构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 WTO 后 政府工作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 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对稳步推进我国的电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子政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示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时机正在不断成熟, 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即将来临。 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又艰 巨的任务,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颇为复杂,需要社会各界深入研究,共 同探索。 公文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核心模块,加快公文管理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我 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的环境下,使我国公文管理建设走上健康快速发 展的轨道,在公文管理建设方面已产生了如下对策: 在技术选择方面:选择与世界发展潮流吻合的技术。在技术结构方面,尽 快从 Client/Server 结构体系转 Browser/Server 结构体系,采用 B/S 思路,最终用 户界面统一为浏览器,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是标准的三层结构体系。系 统负载轻,开放性好,系统维护升级方便。 系统设计方法:考虑到我国公文管理的现状,采用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 法相结合,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以快速原型法为主。在实施方面遵循统一规 范和分布实施的原则。 在设计思想方面,从传统的面向业务的设计转向面向用户的设计,即将设 计的着眼点放在用户对象身上,设计视角范围是整个内部网,在此基础之上进 行相关业务设计。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到系统设计中去。 在实现方法方面,从传统的结构化设计转向采用复杂适用系统(CAS)理 论进行实现,即从一般的业务需求中抽象出关键的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能够 适应环境变化,系统使用越久,积累的有价值的东西就越多。 1.2.4 国内有关标准 电子公文格式标准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性标准,该国家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各级政务应用系统中电子公文格式不一致 性,实现我国各级党政机关跨平台、跨系统的电子公文交换。详细信息请参考 基于 XML 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 4 2 系统需求和分析 2.1 开发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各种办公信息的复杂庞大化,各个单位对于电子办 公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公文的分发传阅是一项部门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些 工作以往都是通过书面来进行的。但是伴随着 internet 接入各个单位部门,许多 部门还有了自己的局域网,网络化的办公系统有了自己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多 的领导人认识到网络政府公文系统的重要性。经历过 SARS 以后,人们更清醒 地认识到了把公文管理工作尽快实现网络化和电子化的好处。 公文是政府机关处理公务和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各级机关、单位中, “办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办理和制发文件,即“ 办文” ,办文是每个机关、 单位大量的,日常的工作。传统的公文处理方式是依靠纸张作为载体,这样做 不仅浪费纸张、不便于存储和查找,而且效率低下公文送的环节上所花的时间 长。与之相比电子公文是通过电脑进行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字化产物, 与纸质公文相比,电子公文具有存储体积小、检索速度快、远距离快速传递及 同时满足多用户共享等优点。随着电脑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 的公文直接在电脑上产生和传输,电子公文也将越来越多。所以说电子公文管 理系统的开发是适应当前政府改革发展的形势,势在必行。 2.2 系统需求 2.2.1 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分为公文管理后台管理员管理模块和前台普通用户浏览模块,下面我 们具体介绍它们的具体需求: (1)公文管理后台管理员管理模块 管理员登陆、权限验证 添加、修改、删除、审核公文 添加删除各级部门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添加、删除管理员并对其赋予权限 添加、删除普通用户 附件上传 (2)公文管理前台普通用户浏览模块 普通用户登陆 公文分类浏览 公文查询 统计公文浏览信息 2.2.2 系统非功能需求 (1)安全性 记录登陆者登陆时间、IP 记录登陆用户详细信息 (2)标准化 根据电子政务 G to G 的开发标准开发 (3)操作简单 适合所有拥有电脑基本操作的知识的用户 2.3 需求分析 2.3.1 数据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公文管理系统,从本质上说其操作的对象为 数据库中存储的具体记录。因此,不仅要求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比较高的稳 定性,安全性及高负载下保持足够影响的能力,还要求做出科学的数据逻辑结构设 计,以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和减少数据冗余。 以这种思想作为设计策略,分析出系统的以下几项需求: (1)系统用户主要包括员工用户和管理员用户 (2)系统的信息需要由两级分类 6 (3)附件上传及管理功能 (4)不同权限管理员、普通用户的登陆 2.3.2 数据字典 数 据 字 典 ( Data dictionary) 是 一 种 用 户 可 以 访 问 的 记 录 数 据 库 和 应 用 程 序 元 数 据 的 目 录 。 主 动 数 据 字 典 是 指 在 对 数 据 库 或 应 用 程 序 结 构 进 行 修 改 时 , 其 内 容 可 以 由 DBMS 自 动 更 新 的 数 据 字 典 。 被 动 数 据 字 典 是 指 修 改 时 必 须 手 工 更 新 其 内 容 的 数 据 字 典 。 名字 : 公文目录信息 表 别名 : c l a s s 类别信息表 描述 : 纪录系统中分类部门信息 , 并控制 n e w s 表和 a d m i n c l a s s 表中的信息类别 。 定义 : 公文目录信息 表 = 公文信息目录 I D + 一级公文目录名称 + 一级公文目录 I D + 二级目录名称 位置 : 公文管理后台 名字 : 管理员信息表 别名 : a d m i n 信息表 描述 : 纪录系统中管理员的信息 定义 : 管理员信息表 = 管理员 I D + 管理员名称 + 管理员密码 + 管理员权限 + 最近登陆 I P + 最近登陆时间 位置 : 公文管理后台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名字 : 公文信息表 别名 : n e w s 信息表 描述 : 纪录系统公文的信息 , 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定义 : 公文信息表 = 公文 I D + 公文所属类别 I D + 公文标题 + 公文内容 + 公文所属的一级目录 + 公文所属的二级目录 + 公文作者 + 公文包含附件 1 + 公文包含附件 2 + 公文包含附件 3 + 公文阅览次数 + 公文加入日期 + 公文是否审核 位置 : 公文管理后台 名字 : 管理员权限信息表 别名 : a d m i n c l a s s 信息表 描述 : 纪录系统中管理员相对应权限的信息 定义 : 管理员权限信息表 = 管理员权限信息 I D + 管理类别 I D + 管理员 I D + 管理员名称 位置 : 公文管理后台 名字 : 普通用户信息表 别名 : u s e r i n f o 信息表 描述 : 纪录系统中普通用户的详细信息 定义 : 普通用户信息表 = 用户 I D + 用户名称 + 用户真实姓名 + 用户密码 + 密码问题 + 密码答案 + 身份证号码 + 用户 E - m a i l + 用户简介 + 个人学历 位置 : 公文管理后台 8 通过以上简单的需求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E-R 图, 从而建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及表结构。 公文目录信息实体的 E-R 图如图 2-1 所示。 公文目录信息列表 公文信息目录 I D 一级目录 I D一级目录名称 二级目录名称 图 2-1 公文目录信息实体的 E-R 图 管理员用户信息实体的 E-R 图如图 2-2 所示。 管理员用户信息列表 管理员密码 管理员名称 最近登陆 I P 管理员 I D 最近登陆时间 图 2-2 管理员用户信息实体的 E-R 图 公文信息的 E-R 图如图 2-3 所示。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 公文信息表 公文加入的日 期 公文所属一级 目录 公文是否审核 公文浏览次数 公文所属二级 目录 公文标题公文 I D 公文信息目录 I D 公文内容 来源 公文包含的附 件 3 公文包含的附 件 1 公文包含的附 件 2 图 2-3 公文信息的 E-R 图 管理员级别信息的 E-R 图 2-4 所示。 管理员管理目录表 I D 管理员账号 I D 公文级目录 I D 账号 管理员 图 2-4 管理员级别信息的 E-R 图 普通用户信息的 E-R 图 2-5 所示。 普通 用户信息列表 学历 密码 真实姓名 密码问题 密码答案 E - m a i l 员工 I D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身份证号码 员工账号 图 2-5 普通用户信息的 E-R 图 10 2.4 运行环境分析 2.4.1 系统环境 系统属于 Web 架构,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端程序,在客户端上可直接用 浏览器进行工作。整个系统运作的网络基础是 TCP/IP 网络,包括基于 TCP/IP 的 Intranet 和 Internet,以及各种标准的远程拨号连接。运行本系统,硬件配置 须满足以下要求: (1)服务器端: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2000 Server 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数据库系统: Microsoft SQL Server 7.0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Standard 硬件要求: 推荐基本硬件配置为: CPU:奔腾 IV 2G 或更高 硬盘:80G 或 80G 以上 内存:512M 或 512M 以上 网卡:10/100M 以太网卡 (2)客户端: 软件环境: Microsoft Windows 98 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 4.0/ Microsoft Windows Me 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 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或以上版本 硬件要求: 推荐基本硬件配置为: CPU:奔腾 III 或更高 硬盘:2G 或 2G 以上 内存:64M 或 64M 以上 显示器:支持 800X600 分辨率的显示器 网卡:10/100M 以太网卡 2.4.2 技能要求 (1)系统管理人员 采用 Windows 2000 Server 或 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为服务器操作 系统,系统管理员应熟悉以下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Windows 2000 Server 或 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Windows 98(如果用户单位的客户端采用 Windows 98 的话) Windows Me(如果用户单位的客户端采用 Windows Me 的话) IE 5.01/5.5/6.0 (2)普通使用人员 要求熟悉以下软件的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98 或 Windows Me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1/5. 5/6.0 3 软件体系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这个系统是一个基于用户权限的系统,该系统的用户分为 3 个级别:高级 管理员(单位领导) 、管理员、普通职员。高级管理员(单位领导)可以审批公 12 文,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公文,管理员还可以对用户的级别和其他信息进行管 理,普通职员只能查询查看系统中已公开的公文。公文有二级分类:,用户可 以分类或者按关键字方便的查阅公文。本系统的界面简洁明了,从功能上讲完 全可以满足现代政府的内部传阅公文的要求,从公文的提交到审批查看非常符 合政府的办公程序。可以实现政府的低成本投入,高效率办公的宗旨。 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系统主体架构采用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这样的三层结构 ,使系统业 务逻辑和数据库操作与用户应用界面分开,能够使业务逻辑程序员更专注于 Java 程序的开发,而界面设计者专注于用户界面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系统开发 的分工, 浏览器Web 服务器 数据库结构图如图 3-1 示。 W e b 服务器 数据库 浏览器 浏览器 图 3-1 浏览器Web 服务器数据库结构图 3.3 技术路线 3.3.1 JSP 动态网络技术 说到 JSP 技术 ,就一定要先从动态网页技术说起。 随着 Internet 和电子政务 等应用的出现,动态网页技术也随着它们的出现诞生了。所谓“动态” ,并不是 指那几个放在网页上的 GIF 动态图片,动态网页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 (1)“交互性 ”:即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而动态改变和响应,将浏 览器作为客户端界面。这将是今后 Web 发展的大势所趋。 (2)“自动更新 ”:即无需手动跟新 HTML 文档,便会自动生成新的页面, 可以大大节省工作量。 (3)“因时因人而变 ”:即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访问同一网址时会产生 不同的页面。 除了早期的 CGI 外,目前主流的动态网页技术有 JSP,ASP,PHP 等,下 面分别介绍这些动态网页技术。 (1)CGI: 在早期,动态网页主要采用 CGI 技术,CGI 即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公用网关接口) 。你可以使用不同的程序编写合适的 CGI 程序,Visual Basic,Delphi 或 C/C+等。虽然 CGI 技术发展成熟而且功能强大,但由于编程 困难,效率低下,所以有逐渐被取代的趋势。 (2)ASP: ASP 更精确地说是一个中间件,这个中间件将 Web 上的请求转入到一个解 释器中,在这个解释器中将所有 ASP 的 Script 进行分析,再进行执行,而这时 可以在这个中间件中创建一个新的 COM 对象,对这个对象中的属性和方法进 行操作和调用,同时再通过这些 COM 组件完成跟多的工作。所以说,ASP 的 强大不在于它的 VBScript,而在于它后台的 COM 组件,这些组件无限地扩充 ASP 的能力。 (3)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 HTML 内嵌式的语言(类似于 IIS 上的 ASP)。而且 PHP 独特的语法混合了 C,Java,Prel 以及 PHP 式的新语法,它可 以比 CGI 或者 Perl 更快速地执行动态网页。 PHP 能够支持诸多数据库,如 Microsoft SQL Server,MySQL ,Sybase ,Oracle 等。 它与 HTML 语言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使用者可以直接在脚本代码中加入 HTML 标签,或者在 HTML 标签中加入脚本代码,从而代码更好地实现页面控 14 制。PHP 提供了标准的数据库接口,数据库连接方便,兼容性强,扩展性强,可 以实现面向对象编程。 (4)JSP : JSP 页面有 THML 代码和嵌入其中的 Java 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 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 Java 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 HTML 页面返回给客户 端的浏览器。Java Servlet 是 JSP 技术的基础,而且大型的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 需要 Java Servlet 和 JSP 配合才能完成。 JSP 具备了 Java 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 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 Internet 的所有特点。 (5)为什么使用 JSP(JSP 的优势): JSP 技术是由 Servlet 技术发展起来的,自从有了 JSP 后,在 Java 服务器端 编程中普遍采用的就是 JSP,而不是 Servlet。因为 JSP 在编写表示页面时远远 比 Servlet 简单,并且不需要手工编译( 由 Servlet 容器自动编译) ,目前 Servlet 主要用作试图控制器,处理后台应用等。由于 JSP 构建在 Servlet 上,所以它有 Servlet 所有强大的功能。 JSP/Servlet 的实质是一种线程技术,JSP 在运行时会被编译成 Servlet 进行 运行,JSP/Servlrt 关系图如图 3-2 示。 客户端 服务器端 S e r v l e t 容器 线程 线程 线程池 J S P / S e r v l e t 配置一个线程处理请求 配置一个线程处理请求 图 3-2 JSP/Servlrt 关系图 在开发 JSP 规范的过程中,Sun 公司与许多主要的 Web 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和开发工具供应商积极进行合作不断完善技术。 在传统的的网页 HTML 文件(*.htm,*.html)中加入 Java 程序片段(Scriptlet) 和 JSP 标记,就构成了 JSP 网页(*.jsp)。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JSP 基于强大的 Java 语言,具有良好的伸缩性,与 Java Enterprise API 紧密 地集成在一起,在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领域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 Java 平 台构建网络程序几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从 JSP 这几年的发展来看,JSP 已经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通过和 EJB 等 J2EE 组件进行集成,可以编写出具有大的伸缩性,高负载的企业级应用。 JSP 技术在多个方面加速了动态 Web 页面的开发。 3.3.2 JDBC JDBC API 为 Java 开发者使用数据库提供了统一的编程接口,它由一组 Java 类和接口,它由一组 Java 类和接口组成。JDBC API 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使 用纯 Java 的方式来连接数据库,并进行操作。 数据库厂商一般会提供一组 API 访问数据库。流行的数据库如 Oracle、 SQL Server、Sybase 和 Informix 都是为客户访问提供专门的 API。有些 厂商也专门提供数据库驱动程序,并且这些产品除了执行驱动的功能外,往往 还提供一些而外的服务。 有四种类型的数据库四种类型的数据库驱动程序,它们分别是: (1)JDBC-ODBC 桥; (2)部分 Java、部分本机驱动程序; (3)中间数据访问服务器; (4)纯 Java 驱动程序。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驱动程序。 (1)JDBC-ODBC 桥: 在 JDBC-ODBC 刚刚产生时,JDBC-ODBC 桥是非常有用的。通过 JDBC- ODBC 桥,开发者可以使用 JDBC 来访问一个 ODBC 数据库源。 JDBC-ODBC 桥驱动程序为 Java 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把 JDBC 调用映射为 ODBC 调用的方法。因此,需要在客户端上安装一个 ODBC 驱动。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JDBC-ODBC 桥在 JDBC API 和 ODBC API 之间提供了一 个桥梁。这个桥把标准的 JDBC 调用翻译成对应的 ODBC 调用,然后通过 ODBC 库把它们发送到 ODBC 数据源。JDBC-ODBC 桥关系如图 3-3 所示、 16 J a v a 应用程序 J D B C A P I J D B C - O D B C 桥 O D B C A P I O D B C 层 数据库 图 3-3 JDBC-ODBC 桥 这种方式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效率相对低下,现在的开发中已经很少使用 这种方式。通常不推荐使用这种桥驱动程序,但是他可以减少开发人员进行企 业开发的麻烦。 (2)部分 Java、部分本机驱动程序 这种驱动程序使用 Java 实现与数据库厂商专有 API 的混合形式来提供数据 访问。它比前一种方式要快。JDBC 驱动将标准的 JDBC 调用转变为对数据库 API 的本地调用,该类型的驱动程序是本地部分 Java 技术性能的本机 API 的本 地调用,该类型的驱动是本地部分 Java 技术性能的本机 API 驱动程序。如图 3- 4 所示。 J D B C 驱动程序 J a v a 应用程序 J D B C A P I 厂商专有 A P I 数据库 图 3-4 部分 Java、部分本机驱动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在这种方式里,驱动程序和厂商专有的 API 必须在每个运行 Java 应用程序 的客户端安装。 现在大多数的数据库厂商都在其数据库产品中提供该桥驱动程序,这种使用方 式比较有效。 (3)中间数据访问服务器 这种方式使用一个中间数据库访问服务器,通过这种服务器,它可以把 Java 客户端联接到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上。中间数据库访问服务器步骤如图 3-5 所示。 J a v a 应用程序 J D B C A P I J D B C 驱动 程序 J D B C 驱动程序 服务器 本机驱动程序 数据库 图 3-5 中间数据库访问服务器 这种方式不需要客户端的数据库驱动,而是使用网络-服务器中间层来访问 一个数据库。该类型的驱动程序是网络协议完全 Java 技术性能的驱动程序,它 为 Java 应用程序提供一种进行 JDBC 调用的机制。 (4)纯 Java 驱动程序 这种方式使用厂商专有的网络协议把 JDBC API 调用转换成直接的网络调 用,这种方法的本质是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编程。纯 Java 驱动运行在客 18 户端,并且直接访问数据库,因此运行这个模式要使用一个两层的体系。纯 Java 驱动程序如图 3-6 所示。 J a v a 应用程序 J D B C A P I J D B C 驱动程序 数据库 图 3-6 纯 Java 驱动程序 该类的驱动程序是本地协议完全 Java 技术性能的驱动程序,同时它的使用 也比较简单,客户端不用需要安装任何中间键或者运行库。 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第二种驱动程序,它可以很好使所用到的数据库和操 作系统兼容,便于数据库的开发,使用简单。但是由于厂商专有 API 版本的更 新在维护上有一定苦难。 3.4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目前应用程序主要有三种: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分布式(Distribuilded)应用体系机构 Web(Brower/Server)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3.4.1 C/S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C/S 结构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两层功能:一层驻留在客户端,一般由应用程 序及相应的数据库连接程序组成;另一层安装在服务器端,通常是某种数据库 系统,包含数据库和服务器组件。客户端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与用户的交互、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9 按照某种业务逻辑进行处理以及与数据库系统进行交互,服务器端数据库系统 根据客户端软件的请求进行数据库操作,然后将结果传递给客户端软件。客户 端软件与服务器端软件的交互主要是通过 SQL 来进行。 3.4.2 分布式应用体系机构 分布式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也称三层/多层模式,将系统分为三层:表示层、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表示层应用程序安装在用户桌面或动态地从网页上 下载到用户桌面上,它负责处理用户界面并与用户进行交互;数据访问层是数 据源,通常是企业数据库;业务逻辑层指程序中做出智能决策的那部分功能, 业务逻辑应用程序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该层也称为中间层。 3.4.3 B/S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 B/S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是分布式应用程序的一个变种,同属三层或多层应 用程序体系结构。在这种体系结构中客户端软件是通用的 Web 服务浏览器,应 用服务器端软件有 Web 服务器、动态网页服务器和其他业务逻辑服务器。数据 库服务器端跟分布式应用结构体系一样。它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 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且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 统构造技术。随着 Windows98/XP/2000 将浏览器技术植入到操作系统内部,这 种结构更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B/S 应用程序结构图如图 3-7 所示。 客户端浏览器 J S P / S e r v l e t J a v a B e a n 数据库 事件 事件 E v e n t 处理器 监视者 图 3-7 B/S 应用程序结构图 20 3.4.4 比较选择 C/S 和 B/S 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 是美国 Borland 公司最早研发,B/S 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 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 C/S 和 B/S 技术开发出产品也很多。这两种技术都有 自己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各家企业都说自己的管理软件架构技术功能强 大、先进、方便,都能举出各自的客户群体,都有一大群文人墨客为自己摇旗 呐喊,广告满天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由于我们在系统整体构架设计上选择了三层结构、开发技术也选择了 JSP 开发技术,无疑 B/S 的优势又在于它对局域网建立应用,并通过 Internet/Intranet 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 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 如 LAN, WAN, Internet/Intranet 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 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特别是在 JAVA 这样的跨 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 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3.5 开发工具的详细介绍 3.5.1 MS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系统 MS SQL Server 2000 是 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简单易用, 而且能够和 Microsoft 公司的其他产品很好的结合。 SQL Server 2000 提供了以 Web 标准为基础的扩展数据库编程功能。丰富 的 XML 和 Internet 标准支持允许您使用内置的存储过程以 XML 格式轻松存储 和检索数据。您还可以使用 XML 更新程序容易地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通 过 Web 轻松访问数据。有了 SQL Server 2000,您可以使用 HTTP 来向数据 库发送查询、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文档执行全文搜索、以及通过 Web 进行自然 语言查询。 强大而灵活的基于 Web 的分析。SQL Server 2000 分析服务功能 被扩展到了 Internet。您可以通过 Web 浏览器来访问和控制多维数据。 高度 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使用 SQL Server 2000 可以获得非凡的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通过向上伸缩和向外扩展的能力,SQL Server 满足了苛刻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应 用程序要求。 3.5.2 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0 Server 是在 Windows NT Server 4.0(Windows NT 服务器 4.0 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按照人们一贯的思维,它命名为 Windows NT Server 5.0 更合适。Windows 2000 Server 是为服务器开发的多用途操作系统,可为部 门工作小组或中小型公司用户提供文件打印、软件应用、Web 功能和通信等各 种服务。它是一个性能更好、工作更加稳定、更容易管理的平台。Windows 2000 Server 最重要的改进是在“活动目录”目录服务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 套全面的、分布式的底层服务。 “活动目录”是集成在系统中的,采用了 Internet 的标准技术,是一套具有扩展性的多用途目录服务技术。它能有效地简 化网络用户及资源的管理,并使用户更容易地找到企业网为他们提供的资源。 Windows 2000 Server 支持 2 路对称多处理器(SMP)系统,是中小型企业应用 程序开发、Web 服务器、工作组和分支部门的理想操作系统。 3.5.3 Tomcat 5.0 Tomcat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 Serlvet 容器,它是 Apache 基金会的 Jakarta 项 目中的一个核心项目,由 Apache,Sun 和其它一些公司及个人共同开发而成。 由于有了 Sun 的参与和支持,最新的 Servlet 和 JSP 规范总能在 Tomcat 中得到 体现。Tomcat 不仅仅是一个 Servlet 容器,它也具有传统的 Web 服务器的功能: 处理 Html 页面。 3.5.4 Dreamweaver MX 2004 Dreamweaver MX 2004 字面意思为“梦幻编织” ,是美国 Macromedia 公司 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它是第一套针 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发展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 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22 3.5.5 Eclipse 3.01 Eclipse 是替代 IBM Visual Age for Java(以下简称 IVJ)的下一代 IDE 开 发环境,但它未来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专门开发 Java 程序的 IDE 环境,根据 Eclipse 的体系结构,通过开发插件,它能扩展到任何语言的开发,甚至能成为 图片绘制的工具。目前,Eclipse 已经开始提供 C 语言开发的功能插件。更难能 可贵的是,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项目,任何人都可以下载 Eclipse 的源 代码,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功能插件。也就是说未来只要有人需要,就 会有建立在 Eclipse 之上的 COBOL,Perl,Python 等语言的开发插件出现。同 时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插件扩展现有插件的功能,比如在现有的 Java 开发环境中 加入 Tomcat 服务器插件。可以无限扩展,而且有着统一的外观,操作和系统资 源管理,这也正是 Eclipse 的潜力所在。 3.6 数据库设计 3.6.1 数据库实体关系设计 所谓实体,反映到数据库中即为数据表,它存储着具体的记录信息:所谓 关系,即表与表的联系,这样联系大多是通过外键(FK:Foreign Key)实现的。 在本例中,因为信息和所属类别之间存在逻辑联系,news 表中的 classid 列与 class 表中的 id 主键相对应。也即 news 表中的 classid 列是到 class 表的外键, 取其值范围 class 表中的 id 的值的集合。 根据需求,我们设计五个数据表,管理员用户表(admin),类别表 (class),信息表( news) ,管理员权限控制表(adminclass)和用户信息表 (userinfo) ,其结构及关系如图 3-8 所示。 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 a d m i n P K i d a d m i n u s e r a d m i n p a s s a u t h o r i t y l a s t t i m e l a s t i p c l a s s P K i d p a r e n t i d p a r e n t c l a s s c l a s s n e w s P K i d F K 1 c l a s s i d t i t l e n e w s p a r e n t c l a s s c l a s s f i l e 1 f i l e 2 f i l e 3 a u t h o r h i t d i s u s e a d m i n c l a s s P K i d F K 2 c l a s s i d F K 1 a d m i n i d a d m i n u s e r u s e r i n f o P K u s e r i d u s e r n a m e p a s s w o r d t r u e _ n a m e p a s s _ q u e s t i o n p a s s _ a n s w e r e m a i l h o m e p a g e i d _ c a r d i n t r o e d u c a t i o n 图 3-8 系统实体关系图 3.6.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确定了数据库的逻辑关系和数据结构之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概念 性的,逻辑性的东西转换为数据库中能够存放信息的数据表。 表 class 类别信息列表,记录系统中分类的部门信息,并控制 news 表的信 息类别。news 表如表 3-1 所示。 表 3-1 表 class 类别信息列表 I d p a r e n t c l a s s P a r e n t i d C l a s s i n t n v a r c h a r ( 5 0 ) i n t n v a r c h a r ( 5 0 ) n o t - n o t n o t - - - - 主键 , 递增 父类名称 父类 i d 本类类名 F i e l d T y p e ( L e n g t h ) N u l l a b l e D e f a u l t C o m m e n t 24 表 admin 信息列表,记录管理员相关的信息。如表 3-2 所示。 表 3-2 admin 信息列表 F i e l d T y p e ( L e n g t h ) N u l l a b l e D e f a u l t C o m m e n t i d a d m i n u s e r a d m i n p a s s a u t h o r i t y i n t n v a r c h a r ( 5 0 ) n v a r c h a r ( 5 0 ) n v a r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