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中的传播学思考_第1页
文心雕龙中的传播学思考_第2页
文心雕龙中的传播学思考_第3页
文心雕龙中的传播学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心雕龙中的传播学思考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完整的一部巨著,具有“体大 而虑周” 、 “笼罩群言”的特点。全书共十卷五十篇,总结了自先秦以来文学批 评及理论的各个方面,在创作论、风格论、文体论、批评鉴赏方面都做出了许 多超过前人的探索。然而刘勰对于受众这一接受主体的关注与重视,以及其中 渗透的传播学思想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下面仅从受众、反 馈和控制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文心雕龙中蕴含的传播学思考。 (一)受众观 所谓受众,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上的解释是指:接受信 息传播的群众。受众包括读者、听众与观众三种类型。早期的传播观念中,受 众无非是一群各自为战的乌合之众, “魔弹论” “靶子论”等过分夸大传播效果 的传播观占据主导地位。现代传播观则从“媒介决定论”走向“受众中心论” , 更加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 文心雕龙知音开篇便是一声浩叹:“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 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1知音之难,难在何处呢?刘勰指出了两个 方面:一是“音实难知” ,也就是作品本身有难知之处;二是“知实难逢” ,也 就是真正的知音是很难遇到的。显然,刘勰不仅指出了“篇章杂杳,质文交加” 2的文学作品本身的客观因素,也看到了接受主体“知多偏好,人莫圆该” 3的 主观因素。从这点上看,刘勰对受众的关注与现代西方传播学的观点可谓如出 一辙。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受众的“知多偏好”是由个体接受和理解的 差异性引起的。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 受奇者闻诡而惊听。 ”4便不足为怪。可以说,任何理解活动都不可避免的渗入 主观因素,带有感情色彩,这种积极的带有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 制约,主要有心理预设、文化背景、动机、情绪和态度等。 鲁迅关于红楼梦的一段有名论述,对动机这一制约理解的因素做出了 有力的阐发。鲁迅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书 目的书。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 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闱秘史” 5这里所说的经学家、道学家、才子、革命家、流言家之所以 在一部红楼梦中发现这么多不同的“命意” ,产生这么多不同的理解,正是 因为他们带有各自不同的动机。 另外,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每个人的行为、观念、习 惯、性情都不断地受到某种文化模式的塑造和熏陶。因此,人们对事物的理解 不免要受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带有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烙印。不同的时代, 人们对诗人的推崇程度的差异,正是受到整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唐代 地位不如李白的杜甫,却在宋代确立了典范地位。宋代文人极力推崇杜甫作诗 “无一字无来处”的严谨态度、用典和格律,本质上是因为杜甫契合了宋文化 的道德化、理性化的精神内核。 (2)反馈观 反馈,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无非是信息的反向传播。作者与受众位于整 个传播过程的两端,反馈过程即是读者将信息反向传递给作者。无反馈的信息 单向传播正如对牛弹琴一般毫无意义,更谈不上“知音”了。 知音篇中刘勰对于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原理的阐释,也透露着反馈 的思想。他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 必显。 ”6文学创作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学欣赏则正好相反,是由作品的文 辞而深入作家之情。刘勰所谓的“知音” ,正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而达到的 情感共鸣,这也正是知音篇的本质和核心。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情感的 共鸣呢?无非是读者和作者以作品为媒介而进行的的情感互动。 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 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的互动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 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 7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中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理论,即作品、世界、作家、读者, 8也突出了读者作 为文学作品的接受和消费主体的重要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创作出的作品是没有完整意义的第一文体,只有经 过读者的解读、接受,融入读者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 第二文体。我想,没有读者的作品与没有知音的作家,都是孤独的、残缺的。 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家和文本呢?刘勰给我们指出了“知音之道” ,从而做一 个真正的知音,即是: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 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 如镜矣。 9 刘勰认为,读者要在“博观”的基础上“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便 可做到公正而全面地品评作品。 (3)控制观 传播活动与其它生产生活活动一样,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传播过程中的控制往往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一种社 会形态下的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意识形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 挥着对传播过程的控制作用。正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所揭示的各种知识、各种 言说、各种话语在形成过程中都体现着权力背景,这种权利关系往往如一张 “潜网” 10遮蔽了我们的眼睛。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论述了社会现实对文学的影响:“文变染乎 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 11也体现着一定的控制观。刘勰认为文章的变化受到 社会状况的深刻影响,其盛衰兴亡与时代政治密切相关。文学演变的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点:一政治教化作用;二学术风气的影响;三文学作品的继承和发展; 四君主的提倡;五时代风气的影响;六天才的杰出成就。 刘勰所列出的诸多原因,多是从文化和意识形态角度阐释的,我们还必须 看到,任何上层建筑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显然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学形态的演变和文化传播过程。除此之外,社会群体的人际 关系、宗教信仰、地理因素等等也都在影响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文心雕龙中蕴含的传播学思想的一些思考,这些思想无 疑将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注释: 12346911戚德良撰文心雕龙校注通译第 544、547、547、547、549、548、505 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5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 页,北京中华书局 2008 年版。 7沃尔夫冈伊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