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1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2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3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4页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以珠江三角洲为 例例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 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课标解读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理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树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课件展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包括东南亚在内)(图略) 师: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生: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师: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 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师:珠江三角洲土地面积约 4.2 万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面积的 23%。该地区在改革 开放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了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6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676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并完成【思考交流】2;看教材P697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并完成【思考交流】3;建议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并重点检查第三个问题。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 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071活动和【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讲解研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的设问由浅入深进行。 步骤4: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1、2、3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6图235、图236的解读,讲解研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特征”;总结归纳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二者相互促进这一特征。 步骤7: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8: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重 点 难 点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理解城市 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 作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培养学生树立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协调一 致、共同发展的意识。 1.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重 点)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重点) 3.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今后城市 如何发展。(难点) (见学生用书第 57 页)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范围: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 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2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形成城市和乡村相融合、 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的有利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 然条件: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人口稠 密,城市众多,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侨乡众多,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较早、经济基础较好, 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成为我国重要经济区、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外贸出 口基地等。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进程 (1)夯实基础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 1989 年,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后)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外 向型经济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农村城市化 大机器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国际经济环境。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工业化问题 (1)大量占用耕地。 (2)城镇、工业过度密集。 (3)环境污染严重。 (4)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城市化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2)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3)珠江水质恶化。 (4)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5)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3解决策略 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珠江三角洲“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 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 安等一系列问题。 (见学生用书第 58 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特征 【问题导思】 1城市化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 2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及其城市化、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提示】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该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条件好,河流多,水资源充足,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 展,又加上人口和城市密集,历史经济基础好,改革开放后,作为开放的前沿,有许多优 惠政策,使其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工业化 迅速发展的道路,工业化的大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优越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地缘、人缘优势,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进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促进工业 化。具体如下所示: 读珠江三角洲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反映了该地区所经历的_过程。 (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解析】 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之一:城市用地规模在扩大,除建成区面积不断扩 大外,还有许多待开发土地。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加速了非农产业、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 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答案】 (1)城市化 (2)工业化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表现在城市中为非农产业的集中、人 口向城市的迁移,并使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问题导思】 1珠江三角洲国内市场腹地小,原因是什么? 【提示】 南岭的阻隔。 2如何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这成 为本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 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 地区的产业升级。 3如何解决城市建设落后及生态环境问题? 【提示】 加强规划与管理: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了交通、通信、 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一方面,要求企业依 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 员工的合法权益。 出现的 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大量占用 耕地 土地开发过热;城镇建设用地扩 展过快;盲目建设“开发区” “工业 城” 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城镇规模 要适度,要适合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 城镇和 工业过 度密集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产业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过多, 重复建设严重;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间缺乏分工合作,城市规划与管 理严重滞后 确保理想的城镇空间发展形态; 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加强规划、 管理,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 式 环境污 染严重 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 “三废”大量排放,但处理量小; 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管理及生态环 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青 山蓝天碧水工程” 产业结构 层次偏低 产业基础薄弱,外资投入下降; 市场腹地狭小,产业升级困难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地区产业升级; 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 济腹地 图示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相应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中的部分内容: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 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 2020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 2020 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2 200 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 14 亿吨,集装 箱吞吐能力达 7 200 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 1.5 亿人次。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特征不相符的是( ) A沿河分布 B沿河口分布 C沿铁路线分布 D 沿海分布 (2)材料二中的三段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 (3)为了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C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D改造并淘汰那些能耗高、成本大、污染严重的企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 施。第(1)题,由材料一可看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主要沿河、河口、海分布。第(2)题, 材料二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 占用”这一问题;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 一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第(3)题,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而非第一产业(农业)比重。 【答案】 (1)C (2)大量耕地被占用;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3)B (见学生用书第 60 页) 教材 P66图 235 1983 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图 236 2002 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1从图 236 中可以先观察一下珠三角地区濒临的海洋(南海)以及位于哪条河(珠江)。 2从图 235 中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珠江口)。 3从图 235 和图 236 对照来看城市的数目在不断增加,有些县变为城市。说明城 市用地规模扩大,人口数目不断增加。 图表应用 1从图中可看出本区域濒临哪个海?位于哪条河的下游? 【提示】 南海;珠江。 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应采取何种措施? 【提示】 发展空间不足,工业资源有限。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 3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 可充分利用周边省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可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 信息、技术、市场等。 教材第 7071 页活动 【点拨】 介绍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问题的出现,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中并没有作系统的介绍,而只是以极 短的篇幅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而教材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以阅读加活动的形式呈现。 这样安排,把问题交给了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思维和转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题的第二题,教材向学生呈现了三种不 同的观点,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 评性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活动探究题的第三题,结合学 校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实际,讨论城市化过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应当注意的 问题,让学生谈一谈解决城市问题的对策或城市化对周围农村的影响,旨在增强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力。 【答案】 1.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 生贫困问题等。 2观点一: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 化城市环境等。 观点二:把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 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发展又可以促 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观点三: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 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需求。 3城市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 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较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解决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和保护城 市环境等。 城市化进程对农村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 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对农村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增加蔬 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促进城郊农业的发展,增加郊区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在劳动 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见学生用书第 61 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 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完成 13 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是( ) 以旅游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平原 广阔,水热丰沛,河流纵横交错;珠江的运输能力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第 2 题,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第 3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和 出口加工业为主。 【答案】 1.C 2.C 3.B 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包括珠海、惠州、东莞、清远、肇庆、佛山、中山、江 门、澳门等城市所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经济最有活力、城市化 率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面积及综合实力不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但它是我国 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 3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 77%的 GDP。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 45 题。 4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B城市占用耕地面积在不断增长 C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水量大,因此珠江不存在水质 变坏的问题 D城市酸雨现象严重,且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解析】 第 4 题,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工业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等的增加,农业用地 会减少。第 5 题,珠江虽然流量大,但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对珠江的污 染很严重,使珠江水质不断恶化。 【答案】 4.C 5.C 6下面两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 中代码,省级行政区填简称)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以_和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 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 并加强与_和_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协作,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和_为核心,地跨 _、_、_三个省级行政区。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 _、_、_、_和_。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解析】 珠三角和长三角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快、辐射带动作用强, 但在区域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改革开放和对外 联系。 【答案】 (1)两区同处于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 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 熟或三熟;两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2)A G 港 澳 e f h 苏 浙 沪 e f h g a (3)耕地减少,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 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4)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等 能源调配工程。 (见学生用书第 113 页) 一、选择题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图,完成 12 题。 1985 年 2005 年 1对于 19852005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许多乡村地区迅速成为城镇 大、中、小城市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 至 2005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度很大 小城市数量增加迅速 A B C D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原因包括( ) 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自然条件优越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区位优越 劳动力丰富,且为著名侨乡 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从 19852005 年的 20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数量 的增加主要是小城市数量的增加,大量乡村地区成为城镇,这使得该地区有较大的城市密 度;而同时期大、中城市及特大城市的数量几乎没有增加。第 2 题,该地区有利的自然条 件,优越的区位及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都使得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 1.B 2.D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完成 34 题。 319852000 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 ) 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 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城市发展慢 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 4推动本地区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大、中、 小城市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第 4 题,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 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 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城市快速发展。 【答案】 3.B 4.D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 “电荒” “油荒” 、原材料涨 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完成 57 题。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所占的比重 5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 ) A模式 1 B模式 2 C模式 3 D模式 4 6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 B地理区位相同 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 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 7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 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 【解析】 第 5 题,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 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图中模式 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 为 50%,属于劳动密集型。第 6 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 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第 7 题, 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 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 产业转型和升级。 【答案】 5.B 6.D 7.A 阅读材料,完成 89 题。 “中国灯都”古镇有 3 000 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 出口 80 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 。 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 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等。 8在古镇发展为“中国灯都”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 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外向型经济稳 步发展 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A B C D 9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 ) A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 B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 C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 D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 【解析】 第 8 题,古镇发展为“中国灯都”的过程也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 过程,在此过程中,是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第 9 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中 山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镇一品” ,选项 B、C、D 均是“三来一补”开放模式的特点。 【答案】 8.A 9.A 10(2012广州检测)下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 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香港珠三角工业区位变化发展示意图 A劳动力 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 D市场 【解析】 读图知, “前店后厂”模式的最终产品面向的是国际市场,而“前厂后店” 模式的最终产品销往国内市场,故市场变化是影响该地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 D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1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1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 11 题,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来带 动城市化的。第 12 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 型;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属于大城市扩散驱动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 【答案】 11.D 12.A 二、综合题 1320 世纪 80 年代,香港的印刷业发展很快,印刷能力曾占全球印刷市场的 6%。由 于加拿大等国纸张出口量减少,香港将部分印刷厂向广东省迁移。到 2004 年,珠江三角洲 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印刷能力已经超过美国东北部。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工业和造纸 工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加拿大减少纸张出口的原因有哪些? (3)广东省的造纸厂大多邻近制糖厂分布,这样布局的好处有哪些?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需要注意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 珠江三角洲印刷业迅速发展与其原料、市场、劳动力和交通优势有关。珠 江三角洲发展造纸业可充分利用制糖厂的甘蔗渣原料,造纸厂可邻近制糖厂分布。加拿大 减少纸张出口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的,因此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造纸业时也要重视环境 保护工作,避免生态破坏,治理好造纸厂的水污染。 【答案】 (1)市场需求量大;接近原料产地,原料供应充足;有大量廉价劳动 力;水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