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理影像学基础及误诊分析_第1页
肺结核病理影像学基础及误诊分析_第2页
肺结核病理影像学基础及误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结核病理影像学基础及误诊分析肺结核病理影像学基础及误诊分析-李铁一教授经验总结李铁一教授经验总结 时间:2010-09-14 来源:影像园 作者:李铁一 【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 一、概一、概 述述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来,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 由于农村流动人口增加、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增多、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病率升高、脏器移植 手术普遍开展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增加了肺结核的发病几率。在我国,过去和现在肺结核都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胸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中,一些疾病与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是常常遇见的棘手 问题。为此国内外学者在胸部传统 x 线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开展了胸部 CT 对于肺结核的影像诊 断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痰检及痰培养、影像检查、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纵隔镜检查及淋巴结、肺、胸膜穿刺活检是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在无创的检查 方法中, 临床症状和体征、痰检及痰培养、PPD、PCR 及影像检查是初步检查方法。若临床症状和体征 不明显或不典型、痰菌阴性、PPD 一般阳性,此时就突出了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对于免疫功能 低下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典型。在有创检查过程中,有些病例得不到 支持结核诊断的材料;有的经纵隔镜活检,病理报告为增殖性结核但不排除结节病,临床医师 常希望从影像检查得到诊断结核病的支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糖尿病、艾滋病、脏器移植及 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结核,常由于临床症状、影像表现不典型发生诊断困难。 二、胸部结核的二、胸部结核的病理病理与与影像影像 结核的病理改变是影像诊断的基础。 (一一)渗出性结核病变渗出性结核病变 结核菌经呼吸道进人人体后,如果结核菌毒力强、数量多、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处于 变态反应状态时,可导致肺泡炎发生。早期无特异性,病灶充血、浆液渗出,中性粒细胞及淋 巴细胞浸润。继之出现巨噬细胞及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纤维蛋白渗出,显示出结核病变的特 征性表现,称为渗出性结核病变。病变可占据小叶、次肺段、肺段,甚至肺大叶,影像上表现 为范围不同的斑片及片状病变。病变好发于两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但应该指出,这些部位 的斑片状病变不是结核所独有,必须抗炎治疗 12 周病变明显吸收,方可排除结核。位于不 典型发病部位的结核斑片及片状病变,可行 CT 扫描,如果病灶内正常血管走形及分支保存完 好,病灶强化均匀、明显,多为炎性实变病变。若强化不均匀未见正常血管影,则结核可能性 更大。当然还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排除肺脓肿。 (二二)增殖性结核增殖性结核 典型结核病变是以增殖为主或变质为主的结核结节。典型增殖为主的结节由类上皮细胞、 朗格汉斯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排列组成。朗格汉斯巨细胞位居中央,类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居于 周边,病灶中央常发生干酪坏死。若结核菌数量大、毒力强,机体变态反应性高,病变迅速坏 死,周围有浆液性渗出性炎症,此时称之为主变质性病变。笔者根据病理与影像对照观察, 56mm 结节或更小结节多为主增殖性结节,9mm 以上结节以主变质性病灶占多数。病灶坏 死、液化,经引流支气管排空而形成空洞型病变,称为结核性空洞。 (三三)结核的播散结核的播散 结核病变发展,含有结核菌的结核干酪物质经支气管可播散至肺野各部形成病灶,也可经 血管播散到肺部或肺外脏器、组织。原发性肺结核内的结核菌从原发部位经淋巴管到达所属的 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此称为原发结核。肺内原发病灶痊愈后,残留在病灶中的 结核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机体变态反应增强时可再次活动,病情出现恶化;原受过结核菌 感染未发病例,其后再次感染结核菌发生结核病变,这两种感染称为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的 发展使肺部结核病灶多样化,常为结节、球形、斑片、空洞、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 液同日寸存在,活动性病灶和稳定性病灶并存。 1胸部淋巴结核胸部淋巴结核 胸内结核性淋巴结炎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之一。儿童原发性结核中, 纵隔、肺门淋巴结病变的出现率可达 8396,在成人则为 lO43。成人结核病诊断 中如果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有时难与肿瘤(肺癌、淋巴瘤)鉴别,增加了肺结核诊断的 难度。从胸部 CT 应用于临床以来,一些学者研究肺门、纵隔淋巴结影像,其目的是为了鉴别 诊断。若在 CT 增强扫描时淋巴结出现中央为低密度,不强化,周边强化,称为环状强化。曾 经认为 2cm 以上的增大淋巴结出现环状强化是淋巴结核的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淋巴 结中心坏死,周边强化带为血管增生、淋巴结包膜及其周边结构的炎性反应。临床观察证明, 此种表现还可见于肺癌特别是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瘤、转移癌(特别是睾丸癌转移)。 2结核的血行播散结核的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的结核菌可来源于肺内原发灶、胸部淋巴结核的破溃和肺外 结核。结核菌侵入静脉后回心,然后再次侵犯肺部。依结核菌入血的时间长短、结核菌的数量, 可产生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诊 断多无困难。当合并肺部感染或肿瘤时,则需仔细分析肺部影像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正 确诊断,避免误诊。 3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 结核累及支气管形成支气管内膜结核,据报告占肺结核的 6.8。其 来源是结核杆菌经支气管周围淋巴管播散、痰液结核菌直接侵犯、结核性淋巴结炎破溃侵犯。 结核病变发生在支气管粘膜或粘膜下层。早期粘膜充血,继之粘膜下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及结核 结节。病变扩大,发生干酪、坏死、液化,破溃至管腔,粘膜溃疡及肉芽肿形成。病变向管腔 内发展,产生支气管狭窄、梗阻。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弹力纤维破坏,加重支气管狭窄或 梗阻,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较轻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由于结核病变仅限于支气管粘膜层,虽然 患者临床症状很明显,痰结核菌阳性,甚至支气管镜检已发现病变,并且经病理证实,但常规 胸部 CT 检查可无异常发现。呼气相高分辨 CT 检查可发现气体潴留征象。此征象提示支气管 狭窄,但不够可靠。CT 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一般以轻中度增厚多见,管腔光滑或 不规则,增强扫描有强化。支气管内膜结核多发生在主气管和叶支气管,同时可发现肺内结核 病变。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有助于诊断,但在中老年人容易误诊为中央型肺癌。仅有支气管 狭窄、管壁增厚、肺不张时,更需与中央型肺癌鉴别。活动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的肺不张, 经抗结核治疗后一个月甚至更短,不张的肺就可复张,而中央型肺癌引起的肺不张则不可能复 张。支气管壁纤维化为主的支气管狭窄,肺内病变多为合并肺内感染。 4结核的胸膜蔓延结核的胸膜蔓延 肺结核的胸膜蔓延可使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发生淋巴液回流受阻, 产生逆流;或胸膜下病灶沿胸膜淋巴液播散到胸膜;结核菌也可经血行播散到胸膜。胸膜受结 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均可发生渗出性胸膜炎。若患者无明显结核中毒症状,仅有胸腔积液、 气短,则需与肺癌胸膜转移、其他部位肿瘤胸膜转移(如乳癌)鉴别。血性胸水、胸水增长快多 考虑为肿瘤所致。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一般较轻,如果胸膜增厚在 l cm 以上,特别是伴有 纵隔胸膜增厚、胸膜面多发结节、增强 CT 扫描可见强化,应考虑胸膜转移瘤。两侧胸膜多发 结节,部分可见钙化,无胸腔积液,以结核多见。若无钙化,还可见于转移瘤、结节病。包裹 性胸腔积液及叶间积液也可见于胸膜转移瘤。单纯叶间积液、肺底积液结核多见。胸膜转移瘤 与结核鉴别困难时应做胸膜穿刺活检。 三、肺结核的误诊三、肺结核的误诊 肺结核的误诊原因有很多,如肺内孤立的结核结节或肿块周围出现不规则分叶征,与周围 型肺癌鉴别发生困难,此时应将患者常规胸片与胸部 cT 结合观察,如果胸片及 CT 上病灶均有 分叶征象,则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更大些。另外,有学者认为,病灶边缘光滑、病变内部密度 均匀或有钙化灶均是结核的征象,病灶边缘的卫星灶更是结核的有力证据。CT 增强扫描对于 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也有帮助,肺癌可见中度强化,且密度均匀,而结核球的强化程度 较低,仅有 1020Hu,甚至不增强或包膜样强化。肺癌周围的毛刺征应是结节或肿块周围排 列整齐的短线影,而将结核周围长短不一的线影误作毛刺征也是导致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