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1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2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3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4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中历史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专题 3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 人人 民版必修民版必修 1 1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2016兰州高一检测)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 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千,通天下皆 一式。 ”其突出体现了( ) A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B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C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这是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 纲领,紧扣圣库制度具有空想色彩的绝对平均主义,故选 C 项。 答案: C 2(2016上饶高一检测)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 月 10 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 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 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解析: 材料中汉族士兵听信谣言,害怕自己会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 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说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谣言 害怕清政府的清洗,因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见,武昌起义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答案: D 3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 了干部。 ”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它把马克民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从对民主革命所起作用的角度对五四运动作 出了肯定和高度评价,答案选 D 项。A、B、C 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2 答案: D 4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 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解析: 中共一大规定中共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其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故 A 项正确;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 重要性,与中共一大无关,故 B 项错误;1927 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与中共一大无关,故 C 项错误;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与中共一大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5(2016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 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 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 材料“周恩来” “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 党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是 1927 年 8 月 1 日的南昌起义;B 项是 1911 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C 项没有周恩来;D 项是毛泽东领导的。所以答案选 A 项。 答案: A 6(2016南宁高一检测)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 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 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统一战线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毛泽东带领队伍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 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反映了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选 B 项。 答案: B 7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 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3 C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解析: 秋收起义不能体现战略转移,故 A 项错误;井冈山会师只是开辟了走工农武 装割据的道路,不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伟大传奇”不符, 故 C 项错误;红军长征的胜利体现了战略转移,和“伟大传奇”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万里长征路不平, 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 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是指(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解析: 由“万里长征” “左倾错误” “遵城”等信息可确定“会”是指遵义会议。 答案: C 9 “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B长征时期红军的艰苦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 试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战平型关指的是平型关大捷,是中 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林彪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进行了浴血奋战,所以这段歌词描述 的只能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英勇抗战。 答案: C 10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 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 用”是( )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当时解放军转 入战略反攻阶段,故选 C 项。A 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B、D 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C 11(2016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一上统考)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4 A三大战役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攻占国民党总统府,那是一个让 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历史永久铭刻的伟大时刻,它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所以正确答案 为 B 项。A 项时南京的反动政权仍然存在着。C、D 两项前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已经覆灭,所以答案选择 B 项。 答案: B 12(2016湖南娄底市高一上期统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 )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 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 B C D 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 义国家,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表述错误, 排除含的 A、B、D 三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13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 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 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 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观点二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 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 刘雨等学者) 观点三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 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8 分) (2)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 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6 分) (3)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6 分) 解析: 第(1)问围绕着五四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史实来论证史论,考查学生 5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能力。第(2)问的解题关键是以俄为师。第(3)问在回 答“启示”类题目时,主要从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五四运动中应借鉴什么)的角度回答。 答案: (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外争主权,内除 国贼”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8 分) (2)俄国式革命道路。理由: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 道路是行不通的。(6 分) (3)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学习先进理论并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6 分) 14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 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 1.842 米,四 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每年 8 月 29 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 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光明日报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 1.842 米” ,这跟哪个历史事件有关?(4 分) 材料二 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 “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 500 万人次。 (2)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8 分)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 年 4 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8 分)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南京、1.842 等,结合所学的知识: 1842 年 8 月南京条约签订,割让香港岛。第(2)问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一方面从孙中 山本人的丰功伟绩分析,另一方面不要漏掉中山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