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郑昂 常见糖尿病危险因子 高血糖(空腹餐后)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重/肥胖 中心性脂肪堆积 凝血机制异常 纤溶功能障碍 绝经后激素缺乏 吸烟 UKPDS血糖与并发症观察性研究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与患者的高血糖明显 相关 与HbA1c正常者(1.0,女 性1.3 ;TG( mmol/l) 7.5 % 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发挥不同类型药物的优点 避免/减轻不同类型药物的不足之处 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一般联合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用3种药物 降血糖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二甲双胍 磺脲类、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格列酮类 胰岛素及类似物 3大类主要的新型降糖药 GLP1类似物:肠促胰岛素(又称肠降血糖素)类似物. 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升糖素释放 代表药物:礼来公司研制的GLP1类似物 Byetta(Exenatide) DDP-抑制剂:通过抑制DPP-(负责降解GLP1的 酶)的活性来维持体内GLP1水平 代表药物:默克公司的Januvia(sitagliptin phosphate) PPAR/双重激动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 ,双重激动剂.它不但具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减少胰 岛素抵抗的作用,而且还可改善脂质代谢过程 代表药物:默克公司的Muraglitizar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格列酮类 作用机制及重点有别: 二甲双胍:主要抑制肝糖异生及肝糖输出 格列酮类:主要提高胰岛素对肌、脂肪组织的敏感性 此二类药联合应用明显强于单用其中一类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双胍类:二甲双胍 以抑制肝糖输出为主的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降低基础血糖增加 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氧化,降低餐后血 糖 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和脂质氧化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双胍类:二甲双胍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 重下降。 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 血管事件和死亡。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 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毒。 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 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 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 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 二甲双胍。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格列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降低胰岛素抵抗性,增强胰岛素作用 作用于各种胰岛素敏感组织,主要使脂肪组织葡萄糖氧化,肌 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和氧化增加 使外周胰岛素水平降低,对胰岛素分泌无直接刺激作用 改善脂质代谢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格列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 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 的风险。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 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的患者、有活 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 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 药物。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皆作用于KATP钾通道 应用时只选其中一个品种,必要时可换品种 不合用 2 种磺脲、2 种格列奈或磺脲格列奈类 如合用并不能提高疗效,反失去每一品种的特点 磺脲类新品种、新剂型、新认识 格列齐特,缓释剂 格列吡嗪,控释剂 格列美脲 磺脲类受体(SUR)结合位点的差别 结合及解离速度的差别 不同组织SUR结合的选择性 SUR1细胞,高血糖时关闭KATP,分泌胰岛素 SUR2A心肌细胞,缺血时KATP开放,保护心脏免因动作 电势缩短受损 SUR2B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血管张力,缺血时KATP开 放,血管舒张 对心血管潜在不良影响的差别 磺脲类新品种、新剂型、新认识 节省胰岛素效果 在相仿降血糖效果条件下,释放的胰岛素较少 对体重的中性作用 重度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少 降血糖的“胰外作用”,不依赖于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降糖以外的效果,抗氧化应激作用、抗血小板凝集作 用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原因及处理 原因: 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增加 B细胞功能进一步恶化 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一部分可能未被识别的LADA 处理: 改用另一种第二代磺脲类药物 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或/和糖苷酶抑制剂 改用或联合应用胰岛素 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作用机制:关闭KATP通道 与磺脲类差别 作用更快,持续时间更短 恢复餐后早期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更显著 更符合生理性 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效果更好 食物吸收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控制餐后血游离脂酸水平的作用较强 细胞选择性较强 瑞格列奈可慎用于肾功能轻度减退者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作用机理 抑制-糖苷酶,延缓单糖吸收 减轻餐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 减少餐后胰岛素分泌:节省胰岛素/减轻细胞负担 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可保持降糖作用达5年 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 不增加体重,反可降低体重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阿卡波糖特点及进展 促进进餐后期(60240分钟)肠道分泌GLP-1,对糖尿病起有 益影响:抑制胰高糖素、抑制食欲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提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尤其对 较早期、血糖控制较佳者作用明显 阿卡波糖不影响血管KATP钾通道,提示不具有类似磺酰脲类药 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不良影响 阿卡波糖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并奏效 u糖耐量低减(IGT)阶段:预防2型糖尿病,恢复正常糖耐量/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u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较轻,细胞功能尚可,单独用药奏效 u糖尿病中后期:可与各类降糖药联合用药取得效果 胰岛素 直接降低血糖 通过降低高血糖而改善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不兴奋内源性胰岛素释放 胰岛素使用适应证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口服药无效者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如结核病)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糖尿病 某些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 化性胰腺炎等等 胰岛素 对空腹血糖达250270 mg/dl,显示葡萄糖毒性状态,立即用 胰岛素控制血糖,以迅速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细胞功能,数月 以后可能改用或合用口服降糖药 重症监护病人呈高血糖者,应激高血糖,原潜隐糖尿病,强化 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可降低死亡率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Lispro或Aspart用于餐前,特慢类似物 glargine或detemir作为基础补充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1种或2种)及时合用睡前NPH,按需调量 ,必要时全天用胰岛素,有利于改善细胞功能 据临床特点考虑LADA,有条件时多测GAD抗体,以合理采用 胰岛素治疗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DPP-IV抑制剂 西格列汀 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 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 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 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不增加体重。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 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物的剂量。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 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 欲而减少进食量。 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 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 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 。 降血糖药分类说明 PPAR/双重激动剂 ragaglitazar 通过兴奋PPAR 和PPAR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 低血糖水平, 纠正脂代谢紊乱, 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2 型糖尿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药物 偶见的是角膜水肿, 并且与剂量无关 外周水肿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贫血和白细胞的减少也可能与水肿导致的外周血容量 增加有关 联合用药中按血糖状况选药 按不同血糖控制要求选药的参考 同时改善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磺脲类、双胍类、格列酮类, 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 主要改善餐后高血糖 -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 快速胰岛素:Lispro,Aspart 主要改善空腹血糖 睡前NPH ,Glargine,Detemir 不同联合降糖疗法的评价标准,效果及安全性 非结局性指标 (临床及实验室) 血糖控制良好程度 基础及餐后血糖全面控制 能否长期维持血糖稳定 对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明显增加,中度增加,影响不明显 使胰岛素下降 对HOMA 细胞功能测验长期的影响 对血脂谱的影响 TC,LDL-C,HDL-C,TG 对血游离脂酸的影响 轻度降低,显著降低 联合降糖疗法的评价标准 对体重的影响 明显增加,轻度增加 不变,稍减 低血糖 发生率 严重程度 对器官损害的危险因子的影响 尿白蛋白排量,血PAI-1水平等 反映炎症因子的指标 C-反应性蛋白 (CRP) 血基质金属蛋白-9 (MMP-9)等 联合降糖疗法评价标准 不同联合疗法在血糖控制相同条件对糖尿病结局发生率 的影响 糖尿病相关死亡率 所有原因死亡率 微血管病变发生率 肾脏:明显蛋白尿,肾衰 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 心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 心肌梗死 卒中 外周血管病变 某些经验性药物组合遭遇安全性挑战 荟萃研究证明:磺脲与二甲双胍联合显著增加CVD入 院和死亡复合终点的危险 TZD联合磺脲、二甲双胍、胰岛素均致体重增加 胰岛素联合磺脲类极大增加低血糖风险 胰岛素联用磺脲类显著增加体重 2009年AACE/ACE血糖控制专家共识 联合治疗药物选择原则 联合治疗药物的选择依次取决于以下条件 1.使低血糖风险和严重程度最小化 2.使体重增加风险和体重增加幅度最小化 3.使用纳入FDA批准的主要降糖药类型 4.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A1c(A1C)和降低A1C的能力选择 治疗方式 5. 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均作为终点 6. 整体评估治疗费用,包括药物治疗相关费用,血糖监 测费用以及低血糖事件、治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和糖 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费用 AACE/ACE共识联合治疗原则 建议将A1C 6.5%作为一级控制目标,但血糖目标应 个体化,考虑伴发症、糖尿病病程、低血糖病史、无 意识低血糖、患者教育、动机、依从性、年龄、预期 寿命和合并用药 联合治疗中应使用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 应定期(如每23个月)评估一次疗效和低血糖等( 体重增加、体液潴留以及肝、肾或心脏疾病)不良反 应 对安全性和疗效的考虑高于治疗费用 治疗流程应尽可能简化,以提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AACE/ACE共识中联合治疗方案的要点总结 更重视对联合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规避 磺脲类和TZD因易致低血糖、体重增加及心血管不良 反应,在联合治疗中的地位降低至三线或四线 不建议TZD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合 指出对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超过50的亚洲人群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作用更加显著 阿卡波糖 可与任何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奏效 阿卡波糖加其他口服药或胰岛素 阿卡波糖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可与任何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奏效 联合用药方式 阿卡波糖磺脲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胰岛素 对体重影响 与磺脲合用,体重可降低 1 公斤以上 与二甲双胍合用,体重可降低 2 公斤以上 与胰岛素合用,体重降低 0.51.8 公斤 阿卡波糖与口服降糖药合用 19942000,11 项安慰剂对照长程试验 观察在原磺脲或二甲双胍效果不满意基础上随机加安慰剂 或阿卡波糖 餐后血糖下降 2.47 mmol/L (44.5 mg/dl) 空腹血糖下降1.21 mmol/L (22 mg/dl) HbA1c 下降0.7 % 荟萃分析 (Lebowitz) 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 HbA1c 下降 0.7 % 磺脲类基础上加阿卡波糖 HbA1c下降 0.85 % 阿卡波糖联合胰岛素治疗 原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满意者 加用阿卡波糖或安慰剂比较效果 捷克报道 (疗程 6 个月) 阿卡波糖 HbA1c 下降 1.5 % 安慰剂 HbA1c 下降 0.9 %,p0.003 加拿大报道 (疗程12个月) 阿卡波糖使 HbA1c 下降 0.4% 餐后90分钟血糖下降 50 mg/dl 胰岛素用药减少,1/3 病例减少 15 %以上 胰岛素促泌剂与胰岛素增敏剂合用 针对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 搭配合理,临床上可取得良好效果 有多种可能的选择: 磺脲二甲双胍 磺脲格列酮 格列奈二甲双胍 格列奈格列酮 磺脲类加二甲双胍 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皆显著下降 对脂代谢可起有益的作用 体重的增加较单用SU明显减少 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 磺脲类罗格列酮联合应用 原用磺脲类治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至加安慰剂组或加罗格列酮 4 mg/天 疗程26周,与安慰剂组相比,获得以下效果: HbA1c 降低1 % FPG降低2.4 mmol/L 血FFA降低15 % HDL-C 升高10 % LDL-C 升高 5 % 瑞格列奈(REP)与胰岛素增敏剂合用 12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至3组 单用REP,单用RSG,合用REP+RSG 疗程24周 HbA1c下降:REP 0.25 %, RSG 0.41 % REP + RSG 1.3 % REP, MET分别单用及二者联合效果比较 HbA1c下降:REP 0.4 %, MET 0.3 % REP + MET 1.4 % 格列奈与格列酮联合治疗 一项研究比较了单用纳格列奈(NAT)、曲格列酮 (TRO)及二者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 病人HbA1c介于6.811.0 %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安慰剂组148例NAT 150例 (60 mg/天) 联合150例TRO 151例 (600 mg/天) 试验前饮食控制至少4周 疗程24周,于16周提前结束 联合治疗稍优于NAT,TRO单药效果的相加 提示可能有协同作用 二种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MET)+罗格列酮(RSG) 原用二甲双胍治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至加安慰剂组 或加RSG组 (8 mg/天) 疗程26周,与安慰剂组相比可获得以下效果: HbA1c 下降 1.18 % FPG下降2.9 mmol/L 血游离脂酸明显下降 4.3 mg/dl TC、LDL-C、HDL-C、TG相仿 HOMA、胰岛素抵抗:降低20.4 % HOMA、细胞功能:提高94.2 % 二种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可改善糖代谢,降低FFA,改善胰 岛素抵抗及细胞功能 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加睡前胰岛素(NPH) 无需住院治疗 小剂量NPH开始,按需逐步增加 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较轻微 体重增加轻微 降低夜间至空腹血糖,减轻高血糖毒性 加强口服降糖药疗效 磺脲类加睡前胰岛素(NPH) 糖代谢(空腹、餐后血糖)及HbA1c皆显著下降 低血糖发生率较多 体重增加较多 血浆胰岛素水平略高 不同磺脲品种有差别 二甲双胍加睡前胰岛素(NPH) 糖代谢改善(空腹、餐后)及HbA1c下降皆甚显著 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对脂代谢可起有益的作用 体重增加较单用胰岛素明显较少 血浆胰岛素水平较低 心血管危险因子较少 口服降糖药三联疗法SU+MET+阿卡波糖 原合用SUMET效差2型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失智老人照护上海城建职业76课件
- 宿舍楼卫生间与洗衣设施设计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楼宇结构安全监测方案
- 水的基本知识培训总结
- 药师培训基础知识47课件
- 原发性高血压82课件
- 中医药现代献检索医学信息检索78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整治与勘察设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项目居间合同范本格式
- 内审检查表-行政部(42061、13485)
- 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与控制课件:冲压生产的质量控制
-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说明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乡土中国》课件
- 《电子商务概论》(第3版)白东蕊主编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课件
- 全业务竞争挑战浙江公司社会渠道管理经验汇报
- GB/T 42195-2022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
- GB/T 4909.4-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4部分:扭转试验
- GB/T 15155-1994滤波器用压电陶瓷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 做一名优秀教师课件
- 企业标准编写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