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 心理应激与心身课件_第1页
第四章_ 心理应激与心身课件_第2页
第四章_ 心理应激与心身课件_第3页
第四章_ 心理应激与心身课件_第4页
第四章_ 心理应激与心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四 章 心 理 应 激 与 心 身 疾 病 v心身医学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度 研究健康与疾病问题的科学。 v心身疾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发生、 发展受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心 理社会因素(心理应激源)引起机体应 激反应,导致疾病发生。心理应激在心 身疾病发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 第一节 心理应激 v当个体面对冲突、挫折、烦恼时,会体验到紧 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及躯体行为方面的反应,此 时称机体应激状态。 v心理应激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v适度心理应激、促进人应对挑战、提高适应能 力。 v过度心理应激、降低社会功能、降低抵抗力致 病。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v应激(stress)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v 来源广泛(躯体、心理、社会、文化) 2、应激是一种反应 塞里认为应激是一种机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是 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 应。 v临床:不同的病人,可表现相似的症状、体征 v实验:不同刺激会使动物产生一组相同的症状群 ,塞里将这组症状群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AS ),划分三个反应阶段: 警戒期限 肾上腺分泌增加、血压上升,P与R加 快,心脑血量上升,血糖上升。有助唤起防御能 力,以应付紧张情境。 阻抗期 对应激源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衰竭期 肾上腺增大,L系统紊乱耗竭 v若刺激仍不解除,最终导致死亡。 v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 二、应激过程 v应激过程可分输入、中介、反应、结果四 部分: v 输入 中介 反应 结果 环境需求 察觉与认知评价 反应系 统 心理性 生理性 行为性 适应 适应不 良 应激源 (一)应激源 v应激源(stressor)是指机体内外环境向机体提出的适 应或应对的要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引起心理或生理 反应的刺激物。 v1、生物性应激源 指作用人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 激物。理化、生物学(温度、辐射、电击、噪音、损 伤、病原微生物、疾病) v2、心理性应激源 指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 反应的环境事件与情境。 v(不切实际予期、凶事预感、工作压力、生活冲突、 人际矛盾) (二)中介机制 v指介于应激源与对它们的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 的因素。察觉与认知评价是决定个体对刺激是 否引起防卫和抵抗的关键。 v1、察觉 每个人都以自身不同方式来察觉环境 刺激,这也是各人对同一应激源会引起不同反 应的原因。 v2、认知与评价 人生会遇到无数应激事件,是 否有意义取决于认知评价,个体对事件的认知 评价常受性格、气质、经历、教育、信仰、人 生观的影响。 (三)应激反应 v当机体经认知评价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 过心理中介机制和心理生理中介机制作用 产生的心理生理反应,称应激反应。 1、生理性应激反应: v生理性应激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 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甚至毛发。 v在应激条件下有大脑皮质、特别是前额区“认 知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及下丘脑的积极参与 。 v应激的生理反应机制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免疫系统。 v生理性应激反应: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v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调节 v应激事件 刺激 下丘脑 激活 交感神经肾上 腺髓质轴 释放大量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中枢N兴奋性增高 v交感心跳快,血压升高,汗腺分泌增加、血 糖血脂升高 v付交感心跳变慢、血降下降、血糖下降、 眩晕、休克 v生理性应激反应:心理神经内心泌中介机制 v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 调节 v应激事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 子分泌 脑垂体门腺系统 腺垂体 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促糖皮质激素氢化 可的松合成与分泌 v 血ACTH和皮质醇升高 v 尿17羟皮质醇升高 v 血糖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抑炎症、蛋白 分解、增加抗体 v 盐皮质激素 ,血容量升高。 v肾上腺皮质是腺垂体的重要靶腺之一。 v紧张生长激素分泌上升、情感剥夺生长激 素分泌下降。 v生理性应激反应:心理神经免疫机制 v事件 下丘脑 皮质醇分泌增加 激素水平紊乱 胸腺、L组织退化萎缩 ,抗体反应抑制、巨噬C活动下降、嗜酸性 粒C下降、中性粒C向炎症部位移动受阻。 2、心理性应激反应 v情绪反应 v应激可使人“认知偏差、情绪激动、行为刻板 ”,但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 绪反应,情绪反应有焦虑、恐惧、愤怒、抑郁 。 v焦虑(最常见) v是人予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物时所 表现的紧张、恐惧、担心等情绪状态。适度可 上升人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考试焦虑 v应激的认知反应 v应激时,认知能力可不同程度下降,表 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思维及想象力 下降,如临考前的学生常低估自己的能 力 v应激的行为反应 v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重病后的病 人)、敌对与攻击(拒医拒药)、失助 与自怜 (四)应激的结果 1、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v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v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不能离开 刺激,否则无刺激的单调状态出现幻觉 v2、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v 躯体与精神痛苦的根源 v急性焦虑反应(烦躁、过敏、震颤、厌 食、腹不适) v急性应激反应 血管迷走反应(虚弱、头 晕、出汗) v过度换气综合症(R困难、窒息感、心悸 ) v慢性应激反应 v神经血管性虚弱:易疲劳、胸痛、心悸 、R困难 v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三、心理应激的应对 v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 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 行为措施,是人们用来控制应激事件的 对策。 (一)情绪关注性应对 v1、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v是当个体在应激情况下难以作出直接应对时,由潜意识自 动采用的防御性策略。是精神科的核心内容之一。 v(1)否定使用 v把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完全否定或彻底“忘掉”。Ca症 病人拒不认患病现象。 v(2)退行 v遇到困难时,用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成人表现幼 稚的言行。 v(3)幻想 v遇到难以实现的愿望时,梦想进入异想天开的境界,以满 足自己的欲望。“白日梦” v(4)反向作用 v以“矫枉过正”处理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行为所采用的方 法。“此地无银三百两”,强迫意向“怕自己杀人,见到 锐器就紧张不安,惟恐失控去杀人。” v(5)合理化(文饰作用) v指个体遭受挫折时,常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或做出解 释以摆脱痛苦。 v“破财消灾”“知足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v(6)升华(是人适应环境最具积极意义的防御机制) v指将不为社会所认同的动机和欲望导向比较高尚的目 标和方向。 v发明创造、文学艺术活动、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v(7)幽默(属积极成熟防御机制) v人处于尴尬境地时,以说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自 我解嘲,使自我摆脱困境。 v(8)潜抑作用(压抑) v把不能被意识接受的念头、情感和冲动,抑制 到潜意识中去。 v长时压抑有损健康,应挖掘与发泄出来。 (一)情绪关注性应对(续) v2、重新评估情境,将消极转积极 v3、减轻紧张 镇静剂 锻炼 放松训练 (二)问题关注性应对 1、事先应对 v获取信息 v想象、实践、排演,增加应对能力 v学会解释消极情绪 2、社会支持 指由他人提供的有益于应对应激的帮助。 (信息指导;关怀教育、鼓励) 第二节 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概念 v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 乱及其所致的器质性疾病。 (二)心身疾病分类 v1、内科心身病 原有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 喘、甲亢、糖尿病、习惯性便秘。 v2、外科心身病 全身性肌肉病、书写痉挛 v3、女科心身病 痛经、经前紧张症、功血、心因性闭 经、更年期综合症 v4、儿科心身病 遗尿症、支喘 v5、眼科心身病 原发性青光眼、眼肌疲劳、眼肌痉挛 v6、口腔心身病 口腔溃疡 v7、五官科心身病 美尼尔综合证、“梅核气”、耳鸣、 晕车、口吃 v8、皮肤心身症 N性皮炎、瘙痒症、多汗症、牛皮癣 、白癜风 v9、其它与心因有关的疾病 肿瘤、肥胖症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v当心理社会因素的信息被察觉、认知评 价后,由新皮层通过边缘系统唤醒应激 系统(自主N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 疫系统)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改变 或病变。 其它脑区 应激 源 大脑认知 评价 下丘 脑 垂体 行为、情绪、 精神变化 激素 心身疾病 免疫功 能 二、心身疾病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 v1、躯体诊断 v2、心理诊断 通过心理检查完成 访谈、心测、行为观察 (二)治疗原则 v1、适应环境 v2、药物治疗,降低负性情绪 v3、心理治疗(人格、应对方式、调节)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 1、个体预防 v培养健全人格 v锻炼应对能力 v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社会支持 2、社会预防 v从个体不同年龄段的心理保健及不同群 体心理保健着手,维护身心健康 三、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v发病率10%以上,城市大于农村 1、心理社会因素 是嗜盐、肥胖、家庭史外的第 四大原因 v(1)社会文化因素:安居乐业区 低;应激与冲突 明显地区 高。 v(2)心理因素:生活变故与创伤性事件与高血压 有关,二战时苏联由战前4%上升至64%。各种引 起心理紧张的情绪(尤愤怒、恐惧、焦虑)均可使 血压升高。 v(3)A型行为 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敌意。 2、心理治疗 v认知治疗、生物反馈、自律训练、气功、太极拳 (二)冠心病 1、心理社会因素 v(1)A型行为是B型行为的2倍。 v(2)应激事件引起的急剧情绪波动是重要病 因,病前6月常有重大生活事件。 v(3)不良行为习惯,吸烟、缺乏运动、过食 与肥胖。 2、心理综合防治 v(1)心咨:帮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学会调 控情绪。 v(2)生物反馈治疗。 v(3)运动:适度运动可下降血粘度,下降血 小板聚集性,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三)消化性溃疡 v胃肠机制和结构形态完整与情绪密切相关 1、心理社会因素 v发病、复发、恶化、迁延难愈与心理冲突与应激有十分密 切的关系。 v(1)生活事件:失意、亲人亡故、离婚、自然灾害、战 争、社会动乱。 v心理因素为诱因大约5%-20% v(2)人格特征及行为方式 v既可作为本病的发病基础,又可改变病程,影响转归。 v内向及神经质:表现孤僻、好静、过分思虑、事无巨细、 情绪易波动、愤怒常受压抑。 v(3)不良情绪反应 v迷走兴奋性升高、胃液分泌上升、胃酸增加、胃运动下降 。 2、心理治疗 v在使用抗酸剂、抗胃蛋白酶剂、自主N阻断剂 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行为调整+情绪安定,饮 食习惯的培养。 消化性溃疡(续) (四)支气管哮喘 1、心理社会因素 v(1)情绪:不稳定 v(2)人格特点:依赖、敏感、被动、神经质 v(3)早期习得经验:继发性获益 2、心理治疗 v改变不良家庭教育模式;指导和鼓励自我照顾 ,提高安全感。 v(1)支持疗法 支持性语言:解释、保证、鼓 励、指导 v(2)行为治疗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生物反 馈 (五)恶性肿瘤 vWHO将恶性肿瘤划分为“生活方式病”,不良生活方式 ,如饮食、烟酒、缺乏运动、应激等均可使人患肿瘤 、存活时间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v(1)心理应激:生活变故引起的慢性心理压力和高度 情绪应激与肿瘤发病有关。 v 家庭不幸:工作学习过度紧张,人际关系不良,在 胃Ca和乳腺Ca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v(2)人格特征:C型性格性格乖僻、小心翼翼、 压抑 v我国研究肿瘤易患性格:多疑善感、情绪抑郁 易躁易怒 忍耐力差 沉默寡言、冷漠 孤僻 、脾气古怪 v(3)消极情绪:抑郁使人易患肿瘤或加速肿瘤进展。 2、心理治疗与预防 v(1)自我重建:强化生存意识,增强信心与 期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v(2)给予心理支持: 主动接近患者、了解 心理动态; v积极交流,包括对死的看法,树立乐观态度 。 v(3)自我放松训练:消除紧张、调动机体抵 抗力。瞑想法、气功、催眠等。 v(4)预防:正确处理生活事件 积极协 调处理人际关系 参加社会活动 恶 性 肿 瘤(续) 第七章 心理咨询 v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 烈、人际关系复杂,给人们带来了强烈 的心理压力,导致大量的心理问题。为 了调整心理状态,心理咨询成为现代社 会中人们的迫切需要。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v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咨 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 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适应 能力,促进人格发展的过程。 1、心理咨询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v人本主义理论占主导地位。 2、心咨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实现 v帕特森“心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咨询者提 供一定心理氛围和条件,使来访者发生变化,解 决自己的问题,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个体 ” v罗杰斯“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 是因在这些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 咨询关系。” v说明心咨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 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咨是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成长的过程 v心咨不令要帮助来访者克服当前面临的 问题,还要帮助来访者培养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 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能自 我实现的人。目标“助人自助”,不是 代替。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不同点 1、对象不同 v咨询有困扰的正常人 v心疗心理异常的病人 v白色 浅灰色区 深灰色区 黑色 v心理健康者 心理咨询 心疗 精神病患者 2、内容不同 v心咨: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婚姻家庭 问题、人际关系 v心疗:异常心理、N症、性变态、人格障 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 3、目标不同 v心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摆脱困扰、 增强适应力、开发潜能 v心疗:纠正异常心理、缓解病理症状、 恢复正常生活 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相同点 v1、理论、方法相同 v2、都注意人际关系 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 和成长的条件,并贯穿始终。 v3、实际工作中很难区分属哪种。 三、心理咨询的类型 -按对象多少分 1、个别咨询:一对一,优点:针对性强、保密 性好;缺点:成本高、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 2、团体咨询:咨询者对有相似问题的小组同时 咨询,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思想 、情感、行为。交朋友小组、家庭小组。 v优点:面广、成本低、对某些问题的效果优于 个别咨询。 v缺点:难以兼顾个体的特殊性。 三、心理咨询的类型 -按方式分 v1、门诊咨询,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常见,对 异地来者不方便 v2、现场咨询,学校、机关、部队等 v3、信函咨询,对简单问题有效 v4、专栏咨询,针对公众关心的心理问题,通过 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讨论及答疑。 v5、电话咨询,主要适用于心理危机干预。快捷 、方便、保密、但不能面对面评估欠准。 v6、互联网咨询,与书信咨询类似。但需设备条 件及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机制 心咨过程-初期阶段 v(1)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职业、婚况、工作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特长爱好。 v(2)社会文化背景 v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兴趣爱 好、教养方式、对子女期望 v学校背景:教师态度、班风、校风、学校文化环境 v工作背景:单位声誉、经济效益、与上下级人际关系 、管理模式、本人地位 v社区背景:居住区治安环境、文化卫生服务设施 v(3)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收集信息的核心 v学习、工作、社会适应、智能发展、人格发展、情绪 困扰、人际冲突、性心理、婚恋、行为、品德、择业 心咨过程-初期阶段(续) 2、建立相互信赖的咨询关系 v(1)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善解人 意 v(2)身份平等:否则增加压抑感和不满情绪 v(3)耐心倾听:不轻易打断来访者的话题,很 多人在倾听过程中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 心咨过程- 中期阶段 1、对问题的诊断分析 v(1)区分咨询对象:对精神病、人格障碍者 应介绍去相应的医疗机构。 v(2)确认问题和分析问题: v 问题的具体情况:发生了什么、何时发生、 何处发生、对问题的反应、对问题的看法。 v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看问题的方法有关 ;与个人经历、人格特征有关;与家庭、单位 背景有关;生活中发生了重大变故;与事前原 因、事后强化有关。 v要边提问边分析,采用一个个排除法,最后找 出真正原因。 心咨过程- 中期阶段 2、确立咨询目标 v(1)双方共同制订目标:问题确认、原因分析 一致;认识看法、结论认可; v(2)中间目标与最终目标统一; v(3)具体化,否则难操作,难实现。 心咨过程- 中期阶段 3、选定方案,解决问题 v(1)选定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成功可能性选 择 v(2)解决问题,先解决关键最苦恼的问题。要 有解决问题一波三折的思想准备。 心咨过程-后期阶段 v1、作出结论性解释,结束之前,作出总结,使 来访者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问题,明确进一步 努力的方向。 v2、帮助来访者运用所学的经验,摆脱依赖,逐 渐能独立应付环境。 v3、追踪研究,可知道咨询效果。 二、心理咨询的机制 v1、宣泄,发泄痛苦的形式,是使人摆脱痛苦 的必要手段。 v2、领悟,指来访者在咨询者的帮助下,全面 、深刻认识心理不适与情绪障碍的过程。常伴 认识上的飞跃。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v3、强化自我控制 v有效控制心理失常与变态行为的发展。 v4、增强自信心(心理咨询的最终目标) v树立自信良好的心态有助克服烦恼、 心理走向成熟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技巧 v成功的治疗师不仅在于咨询师的真诚、可信赖 、还在于娴熟的咨询技巧、丰富的咨询经验, 有助于迅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问题的深入 和显现、有效影响来访者的信念及行为改变。 一、聆听 v专注:使来访者有被接受之感。同时观 察表情、声调、态度、目光、身体活动 姿态。全神贯注倾听是获取信息、建立 信赖关系的重要基础。 二、积极反应 v包括鼓励、复述、情感反应、提问、具体化、 概述等 (一)提问: v1、封闭式提问:“你紧张吗”“是”或“否” v2、开放式提问:“什么”“怎么”少用“为什么”有 咄咄逼人的感觉 (二)鼓励 v促进继续深入。“我理解”“请继续”“后来 呢?” (三)复述 v对关键内容或重要语句作简短重复。有 助来访者审视自己的所思,所感,并能 核实理解是否正确。 (四)情感反应 v将来访者模糊的感受加以显现,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