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发育生物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发育生物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发育生物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发育生物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育生物学,张玮玮 Tel: 68909575-605 实验楼703室,本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 序言: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实验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发育模式动物。 发育的基本过程:精子、卵子的发生以及受精;胚胎的发育;生长发育及衰老。 发育原理:细胞分化以及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主要以干细胞为例) 。 发育异常和肿瘤,主要参考书,发育生物学(2002年)桂建芳 易梅生,科学出版社 发育生物学(2006年)R.M.Twyman/王英典,科学出版社,1.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2.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3. 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发育是指多细胞生物最初由一个单细胞成长起来的过程。,什么是发育?,发育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中的变化机理的科学。,什么是发育生物学?,1、研究个体发育的机制,即生命个体的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发展过程的机制; 2、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理; 3、异常的发育,如肿瘤、畸形等病态发育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范畴,1、依赖: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进化生物学及生态学等多种学科汇集一起,综合运用,揭示生命发育的本质规律 ; 2、促进:发育研究已存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学科的基本要素,发育生物学研究发展必将促进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发育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 2、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发育生物学广泛的应用前景,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先成论和后成论之争,希腊哲学家亚历十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在对鸡胚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胚胎观察后提出两种假设:,先成论: 胚胎中的每件东西从一开始就预先形成好了,发育期间只是简单的放大。 后成论: 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新的结构是在发育期间逐渐产生的。,先成论,后成论的确立, 十七世纪,意大利胚胎学家 Marcello Malpighi观察到的鸡胚,并对其进行了精确的描绘 十八世纪中叶,CFWoff研究了鸡的早期发生,明确了肠等器官并不是于发生最初就已存在,而是在同样的胚层中逐渐形成的,从而为后成论提供了切实的根据。 十九世纪,冯贝尔(KEVonBaer)等奠定了比较胚胎学基础,特别是通过胚层概念的确立,而古典的先成论基本被否定了。,细胞学说的建立I,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obert Hook)创造了第一架放大倍数可达40140倍的显微镜,发现木栓是由许多蜂巢状小室排成,并描绘了细胞学史上第一个细胞模式图,从而成为细胞的发现者。,细胞学说的建立II,167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y Van )用自制的、放大倍数为270的显微镜看到了活细胞(细菌)。,细胞学说的建立III,1830s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J.Schleiden)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hwann)在前人发现细胞的基础上,提出了细胞学说。其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代谢功能单位; 3、细胞只能通过细胞分裂而来。,细胞学说与胚胎学,细胞学说对胚胎学的关键影响是将卵子本身仅仅认作为一个细胞。基于这一点,德国胚胎学家Weismann认为后代的遗传特征仅源于双亲的配子细胞(germ cells),即卵子和精子。 19世纪70-80年代,Oscar Hertwig在海胆上发现受精。 Edouard van Beneden在马蛔虫配子的发生过程中发现了减数分裂,从而奠定了胚胎学的理论基石。,细胞学说导致了胚胎学的产生; 胚胎学的研究促进了实验生物学的发展。,发育生物学的产生与胚胎学、遗传学相结合, 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遗传元素在世代间的传递。 1909年荷兰植物学家Wilhelm Johannsen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首次使遗传学和胚胎发育学发生关系。 20世纪40年代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0世纪50年代发现:DNA为双螺旋结构。 20世纪60年代:三联体密码被破解。 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出现。 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出现。 20世纪90年代:动物克隆技术出现。 新的突破:干细胞,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1. 发育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重点) 2. 原位杂交技术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4.显微注射技术 5. 基因表达的核糖核酸酶保护分析 6. 抑制性减差杂交技术,发育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859年出版,Q:变异和选择的基础是什么?,孟德尔的发现,Robert H. Tamarin, Principles of Genetics , 7th edition, P17,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为“遗传因子”,但三十年无人问津!,基因的发现,1869年,梅肖尔首次从鱼的精子细胞中分离出了DNA分子,但功能未知; 1882年,德国科学家弗来明发现染色体;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 1910年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突变,将基因定位到染色体上。 1930s,加拿大生物化学家艾弗里确定了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DNA),基因的概念,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携带有特殊的遗传信息,这类遗传信息或者被转录为RNA(包括mRNA、tRNA、rRNA)或者被翻译成多肽链(指mRNA),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含有可以调控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特异DNA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能够被转录调节蛋白特异识别和结合,从而影响基因表达活性。 启动子 顺式作用元件 增强子 沉默子,特异DNA序列,(1)启动子 是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及其周围的一组转录调控组件(包括转录起始点以及典型的TATA盒)。 (2)增强子 是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并决定组织特异性表达。 (3)沉默子 能够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的DNA片段,属于负性调控元件。,能直接或间接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进而调控基因转录的一类调节蛋白,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按其功能不同,常有以下三类: 1、基本转录因子:识别promoter 2、转录调节因子:识别enhancer或silencer 3、共调节因子:不和DNA直接结合,但协助蛋白质与DNA的结合,反式作用元件,分析启动子的常用策略,分析启动子的常用策略,Regulation of POU5F1 promoter activity by Oct4 and Sox2.,Chew J et al. Mol. Cell. Biol. 2005;25:6031-6046,Regulation of POU5F1 promoter activity by Oct4 and Sox2. (A) Schematic of the luciferase reporter construct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RNAi. Construct I contains the Pou5f1 ORF fused downstream of the luciferase reporter, while construct II contains the Sox2 ORF fused downstream of the luciferase reporter. Construct III comprises the POU5F1 promoter containing the sox-oct composite element driving a luciferase reporter. (B and C) Specificity of Pou5f1 (B) and Sox2 (C) RNAi was tested by cotransfection of these constructs with their respective Luc-ORF reporter constructs into 293T cells. (D) Effect of Pou5f1 or Sox2 RNAi on POU5F1 promoter activity was tested by cotransfecting each RNAi plasmid along with the POU5F1-Luc construct into mouse ESCs. In all, luciferase activity was analyzed 2 days after transfection and was expressed relative to the empty RNAi vector control. A Gfp RNAi was used as a nonspecific control. Standard deviations are shown.,显微注射技术,显微注射技术是利用显微操作系统和显微注射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直接注入到受精卵的原核中,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内,再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受精卵移植到受体动物的子宫内发育,从而获得转基因动物。,原位杂交技术,技术基础: DNA分子(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由两条长链组成,在人工高温下两链分离,降温时又能按AT,GC互相配对而复原。 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生物素、地高辛等非放射性物质)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检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而形成杂交体,然后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检测系统,通过组织化学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被检测的核酸原位形成带颜色的杂交信号,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内定位。,原位杂交技术包括有: 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 斑点杂交法(Dot blot) 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 组织原位杂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以特异序列为探针鉴定rDNA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原位杂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