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相 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 成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 助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罗盈 勿口年多月,乡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口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汐匡导师签名 少,矿年多月,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摘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将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 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信息中心 ( 三基地一中心) ,而且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势头良好,东部沿海一带 的制造业也纷纷向该区域转移,因此,打造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将是 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区内的四个城市,三个沿海, 一个在腹地,尤其是沿海三市,同属于一个区域,外部环境大致相同,很 容易产生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难以形成合理的制造业分工格局,从而造 成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若不协调好各市的制造业分工格局,势必会为 以后的快速发展带来阻力。 本论文力图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影响北部湾 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主要因素,并以此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首先归纳了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意义,然后针对北部湾经济 区的实际情况,从区位、资源、产业发展情况、政策支持、各市定位等基 础条件方面分析了该区域实现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接下 来,利用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分析了北部湾各市制造业的专业化度的演 变,得出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并未形成良好的分工格局;并且利用区位熵 分析t :i l 部湾各市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发现各市之间尤其是沿海 三市所确定的主要发展制造业行业具有雷同现象,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 基于此,利用回归模型,对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因素进 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行政垄断,上一期的分工水平对这一期的分 工程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化水平、智力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 最后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实现北部湾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具体对 她 柬。 关键词:制造业分工合作影响因素 ar e s e a r c ho n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o f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g u a n g x ib e i b u 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 a bs t r a c t i t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i t e mf o rg u a n g x ib e i b u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t od e v e l o p r e g i o n a lp r o c e s s i n g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i nt h ef u t u r e t h e r ea r ef o u rc i t i e s i nt h i s z o n e ,t h r e ea l o n gt h ec o a s ta n do n ei nt h eh i n t e r l a n d t h et h r e ec o a s t a lc i t i e s b e l o n gt o t h es a m er e g i o na n dh a v ea l m o s ti d e n t i c a ls u r r o u n d i n g s h e n c e ,i t e a s i l yl e a d st oi d e n t i c a li n d u s t r ys t r u c t u r e ,w h i c hm a k e si th a r dt od e v e l o p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d i v i s i o ns e t u po f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a n dt h ee f f o r t sw i l lb ed u p l i c a t e d t h e nr e s o u r c e sw i l lb ew a s t e d t h e r e f o r e ,i ft h ed i v i s i o ns e t u po fe a c hc i t y s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c a n n o tb ec o o r d i n a t e d ,t h e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l lb ed e f i n i t e l y h i n d e r e d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t r i e st ou s et h em e t h o dc o m b i n e db y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n a l y s i s a n de x e m p l i f i e da n a l y s i st of i n do u tt h em a i nf a c t o r st h a ta f f e c tt h e m a n u f a c t u r e s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ng u a n g x ib e i b u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 , a n dt oo f f e r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n dm e a s u r e s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 t h e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i r s ts u m su pt h ei n f l u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o fi n d u s t r y s 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ni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c t u a lc o n d i t i o n so fb e i b u 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 ,m a k e sa na n a l y s i so nt h en e c e s s i t ya n d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h i s r e g i o n sm a n u f a c t u r ef r o ms u c h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 sa sl o c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i n d u s t r i a l d e v e l o p i n g s i t u a t i o n , s u p p o r t i v ep o l i c y 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m a n u f a c t u r e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e x t e n ti nt h ec i t i e so fb e i b ug u l f e c o n o m i cz o n et h r o u g hu s i n g t h ec r u g m a nr e g i o nd i v i s i o ni n d e x t h u si tc o m e st o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i l a tt h e m a n u f a c t u r ei nb e i b u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h a s n tg o tag o o dd i v i s i o ns e t u p a n dt h i ss i t u a t i o nh a sn o tc o m ei n t og o o dt e r m sy e a rb yy e a ra so u t s i d e r s t h i n k i n g ,b u tt e n d e dt ob ew o r s ey e a rb yy e a r o t h e r w i s e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o s e s u p e r i o rt r a d e so f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i nb e i b u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 ,w ef i n do u t t h a te a c hc i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t h r e ec o a s t a lc i t i e s ,h a si d e n t i c a lm a i nm a n u f a c t u r e a n dt h ep h e n o m e n o no fd u p l i c a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sr a t h e rs e r i o u s b a s e do nt h e s e ,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u s e st h er e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t om a k ea ne x e m p l i f i e da n a l y s i so n t h ef a c t o r st h a ta f f e c t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 s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nb e i b ug u l f e c o n o m i cz o n e t h u s ,w em a k e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t h e g o v e m m e n t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m o n o p o l m a t i o na n dt h el a s td i v i s i o nl e v e lh a v ei n f l u e n c e dt h i s s t a g e sd i v i s i o nt ot h em o s te x t e n t a n dm a r k e t i n gl e v e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l e v e l ,e t c ,c o m et ot h en e x t i nt h ee n d ,t h e d i s s e r t a t i o n o f f e r ss o m ec o n c r e t ec o u n t e r - m e a s u r e so nt h em a n u f a c t u r e s d i v i s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i nb e i b ug u l fe c o n o m i cz o n e k e y w o r d s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d i v i s i o n ;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 i v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 问题的提出1 1 1 1 研究的背景1 1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2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5 1 2 3 简要述评1 0 1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1 0 1 3 1 研究方法1 0 1 3 2 技术路线图1 1 1 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 2 第二章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及意义1 3 2 1 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1 3 2 1 1 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人力、资本、技术) 1 3 2 1 2 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与互补性1 4 2 1 3 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差异1 4 2 1 4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机制1 5 2 1 5 历史因素1 6 2 2 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意义1 7 2 2 1 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城市间流动1 7 2 2 2 有利于区域内产业的优化升级1 8 2 2 3 有利于区域整体功能效应的发挥1 8 第三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条件分析1 8 3 1 相关概念的界定1 8 3 1 1 制造业的内涵及分类1 8 3 1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范围界定2 0 v 3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 0 3 2 1 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经济结构分析2 0 3 2 2 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 7 3 2 3 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相互作用分析2 8 3 3 北部湾经济区实行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 0 3 3 1 良好的区位优势条件3 0 3 3 2 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3 3 3 3 3 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的建设3 7 3 3 4 国家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3 8 3 3 5 各市的差别化定位3 9 第四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证分析4 0 4 1 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测度与分析4 0 4 1 - 1 制造业总体水平上的区域分工测度4 0 4 1 2 北部湾各市制造业专业化度的演变4 3 4 1 3 北部湾各市制造业分行业细化分析。4 5 4 2 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 8 4 2 1 建立回归模型4 8 4 2 2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4 9 4 2 3 模型检验分析5 0 4 2 4 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因素分析5 l 第五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构想5 3 5 1 实现北部湾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总体思路5 4 5 2 实现北部湾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具体对策5 5 5 2 1 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5 5 5 2 2 延长产业链5 7 5 2 3 合理规划、打破政府行政垄断5 8 5 2 4 建立统一的区域要素共同市场5 9 5 2 5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6 0 致谢6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 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1 1 问题的提出 1 1 1 研究的背景 第一章绪论 2 0 0 6 年3 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成立,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为 加强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力量,2 0 0 6 年8 月1 0 日,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 崇左6 城市领导共同签署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 + 2 ”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决定本 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彼此间多层次、 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在中国一东盟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 强势经济板块。2 0 0 8 年3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3 0 个城市群竞争力排名,北部 湾城市群的排名情况为:综合竞争力( 2 0 ) ,先天竞争力( 1 9 ) ,现实竞争力( 2 8 ) ,成 长竞争力( 1 4 ) 。从这些排名指标来看,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只是现实 的竞争力并不强。而城市群的竞争最主要为产业的竞争,从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 展情况来看,并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且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并不明确,造成 了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制造业经济比重占据了总体经济的很重要的 一块,因此,研究经济区内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由为重要,如何整合北部湾经济区内制 造业的资源优势,形成合理的制造业分工格局,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产业 协调发展,提高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整体的竞争实力,不仅成为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城市 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受到广西政府的高度重视。签于此,作者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 1 1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影响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因 素,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因素进行了具体 分析,使得所提出的对策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二,现实意义。经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所提出的北部湾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的构 想,符合实际,是未来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因此,能为该区域的制 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提供一定的对策建议。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一、早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思想及理论 在经济学文献中,最早提出分工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论述 了分工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至1 7 世纪末,经济学家威廉配弟( 1 6 9 0 ) 在政治 算术中,重新提出了分工的概念,主要阐述了分工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分工 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并促进生产力的增长。这一思想为以后的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 分工与合作是一对孪生兄弟,任何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区域分工即劳动地域分工。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由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来的,至今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亚 当斯密在他的划时代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分工会产生普 遍的富有 【1 1 ,把分工看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 本书中,他首先讨论的是分工,他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 现的最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从一般的制造业工厂内部 的分工开始,进而分析了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分工,他认为国与国之间应按绝对优势分工, 斯密的思想也适应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马克思首先指出了分工与协作可以产生集体形成的生产力,并且揭示了工场手工业 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2 1 。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 学的集大成者,他主要从报酬递增与工业组织两个方面阐述了分工的思想。马歇尔在经 济学原理一书中描述了“地方性工业的原始形态,“地方性工业 就是具有分工性 质的企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并把这种特定地区称作“工业区域”。他强调分工与专业 化形成的各部门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的总和。在他看来,产业部门地理位 置集中、辅助部门的发展水平、通信运输条件、知识和技术的外溢和扩散,都属于外部 经济,并试图用“外部经济 的概念解释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关于分工与企业的区位选 择,马歇尔主要研究分工以外的因素导致专业化区域的出现【3 】。 1 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1 2 0 - 1 2 1 嘲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口川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3 9 2 p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 上卷) 【m 】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6 4 :2 7 9 船o 2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杨格在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一文中提出了杨格定理,他利用间接生产链条的长 度、个人专业水平以及链条上每个环节产品种类数来描述分工,他认为分工演化促进专 业化程度的加深,从而分工链条加长,最后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分工的最大特点是迂回 生产。 杨小凯( 1 9 9 9 ) 也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利用超边际分析法和非古典数学规划 方法,将分工与专业化的思想形式化。并且认为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对分工有着重要影 响,交易效率决定着高水平的分工能否实现,并且交易费用与分工收益的相对比较决定 着分工的深化。纯粹的分工并不代表着效率的提高,而其效率提高的关键在于生产劳动 的协调。他也认为某一区域能否形成专业化生产取决于迂回生产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 形势,它们会使得中间产品内生化,这也就是趋于专业化生产的标志【4 】。 三、关于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 ( 一)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 1 7 7 6 ) 在解释国际贸易时提出了这一理论,他认为经济专业化能够提 高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和增加国民收入,每个地区都有其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据此,他 提出了绝对优势是决定国际分工的基础。苏联经济学家巴朗斯基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 建立了区域分工学说。他认为生产成本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差异构成了区域优势,而生产 成本则由劳动生产率决定,因此,每个区域理应生产和“出口”自己生产成本比较低的 产品,“进口 生产成本比较高的商品。 ( 二)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并不认为只有绝对优势的存 在,而认为各区域都有相对有利的条件,也就是具有比较优势。1 8 1 7 年李嘉图出版著名 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的基本论点是: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优势的国家 没有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 都处于劣势的国家不能什么都不生产,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 就是所谓的“两权相利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李嘉图的国际贸易与分工理论同样 适用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三) 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各个区域在某种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赫克歇 尔1 9 1 9 年在论文中提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各区域生产要素禀 【1 杨小凯,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种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框架 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 9 9 9 :2 1 5 3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赋不同,二是不同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这是要素禀赋理论的基础。俄林 于1 9 3 3 年出版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他认为 每一区域最适宜生产那些所需生产要素在该区域价廉且比较丰富的产品,而最不适于生 产需要某些要素多且这些要素在该区域量少甚至没有的产品,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可以 提高地区生产效率【5 1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为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 论基础,但是忽视了技术、运输、规模经济等在区域分工中的作用。 ( 四) 区域比较利益论 “区域比较利益 是琼斯等人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将h o 理论引入到了工业区位 研究中。它认为,资源的配置效益在不同区域之间是不同的,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是因为区域之间存在外部经济差异;第二,是因为区域之间存在生产要素比较优 势差异。资源配置的区域比较优势差异是由区域外部经济造成的。区域之间的生产要素 以及相对价格存在差异,说明了区域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的存在,这也对应了不同资源 的区域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理论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原理以及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 理论融合在一起。其理论价值在于:即揭示了区域比较利益的客观性以及存在的原因, 也对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有了更加清晰的判吲6 】。 四、新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里昂惕夫于1 9 5 3 年得出了与要素享赋理论相矛盾的验证后, 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也促进了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新发展,新产业分工理 论是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雁形产业形态说和比较优势理论学说进行结合应用,来描述 制造业中由传统工业国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经济现象。新产业分工理论实际上是从 产业角度出发,致力于寻找和建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区之间的技术联系宏观规律的理 论揭示,为地区互补性分工发展寻找理论依据。f r o b e l ( 1 9 7 8 ) 年在其著作新的国际 分工中指出,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的国际分工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旧的国际分工是 极少数工业化国家从事工业生产,其他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则为前者提供原材料;新的 国际分工则是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由工业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世界经济 体系的联系由此发生改变,从“贸易转向“生产 7 1 ;克鲁格曼认为,在新的国际分 工体系下,要素禀赋与比较成本存在于生产的不同环节,国际分工即存在于不同产品之 【5 1 俄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m 】匕京:商务印书馆,1 9 8 6 :1 3 4 婀孙海鸣、赵晓雷,( 2 0 0 3 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 0 3 :2 9 8 川f r o b e i , e ,h e i n r i c h s , j ,a n dk r e y e , o ,( 1 9 7 8 ) ,t h en e w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i v i s i o no f l a b o u r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i n f o r m a t i o n , 1 7 ( 1 ) ,p p 1 2 3 一1 4 2 4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间或产业之间,而且进入到了产品制造过程内部或产业内部。他也认为,各区域专业化 分工的产生有其历史偶然性,因为若某一区域在偶然的因素下形成了专业化分工,那么 就会形成较强的路径依赖,这种格局势必会通过区域之间的贸易不断积累发展下去【射。 克鲁格曼( 1 9 9 1 ) 利用行业差异度指数计算了美国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产业分工程度。结 果显示:美国各地的分工程度要大于欧洲国家,他认为贸易障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亦有许多学者对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且更多的是以某一个区域 为对象进行研究,如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都是被研究的重点对象。 一、从国家的角度分析 张听( 2 0 0 6 ) 认为对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而言,建立良好的制造业分工体系, 将能够促进企业间的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利用产业结 构相似系数分析了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制造业分工程度,表现出以下特征:不同行业在同 一区域层次上的分工程度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的分工程度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演变 趋势网;何雄浪( 2 0 0 7 ) 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可以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 并进一步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利用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衡量了我国地区 分工水平的变化,得出结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省际间距离的增加,分工指数也随 之增加【l o 】;刘荣利( 2 0 0 7 ) 认为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也是社会生产 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群产业分工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的,产业分工 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带动区域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而且有 利于生产要素在城市间的自由流动【l l 】;郭茜琪( 2 0 0 8 ) 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内容 是将分散化重复配置的产业资源整合成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形态,即通过生产要素在区 域大市场中自由流动逐步从产业同构走向产业分工。而区域产业分工的扩展不可能在现 有的政府主导型、决策分散型、行政区市场分割的非协调体制架构内由市场化力量来促 成,因此,中国区域性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市场化路径,决定了从产业同构走向产业 嗍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l 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4 8 7 9 1 张听我国东部三大都市圈制造业分工城市的实证研究们生产力研究,2 0 0 6 ( 1 2 ) :1 0 4 - 1 0 6 d q 何雄浪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地方优势产业形成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2 0 0 7 ( 6 ) :6 5 - 6 6 【1 1 l 刘荣利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意义和机理【j 】商场现代化,2 0 0 7 ( 7 ) :4 8 5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分工的关键是要给定一个有利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市场交易的制度环境【1 2 】;张其仔 ( 2 0 0 8 ) 从模块化的视角研究了产业内分工,作者认为在模块化布局下,企业生产某一 产品时,无须再把所有的工序集中在一间工厂。相反,把每个工序加以分割,组成企业 间的生产网络,取得高效率配合。实现模块化以后,无论是分割生产流程,向不同的企 业采购相同部件,还是专业化生产特定模块,或进入水平结构中的某一环节,都变得比 传统行业容易得多【1 3 】;马中东( 2 0 0 8 ) 认为分工形成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进 行的,制度制约着分工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作者还认为分工是产业集群的内在条件, 专业化和一体化市场是外在条件,制度安排是产业集群的实现条件,据此,构建了一个 产业集群分析模型“分工一市场一制度”模型,简称d m i 模型i l ;梁琦( 2 0 0 9 ) 一 方面,认为分工与集聚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分工产生外 部性并导致报酬的递增,而外部性和报酬递增又促使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工也 是集聚增长的源泉;另一方面,地理影响增长,增长影响地理,而地理与增长之间的这 种互动是通过集聚来实现的。作者具体分析了外部性、知识溢出、贸易、本地市场效应 与集聚的关系,并且将中国的制造业区域分工指数与美国进行比较,无论从四大区域还 是六大区域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区域间分工指数程度基本相近,总体还略高一点,这说 明,中国的制造业区域分工程度略高于美国【1 5 1 。 二、从区域角度分析 ( 一) 关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鉴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经济地位,许多学者对其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发展情况进行 了研究。;杨浩( 2 0 0 6 ) 综合利用了劳动生产率、产业贡献率、资本产出率和企业产出 增长率等指标建立了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三角各城市的产业大类进行了分析 评估,以此确定了十大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对优势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陈 耀( 2 0 0 6 ) 分析了长三角各地区的制造业集中度,得出各市都有各自具有优势地位的制 造业行业,但另一方面,存在制造业行业的雷同化现象,这将阻碍整个区域的发展。对 此,作者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理顺地区合作秩序, 1 2 1 郭茜琪制度视角:从产业同构走向产业分工长三角区域产业资源整合问题研究四| 匕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0 0 8 ( 3 ) :1 1 3 1 1 5 1 3 1 张其仔模块化、产业内分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一匕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8 ( 1 0 ) :9 - l l 1 4 1 马中东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于演化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8 :4 2 - - 4 3 u s 粱琦分工、集聚与增长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9 :1 6 7 1 7 6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江苏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i 1 6 j :殷醒民( 2 0 0 6 ) 认为推动长三角经 济发展的动力是制造业,作者采用制造业的相对就业比重粗略地表明了各市“工业化 的变动趋势。得出结论,区域内部并不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反而产业分工趋于加深,内 部各城市的制造业体系有着不同的技术领域,随着要素的流动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个 合理的制造业分工体系逐步形成l 7 】:洪娟,李松吉,谷永芬( 2 0 0 8 )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 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分工,各城市侧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原因在于:基础 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积累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从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城市发展参差不齐、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分工协作不完善 等问题。因此,必须在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形成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格局, 以产生网络效应和集聚效应;李娜( 2 0 0 8 ) 从生产要素、地区自身条件、环境影响条件 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影响产业分工的因素,作者认为生产要素是产业分工的根本因素,产 业分工主要受地区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基于此,建立回归模型,以江苏沿江市 县的数据为标准,得出结论,江苏沿江地区的产业分工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自然 资源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商品市场发育程度及前一期的产业分工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与政府的保护效应呈负相关关系【1 8 】:高杰( 2 0 0 8 ) 利用结构差异度指数测算长三角制造 业的分工程度,用结构相似系数测算制造业的同构度,得出结论,制造业的同构度与分 工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同构度越大,分工程度越低。从得出的指标数值来看,长 三角的制造业同构程度逐渐下降,分工程度则逐步提高【1 9 1 ;刘志迎、唐义春( 2 0 0 9 ) 认 为区域间的分工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利用区位熵指数得出了长三角各市的优 势制造业行业,分析了自然资源、市场化程度、生产力水平等影响因素对区域分工程度 的影响,并建立了实证模型,得出结论,现有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地区分工程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市场化水平差异、地区生产力水平差异等。倡导地方政府扶持地区特色产业,为 区域分工合作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斟2 0 1 。 ( 二) 关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李英勤( 2 0 0 5 ) 认为区域合作与分工是一条统筹我国中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路径。并通过分析了泛珠三角及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分工与 【1 6 】陈耀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与分工田经济研究,2 0 0 6 ( 8 ) ;8 6 - 8 7 【17 1 殷醒民论长三角城市圈的产业分工模式忉复旦学报,2 0 0 6 ( 9 ) :1 0 2 【1 3 1 李娜基于新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产业分工机理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 0 0 8 ( 1 2 ) :3 7 - 3 8 【1 9 】高杰长三角制造业同构与分工的关系分析【j 】经济师,2 0 0 8 ( 1 0 ) :6 9 7 0 刚刘志迎、唐义春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阴消费导刊,2 0 0 9 ( 1 2 ) :8 7 7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合作运行机制及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取向,提出了贵州经济的战略定位及其实现经济 腾飞的具体对策【2 1 1 ;翁计传( 2 0 0 6 ) 通过利用区位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专业化部门 等方法,对珠三角区域的九个中心城市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珠三角地区存在产业结 构同构现象,许多城市的主导产业雷同;舒元、扬扬( 2 0 0 9 ) 利用城市区位基尼系数、 产业基尼系数和产业专业化系数,计算了广东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分工趋势,发 现制造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如深圳、珠海、东莞 等。另外,传统制造业的能源开采行业逐渐向周边地区转移,使得珠三角各市的专业化 产业分工进一步优化【捌。 ( 三) 关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周立群( 2 0 0 6 ) 用区位熵测度了环渤海区域的工业行业分工程度,并利用结构相似 系数和产品专业化系数分析了该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得出结论:该区域的制造业结构 存在趋同现象,但是产品结构并未出现该问题,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性正逐渐弱化。 因此,寻求产业和产品的“错位”发展,建立产业分工与协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是该 区域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罗若愚( 2 0 0 6 ) 分析了制约环渤海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因 素,考察了该区域的产业趋同问题,认为环渤海区域内的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正在不断 加深,区域间的协作开始显现;李学鑫、苗长虹( 2 0 0 6 ) 利用从业人员区位熵分析了各 城市群的产业分工程度,发现,目前三个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初步显现。并采用相对专门 化指数和相对多样化指数分析了三城市群的产业专门化和多样化程度。总体上来看,三 城市群的专门化程度较高,但是产业的相对多样化程度则不高,并建立了c d 基本生产 函数探求了产业专门化和多样化与城市群发展的内在联系,发现短期内区域产业专门化 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长期比较显著幽】:商薇、李福柱等( 2 0 0 8 ) 认为区 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条件是要进行优势产业的选择,通过构建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 系,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势产业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并结合经济、社会、自然条件, 提出了强化产业分工与合作水平的对策嗍;刘刚、赵欣欣( 2 0 0 8 ) 认为京津冀都市圈已 经初步形成了即存在专业化分工又竞争的格局,其面临的产业竞争主要是外部区域而非 内部,且该区域表现出很强的重化工业特征,作者认为该区域提高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2 1 1 李克勤区域合作与分工泛珠三角、南贵昆经区域合作与贵州经济起飞战略口阅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 0 0 5 ( 1 2 ) :1 5 6 2 2 1 舒元、杨扬城市问产业集聚与产业分工演化阴国际经贸探索,2 0 0 9 ( 1 2 ) :5 5 5 6 1 李学鑫、苗长虹中原、山东半岛三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比较研究【j 】人文地理,2 0 0 6 ( 5 ) :7 8 - 8 0 幽1 商薇、李福柱山东半岛城市群优势产业分析及其产业调控研究阴经济师,2 0 0 8 ( 3 ) :4 8 8 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制造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和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嘲;赵弘( 2 0 0 9 ) 认为与长 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程度还不够,城市之间的协调机 制并未建立。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合作观念意识不强、区域内经济发展落差大、产业 定位缺乏差异化等,主张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强产业集群建设,以总部经济模式促 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2 6 】。 ( 四) 关于其它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涂妍( 2 0 0 4 ) 引入产业区位熵概念以及数量指标分析了该区域内贵州、云南、广 西各省的优势产业,并利用产品销售收入、销售利润率以及利润总额等截面数据,计算 出了该区域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分析得出,存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与竞争优势的产业“错 位”,且产业关联没有形成,地方政府之间存在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主张建立经济区区 内的利益协调机制1 2 7 1 ;李学鑫等( 2 0 0 6 ) 认为相似系数法和区位熵法等传统方法对产业 分工的度量不足,因此,提出了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测度两地区 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也能够测度地区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程度,并用 此方法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研究;顾雅青( 2 0 0 7 ) 认为区域产业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 效率,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效益以及促进技术的进步,区域分工最主要是依据产品的比 较成本大小进行。作者认为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各区域的优劣势不同, 因此,适合进行产业分工。利用区位熵法测算了中部各省的比较优势部门,建议根据比 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发挥各省的比较优势成本,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i 2 s ;陈晓红,宋 玉祥( 2 0 0 8 ) 根据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竞争优势,得出了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存 在的问题,如地方政府协调力度不够、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错位、产业同构现象较重。 必须通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培育优势产业和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