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ect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gem listed companie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candidate:wang meng supervisor:prof. hu yuanmu prof. han xiaocui school of accou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密级密级:公开公开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学科分类号: 论 文 编 号论 文 编 号 : kj20101340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作 者 姓 名: 王萌 申请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胡元木 职 称: 教 授 韩晓翠 职 称: 副教授 学 科 专 业: 会计学 研 究 方 向: 财务管理 学 习 时 间: 自 2010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 止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授予日期:2013 年 6 月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财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山东财经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同意山东财经大学有权使用本学位论文(包括但不限于其印刷版 和电子版) , 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保留学位论文, 按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 (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 查阅、借阅和复印,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i 摘 要 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多重大公司的丑闻案, 比如安然事件、 银广夏事件, 乃至 2011 年曝光的奥林巴斯巨额财务亏损丑闻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治理机 制的缺失和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 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在公司治理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弱化,关键人凌驾于内控之上,管理层串 通舞弊等时有发生。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较为薄弱,缺乏 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部分原因在于 企业缺乏完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公 司治理。理清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本质联系并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 制体系是保持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以往学者对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 本文则选取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这主要是考虑到创业板市场作为一个 新兴股票市场,门槛低、风险大且监管严格,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风险性对公 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些公司进行研究更具有紧迫性和现 实意义。而且本文以 2010 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 契机,选取内部控制缺陷作为评价内部控制的指标,来研究公司治理中的哪些 不合理因素会导致内部控制缺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完善我国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关键词: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缺陷 abstract ii abstract recently occurred many scandals in big corporates like enron, yin guangxia and even olympus which concealed its huge financial losses for nearly twenty years all suggest a breakdown in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lack of adequ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the problem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incomplet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weak, the key people override the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collusion fraud occurs frequently. it invariably shows that the corporates which exist the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re weak in business management, lacking the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urn, w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invalidation of our internal control is owing to the deep lack of the sou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gure out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and establish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the key to keep the enterprise vitality. the previous scholars research object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main board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market. this article has selected the growth enterprise market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ecause the gem market is a stock market that is low in threshold , big in risk, strict in regulation. higher risk for the gem listed companies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internal control, study of the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is more urgent. and based on the supporting guidelines for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that issued by the five ministries in 2010, this article choose the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as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to study which unreasonable factors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will lead to internal control def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 ions to perfect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gem listed compan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key 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defect 目录 iii 目录目录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2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 1.2.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2 1.2.2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5 1.2.3 相关文献的评述 . 7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8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0 1.4.1 研究方法 . 10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10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 11 2.1 相关概念界定 . 11 2.1.1 公司治理 . 11 2.1.2 公司治理的构成 . 13 2.1.3 内部控制 . 14 2.1.4 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 15 2.1.5 内部控制缺陷 . 17 2.1.6 创业板上市公司 . 18 2.1.7 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特征. 21 2.2 基础理论. 23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3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4 2.2.3 控制论 . 24 小 结 . 25 第 3 章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的理论分析 . 26 3.1 公司治理对控制环境方面的影响 . 26 3.2 公司治理对风险评估的影响 . 27 3.3 公司治理对控制活动方面的影响 . 27 3.4 公司治理对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影响 . 28 3.5 公司治理对监督方面的影响 . 28 目录 iv 小 结 . 28 第 4 章 实证分析. 29 4.1 研究假设. 29 4.1.1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29 4.1.2 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29 4.1.3 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30 4.1.4 经理层薪酬机制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 31 4.1.5 公司规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31 4.2 实证研究设计 . 31 4.2.1 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择 . 31 4.2.2 变量选择及其定义 . 32 4.2.3 模型的构建 . 35 4.3 实证结果和分析 . 35 4.3.1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 35 4.3.2 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36 4.3.3 logistic 多元回归结果 . 36 4.4 稳健性检验 . 39 小 结 . 40 第 5 章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 42 5.1 优化股权结构 . 42 5.2 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 . 43 5.3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 43 5.4 完善经理层激励机制 . 44 小 结 . 44 结 论 . 45 参考文献 . 47 附录 .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61 致 谢 . 62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以下简称配套指引)是在 2010 年初由五部委(财政 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保监会)联合发布的,配套指引包括三部分:应用 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配套指引的发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整,其最 终目的是为了完善公司治理,提升内部控制的水平,改善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质 量,提供更符合投资者要求的财务报告信息。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指出企 业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同时对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有效披露,以便于 投资者更加了解公司状况; 配套指引中还指出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 一, 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基础性用, 因此应加强内部控制环境,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3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两 者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制度和 原则, 在企业进行决策、 监督和激励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内部控制措施的一部分, 提供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大环境;同时公司治理的优化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 障, 作为公司治理的监控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利益。 自上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案:曾作为世界最大 的能源交易商的安然公司事件、 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企业破产案的世通事件以 及曾被誉为“复印机之王”的施乐跨国公司的会计欺诈案等。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此 类问题也不容忽视:曾被誉为中国“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郑百文公司重组案、曾因 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夏公司违规造假案、因 成功进行海外收购而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中航油倒闭案以及近年来不断重复 上演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 、蒙牛牛奶致癌物)等 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使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一次次 为上市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敲响了警钟。 这些现象都充分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 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众多问题, 也无不验证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千丝万 缕的联系: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公司治理必然存在问题,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得益于 完善的公司治理。 第 1 章绪论 2 综上所述本文将重点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 寻找改善公司治理结 构以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途径,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本文考虑到创业板开设 以来,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上市公司总数已超过三百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板上市 公司在其高成长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背后也隐藏着很多问题: 家族式控股现象的普遍 存在,使得“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在创业板尤为突出;创业板高管集中辞职套现反 映出薪酬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公司治理对内 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强化公司内部控制。 1.1.2 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而中国证监会在对创业板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时, 对绝大多数公司都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内 部控制制度的建议,由此看出我国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内部控 制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公司治理可以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发挥 作用, 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内部控制运行过程紊乱,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 行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减少内部控制缺陷,建立和完善内部 控制制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加良性 发展。同时本文的研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理 论,为以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 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剖析, 既有利于对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影 响内控有效性发挥进行理论上的推演,也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国外相关文献 西方发达国家开启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的先河。英国的卡德伯利报告、 哈 姆佩尔报告以及特恩布尔报告,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的三大里程牌。 在这三份报告中对两者关系的界定达成了一致意见“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 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明确指出由董事会负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应该 对内控的有效性发表声明,此外公司还应健全独立董事制度以及专门委员会,使内部 控制更好的发挥作用。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展开了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研究, 其研究历程以发布的一系列典型报告为标志: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表表 1 1- -1 1 美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美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时期 报告名称 内部控制服务对象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内部控制:一个协调系统的要素和它对于 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 审计 20 世纪 80 年代 treadway 报告 9 个审计准则公告 企业管理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公司治理 其中,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 404 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中提 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报告是管理层的责任,从而把企业内部控制推向了风口浪 尖,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研究再次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maijoor(2000)在 梳理了内部控制文献后, 发现部分文献的分析是建立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具有促进作 用这一假设之上21。richard(2004)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中的第 404 款“管 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为重点研究对象,强调了公司应围绕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要 求建立起“适当的内部控制” ,并要求所有重大事件必须在 48 小时内准确及时地公之 于众,这些要求将对公司治理产生重要影响25。 而另一些学者则倾向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lanra 等(2003)研究了公 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关系,他认为公司治理报告要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发展19。 udi hoistash, rani hoistash (2009) 也以萨班斯法案中第 404 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第 302 条款“公司对 财务报告的责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公司治理效率与内部控制有效 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治理效率高,则内部控制有效性高,反之则内部控制有效性 大大降低 30。 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影响的。 zabihollah, rezaee (2007) 指出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是相互影响的, 他认为借助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可以提 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同时若企业的内控体制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32。beng wee goh(2007)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报告进行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 构与内部控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密切4。stephen(2008)也认为公司治理与 内部控制机制是相互作用的:内部控制越有效,越能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同时公司 治理的高效性又需要内部控制提供保障27。 第 1 章绪论 4 (2)国内相关文献 包含论 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属于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提出所谓的“包含论” 。如陈 志斌和施建军(2003)创造性的提出,企业内部控制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公司 治理结构层面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和财务与会计层面的控制等各个方面相 互联系并相互制约构成的全面内部控制体系38。骆铭民(2006)也认为,内部控制体 系应该包括公司治理层面控制、企业管理层面控制与作业层面控制三个层次,而不是 仅仅停留在现在的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上47。李国、张庆昌(2005)指出“内部控制 与外部市场机制一样,是实现公司治理的一种手段” ,即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公司治 理的目标,而被应用于公司治理中过程中的一种手段48。 环境论 coso 内部控制框架中明确指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之一”7,到目前 为止很多学者在研究时认为公司治理提供的是一种控制环境, 而内部控制则反映的是 公司的控制框架,由此产生了“环境论” 。阎达五、杨有红(2001)指出内部控制与 公司治理是内部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并绘制了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内部控制的 辐射面图, 提出 “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 73。 王茹 (2008) 认为, 完善公司治理的目的是为内部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系统环境,创造一个能够使 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63。王芳(2009)同样认 为内部控制处在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下,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制度环境62。 张安明(2002) 、张炎兴(2001) 、吴水澎、陈汉文(2000) 、杨惠敏(2000)的研究 也支持了公司治理置于内部控制的环境论79786874。 嵌合论 国内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把公司治理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基础是不妥当 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相互嵌合的关系,这也就是“嵌合论” 。王光远、 瞿曲(2006)更形象地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来描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 关系,认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内控机制的完善有赖于公司治理提供动力, 而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内部控制提供保障65。程新生(2004)在研究中认为公 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包括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权责利的分配与制衡,这些共同要 素的存在意味着两者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交集39。王正军、戴玮炜、 同晓艳(2007)创新性的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关系64。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杨有红、胡燕(2004)认为“要克服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不仅仅需要内控系统本 身进行自我完善,也需要完成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而对公司治理规范进行 创新性设计则成为实现两者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新的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 的有效性保驾护航71。苗宇(2012)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公司治理与内 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从两者的互动关系上来说,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为内 控的有效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有效的内控可以实现两权的制衡和监督,节约 公司治理成本51。 通过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关系的文献进行回顾后发现近年来的研究更倾向于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嵌合论” ,这种理论从更深的层级揭示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性 影响。 1.2.2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1)国外相关文献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求影响内 部控制有效性的公司治理因素。jensen(1983)认为,由于独立董事不受利益驱动的 影响,因此独立性很强,而且独立董事具有强烈的动机对自身声誉进行维护,故在董 事会中引入适当比例的独立董事一方面可以强化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 提高对管理者 的监督作用; 另一方面在董事会中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会增加内部人提供虚假财务报 告的成本,从而抑制经理层的违法行为,保证公司遵循法定披露要求,提高内部控制 的效率13。shieifer 和 vishny(1997)认为适度提高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股权的 适度集中可以激励股东以积极的心态对管理层进行监管,有利于提高内控的有效性 26。la port(1999)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通过研究发现各国公司股权集中度普遍 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会更加明显,小股东缺乏话语权,大 股东却更有动力采取“隧道行为”来侵占小股东的利益,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同样影响到内控的实施, 使内部控制浮于人事18。 kareen e. brown (2010) 研究发现, 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16。此外,董事会 和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也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部分学者更具针对性的研究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defond 和 raghunandan 等(2002)的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错误与公司的经营成果负相关,且公 司的经营复杂性越高,子公司数目越多,其内控系统存在缺陷的可能性越大7。 krishnon(2005)以萨班斯法案的出台为出发点,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为标准将 第 1 章绪论 6 上市公司分成了两类,并通过对比后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普遍存在资产规 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专门委员会开会频率低、管理层的胜任能力差等特点,因此 得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内控有效性的重要因素15。doyle、jeffrey 和 sarah mcvay (2006)采取了与 krishnon 类似的研究的思路,在选择不同的样本研究后发现:除 了公司规模会影响内控外, 经营复杂性和会计政策的复杂性也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缺 陷的存在9。beng wee goh(2009)研究了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及时 性的影响, 指出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控缺陷修复及时性正相关8。 santanu mitra (2012) 对在第一时间披露内控缺陷的 605 家美国公司进行了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发现所 有权结构在及时修复内部控制缺陷方面发挥显著的增量作用, 并发现经理层的独立性 在监测内控缺陷及时性修复方面能够发挥有效作用28。 (2)国内相关文献 部分国内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时,采取了规范研究的方法。 王 冬年 (2004) 在研究中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角度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本质和核心, 而且提出要从内部治理、 外部治理和控制环境三方面入手来完善内部控制66。 杜秋红 (2009)通过分析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机理,提出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必须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中的控制权配置、 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41。 刘乐意 (2010) 首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部 分在于公司治理中所有者缺位,因此应从公司治理层面规范内部控制,建立激励和约 束机制,以实现经营目标46。 更多的学者在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时采用了实证分析: 欧锹生 (2008)以台积电与力霸公司作为案例,指出内部控制是公司风险管理的质化指标, 而预警模式是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量化的指标, 两者交互使用有助于风险规避53。 龚 立新和李四海(2009)通过分析中航油内控失效案例,提出对策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 理与内控机制43。滕丽丹(2006)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和回归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 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得出: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制度 负相关,股权制衡度和董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制度正相关60。徐大同(2009)实证分 析了公司治理特征中管理层自信程度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 指出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明 显地减少内部控制的范围并削弱内部控制的效果69。曹建新、王春丽、邹俊(2009) 通过对内蒙古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 第一大股东的持 股比例越高,则内部控制越有效,且国有控股的企业比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更 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有效36。孙文娟(2011)以 2009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披露的内控鉴证报 告为依据, 从股东、 董事会和管理者三个角度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董事会越勤勉,高管薪酬越高,内部控制质量就越高,而且实际控制人为 政府的公司其内控质量要好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 55。 综合上述文献,在研究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衡 量多集中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层等。那么如何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 钟纾纾(2010)采用反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的“经营效益” 、反映财务报告可靠 性的“年报审计意见”以及反映对现行法规遵守程度的“违规处罚状况”作为衡量内 部控制有效性的 3 个指标77。张泽欣、赵玉恒(2010)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资产负 债率、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等 6 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分越高则意味着内部控制 越有效75。而朱海坤等(2010)采用了较为简易的方法,他依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 告是否 st 将内部控制设为 1 或 0 哑变量,作为衡量内控有效性的指标76。 国内也有少量学者把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控有效性的替代变量, 探讨公司治理对 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刘亚莉等(2011)分析了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的治理 特征, 研究发现,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 更有可能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且报告内控缺陷的公司审计机构变更频繁,重述报告的 比例更高45。田勇(2011)利用深市主板 445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师 变更与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相关性不显著57。刘丽芬、沙威(2012)通过对我国上市 企业 2009 年披露内控缺陷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相对不存在财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