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专业论文)定罪中的人格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定罪中的人格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定罪中的人格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定罪中的人格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刑法学专业论文)定罪中的人格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个体现象。针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也 是渊源流长。犯罪是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一种行为,是行为人对刑法所保护 的社会主流价值所持的敌视、蔑视或者轻视、漠视心态的客观外在化,是 行为人人格的主体现实化。犯罪中的人格问题是刑法学的重要内容,但是 我国刑法学对于人格问题的研究由于受到科技、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制约, 起步较晚,相对滞后。在西方国家,从刑事实证学派时起,以龙勃罗梭的 犯罪人论 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对犯罪人的研究蓬勃兴起。 而在此以前, 刑事古典学派的学者们研究犯罪, 只是关注犯罪行为, 坚持“无行为, 则无 犯罪, 亦无责任”的观点, 对犯罪人的主体因素重视不够。 刑事实证学派的 产生,使刑法学的关注重点由行为转向了行为人,其也是受到社会经济、 科技、 文化发展所驱使, 是应对刑法理论困境而使然,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同时也促进了刑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其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在 未确定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具体测量标准的情况下,就以此追究行为人的刑 事责任,由此也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深刻的教训。时至今日,在反 思教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论战和争辩,综合了新旧两派理论之所长, 形成了一种新的刑法理论, 主张“应以作为相对自由主体的行为人人格的表 现的行为为核心来理解犯罪”。 这是现代刑法理论的新发展, 其将人格因素 纳入到定罪阶段,以行为主体的犯罪危险性人格之有无作为定罪的依据之 一。笔者在吸收此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的定罪机制,主张将人格 因素由量刑阶段提前到定罪阶段,建立人格行为的犯罪认定模式,此新 型的定罪模式,是刑法理论发展的结果,其有利于缩小犯罪圈,收缩刑事 法网,真正发挥刑罚对犯罪人的矫正、改善功能,从而使之重返社会,同 时也有利于改革刑制、克服刑法目前遇到的困境。 本为在对人格的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又对刑法学派的发展 过程进行了疏理、比较、评述,由此得出了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对行为 人人格的关注,也即人格刑法理论的倡导。由此主张将人格因素纳入定罪 阶段,建立人格行为的定罪模式。文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人格的概念及特点的内容。首先,笔者对人格的含义 进行了界定。在针对不同学科对于人格有不同含义的基础上,笔者把刑事 法学中的人格概念界定为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 心理特征的总和。 其次, 又对人格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指出其具有整体性、 2 稳定性、可测性、可塑性的特征。最后,对人格的刑法意义进行了分析。 笔者认为人格的刑法意义应体现在犯罪与刑事责任两个方面,因此,就从 人格与犯罪,人格与刑事责任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此说明了人格因素 在刑法理论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阐述了刑法思潮中人格因素的产生及其发展。笔者首先对刑 事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进行了阐述,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其主 要包括罪刑法定主义、意志自由论、行为主义、道义责任论、罪刑相适应 原则等内容。同时又对其理论进行了评述,说明了其理论上存在的不足之 处。其次,对刑事实证学派的刑法理论的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刑 法理论进行了阐述,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疏理,其主要内容包 括:保安处分论、意思决定论、主观主义、社会责任论、目的刑论等。并 对其刑法理论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理论上的合理与不足之处。最后,对 二战后形成的人格刑法观进行了综述与评述,同时也指出他们存在的缺 陷,在此基础上笔者倡导一种新的人格刑法观学说,并对此种理论的科学 性进行了论证。此种学说的其诞生不仅仅弥补了过去诸种学派理论的缺陷 和不足,更是社会、经济、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刑法理论历史发展 的必然。 第三部分是人格与定罪。笔者首先对于我国现有的定罪模式犯罪构 成要件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述,指出目前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存在的不足 与缺陷之处,其与笔者所提倡的人格刑法理论也是悖离的,因此主张对现 行的定罪理论进行改造,吸收人格刑法理论的精华,把人格因素纳入到定 罪阶段,主张建立二元定罪模式,即人格行为的定罪模式,并从理论与 现实两个方面对二元定罪模式的依据进行了论述。同时又对实践中人格因 素的鉴定问题进行了介绍,从理论上对人格进行鉴定的依据进行了论证, 并对实践中人格鉴定机构的设立进行了设计,从而使人格因素的鉴定具有 可操作性。 本文的研究运用了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采用实证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典型案例,对人格因素在定罪 中问题加以分析、论证,主张把人格因素纳入定罪阶段,建立二元定罪模 式。 关键词:关键词:人格 刑事古典学派 刑事实证学派 人格刑法观 二元定 罪模式 1 abstract crim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kind of individual phenomenon. there is a long time on crime . crime is implemented by the actor, and it refects the actors hostile, contempt ,neglect and ignore attitude to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 protected by the penal code. it is the reality of actors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however, the issue of personality due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the basic theory constraints and has lagged behind.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criminal evidence school develops quickly, since lombrosos on cranial man, which a book to mark the birth of the offenders burgeoning research. in the past, criminal classical school of scholars to study crime, only concerned about criminal acts, adhere to the view of no crime, no penalty, no obligation, the main factors of crime failed to pay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actors. since criminal evidence school occurs, criminal law focus of attention shifted from the behaviour to the actor, which is affected by econom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eal with criminal law theory difficulties, but also the promotion of the penal code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however, it leds to the other extreme: which people are punished in the absence of specific measurement standards of personal danger , it gives a heavy disaster and profound lesson to human. today,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the basis of lessons for a long period of debate and argument, a comprehensive theory which absorbs two schools appears, which asserts that should be as relatively free actors of personality performance to understand crime.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al code, which the actors personality of the danger of crime as one of the basis for the conviction.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ory an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viction mechanism, advocates put personality factors into the conviction stage, the new conviction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will be established.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iminal theory, it is conducive to narrow the circle of crime and criminal law, also can advance the penal code to correct the criminal and make them return to the socie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form criminal system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current penal 2 code. the article recommends, compares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 criminal law schoo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finds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criminal theory - personality of the concern, that advocates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criminal law . it calls for personality factors into convictive stage, builds up the mode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the article include the followings: the first part 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personality. first of all, the autho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person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ersonality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 the author defines personality as a person stable attitudes, values, moral awareness,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cond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sonality, pointing out that its unity, stability, measurable and adaptable features.finally,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rsonality in the criminal law.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ersonality factor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the crime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from the two aspects,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position of personality factors in the crime law. the second part is on personality factors that emerges and develops in the history of criminal theory. firs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theory of criminal classical school,and summarizes the main points.the theory of them includes:no crime,no penal; the will of freedom; behavior;mor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penal compared to crime.and then, their theories are reviewed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ory are pointed out. secondl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riminal evidence school,then explains the theory of them,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also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ir theory. their points include: action on security;meaning decision;objective;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and purpose penal. the author comments their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eir shortcomings.finally, the author gives summarizes and comments on the personality crime theory which forms in the world war ii,and points out their shortcomings.the author advocates a new theory of personality crime base of them, also demonstrates the theory.this theory not only make up for formed theories,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economy, science and 3 technology.also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penal code. the third part is personality and conviction. the author first reviews and comments conviction for chinese model - a criminal element theory,pointing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theory of criminal constitute elements, and the theory deviates from the personality theory advocated by author. thus 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reconstructs the existing conviction theory and puts the personality factors into the conviction stage, and advocates dual conviction mode, namely, the conviction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and expound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ual conviction mode theory from theory and reality. then,introduces the question on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ality factors in practice, demonstrates the foundation of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theory ,also designs institution of personality identification, so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ality factors can be operated . the article applied criminology, criminal psychology, criminal law and other basic theory,and uses the method of logic and empirical analysis, also uses typical cases,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personality factor in the conviction , advocates personality factor into conviction stage,establishes the dual conviction mode. key word:personality criminal classical school criminal evidence school personality criminal theory dual conviction mode 1 目目 录录 引引 言言 . 1 一、人格概述一、人格概述 . 2 (一)人格的含义 . 2 (二)人格的特征 . 3 (三)人格的刑法意义 . 5 1.人格与犯罪 . 6 2.人格与刑事责任 . 11 二、刑法思潮中人格因素的产生及其发展二、刑法思潮中人格因素的产生及其发展 . 18 (一)刑事古典学派的行为刑法观 . 18 1.刑事古典学派刑法理论之综述 . 18 2.刑事古典学派刑法理论之评述 . 21 (二)刑事实证学派的行为人刑法观 . 23 1.刑事实证学派刑法理论之综述 . 23 2.刑事实证学派刑法理论之评述 . 26 (三)人格刑法观之提倡 . 28 1.二战后人格刑法观之综述 . 28 2.二战后人格刑法观之评述 . 29 3.新人格刑法观之倡导 . 30 三、人格与定罪三、人格与定罪 . 32 (一)我国现有的定罪模式之检讨 . 32 1.犯罪构成要件之综述 . 32 2 2.犯罪构成要件之评述 . 35 (二)二元定罪模式之倡导 . 36 1.二元的犯罪认定机制 . 36 2.二元定罪模式的依据 . 39 (三)定罪中人格的鉴定 . 41 1.人格鉴定的依据 . 41 2.人格鉴定的机构 . 42 结结 论论 . 4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5 1 引引 言言 人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心理特征的总 和。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测性、可塑性等特征。行为人的人格因 素在刑法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刑法理论思潮的历史演进 变化过程来看, 刑法学经历从启蒙主义刑法思想到刑事古典学派 (旧派) , 再到刑事实证学派(新派)的发展变化历程。旧派主张以行为为中心的行 为刑法,新派主张以行为人为中心的行为人刑法,两派理论各有优劣,长 期论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扬弃两派主张的新的刑法观,也就是人格刑法 观的形成。人格刑法观理论使行为人的人格因素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是 社会进步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国外学者对于人格问题的研究起步 相对较早,如日本的大塚仁教授人格刑法学的构想方面的文章,其后 也得到了许多刑法学者的赞同和支持。在国内这方面研究较早的是北京大 学的张文教授以及年轻学者翟中东博士。人格刑法理论的产生必然对我国 目前的刑法理论带来冲突,使我们的刑法理论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对于目 前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我国目前的犯罪理论,认定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只要看该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理论的四要 件,从而就可以加以界定了。而行为人的人格因素在定罪中应有的地位和 作用,或者说行为人的人格因素的价值在我国目前的定罪理论中没有得到 应有的体现。对此,笔者主张一种二元的定罪机制,即人格因素行为的 二元定罪模式。笔者认为行为人的人格因素应是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是 犯罪的一个重要要件,要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从人格因 素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只有行为人具有了犯罪危险性人格,同时也 实行了刑法上规定的犯罪行为,才能最终认定为犯罪,从而最终加以刑罚 处罚。二元定罪机制中把人格因素纳入定罪阶段,不仅有助于克服目前刑 法膨胀、监狱功能不足的困境,而且还将对刑法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对研究的问题的有个清晰的 了解和把握。在写作方法上,注重对基本资料的归纳和比较分析,结合相 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论证,并结合典型案例,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有力 的支撑。 2 一、一、人格概述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含义(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 重心和角度的不同,对人格的含义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从字源上看,我 国古汉语中没有人格这个词,人格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中的面具 (persona),意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其后指演员本身和他扮演的角色和身 份。由此,人格一词最基本的原始含义有两层:一是指个人在生活舞台上 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二是指蕴藏 与内、 外部未显露的特点, 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人格一词的含义, 按辞海上的解释,其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 作风等方面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作为具有社会权益和义务 的人的资格。 对人格一词的含义, 也众说纷纭,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 他们根据不同的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含义。有的认为,人格是指个人所有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行为、认知、智能、情绪、意志和身体 结构等方面。狭义的人格与性格同义。有的认为,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 组织,其中包括个体表现于外的外表特征,也包含内部的,未必显露的, 可间接测量的和验证的特点,是个体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统一。有的认 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 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 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 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有的认为,刑事法学中的人格则是以心理学上的人 格为基础,综合了汉语中人格的所有含义,是指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价值 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核心是个人对所处的社会 生活(包括对社会、他人、自己,以及实践活动等)的态度及其与之相适 应的行为方式。 1那么, 如何界定人格的含义呢?笔者赞同将人格界定为一 个人稳定的态度、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因为,作 为刑事法学中所要研究和讨论的人格问题,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其行为所反 映出来的态度,是行为人对于规范所保护的社会价值所持的一种心态的客 观外化,其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心理特征。行为人 人格的形成,虽然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个人在社会化过 1 梅传强: 犯罪心理生成机制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9-30 页 3 程中形成的。一个人的人格,也即行为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价值所持 的一种心态,是行为人对社会关系的一种心态。恩格斯曾指出:蔑视社会 秩序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 2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犯罪是 行为人的一种蔑视社会秩序的心态或态度, 是行为人人格的外在表现。 故, 笔者主张将人格界定为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各种心 理特征的总和。 (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测性、可塑性等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各部分内容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整 体。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因此, 作为一个人的人格,也应该体现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一面。人格的自然性是 人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人作为自然中的人,具有与其它动物一样具有本 能的要求,有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自然要求。人格的自然性是以先天的遗 传素质和生理因素为基础的,每个人都要从其父母身上继承遗传基因,同 时,其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又是以其生理因素为基础和前提的。个人自 从出生以后便要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从那一刻起,就使 自己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便不可能缺少 社会环境这一重要因素。人是社会中的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便说明 人格因素的社会性。因此,人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整体,人格具 有整体性的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特征说明,我们可以用人格的概念去认识、分析现实存 在的人,以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去认识人。对于人格的整体性特征,我 们一方面要考虑人的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 要的,要考虑人所生活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这样,对于我们认识、分析人 格,可以避免片面和走极端,有利于我们对人格做出正确、全面、科学的 评价。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人格 是行为人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其是在社会环 境中形成的。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成语、 典故就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等。人格的稳定性特征表明了人的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 416 页 4 行为在一段时间内的持续性、频发性,反映了一个人想为某种行为的主观 倾向性。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便较难改变。正因为人格所具有的稳定 性特征,我们才可能对罪犯的人格进行改造和重塑,同时,也为人格的可 测性做了有力的佐证。 人格的可测性,即可以运用多种现代方法进行人格的测量。人对自己 的认识自古就没有停止过。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在不断的认识自身的基 础上发展的。过去,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认 识,更不用说人自身了。古代的图腾崇拜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低下的一种反 应,人类古代的占星术士、面相术士、骨相术士等,他们试图通过研究星 相、面相、骨相等,揭开人性之谜。 在西方,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由来已久,弗洛伊德在大量的临床实 践基础上,天才性的提出了人格结构论。他认为,人格分为三部分:最上 层的是由人们知觉的主观经验所构成的意识;其次是由人们经过努力回想 方可进入意识的主观经验所构成的潜意识。最下层是由人们无法回忆的由 主观经验所构成的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蕴含着人类原始的冲动 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所得到人类早期经验以及已被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期 经验和创伤性经验、 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弗洛伊德为人们认识人、 分析人、把握人找到了新的思维空间,这个新空间的平台就是人格。弗洛 伊德的人格结构论的提出很快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使人格成为学者们 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格理论的诞生、 发展为人类认识自身打开了崭新的视角。 与此同时, 对人格的测量的方法也随之诞生。国际上目前比较流行的人格测量方法包 括投射测验、自陈量表、主体测验和行为评估技术等。其中,自陈量表中 又包含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显相焦虑量表(mas)、卡 特尔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加州心理量表(cpi)。主体测验包括语义 区分测验、会谈技术、q分类技术等内容。行为评估技术包括直接观察评 定法、abc评估技术、人格形容词检核表等内容。总之,上述人格测量方 法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格的可测性特征,虽然,其技术由于人类 认识和科技手段所限不可避免的带有不足之处,但是,其出现不可否认对 人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其测量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 高,将会更加准确的对人格进行测量。 人格的可塑性,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对人格进行矫正, 5 以使不健康的人格变为健康的人格,从而能够适应社会秩序的要求,最终 塑造健康的人格。对罪犯适用刑罚的目的,也是为了对其不健康的人格重 新塑造。 因为“刑罚的惩罚是改造性惩罚, 即希望通过惩罚达到改造犯罪人 思想和人格的目的,如果脱离改造的性质,刑罚的惩罚就没有意义, 刑罚的改造,不是对人的初级性格或早期人格的塑造,也不是对原有人格 的同相性增强或弱化的矫正,而是对已经基本成型的成人人格作较大程度 和较深层次的扭转性重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强制性惩罚的方法进行 的。”3由于对罪犯适用刑罚,是对其人格进行矫正。从侧面说明了人格的 可塑性。同时,反过来,人格的可塑性,也为利用刑罚矫正罪犯人格提供 了理论支持。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恶疾,是一种“恶行”,但由于罪犯人格的 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人格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重塑和矫正。意大利著名 的实证犯罪学派大师菲利曾说:“同样的犯罪,从人类学和社会学方面说, 由于犯罪的原因不同,对不同的人格的罪犯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4 (三三)人格的刑法意义人格的刑法意义 在对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做了说明之后,那么,人格的刑法意义便昭 然若揭。人格在刑法理论中的出现不仅仅将促进刑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而且还体现出了人对自身认识的巨大发展。 “意大利刑法理论认为, 为了更 有效地同犯罪现象作斗争,现代的刑法制度,不应该仅仅立足于过去,将 犯罪人看做已存在的犯罪行为的实施者,而必须着眼将来,将已发生的犯 罪视为行为人人格的表现,评估行为人再犯罪的可能性,因此,刑事立法 和刑法理论的重心逐渐由犯罪向犯罪人转移,是刑法发展的历史必然;在 现代刑法中,犯罪主体或犯罪人人格问题,应该是与犯罪和刑事法律后果 一起支撑现代刑法大厦的三大基石”,“意大利刑法学界认为,承认犯罪者 人格是一个与犯罪行为并存的现实,强调犯罪者的人格在刑法中的作用, 是现代刑法最具灵性、最有人性的部分。因为只有从犯罪者人格的角度, 才能真正理解刑法中规定犯罪的意义,犯罪的原因、犯罪实质、犯罪的目 的,才可能真正地在刑法中将人作为刑法的目的,而不是作为实现某种目 的(如一般预防或特殊预防)的手段。”5因此,应该说人格是刑法发展到 一定阶段而不得不予以考虑的问题,是刑法理论体现人性和关注人作为社 3 于跃江: “论刑罚目的” , 中国刑事法杂志 (京) ,2002 年第 6 期,第 27 页。 4 意菲利: 实证派犯罪学 ,郭建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 40 页。 5 陈忠林: 意大利刑法纲要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243-244 页。 6 会生活的主体因素的结果,刑法中人格因素的出现是刑法理论完善的体 现,其体现了现代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人格的刑法意义是刑法学者不能 回避的重大问题。 既然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因 此, 笔者认为, 人格的刑法意义应当体现在犯罪和刑事责任两方面的内容。 故下面主要从犯罪和刑事责任两个方面着力进行说明。 1 1、人格与犯罪人格与犯罪 要说明人格对于犯罪的意义,首先要说明一下犯罪的概念。什么行为 是犯罪?这是一个亘古以来就存有争议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 阶级、 国家、 学科,甚至不同的学者,由于受到各自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历史等 因素的局限,对此问题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神学、政治学、 伦理学、社会学、刑法学、犯罪学等学科对犯罪问题的解释就不尽相同。 7作为规范学科, 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如何界定呢?在刑法学中犯罪的定 义有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之分。 8犯罪的形式定义, 即仅从犯罪的法律特征 上给犯罪下定义,而不揭示为什么将该行为规定为犯罪。按意大利刑法学 界的通说,这个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可以从规范、现象和法律特征三个不同 的侧面来理解。 9从法律规范的角度分析, 犯罪是被典型化了的抽象事实或 者说就是刑法规范规定的“犯罪构成”。从现象的角度看,犯罪是指社会现 实中发生的那些具体的“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构成要件的事实”(如某 甲故意杀人、某已盗窃他人财物)。就犯罪的法律特征性而言,犯罪是按 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事实。西方国家的刑法典中,大多都有犯罪的形 式定义之内容。如现行西班牙刑法典第1条第1款规定:“依自由意志 及过失疏忽之行为而为法律所处罚者谓之犯罪及过失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 争议相对较少,而一旦涉及到犯罪的实质概念,却是存有较大争议的。如 我国现行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 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 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 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 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 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这是刑法典对犯罪从实质及形式两方面所下的定 6 张明楷: 刑法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年版,第 23 页。 7 李永升: “关于犯罪概念的多向性思考” , 犯罪与改造研究 (京) ,2002 年第 7 期,第 3 页。 8 马克昌: 犯罪通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3 页。 9 陈忠林,前注 7 义。而刑法学者则从这一定义所表述的特征,给犯罪做了定义,即认为依 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10上述有关犯罪的 概念中,不论是形式概念,还是实质概念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忽略了行为 主体的人格因素。犯罪行为是人所实施的,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主体的人 格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人格因素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刑法理论 的价值取向问题,而且还对刑事司法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由此如何 看待人格因素在犯罪中的意义,将是笔者下面所要阐述的。 探讨了犯罪的概念之后,继而对犯罪本质的研究也是顺理成章而又极 为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犯罪的本质呢?对此认识也是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 在 19 世纪初的刑法学中,支配性的见解是把犯罪解释为权利的侵害,这 是以启蒙主义的人权思想为背景,由费尔巴哈所倡导的思想。由于此观点 不可能详尽说明实定法上的犯罪,后被比恩鲍姆所倡导的法益侵害说所取 代。其后由宾丁、李斯特等所继承、发展。进入 20 世纪之后,出现了霍 尼希把法益解释为各个刑罚法规中所承认的立法目的的见解,和施温格等 把法益解释为刑法中的解释和概念构成的指标的立场。进而在纳粹时代的 德意志,沙夫施泰因等展开了与法益侵害相比,应该把义务的违反视为犯 罪本质的主张。后威尔策尔从其目的行为论的立场出发,提倡所谓人的不 法的概念,认为对作为犯罪要素的不法这种观念,不仅要考虑作为结果无 价值的法益侵害, 而且, 必须考虑与行为人相关的人的不法的行为无价值。 在日本, 犯罪的本质, 基本上是对也包含着其侵害 威胁的形式的法益的侵 害 威胁,同时,也必须认为是对一定法义务的违反。11 在我国,又是如何理解犯罪的本质的观点的呢?对于犯罪本质的认 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指出:“犯罪孤立 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地产生的。相反 地,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同样也是那些把法和法律看 作是某些独立自在的一般意志的统治的幻想家才会把犯罪看作成单纯是 对法和法律的破坏”。 12恩格斯也曾指出:蔑视社会秩序最明显、最极端的 表现就是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犯罪的本质呢?犯罪的本质可以从 不同的侧面进行界定,但是不同的界定方式关涉到对犯罪的认识和理解, 关涉到刑法理论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因此,对犯罪的界定不仅仅是一 10 张明楷,前注,第 93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