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县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化生活模块期中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文化生活中所讲“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对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文化只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abcd2“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我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这表明文化( )a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d决定人们的世界观4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因为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c文化的差异带来生活方式的差异 d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这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c任何性质的文化都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6歌曲中国话广为流传,歌中唱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人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这种“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体现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7剪纸艺术之乡河北蔚县,积极利用剪纸艺术开发旅游纪念品,使以往人们仅仅用来贴窗花、自娱自乐的小小剪纸,成长为当地产值数亿元的支柱产业。这表明( )a文化是经济的基础b科技带动文化发展c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促进文化发展8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受教育程度和学历b科学文化水平c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深入。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会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这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b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发展促进政治发展d政治活动就是文化活动10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是写女子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凸显“忠、孝、勇”以及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故事则突出爱情,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这种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b文化差异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11某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的“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览受到人们的欢迎,前来参观的观众逾十万,其中八千多人当场注册了实名志愿者。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b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c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d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的发展12一个城市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质,不仅关系到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 )特定的文化环境影响人的生活品质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认识水平文化作为重要资源,经济功能越来越强ab cd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15题。13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14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15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持久性16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17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abcd18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调,“并不是说不能借鉴西方,我也不是反对标新立异,恰恰这是文化艺术最需要的。我本人就是留学生,也经常出国和国外的建筑师接触。这其中当然得学习国外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发展应当(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因循守旧继承传统,古为今用,反对民族虚无批判借鉴,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文化复古a b c d19有人说,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尝试一下咖啡的味道,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0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 )a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应对西方文化的挑战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c推动社会实践发展d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竞争力21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论语,使传统文化回归大众,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迅速“红”遍全国,形成了文化上的“于丹现象”。“于丹现象”启示我们(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弘扬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巨大的需求现代传媒在文化普及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abcd22京剧因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被称为“国剧”,成功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申遗成功有利于( )保护、继承与发展京剧艺术 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京剧的文化价值促使国人自觉抵制落后文化 增强国人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a b c d23光盘行动,节俭消费新时尚;反思雾霾,鞭炮少放呼吸畅;声情并茂,微博微信拜年忙。节俭、环保、微过年,成为蛇年春节流行的三个“关键词”。蛇年春节的微妙变化是年俗“转型”的一个缩影。蛇年春节的变化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c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传统习俗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4苏州博物馆,既有现代感,又极具中国传统建筑韵味。从院落的组织,院落与室内空间的相互渗透,到观赏路线的布置,幽然僻静与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无处不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建筑手法的灵活运用,形成了“中而新”的建筑特色。这一建筑特色蕴含的理念是( )a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5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手段文化传播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a b c d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共50分)1“校园博物馆”落户北京市某中学。馆内装潢典雅,闻名于海内外的艺术珍品荟萃。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中学生走进“校园博物馆”,观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胄、丰子恺、傅抱石等著名艺术大师的原作,与大师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感受着文化的浸润。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博物馆落户中学校园的意义。2材料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下的名言。材料二 194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次由英文翻译成中文,之后从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间,一共印刷出版57次,发行250万册。这部小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读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3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走进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让我们找到了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人们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