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配套试题(含解析)鲁教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4烟台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答案1.c2.c3(2010江苏地理,2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ab cd解析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为大气吸收环节,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太阳辐射。故选a、c。答案ac4(2014广东惠州三模)读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出()。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可知该岛是海南岛,从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可知西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东北部,说明全年西南部晴天多于东北部。河流的流程和落差在图中没有直接显示。答案d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56题。5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6当气压带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b南亚盛行东北风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解析第5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知为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信风带,受两者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第6题,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当其被切断时说明陆地上为高压,北半球处于冬季,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流动。答案5.b6.b(2014浙江宁波调研)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风力统计曲线图”,其中两条对应图1中甲、乙两地,读图完成78题。7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8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形起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位置abcd解析第7题,两地都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冬季风力最大,但乙地临海且无地形阻挡,风力较甲地大,故d项正确。第8题,甲、乙两地主要受西风影响,风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有关,也与地形的影响有关。答案7.d8.a9(2011广东文综,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解析暖锋的锋前易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因此选c项。答案c(2014北京海淀)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1011题。10该锋面属于()。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1111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解析第10题,该锋线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且雨区主要位于锋后,应为北半球冷锋。第11题,冷锋过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答案10.a11.d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4北京朝阳统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 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材料二北京晨报2012年2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材料三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4分)(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4分)(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6分)(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气温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由市中心向郊区气温呈波浪式下降,植被覆盖好的地区气温较低。第(2)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为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中心,高空风由市中心吹向郊区。第(3)题,绿色植物吸热增温较慢,它的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再加上它吸收co2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少,从而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第(4)题,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会对市区造成污染,故不合理。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2)略。(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13(2014滨州模拟)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22分)(1)此时,b地受_气压控制,其天气状况是_。(4分)(2)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_地;甲地比乙地风力_。(2分)(3)近日,将有_锋从地过境。地在锋面过境后,天气将会_。(4分)(4)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上升、下降)运动。在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地。(4分)(5)结合“三国形势图”(下图),分析作为典型季风区的赤壁,冬季盛行偏北风,为什么会出现局部地区的东南风?试将赤壁设定在气压图a、b、c、d中的相应位置,并从气旋活动的角度分析东南风的形成。(8分)解析第(1)题,b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第(2)题,风向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c正确;甲地较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第(3)题,地将受冷锋影响,地将受暖锋影响,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第(4)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