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表格版106页)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表格版106页)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表格版106页)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表格版106页)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表格版10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字典的用途,掌握基本的查字典的方法,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初步养成主动识字、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及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学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典、字卡。 【教法学法】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学期你养成了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2、本学期还要重点培养两个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为勤查字典(板书)。 二 、指导看图 1、看第一页上面的插图,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述: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知道了多读课外书的好处,可是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3、仔细看上面的小图:图上的老师在向我们推荐什么?(字典) 4、看下面两副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字典呢? 5、从整体入手,仔细看下面的小图,完整地说说图上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 6、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 7、看第二页图,说说还有哪些情况下我们经常用到字典的? 在学校,在家 中 8、谈谈你平时是如何使用字典的? 三、总结板书,进行练习 1、说说新学期里自己准备怎样培养自己勤于查字典的习惯?(小组交流) 2、阅读课外读物。 语文补充阅读 第二课时 一、简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吗?他曾经给一位小学生写过一封信,信中有一部分内容就让他多读书。 读书就如同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师述:你读懂这句话了吗?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乐于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我 们的字典朋友,可是如果不认识的字太多的话,那就肯定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率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二、指导看图 1、看第 3 页上面第一幅图,从照片上你看出了什么? 2、第 2、 3 幅图画了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途径识字呢? 4、看下面第一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聚在一起看图识字) 5、看下面第二幅图,两位同学在干什么?(津津有味地在大街上看铺名识字) 三、小结: 图上的同学挑选适合自己的,自己喜爱的方法识字。字识的多了,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也就方便多了,这样就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 四、讨论 1、 你想读课外书吗,有什么困难?(大家交流解决。) 2、谈谈你平常读了哪些课外书?有什么收获? 3、今后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主动识字? 4、布置一个月后进行识字比赛。(分“个人奖”和“小组奖”) 教后记: 识字一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智育目标:学会本课 9 个生字,其小田字格上的 1 个生字只识不认识“手字旁”;理解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 认识 9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人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 1。板书课题:识字 1(齐读 )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 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 ?全家人围在一起在干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饺子 (2)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拜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 )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4 月 4、 5 或 6 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相机出示词卡 (4)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相机出示词卡 四、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五、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看挂图,想想字义。 六、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如:“扫”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2用“饺、扫、墓”扩词。 七、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春节、清明节 )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包饺子、拜年 )清明节呢 ?(扫墓、 踏青 )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扫、拜、墓、踏”的笔顺。认识手字旁。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 亡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巡视,纠正姿势不正确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 ?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 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 ?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相机出示词卡:中秋 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相机出示 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 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 ?(端午、中秋 )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 ?(包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呢 ?(全家人要团圆,吃月饼 )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 4 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 认读课后词语。 6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 7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五、作业: 教后记: 识字二 教学札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 8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 称。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旅游胜地的材料,一组一张小情境图和一套生字卡片。 2教师准备大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你想向小朋友们推荐哪一个旅游胜地呢 ?为什么 ?请说一说。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 三、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走进 山水如画的桂林去看看吧。 (播放优美的音乐。 ) (2)我们的轮船已缓缓驶入漓江, (出示桂林的风光图。 )让我们站在船头看一看这美丽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碧水“、“秀峰”、“倒影”等词语。 (4)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指名读,比赛读。 )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船,沿着漓江缓缓前行。听,远处传来了什么 ?(播放壮族青年对歌的歌声。 ) (2)我们循声望去, (多媒体课件显示壮族对歌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 ? (3)相机出示“对歌”、“椿树”、“壮乡”等词语。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点拔理解:壮乡,指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 (5)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吧 !(练读“对歌”、“榕树”、“壮乡”,指名读,齐读。 ) (6)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走出多姿多彩的壮乡,听完悦耳嘹亮的对歌,轮船渐渐驶近连绵起伏的青山。 (出示小插图一二。 )你们感觉这些山怎么样 ? (2)假如要你给它们起个 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呢 ?为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象鼻”、“骆驼”、“笔架”等词语。 (4)这么有趣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儿,谁想读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 (5)这里可能还有什么样的山 ?小组猜一猜、画一画。 (配上音乐。 )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绿莹莹的江面上一位渔民正撑着竹筏。 (教师相机介绍竹筏。 ) (2)竹筏上,站着一只鸬鹚, (观看鸬鹚捉鱼的课件。 )它正注视着水面,随时准备捕捉水里游动的鱼儿。 (随着学生的回答 出示“竹筏”、“鸬鹚”词卡,并进行朗读。 ) 5回归整体。 桂林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走过的旅程, (读学过的词串。 )你最留恋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 ?(学生自由说。 ) 青山、绿水、竹筏、鸬鹚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哪 !(出示“画廊”,学生读。 ) 四、齐读韵文,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识字 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 (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 ?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影、鼻、骆、驼、架、廊。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 ?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重点抓住“鼻”这个字指导。 )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 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 ) 六、作业: 教后记: 识字三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奉课 12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 3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 9 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 3(齐读 )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 ),复习“木字旁”、“禾字旁”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木”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棵树 ) 师:同学们说得对。“木”的古文字像一棵树,有 树冠、树干和树根。 (2)复习“木字旁”。 教师范读带木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禾”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一株禾苗 ) 师:同学们说的对。“禾”的古文字像一株禾苗,有穗、叶、茎与根。 (4)复习“禾字旁”。 教师范读带禾字旁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是什么树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相机出示词卡:松柏、杨柳 2你们知道松树、柏树和 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吗 ?(松树、柏树的叶子常年都是绿色的 ) 3出示词卡:桌椅 4春天到了农民伯伯把什么插在田里 ?相机出示词卡:秧苗 5秋天到了,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好喜人的景象啊 !那金灿灿的一大片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稻谷 6“秧苗”、“稻谷”这些地里长的农作物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庄稼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 ?(木字旁 )为什么都是木字旁 ?(因为这些词语大都与树木有关 )第二组词语的偏旁是什么 ?(禾字 旁 )为什么都是禾字旁 ?(大都与庄稼有关 )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 ?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你们要认真学习 !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七、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齐读。 2用“柳”、“椅”、“秧”扩词。 八、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柳、秧”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本课 6 个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书写时都应该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二 ),复习“竹字头”、“草字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1)“”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竹叶 ) (2)复习“竹字头”。 师范读带竹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3)“”的古文字像什么 ?(像两棵小草 ) (4)复习“草字头”。 师范读带草字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学习生字词。 1这些都是竹制品,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相机出示词卡:竹篮、箩筐、筷子 2中国的老年人最喜欢喝什么 ?仆目机出示词卡:茶叶 3有一种水果外面有许多硬刺,但口味非常好,酸甜好吃,你知道这种水果的名称是什么吗 ?相机出示词卡:菠萝 4有一种春天开的花,叶子是淡绿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相机出示词卡:兰花 五、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 组词语,第一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竹字头 )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因为这些制品都是竹子做成的,大都与竹子有关 )第二组偏旁的名称是什么 ?(草字头 )为什么都是草字头 ?(大都与一些植物有关 )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七、指导书写 1指名说“篮、筐”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八、作业: 教后记 识字四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的好习惯。 智育目标: 1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日目”、“冫氵”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井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 8 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向称。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板书课题。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出示表 (一 ),复习“日字旁”、“目字旁” 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四、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词 1太阳出来了,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天空? 相机出示词卡:晴空 2春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暖和和的,这叫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温暖(nu9n) 3小姐姐在于什么呢, 相机出示词卡:晾晒 4解放军叔叔趴在草地上是怎样打靶的, 相机出示词卡:眼睛、瞄准 5小哥哥站在山坡上 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这叫什么 ?出示词卡:眺望 6“眺望”也是看,但和“看”有什么不同 ? 五、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是什么偏旁?(日字旁 )为什么都是日字旁 ?(“晴、暖、晾、晒”大都与太阳有关 )第二组词语是什么偏旁 ?(目字旁 )为什么都是目字旁 ?(“眼、睛、瞄、眺”大都与眼睛有关 ) 六、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正音:”晒、准”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用“暖、眼、准”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和记忆 “暖、准”的笔顺。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在田字格中书写时都应左窄右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让学生在 (习字册 )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 3检查听写情况。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有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渎准字音。 三、出示表 (二 ),复习“两点水”、“三点 水 1观察实物图画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 1)“冫”的古文字像什么 ? ( 2)复习“两点水”。 教师范读带两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 3)“氵”的古文字像什么 ? ( 4)复习“三点水”。 师范读带二点水的生字。 指名读、齐读。 四、出示挂图,继续学习生字词 1企鹅生活在南极,你们知道那儿的天气怎样? 2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南极非常寒冷 ? 3南京有一座大桥在全国都非常有名,这就是南京长江大桥,你们知道长江大桥横跨在什么上面吗, 相机出示词卡:长江 4教师简单介绍长江:长江流经我国 10 个省区,全长 6300 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 5长江是我国第 大河,那我国第二大河是什么河呢? 出示词卡:黄河 教师简介“黄河”。 6长江的水最后流人哪个海 ?教师简介“东海”。 五、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生字,第一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两点水旁 ?(这些生字大都与冰冻、寒冷有关 )第二组生字的偏旁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这些生字大都与水有关 ) 六、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生字词 1指名读 、齐读。 2用“冷、冻、冰”扩词。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冻”的笔顺。 2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八、作业: 教后记: 练习 1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 4 条成语。 5练习口 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 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 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 箩:箩筐 稻箩 淘箩 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 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 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 指名读。 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 4 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 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 4 条成语。 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 作业设计。 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 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 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 查;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一般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 采用部首查字法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 小猴读童话时,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 拿出字典,教师带领学生查“腔”。 先找出“腔”的部首“月”部;在部首检字表中,查找部首“月”后,再查除部首外的笔画数 8 画,去查找到“腔”字。 学生自查“粮、酣、敲” 3 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指名读句子,看谁读得最通顺。 指导学生从字典中结合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集体交流。 (腔: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粮: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酣:尽兴畅快;敲: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 三、 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教师范写,教学写字要点。 拜:右边前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横与 横之间距离要适中。 鼻:笔画较多,上中下三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尤其是最后一横,要写得长而平,把这个字托住;“瞄”写时注意长短变化。 描红,练习写铅笔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 查字典。 生字 应查的部首 总的笔画数 读音 组词 摸 删 躺 邪 2结合句子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几个人的技术水平,他都摸了底。 文章太长,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一棵大树横躺在路上。 这里的天气也真 是邪门,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2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廊: 杨: 第三课时 一、审题,认读说话要求。 二、指导。 1 自由读题目要求,边读边想。 2 指名读题目要求,结合图想一想。 3 指导看图 1: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一个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跟老师说话 ,说着说着,站成了“麻花腿”,一只手在搔头,另一个手在拽衣服的边。) 4 指导看图 2、 3: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图 2:一家人在吃饭,那个男孩把脚翘到了凳子上。 图 3:上课时,一位男同学起来发言,他弯者腰,两个胳膊按在桌面上,连上还做着滑稽的表情。 三、情境表演。 1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 2 进办公室和老师说话。 四、 教师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 1古诗两首 教学札记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 )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原诗有八句,这里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 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 ? (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 n6i,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第二笔是 随: su, 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 l”。 “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 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 “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 到,它就下起来了 )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 ?(因为 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 )对,这两句诗赞美 了春雨来得 及时。 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 ?(“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 中透进去 )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 ?(夜间,好雨随着风在 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 )“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 ? (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 ? (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 地滋润着万物 )你说得真好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 ! 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四句诗赞 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 (加点的是韵脚字 )。 好雨 I,知 I 时节。 当春, I 乃 I 发生。 随风 II 潜入 I 夜, 润物 ll 细 I 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 l” 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 练描红“乃、随、润” 3 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 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 xiOo 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3教师范读,领读一 遍。 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 ?她左手在 拉起什么 ?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 ?(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 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 ) (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 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 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 6 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 ,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 (4)分句讲读。 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 ?(“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 )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 ?(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 )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 !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 ?(“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 ?(自答:写诗是要 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 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 ) 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 (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 )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 ?想到什么 ?(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 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 )请连起来说一说。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 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 )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 (8)齐读这两句诗。 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 (加点的是韵脚字 )。 春眠,不觉晓, 处处 l,闻啼鸟。 夜来 I,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不觉晓:反映睡得香,人感到满足。 处处闻啼鸟:反映春天生机勃发的景象。 花落知多少 :反映春光不能常驻,应该加倍珍惜的心情。 (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觉:开头三“点”,第一、二两“点”是“侧点”,第三点是“撇点”,不可写成“”,第四、五两笔写成的“一”呈下罩势,第六、七两笔写成的“ n”体形宜瘦,框内应能包容第八笔“撇”画的上半, 第八、九两笔写成的“九”底部齐平。 晓:左部“日字旁”体形宜瘦右部上面的“戈”第一笔“横”画应斜向右上,第二笔“斜钩”要有弧度,第三笔“ 撇”与“斜钩”相交后补满左下空白,右部下面的“兀”,“横”画宜平,“撇”和“竖弯钩”起笔处均顶连“横”画,而彼此互不相连,行笔舒展,保持底部 平稳。眠:左部“目字旁”体形宜瘦;右部各“横”画间距相等,“竖提”宜直,“斜钩”应有弧度。“竖提”的出“提”部位与“斜钩”的出“钩”部位应横向齐平。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 3 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 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 有感情地朗读春晓。 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 (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 (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 - (5)齐背。 (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 1“找朋友” (连词 )。 春 (春风 )(春雨 )(春晓 )(春光 )(春花 ) 时 (时节 )(时间 )(时光 )(及时 )(准时 ) 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 (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 25 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 (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 (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2蚕姑娘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 (伯 )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 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 ?(板书:蚕 )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 cdn”。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书空记字。 问 :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 )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 ) 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 g0 nio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读成帕 ng。分析字形:“姑娘”两个宇都是左右结构,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别书空记字。 2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蚕姑娘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蚕姑娘。 二、初读指导 1给每个自 然段写上序号后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发”。特别注意区分、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桑叶 蚕卵 蚕床 蚕山 吐丝 茧子 盖新房 蛾 从此 (3)读顺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蚕 桑叶 从此 瘦 钻出 换上 卵 茧 (2)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节。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桑叶: (用图或实物讲解 ) 蚕卵:蚕蛾产下的子。 蚕床:指养蚕的用具,如竹匾等 (指看书上插图 )。 蚕山: (看实物或图 )供蚕吐丝做茧的一束束草秆子或麦秸秆子,上尖下宽,所以叫蚕山。 蛾: (看图 )蚕的成虫。 从此:从这时起。 (4)抽字词卡片,让学生读。 (5)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注意第 2 5 自然段词句的异同。 2读抄词语 (见文后练习 3)。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词语。 变成 吐丝 蚕姑娘 吃桑叶 换上 从此 暖洋洋 盖新房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第 1-5 自然段 ) 1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事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蚕姑娘从蚕卵里钻出来的时间是在天气暖洋洋的春天里 )(告诉我们蚕是从蚕卵中孵出来的 )(板书:卵一蚕 )问:“钻出”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钻出就是爬出来的意思 ) (3)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就知道蚕是在春天从蚕卵里孵出来的。 (4)齐读第 1 自然段。 2第 2 自然段。 (1)指名读。 (2)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又黑又小 ) (板书:又黑又小 )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醒来以后,变成黄姑娘 )(板书:吃桑叶、睡、脱、醒 )教师提示注意: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 (板书:蚕眠 )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 (3)小结:读了第 2 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 (4)齐读第 2 自然段。 3第 3 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 2 自然段的语句基本相同,但有几个词语换了,谁能说一说 ?(“又黑又小”换成“又黄又瘦”;“黑”换成“黄”,“黄”换成“白” )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反映了蚕姑娘在不断生长 )(板书:又黄又瘦 )还有什么词语换了 ?(“就”换成“又” ) 出示: : 登: 谁能说说“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 ?(表示两个不同动作接连发生用“就”;表示某个动作的重复发生用“又” )对 ,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蚕眠的情况是恰当的。 (3)齐读第 3 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4第 4、 5 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两个自然段和上面第 3 自然段相比,谁能说说哪些语句不同 ?(“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板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 )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 (3)齐读第 4、 5 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情况。 三、指导背诵 看提示 (写在小黑板 上 )背诵第 2、 3 自然段。 又 _又 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 _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 _衣裳。醒了,醒了,变成 _姑娘。 (每空依次在上下填两个字,下同 ) 2看提示背诵第 4、 5 自然段。 又 _又 _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 四、课堂作业 朗读、练习背诵第 l-5 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 诵第 1-5 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 (第 6、 7 自然段 ) , 1第 6 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 ?(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 )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 (新房 )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 ?(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 ?(要读出喜悦 的语气来 )请你把这句读一下。 (学生读 )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 (板书:吐丝结茧 ) (5)齐读第 6 自然段。 2第 7 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 (板书:蛹 )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 (板书:蛾 ),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 面抑苗子 I-I, 4: 斩帛”;士田烟嫱n 夺 Z 右茁辟柞“并下宙” *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 31 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 (学生看图 )“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 ?(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 )请你读一下。 (学生读 ) (4)看 31 页上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 ?(蚕蛾在产卵 )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 7 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 _里钻出来 的又 _又 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 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 _又 _;第二次变得又 _又 _;第三次变得又 _又 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 _。它吐 _结 _,最后 _开了窗,飞出了 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 (课后练习 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 ?(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 6、 7 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 (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 *白向宙 *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