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_第1页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_第2页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_第3页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_第4页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 第一篇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 . 1 第二篇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 4 一、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 4 二、叙事记叙文写法及注意点 . 9 三、叙事技巧 . 11 四、示例 . 16 第一篇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同学们往往感到很困惑。特别是考场作文,如何让阅卷老师在第一眼就能看出你的作文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否符合 写作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确实,这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和事是不能分离的,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离不开写人。人物性格品质通过事才能体现,离开了事,人物就是空的;而事情的发生、发展又是和人的活动紧密联系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事。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者呢?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这两种类型的作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这里的事例是为人而选,为写人服务的。写人类记叙文重点 在于人,而非事,最终由事及人,旨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事情的描写,来揭示事情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叙述事情一般要点明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特别强调把事件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写到人,因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好也必须借助人物,只有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细致描述才能把事情的整个经过表达好,从中传达出中心意旨来。但人物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记事类记叙文侧重点在于事,而非人,由人 及事,旨在揭示事情的思想意义。 其次,针对考场作文,同学们要在文章表面上下足功夫。 章题目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直接显示你的文章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一般而言,以人物名称命题或者以与人物名称密切相关的事物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我的老师藤野先生妈妈的白发等。以事情、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命题的文章大多是记事的文章,如记秋季运动会一件小事难忘的故事等。 始段在文章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阅卷老师重点阅看的地方。如果能在开始段里明示你的文章的写作重点,就会有很好的效 果。如我的老师(魏巍)的第一段就是“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文章;一件小事(鲁迅)第一段交代了背景,第二段就是“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记事的文章。考场作文,如果要求写人,那么在开始段中就直接点明人物;如果要求记事,那么在开始段中就直接点明事件。 尾段是显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段落,可以在这儿再次明示你的文章的写作重点。如果是写人的,就去评价人物的品质,或者你对这个人物的某种感情;如果是 记事的,就去写事件的意义,或事件给你的启示。如我的老师(魏巍)的结尾段就是“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揭示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一件小事(鲁迅)结尾段就是“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揭示了这件小事对作者的意义。 注意以上几点,就能写出符合写作要求的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了 第二篇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一、叙事性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 写人的记叙文,以人为主,叙事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不一定要求完整细致。叙 事的记叙文,以事件为主,写人为叙事服务,叙事贯穿文章的始终。 例 1我的老师(魏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 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 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 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回,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初小,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点评:本文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蔡老师 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其中,前 5件略写,后两件详写,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叙事为写人服务。 例 2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 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 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 ,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点评: 本文写父子浦口送别。 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很多事: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 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事情写得非常具体,叙事贯穿始终。 二、叙事记叙文写法及注意点 1、按所写事情的多少、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只写一个场景或一件事的,如阿累的一面,只记叙了作者与鲁迅的一次会面。( 2)写一件事的全过程的,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子浦口送别的情景,从送别前、送别时,一直写到送别后。( 3)写几个并列事件的,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三件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4)写几个相连或相关事件的,如鲁迅的社戏,通过写钓虾、看社戏、偷罗汉豆,表现了 一群少年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2、叙事的视角。也可称叙述角度,是作者采用某种特定的人称,来观察和感受世界,讲述故事的角度。 第三人称叙事,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这个旁观者在本文中并不直接站出来说话)。这是最重要、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它的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地点,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可以对人对事进行外部的“察言观色”,也可以探入人物的幽深灵府替他传达心声;可以回望过去,也可以预知未来。这是一种充分自由的外在式的视角,如阿正传。 第一人称叙事,是以 旁观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叙事,“我”成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这种视角有两个特点: 一是“我”既讲故事又参与故事进程当中,还可以对他人、对环境、对故事本身进行充分地感受和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二是“我”受视角的限制,不可能无所不知地叙述任何事情,超出“我”的认知、感受范围之事不能直接叙述,否则视角就乱了,读者必然产生迷惑,这种视角有利于拉近本文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无论写一件事还是两件事,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2)叙事要具体,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力求生动,要避免平铺直叙。 三、叙事技巧 1、写出条理。 线索的确立。线索犹如串珠之线,有它,则珠玉成串;无它,则珠散一片。线索既要服从于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要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线索往往能体现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线索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 1)以事物为主要线索。如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表达了强烈的思想爱国之情。( 2)以事件为主要线索。如鲁迅的社戏,以社戏为线索,写出了小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 3)以思想感情为主要线索。鲁迅的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 为主要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以时间为主线,雨中登泰山以空间为主线。 顺序的安排。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叙事时往往头绪纷繁、材料丰富,如何使之有序化,除了确立线索外,就要在叙事的顺序上作安排。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1)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先后依次叙述。( 2)倒叙,为了突出记叙的重点,也可以把事情结局先写出来,造成悬念,然后按时间顺序追叙事件发展的经过。( 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以补充、衬托主要情节。 2、写出趣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 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评:这段文字叙述在百草园的生活, 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 3、写出真情。 就在那一刻,就在朦胧的泪光里,我好像看见遥远的山村中,父亲正用沧桑的眼神,满怀期待而又欣慰地望着我。我定了定神,将已经收拾好的包裹解了开来,并让孩子们回教室准备上课。 接下来,就着脸上大把大把的泪水,我大口大口地吃掉了手中的香蕉皮。因为就在那时我知道了,被我吃下去的 ,不仅仅是一块香蕉皮,更多的,则是摆在我面前的困难与艰辛。 同时,我更知道,父亲在车站上吃下去的那块香蕉皮将会一直深深地保存在我的心底,将会一直苦涩而又香甜无比地滋润着我人生中的点点滴滴。(香蕉皮) 点评:父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关爱,我被深深的打动,终于未辜负父亲的希望,把关爱又送给了我的学生。 4、写出新意。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点评: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5、写出曲折。 ( 1)悬念。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国演义中“孔明借箭”就是最好的例子:孔明要在 3 日内造 10 万只箭,这几乎不可能,可孔明却接连两天不见动静,这第三日如何完成?不能不让读者产生悬念。 ( 2)误会。误会是人或物的认识所产生的一种错觉,在行文中, 故布疑云,巧设误会并随着情节的发展在文末揭开“谜底”,使人恍然大悟。误会的形成、深化乃至揭开的过程,就使得情节扑朔迷离、摇曳多姿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驿路梨花就是如此,“我”和老余对深山中的小茅屋的主人做了种种猜测,先认为是守山老人,从而造成了与瑶族老人的误会,继而得知是一个叫梨花的姑娘,从而又出现了第二次误会,最后通过哈尼小姑娘之口才了解到真正的主人 解放军战士。全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疑问,环环设置误会,串联了一曲“助人为乐”的颂歌,达到了曲径通幽的目的。 ( 3)巧合。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在情节安排上,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个个偶然之事加以巧合,常常能显示出生活中的某些必然,小说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的叙事就采用了这种技法“先前被家人咒骂的于勒,因为暴富而成了人们盼望的对象,而当再一次出游时恰巧遇到了于勒,却发现他已身无分文,于是大家又设法躲开这个穷弟弟。看似巧合的情节,提示出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赤裸裸的人际关系的必然性,使人既出乎意料,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 4)抑扬。这是一种颇似“迂回包抄”战法的写作技法,它在散文中运用最多。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即是一个由褒到贬或由贬到 褒的情感波澜过程,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文势也随之跌宕起伏,形成一种落差美,从而强烈地吸引和感染读者。如琐忆,开始回忆鲁迅,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大容易接近”等等,然后写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 ( 5)张弛。 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哥哥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 点评:这首诗据说是一财主为其母祝寿时,唐寅即兴挥毫所作,一首简单的小诗,写得张弛结合,跌宕起伏,不能不让人佩服。 ( 6)铺垫。如背影中写家中光景惨淡,为下文写父亲为我送行奠定了感情基础。 四、 示例 香蕉皮(孙景峰) 那年,当自幼在北方长大的我被意外分配到南方一所小学教书时,就有了放弃的打算。而父亲却担心我几年辛苦的师范会白念,所以就整天对我诉说着南方的好处,甚至,他还向我提到了南方有一样最好吃的水果 香蕉。 在父亲苦苦地说服下,终于,在一个早晨,我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了山外的汽车站,准备去南方“试一试”。可那天早晨,就在焦虑地等待长途客车时,我的心情不知怎么突然变坏了起来,就对父亲说道:“我不想去南方了!” 恰恰就在那个时候,车站门口出现了一个卖水果的妇女,父亲立刻买回来了一根青绿色的东西 ,边递给我边兴奋地说道:“这就是南方的香蕉,你吃了就知道它是最好的水果了!” 虽然我急切地想知道香蕉到底是怎样的味道,可我又把那根香蕉递给了父亲,我想与他一起吃。 因为已经听到长途汽车驶近了的声音,所以,父亲就马上将那根香蕉剥开,并与我一起吃了起来。 那可是我第一次吃香蕉,当我把那白生生的香蕉肉放入嘴里的时候,那爽滑、香甜的味道立刻就把我征服了!随之而来的,是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明朗起来。 而当父亲看到我高兴的样子时,嘴里一边努力咀嚼着,一边兴奋地对我说道:“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