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doc_第4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迷 B . 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 . 盖竹柏影也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 . 寻张怀民 寻病终2. (2分)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 (2分)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月色人户(窗户)B .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 . 怀民亦未寝(睡觉)D . 相与步于中庭(一起)4. (2分)选出说法有错的一项( )A . 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B .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象征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C .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反而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D . 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高尔基的海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5. (2分)下列对本文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结构松散自由,是一典型的山水小品。B . 本文文辞清丽简洁,作者直抒胸臆。C . 本文虽然表达了一种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掩饰不了作者失意的苦闷。D . 本文比喻新鲜、贴切,洋溢着作者游览时的轻松喜悦的心情。6. (4分)本文作者_是_国作家,著有_等奇幻小说7. (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夕日欲颓_沉鳞竞跃_晓雾将歇_与其奇者_遂至承天寺_藻、荇交横_ _盖竹柏影也_8. (1分)给下列的字注音。遂_寝_荇_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9. (26分)【甲】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 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遂至承天寺_ 相与步于中庭_余告之故_(2)下面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 相与步于中庭 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B . 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 .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 . 欣然起行 然终不遇(3)翻译下列句子。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10. (17分)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一)鲁仲连谓孟尝:“君好士也,雍门养椒亦 , 阳得子养,饮食、衣裘与之同之,皆得其死。今君之家富于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君曰:“文不得是二人故也。使文得二人者,岂独不得尽?”对曰:“君之厩马百乘,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岂有骐麟、騄耳哉?后宫十妃,皆衣缟纻 , 食梁肉,岂有毛嫱、西施哉?色与马取于今之世,士何必待古哉?故曰君之好士未也。”(二)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鲁仲连:战国末期齐国人,思想家、辩论家。雍门、椒亦:人名。阳得子:人名。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孟尝君名田文,文是他的自称。骐麟、騄耳:良马。缟纻:洁白细布衣服。毛嫱:春秋时越国美女,大体与西施同时。待古:等待古时候。铫鎒(yo nu):锄田的农具。岂用世立教之道哉:他这难道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吗?(1)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 . 饮食、衣裘与之同之 皆衣缟纻B . 无不被绣衣而食菽粟者 将军身被坚执锐C . 君之厩马百乘 历险乘危D . 文不得是二人故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B . 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C . 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D . 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君之家富于二公,而士未有为君尽游者也。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4)鲁仲连劝孟尝君要如何做人?请结合这两段文字,加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