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1页
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2页
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3页
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4页
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9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指令、与信号等。,数据,情报,2.信息的种类,物理过程,无机环境,皮肤,叶、,芽,物理,化学物,质,特殊行为,异,常,练一练下列各项,属于物理信息的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1)哺乳动物的体温(2)鸟类鸣叫(3)红外线(4)萤火虫发光(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电磁波(7)昆虫发出的声音(8)昆虫的性信息素(9)植物开花(10)蓟的刺(11)紫外线(12)蜜蜂跳舞,(1)、(2)、,(3)、(4)、(6)、(7)、(9)、(10)、,(11),(5)、(8),(12),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见教材P106资料分析1和2)(2)种群:,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实例见教材P107资料分析3)(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关系,以维持。(实例见教材P107资料分析4和P107中草、兔子、狼之间信息传递关系),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生态系统的稳定,4.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的产量。(2)对进行控制。教材P10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提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控制害虫的信息传递的具体措施在开放性题目中经常用到。,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挖掘教材,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含义: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2.内容:包括稳定性和稳定性,二者关系往往。3.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基础,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保持,恢复,相对稳定,恢复力,抵抗力,相反,4.破坏因素(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台风、海啸、流行病等。破坏植被(2)人为因素破坏环境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适度利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能力。,地震,污染,食物链,干扰,自我调节,(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包括生物圈。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并非所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高低都呈负相关,如苔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低。,物质能量投入,协调,提醒,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1)模型,(2)析图该模型为信息传递模式图,属物理模型。范围个体个体种群种群生物群落环境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过程: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2.信息传递作用及应用,拓展提升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对位训练1.(2008广东生物,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2.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B.C.D.解析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无机环境只能提供物理信息,其它信息不能提供,行为信息针对动物之间。答案B,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就是生态系统的成熟阶段。,2.稳定性表现(1)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的,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提醒,3.种类: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提醒(1)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包括: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2)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极地荒漠。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3)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4)食物网中营养结构最不容易被破坏的标准先看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对位训练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答案A,4.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D,解题思路探究思维误区警示易错分析1.对信息传递有关知识点辨析不清(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2)鸟类或其它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5)范围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舞蹈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光、磁等)。(6)方向双向,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同。,2.对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概念及实例辨析不清,项目,方式,纠正训练1.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亲鸟的报警鸣叫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A,2.生物信息的传递在下列哪种层次上进行()A.个体B.种群C.生态系统D.A、B、C均可,D,3.具有警戒色的生物会向其他的生物发出不能捕食的信息,警戒色从信息传递的类型分析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生物信息D.行为信息解析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警戒色是某些有毒的或不可食的生物所具有的鲜艳醒目的颜色或斑纹。这种颜色往往会对捕食者形成信号作用,使其避而远之。通过颜色传递警告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4.(2008海南卷)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解析食藻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减少,导致浮游动物减少,可构成负反馈;当排入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剧了污染,又导致更多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正反馈。答案B,互动探究(1)负反馈的作用是什么?(2)后期属于何种反馈?(1)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2)正反馈。,提示,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通过“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考查,提升“对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解”的能力。,典例分析2008年初,我国遭受罕见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湖南、贵州、江西等多个省份受损森林面积达2.79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十分之一。此次灾害中,苗木被冻死的现象非常普遍。灾害还留下了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1)森林中苗木大量被冻死,意味着食物链中被破坏的成分是。(2)灾害中留下森林病虫害的次生灾害隐患,最可能是因为食物链中营养级已被破坏,相关的食物链是。,(3)这次受灾的地区是我国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受灾之前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处于状态,请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简要分析保持这种状态的原因。(4)请给本次受灾的南方省份提出几条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答案(1)生产者(2)第三植物昆虫食虫鸟(3)相对稳定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的限度内,生态系统即使受到外界干扰也会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状态(4)建议:积极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从思想上教育人们要爱护树木。,拓展提升自身净化能力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完善的营养结构自身的反馈调节,维持各营养级生物数量相对稳定2.自我调节能力与自身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正相关。3.自我调节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成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1.自我调节能力大小,4.抵抗力稳定性高低比较:生物圈海洋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极地荒漠。恢复力稳定性正好与其相反。5.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的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变式训练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随堂过关检测题组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图为莴苣种子的萌发率与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和光敏色素都属于物理信息B.没有信息传递,种子就不能正常萌发C.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信息才能萌发D.萌发率的高低与波长不成正比关系答案A,2.(2009福建理综,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其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受到破坏后越难以恢复,故恢复力稳定性越差,所以A、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每种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选项正确。答案D,题组二:生态系统稳态的干扰因素3.(2009广东卷,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解析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使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D,4.(2008海南卷,16)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外来物种大多会因缺乏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根据当地情况科学引入外来物种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本题中的外来植物和本地植物形成的是竞争关系,本地植物因不能获得阳光而死亡。答案A,5.2008年5月上旬,蓝藻提前现身巢湖,致使巢湖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湖水中被排入过量的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发臭的原因是。(2)富营养化的湖水为蓝藻等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3)湖水的pH一般在7.88.0之间,蓝藻爆发时湖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蓝藻爆发引起湖水pH上升的原因。解析(1)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是因为藻类大量繁殖,发臭是由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不彻底。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要求“从生物因素分析”。(2)富营养化的湖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为蓝藻等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3)蓝藻爆发,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湖水中的CO2,从而使湖水pH上升。,答案(1)藻类爆发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不彻底(2)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3)爆发的蓝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湖水中的CO2,从而使湖水pH上升,定时检测组题说明特别推荐曲线解读题4、6、13;实验探究题18。,1.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各项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A.警犬嗅寻毒品B.蜜蜂跳舞C.蝙蝠捕食D.花香引蝶解析蝙蝠捕食依赖于声波的回声定位,属于物理信息。,C,2.(2009广东生物,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解析信息传递是生物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和行为信息等。,A,3.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聚集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这种化学物质也属于化学信息。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气味属于化学信息。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声波属于物理信息。答案C,4.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解析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C,5.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答案B,6.(2009天津理综,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气候发生变化,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强,正确;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至极低,其后由于气候条件逐渐适宜,群落经次生演替,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并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所以正确。答案B,7.(2008宁夏理综,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D,8.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生存习性,有时人类善意的“举动”会破坏它们正常的生长过程。研究者认为,当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大面积消失引起的,剩下的栖息地变小了,并且支离破碎,其质量也因污染而下降。因此,为了保护物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答案A,9.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解析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属于生物种内的信息传递;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反映的是草与食草动物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C,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是()生产者的遗传、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含氮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无机环境A.B.C.D.解析所描述的是能量流动,所描述的是信息传递,所描述的是物质循环。所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不是功能。,B,11.烟草植株受到蛾类幼虫攻击时,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A.告知同种的其他植株,让其产生有毒物质B.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C.白天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来捕食幼虫D.包括B、C两项,D,12.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有关知识。通过颜色传递的信息是物理信息。答案B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方式判断的关键是分析信息传递的过程,此类题目出错的原因是只看到表面现象,不对具体的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如本题学生看到机油、黄油等会马上想到属于化学物质,误答为化学信息。,易错提示,13.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图C初级消费者种群数量恢复相对稳定的时间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C,14.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传递信息的载体为依据来划分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是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等“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答案B,1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D,16.(2009海南卷,24)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级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和。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1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材料二2004年1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