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_第1页
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_第2页
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_第3页
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_第4页
第十章核外遗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核外遗传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核外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第二节 母性影响母性影响 第三节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 第四节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线粒体遗传 第五节第五节 其他细胞质颗粒的遗传其他细胞质颗粒的遗传 第六节第六节 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 生物的遗传体系生物的遗传体系 核基因组核基因组染色体染色体基因基因(核核DNA) (染色体基因组染色体基因组) 细胞质基因组细胞质基因组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 细胞器基因组细胞器基因组线粒体线粒体(mtDNA) 叶绿体叶绿体(cpDNA) 非细胞器基因组非细胞器基因组质粒质粒DNA 共生体共生体

2、DNA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v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v通常把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的遗传物质, 统称为细胞质基因组细胞质基因组。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 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也称为 非孟德尔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核外遗传。 v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v1.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 性状,只能由母本传递给子代。 v A B 正交 v B A 反交 v2. 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 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v3. 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

3、病毒 的转导或感染。 v精卵结合中形成的合子父母双亲所提供的遗传物质精卵结合中形成的合子父母双亲所提供的遗传物质 不均等。在杂种受精卵的原生质体中,核来自于父不均等。在杂种受精卵的原生质体中,核来自于父 母双方,而细胞质却几乎完全来自其母亲(精子受母双方,而细胞质却几乎完全来自其母亲(精子受 精时胞质很少甚至不能进入卵细胞中)。精时胞质很少甚至不能进入卵细胞中)。 v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基因呈现不均等分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基因呈现不均等分配, 因此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因此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细胞质遗传的机制细胞质遗传的机制 第二节 母性影响 v母性影响母性影响表现

4、的遗传现象与细胞质遗传十 分相似,但是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 组所决定的,而是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 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决定的。 v例如: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就是 母性影响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证。 一一 . 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v如:椎实螺如:椎实螺 外壳螺旋方向有左旋(逆时针)和右旋(顺时针)两种。外壳螺旋方向有左旋(逆时针)和右旋(顺时针)两种。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右旋)(右旋)d(左旋)显性。(左旋)显性。 DDDDdddd 右右 左左 DdDd左左 自交自交 DDDD右右 DdDd右右 dddd右右 DD DD Dd dd ddDD D

5、D Dd dd dd 右右 右右 右右 右右 左左 1 2 11 2 1 右右3 3 : 左左1 1 DD DDdddd 右右 左左 DdDd右右 自交自交 DDDD右右 DdDd右右 dddd右右 DD DD Dd dd ddDD DD Dd dd dd 右右 右右 右右 右右 左左 1 2 1 1 2 1 右右3 3 : 左左1 1 右旋右旋左旋左旋 v根据研究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由根据研究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由 一对基因差别决定的,一对基因差别决定的,右旋右旋(S+)对对左旋左旋(S) 为显性。某个体的表现型并不由其自身为显性。某个体的表现型并不由其自身 的基因型直接决定,而是由

6、的基因型直接决定,而是由母本卵细胞母本卵细胞 状态状态决定,母本卵细胞的状态又由母本决定,母本卵细胞的状态又由母本 的基因型决定。的基因型决定。 椎实螺卵裂方式椎实螺卵裂方式 a a、右旋、右旋 b b、左旋、左旋 螺类的受精卵是螺旋式卵裂,成体外壳的旋转方向决定于受螺类的受精卵是螺旋式卵裂,成体外壳的旋转方向决定于受 精卵的最初两次分裂中纺锤体的方向。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精卵的最初两次分裂中纺锤体的方向。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 的的右右侧分裂时为侧分裂时为右右旋,向中线的旋,向中线的左左侧分裂时为侧分裂时为左左旋。而纺锤旋。而纺锤 体的方向决定于卵细胞的特性,卵细胞的特性又决定于母体体的方向决定于

7、卵细胞的特性,卵细胞的特性又决定于母体 的基因型。的基因型。 锥实螺旋壳方向的遗传属于锥实螺旋壳方向的遗传属于核遗传范畴核遗传范畴 其孟德尔分离比例(其孟德尔分离比例(3:1)在)在F3 代才表现代才表现 也称为也称为延迟遗传延迟遗传 如:麦粉蛾如:麦粉蛾 v 野生野生型体内能合成犬尿素,进一步可形成色素,使幼虫型体内能合成犬尿素,进一步可形成色素,使幼虫 皮肤为皮肤为有色有色,成虫复眼为,成虫复眼为褐色褐色; v突变突变型不能把前体物合成犬尿素,不能形成色素,使幼虫型不能把前体物合成犬尿素,不能形成色素,使幼虫 皮肤皮肤无无色,成虫复眼为色,成虫复眼为红红色。色。 P AAAAaaaa 有色

8、有色 无色无色 AaAa(全部有色)(全部有色) 短暂的母性影响短暂的母性影响 测交测交1 1 测交测交2 2 v精子不带细胞质,卵细胞带有大量细胞质,当精子不带细胞质,卵细胞带有大量细胞质,当AaAa基因型的个基因型的个 体形成卵子时,不论卵细胞带有体形成卵子时,不论卵细胞带有A A还是还是a a,细胞质中都容纳了,细胞质中都容纳了 足量的犬尿素,足量的犬尿素, v 它们的后代中,它们的后代中,AaAa与与aaaa幼虫个体的皮肤都是有色的。幼虫个体的皮肤都是有色的。 v 在在aaaa个体中母性影响是暂时的,个体中母性影响是暂时的,aaaa个体中缺乏个体中缺乏A A基因,不能基因,不能 自己制

9、造色素,随着个体发育,色素逐渐消耗,到成虫时犬自己制造色素,随着个体发育,色素逐渐消耗,到成虫时犬 尿素的浓度已经很低,所以复眼成为红色。尿素的浓度已经很低,所以复眼成为红色。 现象的解释:现象的解释: v母性影响(母性影响(maternal influencematernal influence):遗传现象与细胞):遗传现象与细胞 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本质上却不一样。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本质上却不一样。 v 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并不是细胞质所决定的,而母性影响的遗传现象并不是细胞质所决定的,而 是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决定的。是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决定的。 母性影响又叫前定作用,

10、母性影响又叫前定作用, 其实质是:其实质是:受精前卵受精前卵 细胞质的状态决定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细胞质的状态决定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它不它不 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 第三节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叶绿体遗传 v一、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一、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v1 1 发现发现 19011901年,柯伦斯发现紫茉年,柯伦斯发现紫茉 莉中有一种花斑植株,着莉中有一种花斑植株,着 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 枝条。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枝条。他分别以这三种枝 条上的花作母本,用三种条上的花作母本,用三种 枝条上的花粉分别授给上枝条上的花粉分别授给上 述三个母本的花上,杂

11、交述三个母本的花上,杂交 后代的表现?后代的表现? 表12-1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接受花粉的枝条提供花粉的枝条杂种表现 白 色 白 色 绿 色 花 斑 白 色 绿 色 白 色 绿 色 花 斑 绿 色 花 斑 白 色 绿 色 花 斑 白、绿、花斑 紫茉莉花斑性状形成的原因紫茉莉花斑性状形成的原因 正常 质体 和 白色 质体 随机 分配 细 胞 正常 质体 白色 质体 正常 质体 和 白色 质体 绿 色 白 色 花 斑 v由此可知,决定枝条和叶色的遗传物质是通过 母本传递的。花斑枝条的绿叶细胞含有正常的 绿色质体(即叶绿体),白细胞只含无叶绿素的 白色质体(白色体),而在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 区

12、域,某些细胞里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 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这种花斑现象是叶绿体 的前体质体变异造成的。由于质体在细胞 分裂中随机分配给子细胞,而不象染色体那样 均等的分配。 v因此,经过多次的细胞分裂,一个原来含有两 种质体(正常和变异)的细胞,就会分裂成细胞 质内含有正常质体、含有白化质体以及含有混 合质体的三种细胞。由于精子内不含质体,所 以由上述三种细胞分别发育的卵细胞,无论接 受何种花粉的精子受精,其子代将与提供卵子 的母本相似,分别发育成正常绿色植株、白化 植株和花斑植株。 表现细胞核遗传表现细胞核遗传 表现细胞质遗传表现细胞质遗传 2玉米叶片的埃型条纹遗传玉米叶片的埃型条纹遗传

13、核隐性突变基因核隐性突变基因ij(7染色体上)染色体上) 细胞质中某些质体改变,不能产生叶绿素细胞质中某些质体改变,不能产生叶绿素 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叶片呈绿白相间的条纹 表现细胞质遗传特征(不再需要表现细胞质遗传特征(不再需要ij基因)基因) 质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质体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自主性遗传自主性 v叶绿体遗传的规律 v (1)自主性。 v (2)相对自主性。某些情况下,质体 的变异是由核基因所造成的。 3. 衣藻的核外基因遗传衣藻的核外基因遗传 单细胞绿色藻类单细胞绿色藻类 属于真核生物属于真核生物 含一个大的叶绿体含一个大的叶绿体 含较多的线粒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两种交配型两种交配型

14、正接合型正接合型mt+ 负接合型负接合型mt 衣衣 藻藻 的的 生生 活活 周周 期期 衣藻抗链霉素突变有两类:孟德尔方式遗传衣藻抗链霉素突变有两类:孟德尔方式遗传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 生化分析表明:生化分析表明: 抗性来自叶绿体,只能由抗性来自叶绿体,只能由mt+亲本传递(亲本传递(单亲遗传单亲遗传)。)。 后来发现,后来发现,mt 型的叶绿体在结合后总是被丢失 型的叶绿体在结合后总是被丢失 (5共存,最终会分离)共存,最终会分离) 4. 衣藻叶绿体基因作图衣藻叶绿体基因作图 一个基因经历细胞质分离,另一紧密连锁的基一个基因经历细胞质分离,另一紧密连锁的基 因也会随着经历细胞质分离的现象,

15、叫做因也会随着经历细胞质分离的现象,叫做共分离共分离。 共分离频率与基因间的距离共分离频率与基因间的距离成反比成反比 在衣藻的共分离作图中在衣藻的共分离作图中,有四个叶绿体基因有四个叶绿体基因m1、m2、m3 、m4。在每对基因都呈杂合状态的胞质杂合体中,基因共分。在每对基因都呈杂合状态的胞质杂合体中,基因共分 离的频率如下:离的频率如下: m1 m2 m3 m1 m2 29.0 m3 18.0 10.9 m4 18.4 26.2 8.8 画出叶绿体基因的遗传图。画出叶绿体基因的遗传图。 m2 m4 m3 m1 29.0 26.2 8.8 18.0 注:数字表示共分离频率注:数字表示共分离频率

16、 v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v 双链环状DNA v 120190kb大小,多数为150kb v高等植物高等植物ctDNA与核与核DNA没有明显区别;但单没有明显区别;但单 细胞的藻类差别较大;细胞的藻类差别较大;ctDNA胞嘧啶没有甲基胞嘧啶没有甲基 化化 v基因组结构 v 目前已经测定了烟草(shinozaki, 1986)、水稻(Hiratsuka,1989)等叶绿体 DNA的全序列。 v图12-6 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图 大小:大小: 156kb156kb,环,环 状状 分分 区区(4(4个区个区 ): ): 86.5kb 86.5kb 的大单拷的大单拷 贝区贝区(LSC) (LSC

17、) 18.5kb 18.5kb的的 小单拷贝小单拷贝 区区(SSC) (SSC) 两个等同两个等同 的的25kb 25kb 倒倒 位重复区位重复区 (IRA(IRA、 IRB)IRB)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v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v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中的重要细胞器,与某些 性状的遗传有直接联系。 红色面包酶的生长迟缓突变红色面包酶的生长迟缓突变 红色面包霉有一种生长缓慢突变(红色面包霉有一种生长缓慢突变(pokypoky),将),将pokypoky 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其后代在表型上有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其后代在表型上有 明显的差异。明显的差异。 试验结果分析 上面两组杂交中,

18、所有由核基因决定的性状都按上面两组杂交中,所有由核基因决定的性状都按1 1:1 1分分 离,说明缓慢生长特性不属于核遗传。离,说明缓慢生长特性不属于核遗传。 实验还证明,当缓慢生长特性被原子囊果实验还证明,当缓慢生长特性被原子囊果( () )携带时携带时 就能传递给所有子代,若这种特性由分生孢子就能传递给所有子代,若这种特性由分生孢子( () )携携 带,就不能传递给子代带,就不能传递给子代。 推测推测,有关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有关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 缓慢生长突变型在幼嫩培养阶段时无细胞色素氧化酶,缓慢生长突变型在幼嫩培养阶段时无细胞色素氧化酶, 酶是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由于细胞色素氧化

19、酶的产生与线粒酶是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由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产生与线粒 体有关,且观察到缓慢生长突变型中的线粒体结构不正常。体有关,且观察到缓慢生长突变型中的线粒体结构不正常。 v酵母菌是一种子囊菌,在有些情况下进行有性生酵母菌是一种子囊菌,在有些情况下进行有性生 殖,有性生殖时,两个交配型不同的单倍体相互殖,有性生殖时,两个交配型不同的单倍体相互 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结合,形成二倍体合子 v二倍体细胞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在不良条二倍体细胞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也可以在不良条 件下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件下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 v酵母有一种酵母有一种“小菌落小菌落

20、”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 只能产生小菌落只能产生小菌落 2 2啤酒酵母的小菌落突变啤酒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把小菌落酵母菌跟正常的酵把小菌落酵母菌跟正常的酵 母菌杂交,所产生的二倍体母菌杂交,所产生的二倍体 合子是正常的,它们的单倍合子是正常的,它们的单倍 体子囊孢子后代也是正常的体子囊孢子后代也是正常的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小菌落小菌落”的的 性状消失了,完全表现为细性状消失了,完全表现为细 胞质遗传。但染色体上的基胞质遗传。但染色体上的基 因,例如交配型基因因,例如交配型基因A A和和a a的的 分离还是跟预期的一样,是分离还是跟预期的一样,是 由核基因决定的,子囊中

21、由核基因决定的,子囊中4 4个个 孢子出现孢子出现1111的比率,其中的比率,其中 两个是两个是A A,另外两个是,另外两个是a a,可,可 见见“小菌落小菌落”性状跟核基因性状跟核基因 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v研究表明,小菌落的酵母菌细胞体内缺少一系列研究表明,小菌落的酵母菌细胞体内缺少一系列 的呼吸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以的呼吸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以 及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a a和和b b。由于酶的缺陷造成不能进行有。由于酶的缺陷造成不能进行有 氧呼吸,在通气情况下,这些氧呼吸,在通气情况下,这些“小菌落小菌落”细胞不细胞不 能很好地利用有机物因此比正常

22、细胞长得慢,就能很好地利用有机物因此比正常细胞长得慢,就 长成了小菌落。小菌落很稳定,不再回复到正常长成了小菌落。小菌落很稳定,不再回复到正常 的大菌落。的大菌落。 v为什么小菌落的酵母菌不能产生一系列的呼吸酶为什么小菌落的酵母菌不能产生一系列的呼吸酶 呢?主要是由于这种酵母菌细胞中缺少了一种胞呢?主要是由于这种酵母菌细胞中缺少了一种胞 质基因的缘故。这种控制着呼吸酶合成的胞质基质基因的缘故。这种控制着呼吸酶合成的胞质基 因可能存在于线粒体上。因可能存在于线粒体上。 在酵母中,核外分离和重组是在在二倍体胞质在酵母中,核外分离和重组是在在二倍体胞质 杂合体细胞中形成芽时完成。杂合体细胞中形成芽时

23、完成。 分离或重组可在二倍体的培养物中直接检测,分离或重组可在二倍体的培养物中直接检测, 即通过观察此芽诱导成孢子时产生的减数分裂产物即通过观察此芽诱导成孢子时产生的减数分裂产物 检测检测 。 重组分析重组分析 3. 啤酒酵母线粒体基因作图啤酒酵母线粒体基因作图 RF 7+1 36+48+7+1 = = 6.7% . 丢失分析丢失分析 利用小菌落诱导时标记基因的丢失来利用小菌落诱导时标记基因的丢失来 检测位于检测位于mtDNA上的基因的连锁关系。上的基因的连锁关系。 多个基因同时缺失多个基因同时缺失 的小菌落突变体可的小菌落突变体可 用于基因作图用于基因作图 抗药性和决定大菌抗药性和决定大菌

24、落基因一起丢失落基因一起丢失 抗药性来自小菌落抗药性来自小菌落 比较两个基因一起被保留或丢失的频比较两个基因一起被保留或丢失的频 率可测知基因的连锁关系:率可测知基因的连锁关系: 任何两个基因,一起被保留或丢失的任何两个基因,一起被保留或丢失的 频率越高,连锁越紧密频率越高,连锁越紧密。 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v线粒体线粒体DNA(mt DNA)DNA(mt DNA)是双链分子,是裸露的,一般是双链分子,是裸露的,一般 为闭合环状结构。为闭合环状结构。 vmt DNAmt DNA与原核生物的与原核生物的DNADNA一样,没有重复序列;一样,没有重复序列; v mt

25、DNAmt DNA单个拷贝非常小,与核单个拷贝非常小,与核DNADNA相比仅仅是后相比仅仅是后 者的十万分之一。者的十万分之一。 v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较大,从哺乳动物的约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变化较大,从哺乳动物的约16kbp16kbp 到高等植物的数千到高等植物的数千kbp(kbp(如玉米的为如玉米的为570kbp570kbp) 物种类型物种数目基因组大小(kb) 昆 虫 真 菌 高等植物 42 27 20 14.517.9 18.995 1202700 v线粒体遗传半自主性线粒体遗传半自主性 所含有的的所含有的的DNA不仅能复制并传递给后代,且能转录不仅能复制并传递给后代,且能转录 和翻译,合

26、成特有的多肽。和翻译,合成特有的多肽。 v线粒体遗传密码与核基因中有某些差异线粒体遗传密码与核基因中有某些差异 如如UGA代表色氨酸而不是终止信号代表色氨酸而不是终止信号 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病遗传特点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病遗传特点 1 1 突变突变mtDNAmtDNA通过母亲卵子传给子女,父源性传递通过母亲卵子传给子女,父源性传递 几率极小几率极小 2 2 细胞质内含多个细胞质内含多个mtDNAmtDNA分子,当某个特定位置上分子,当某个特定位置上 突变同时发生在所有突变同时发生在所有mtDNAmtDNA基因时,称为纯质性;基因时,称为纯质性; 而多个而多个mtDNAmtDNA在此特定位置上既有突变

27、基因又有正在此特定位置上既有突变基因又有正 常基因,称为异质性。常基因,称为异质性。 3 3 传递突变传递突变mtDNAmtDNA的母亲既可是纯质性或异质性的的母亲既可是纯质性或异质性的 患者,也可以是表型正常异质性携带者。患者,也可以是表型正常异质性携带者。 第五节 其他细胞质颗粒的遗传 一、细胞共生体的遗传一、细胞共生体的遗传 v除了质体、线粒体以外,在一些生物的细胞质中还有另除了质体、线粒体以外,在一些生物的细胞质中还有另 一类细胞质颗粒,它们并不是细胞生存的必须组成部分,一类细胞质颗粒,它们并不是细胞生存的必须组成部分, 而是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因而被称为而是以某种共生的形

28、式存在于细胞之中,因而被称为共共 生体生体。 v 这种共生体颗粒能够自我复制,或在寄主细胞核基因组这种共生体颗粒能够自我复制,或在寄主细胞核基因组 的作用下进行复制,继续保持在寄主细胞中,并对寄主的作用下进行复制,继续保持在寄主细胞中,并对寄主 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类似于细胞质遗传的效果。的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类似于细胞质遗传的效果。 v最常见的共生体颗粒遗传的事例是最常见的共生体颗粒遗传的事例是草履虫草履虫的遗传。的遗传。 每一种草履虫都含有两种细胞核每一种草履虫都含有两种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大核和小核。 大核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小核是二倍体,主大核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小核是

29、二倍体,主 要负责遗传。草履虫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要负责遗传。草履虫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 性生殖。无性生殖时,一个个体经有丝分裂成为两性生殖。无性生殖时,一个个体经有丝分裂成为两 个个体;有性生殖时,采取接合的方式。个个体;有性生殖时,采取接合的方式。 v 草履虫还能通过自体受精进行生殖。草履虫还能通过自体受精进行生殖。 有性接合有性接合 KKkkKk 草履虫的自体受精生殖草履虫的自体受精生殖 草履虫草履虫 (二倍体原生动物)(二倍体原生动物) K: 决定细胞质中卡巴粒的增殖决定细胞质中卡巴粒的增殖 k: 细胞质中卡巴粒不能增殖细胞质中卡巴粒不能增殖 卡巴粒卡巴粒: 释放草履虫素释

30、放草履虫素 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草履虫的放毒型特性 放毒型:体内有卡巴粒,核内放毒型:体内有卡巴粒,核内 有有K K基因,能产生草履虫素基因,能产生草履虫素 敏感型:体内无卡巴粒,核内敏感型:体内无卡巴粒,核内 有有k k基因,不能释放草履虫素基因,不能释放草履虫素 放毒型的遗传基础有两个:放毒型的遗传基础有两个: 一个是细胞质中有卡巴粒,一个是细胞质中有卡巴粒, 另一个是核内有显性基因另一个是核内有显性基因K K ,两者必须同时存在,才保,两者必须同时存在,才保 证放毒型的稳定。显性证放毒型的稳定。显性K K基基 因的作用是使卡巴粒在细胞因的作用是使卡巴粒在细胞 质内继续存在。质内继续存在。K

31、 K基因本身基因本身 不编码草履虫素的遗传信息不编码草履虫素的遗传信息 。 短时间短时间 长时间长时间 KK+卡巴粒(放毒型)卡巴粒(放毒型)kk无卡巴粒(敏感型)无卡巴粒(敏感型) 两种情况两种情况 短时间短时间接合接合 长时间长时间接合接合 Kk+卡卡 放毒放毒 Kk无卡无卡 敏感敏感 KK+卡卡 KK无卡无卡 稳定放毒稳定放毒 敏感敏感 kk+卡卡 kk无卡无卡 不稳定放毒不稳定放毒 敏感敏感 Kk+卡卡 放毒放毒 Kk卡卡 放毒放毒 KK+卡卡 KK+卡卡 稳定放毒稳定放毒 稳定放毒稳定放毒 kk+卡卡 kk+卡卡 不稳定放毒不稳定放毒 不稳定放毒不稳定放毒 v二、质粒的遗传二、质粒的

32、遗传 v 质粒是在细菌中发现的小型环状质粒是在细菌中发现的小型环状DNA 分子,质粒是指存在于细胞中能独立自分子,质粒是指存在于细胞中能独立自 主复制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主复制的染色体外遗传因子。 v它能够独立进行复制,是附加体的一种。它能够独立进行复制,是附加体的一种。 大部分质粒独立于细菌染色体而存在,大部分质粒独立于细菌染色体而存在, 并且决定细菌的某些性状,其遗传类似并且决定细菌的某些性状,其遗传类似 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大肠杆菌的细胞质遗传的特征。大肠杆菌的F因子的因子的 遗传最具代表性。遗传最具代表性。 v图12-16 质粒的小型环状DNA分子 vF因子是促成接合的必要条件,F+可以

33、和 F-,Hfr可以和F-发生接合 v当F+与F-个体相接触时,F+个体产生接 合管使F因子通过接合管转移到F-个体中, F-个体一旦获得了F因子,便转变为F+细 菌。 R R因子因子 抗性 转移 因子 R100R100对各类真菌抗生素产生抗性对各类真菌抗生素产生抗性 抗性决定因子对链霉素、氯霉素抗性决定因子对链霉素、氯霉素 、氨苄青霉素、四环霉素、卡那、氨苄青霉素、四环霉素、卡那 霉素等几乎所有抗生素及磺胺类霉素等几乎所有抗生素及磺胺类 药物、汞离子等杀菌剂进行生物药物、汞离子等杀菌剂进行生物 化学修饰(如乙酰化、腺苷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腺苷化、 磷酸化、水解等),使之钝化。磷酸化、水解

34、等),使之钝化。 第六节 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 v一、植物雄性不育性概念 v在细胞质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中,与农在细胞质基因决定的许多性状中,与农 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植物的雄性不育植物的雄性不育 性性(male sterility)。 v 雌雄同株的植物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雌雄同株的植物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 产生正常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产生正常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 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受外来花粉而受精结实。 雄性不育性的分类雄性不育性的分类 根据遗传机制根据遗传机制,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分为:,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分为: v 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性 v 细胞质

35、雄性不育性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v 细胞质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细胞质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性 1 1、核不育性、核不育性 v 核雄性不育性简称核不育性核雄性不育性简称核不育性 v 由核内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由核内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 核不育性的遗传核不育性的遗传 v 多数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多数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msms)控制,)控制, 纯合体(纯合体(msms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表现为雄性不育 v 这种不育性能为相对显性基因(这种不育性能为相对显性基因(MsMs)所恢复)所恢复 v 杂合体(杂合体(MsmsMsms)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分离。)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分离。 v

36、用普通的遗传学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均保持用普通的遗传学方法不能使整个群体均保持 这种不育性这种不育性。 v 这是核不育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们利这是核不育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们利 用核不育性的最大障碍。用核不育性的最大障碍。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v 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v 简称质不育性简称质不育性 v 表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表现细胞质遗传的特征 v 用这种不育株作母本与可育株杂交,后用这种不育株作母本与可育株杂交,后 代仍是不育株,不育性能保持,但不能代仍是不育株,不育性能保持,但不能 恢复恢复 细胞质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性细胞质细胞核互

37、作雄性不育性 v 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相互作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相互作 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v 简称为简称为质核互作不育性质核互作不育性。 v 质核互作不育性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与其质核互作不育性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与其 相对应的核内不育基因共同决定。相对应的核内不育基因共同决定。 v 胞质不育基因胞质不育基因 S S 对应的可育基因对应的可育基因 N N v 核内不育基因核内不育基因 r r 对应的可育基因对应的可育基因 R R v R R又称为育性恢复基因又称为育性恢复基因 S(rr) S(rr) 不育不育 N(rr), S(RR)N(rr), S(R

38、R)和和N(RR)N(RR)都是可育的都是可育的 核核 质质 互互 作作 不不 育育 性性 遗遗 传传 示示 意意 图图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三系配套三系配套 v S S(rrrr)雄性不育,称为雄性不育,称为不育系不育系 v N N(rrrr)花粉正常可育,作父本与不育系花粉正常可育,作父本与不育系 杂交,杂交,F1F1仍然保持不育,称为仍然保持不育,称为保持系保持系。 v S S(RRRR)、)、N N(RRRR)花粉正常可育,作父本花粉正常可育,作父本 与不育系杂交,与不育系杂交,F1F1花粉恢复育性,称为花粉恢复育性,称为恢恢 复系复系。 三系配套三系配套 v 由于细胞质基因和核

39、基因的互作,既可由于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的互作,既可 以找到以找到保持系而使不育性得到保持保持系而使不育性得到保持,又可,又可 以找到相应的以找到相应的恢复系而使育性得到恢复恢复系而使育性得到恢复。 v 若一不育系既找到了保持系,又找到了若一不育系既找到了保持系,又找到了 恢复系,称之为恢复系,称之为三系配套三系配套。 1 1、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v 孢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 v 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控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控 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v 若植株的基因型为若植株的基因型为rrrr,全部花粉败育,全部

40、花粉败育 基因型为基因型为RRRR,全部花粉可育,全部花粉可育 基因型为基因型为RrRr,也是全部花粉可,也是全部花粉可 育,尽管有一半的花粉含有育,尽管有一半的花粉含有r r基因基因 v 杂合体自交后代表现为株间分离杂合体自交后代表现为株间分离。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性的遗传 v 配子体不育配子体不育 v 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 的基因型所控制的基因型所控制。 v 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R R,可育,可育 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r r,不育,不育 v 杂合株杂合株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表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