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1.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47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7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 内容简介:
-
6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d)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大融合c中华帝国的衰弱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故选d。a是先秦时期;b是春秋战国时期;c是明清晚期。2下列符合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d)a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完成统一,开通运河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为了加强南北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项符合题意;秦朝时为了北击匈奴,修筑了长城,a项不合题意;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项不合题意;宋、辽、西夏、金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c项不合题意。3“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a)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方便帝王游玩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4大运河修建之后,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要道。唐朝中后期又在沿线相继开凿了不少运河漕渠,主要分布情况见下图。据下图可知,当时(a)a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b交通设施趋于完善c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解析:图片表明淮河以南到余杭的大运河段开凿的运河漕渠较多,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都城的物资逐渐仰仗南方,故a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交通设施是否完善,排除b;材料反映淮河以南到余杭的大运河段开凿的运河漕渠较多,无法体现经济区域化趋势,排除c;唐朝的政治中心在西安,仍处于北方,d错误。5“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c)a唐太宗任贤纳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亲眼看见隋末农民起义强大威力的唐太宗深知民众力量之强大,时刻告诫自己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也经常告诫臣下吸取隋亡的教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选c。6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 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d)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解析:唐朝初年,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a说法不准确;唐朝初年,北方仍然有边患,b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c说法不符合题意。长城在古代中国起到的是抵御外敌的作用,但唐太宗时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归附了中央,所以就没有必要修复长城,d说法正确。7武则天死后,为自己留下“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当代不少史学家对武则天做出正面评价,他们的依据主要是(b)a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武则天使唐朝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c武则天是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女子d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深受宠爱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说明(b)a少数民族畏惧唐朝的军事进攻b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北方各族被迫接受唐朝中央政府领导d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比较紧张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和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下图为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画中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c)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c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图片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时“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松赞干布是西藏地区的领袖,唐太宗是中原王朝的君主,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藏族希望通过通婚的方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同时也反映出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使臣觐见求婚的场景,没有册封方式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互相派遣使臣的活动,排除b项;唐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辖,唐政权与吐蕃政权之间,是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10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d)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只有河朔型藩镇可以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其他类型藩镇的官员都是由中央任免,受到中央的节制,且赋税必须上供,这些都是维护唐朝中央权威和统治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类型的藩镇,赋税都有不同程度的上缴,因此不能说明藩镇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各藩镇间互相攻伐的状况,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b)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b符合题意;推翻了唐朝的统治,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是起义的原因,不是影响,故c不合题意;唐代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故d不合题意。1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b)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解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宋代统治者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强化中央集权,弱化地方的军权、财权和派遣文官治理地方,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大业杂记材料三: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隋书卷68阎毗传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了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括。(2)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答案:(1)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2)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3)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和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材料二中“通龙舟”、材料三中“兴辽东之役以通运漕”分析概括其目的。第(2)问,材料四中胡曾认为“亡隋波浪九天来”,皮日休认为“至今千里赖通波”,李敬方认为“取尽脂膏是此河”,据此归纳总结。第(3)问,综合四则材料中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三位诗人对大运河开凿作用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概括总结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太宗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唐太宗强调“廉洁兴国,贪奢丧邦”,唐太宗曾告诫群臣“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谕劝百官不要因贪图钱财而毁了身家性命,并要百官“深思此言”。唐太宗对魏征的褒扬几乎家喻户晓。魏征死后,唐太宗“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并亲自为他撰写了碑文。唐太宗思念魏征,常常到凌烟阁去看他的画像,叹息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鉴矣!”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他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但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多次对太子和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十一年(637)颁行的唐律,根据唐太宗“按举不法,震肃权豪”的意旨,制定了一些约束权豪恣意横行的刑律,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一份宝贵的法学遗产。因此,贞观年间统治集团成员一般都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廉自重、勤俭自持,涌现出魏征、马周、王珪等一批清官,上层人物几乎没发生过一件严重的贪污案件,并带动全社会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摘编自赵克尧、许道勋著唐太宗传(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整顿吏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作用。答案:(1)重视对官吏的管理,营造廉洁的为官环境;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制定法律,严惩不法官吏。(2)涌现了一批廉洁自律的清官,统治集团成员能够奉公守法;带动了社会风气向好;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解析:(1)由材料中的“唐太宗十分重视对官吏的管理,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唐太宗李世民就十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