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2.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1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0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4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0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46.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47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7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内容简介:
6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d)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可证明我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a项没有史实作为支撑,只是推断,排除。b项属于传说,难以考究其真实性,排除。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不能充分说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排除c。2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a)a打制的石器 b石器和铁器c磨制的石器 d石器和陶器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北京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3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分别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材料表明(c)a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水稻b水稻是我国原始社会种植最广的农作物c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d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考古学家分别在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可知,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也表明水稻栽培在我国有很悠久的栽培历史,c项符合题意;a项“北方广泛种植水稻”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原始人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4.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a)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解析:题干中的“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种植作物,故a符合题意;磨制石器是河姆渡人使用的劳动工具,题干材料不能佐证,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饲养家畜和打猎,故c、d不符合题意。5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d)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品,甚至什么随葬品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排除。6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宫殿遗址区内属于王室贵族的一个窖藏圆穴里,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这说明商朝农业发达主要依靠(a)a奴隶制集体耕作 b当时唯一的生产工具石器c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d耕作技术不断改进解析:依据题中“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比较集中地堆放着”可知当时是集体劳作,结合所学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可以推导出奴隶制集体劳作,故正确选项为a项。b项错误,商朝时的农业工具有石、木、骨和少量的青铜农具;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相关表述。7有学者认为:“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这恰恰是甲骨文隐藏起来的历史。”这表明甲骨文(d)a反映了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b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c是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d承载了商代及早期国家的信息解析:甲骨文不仅含有宗教信仰的信息,还包含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排除a。b选项认为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主要讲述甲骨文与历史的关系,故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要破译这些甲骨文,需要充分了解殷商时代的宗教信仰、社会习惯、乡风民俗等知识”,说明甲骨文承载了商代乃至商代之前的历史,故选d。8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c)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b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进步的要求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解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步被私有制所取代,与经济基础的变革相适应,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故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并不能体现该制度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因此中国古代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是第一个国家的建立,即夏朝的建立,并非王位世袭制,故b项错误;华夏族的形成要追溯至炎黄时期,并非在夏朝形成,且不能简单以一项政治制度的更替作为华夏族形成的标志,故d项错误。9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a宗法制 b分封制c世袭制 d禅让制解析:“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这一现象源自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划分政治权力,跟家庭团圆没有关系,b错误;世袭制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排除c;“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禅让制是原始民主的一种形式,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故d错误。10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表明分封制(d)a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解析:从材料中“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可知分封制促进西周统治范围的扩大,故d项正确;从“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可知分封制是加强不是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分封制形成了行政管理模式,故b项错误;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是宗法制的作用,故c项错误。11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b)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 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 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属于青铜时代文明,而此时期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因此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六畜的齐备体现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所以b项正确;农业养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所以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因此d项错误。12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天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c)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c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历史教科书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材料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2)材料四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材料五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你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1)群居。证明:北京人会使用火。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大进步。变化:人工取火。(2)禅让制。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做事要持之以恒,应用民主的方法选举干部;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世袭制。启。进步,虽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剥削制度,但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看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顺应历史潮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下,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依据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证明了北京人会使用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大进步。依据材料三“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2)依据材料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贤与能”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这种制度告诉我们用人要发扬民主,做事要持之以恒,应用民主的方法选举干部;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依据材料五“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君主,开启了世袭制的时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虽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出现剥削制度,但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看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顺应历史潮流。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2)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制度有什么作用?(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答案:(1)古代帝王的后代、功臣、王族。(2)原因: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的统治。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二手史料。特点:多学科结合,利用现代科技研究,政府主导。解析:(1)结合材料“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47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