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9.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评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1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20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9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9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8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7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5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0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4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0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46.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47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7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内容简介:
6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c)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的理论解析: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2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这主要是因为(b)a“四书”皆为孔子所著b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四书”的思想一脉相承d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析: 大学中庸和孟子并非孔子所著,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可知是选官制度的重要依据,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b项正确;“四书”内容各不相同,不具备一脉相承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并未说明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3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b)a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b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解析:材料“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故b正确;理学不是否定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而是发展其学说,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排除;宋代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故d排除。4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和婉约之分,但是这一时期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d)a国家繁荣,社会安定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c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时期,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故词作中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d符合题意;“国家繁荣,社会安定”与题干中“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不符合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与两宋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5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传统,首次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这说明话本小说(a)a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发展 b加速了传统文学的衰落c旨在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 d开创了章回体小说先河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发展的相关知识。材料“宋代话本将民间的语言(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一种亲民化倾向”说明文学的平民化趋势,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向民众宣扬理学思想,排除c;话本不是章回体小说,d项错误。6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c)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养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d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解析: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它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往往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而是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故c正确;“物我合一”的意思是画家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与内心修养无关,故a错误;材料描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没有涉及绘画要专心致志,故b错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明中国山水画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故d错误。7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主要原因是(c)a宋代山水如诗如画 b统治者更欣赏山水画c文人们注重内心的修养 d人物、宗教画难以发展解析:宋朝理学兴起,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故c正确;我国疆域辽阔,山水如诗如画,不仅仅是宋代山水如诗如画,排除a;统治者的喜好对绘画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宋代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与人物、宗教画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d。8下列关于元曲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b元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c元散曲局限于宫廷范围d元曲在宋代广为流行解析:词又称“长短句”,故a项错误;元时,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故b项正确;元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经常被生活于下层的文人们应用于笔端,故c、d两项错误。9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c)a句式整齐,语言精练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解析: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练”是唐诗的特色,排除a;“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排除b;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市民文化出现,在元代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杂剧和元曲,而元曲“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十分贴近生活,受到市民阶层欢迎,故选c;“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排除d。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d)a造纸术与火药 b指南针与印刷术c火药与指南针 d印刷术与造纸术解析:结合所学,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题干“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显然是指在文化教育领域,指南针是在航海领域,火药是在军事领域,故排除a、b、c;印刷术、造纸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d。11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c)a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b四大发明是实践经验的总结c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d科学思想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依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因为天文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能够保障民众的健康,这体现了天文历法、中医中药的实用性,所以发明是否重要与其是否实用有重大关系,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发明是否重要与其是否实用有重大关系,不是说所有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的中国古代发明中最重要的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都不是四大发明中的内容,材料并未涉及四大发明;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天人合一尊重自然。12观察下图中的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结合历史史实,以下推论最准确的是(d)a契丹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b契丹族商品经济发达,使用钱币c契丹族经济发达,文化繁荣d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解析:由图中的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可知,北方的契丹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其货币和汉族货币形状相同,这是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只是对契丹文字的认识,未涉及契丹货币,不符合题意;b项只是对契丹货币的认识,未涉及契丹文字,不符合题意;从图中的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不能得出契丹族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推论,故c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代新儒学的产生,渊源于唐代的韩愈,他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力排佛、道,提倡儒学,提出“儒学道统说”,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引导对儒学经典义理的探求。并和弟子李翱先后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韩愈倡导的新儒学,经过唐末、五代、宋初的沉寂以后,到北宋中叶,又重新开始兴起。胡瑗、孙复、石介、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是宋代新儒学先驱。他们不事章句训诂而探求儒学经典的新意,以“救时行道”为追求目标,吸收佛、道二家学说,成为后来新儒学“宋学”的学术取向。摘编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晚清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受到西学的挑战,也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西学的冲击一方面激活了儒学中的文化因素,使之与时代的变动相结合,形成主动追随时代进步的学术风尚。晚清儒学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不断接纳西学,并受到西学的改造,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儒学与西学在中国学术文化的地位上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历史轨迹,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完成了自身的近代化。摘编自孟富国浅析晚清儒学的近代化及其动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新儒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儒学与宋代新儒学的共通之处,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探究儒学的精神实质;服务于现实政治;吸收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背景:魏晋以来,儒学受到挑战,出现儒、道、佛融合趋势;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宋代出现一批关注国计民生的学者;宋朝时社会矛盾尖锐;宋朝的重文趋势有利于学术发展。(2)共通之处:顺应时代进步;服务社会实际需要;实现文化融合、交流。评价:宋代儒学与晚清儒学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儒学的改造。宋代新儒学巩固了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儒学得以复兴,有利于统治巩固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性格形成,但没有摆脱传统文化的弊端;晚清儒学接纳了西学,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但未能有效应对西学的冲击,也未能摆脱民族危机。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宋代新儒学。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探求儒学经典的新意,以救时行道为追求目标,吸收佛、道二家学说”可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由材料“胡瑗、孙复、石介、范仲淹、欧阳修等”可知当时出现了一大批学者;根据材料“新儒学到北宋中叶,又重新开始兴起”可知,儒学复兴运动兴起;结合所学,魏晋以来出现儒、佛、道融合趋势,宋朝的重文趋势有利于学术发展。第(2)题主要考查宋代及晚清儒学的发展。第一小问,从晚清儒学“主动追随时代进步的学术风尚”,而宋明理学是三教合一的产物,可见两者都顺应时代进步;由材料“晚清儒学本着经世致用的原则,不断接纳西学,并受到西学的改造”,而宋明理学是服务君主专制统治,可见两者都服务社会实际需要;由材料“吸收佛、道二家学说”“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可见实现文化融合、交流。第二小问,可以从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两方面做出评价。关于相同点,可以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了对儒学的改造说明。关于不同点,结合宋明理学的影响可知,它虽然有利于统治巩固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性格形成,但没有摆脱传统文化的弊端;由材料“儒学由最初的有选择地接纳西学到中体西用,再到中西融合的新学,完成了自身的近代化”可见晚清儒学接纳了西学,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结合所学,传统儒学毕竟难以有效应对西学的冲击,也未能摆脱民族危机,我国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救国救命的道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根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3)你认为3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2)三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3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47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