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_第1页
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_第2页
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_第3页
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_第4页
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全网发布:2011-06-23 01:30 发表者:陈海威 (访问人次:1765高血压病人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切忌大便干燥,高血压病人用力解大便,容易发生脑出血、心绞痛。多吃些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等纤维素多的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洗澡不要用热水或冷水,以减少血压骤然变化,以洗温水澡适宜。性生活适度,青壮年患者应尽量控制或减少,老年患者应避免,以防发生意外。养生指南一.调畅情志: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在工作1小时后最好能休息510分钟,可做操、散步等调节自己的神经。心情郁怒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驰自己的情绪。最忌情绪激动、暴怒,防止

2、发生脑溢血。二.饮食有节:应节制日常饮食,少吃脂肪、甜食、盐。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忌暴饮暴食。食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盐能使水分潴留,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肥胖者应控制食量及热量,减轻体重。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睡前用温水浸泡脚,避免看小说,看紧张恐怖的电影电视。保持大小便通畅。性生活使人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神经血管紧张,甚至可引起中风,应节制性欲,慎房事。三.戒烟少酒:烟碱(尼古丁可收缩微细血管,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少量喝酒可使微循环扩张,增加血管弹性,有一定好处。提倡戒烟少酒。但大量喝酒及喝烈性酒则肯定是有害无益的。四.劳逸结合:如从事高度紧张的工作,要掌握好对自己情绪的调

3、节,注意劳逸结合,争取多休息,避免有害的慢性刺激(如噪音的影响。休息包括精神上、体力上的休息。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是不适宜的。负重、长跑、搬运重物应予禁止。但轻体力劳动是可以的,长期卧床并无好处。五.坚持锻炼:应坚持打太极拳,练气功,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六.坚持服药:对中、晚期高血压病,坚持服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如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失效时,应及时更换其他药物。不遵医嘱,随意停药,会使血压急剧升高而发生危险。平时应经常测量血压。内科护理毕业论文【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 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

4、育组各78例,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常规进行传统护理,健康教育组则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显效51例(65.4%,对照组显效25例(32.1%,健康教育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改善。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临床护理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I mlo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采用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ill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0

5、 mill Hg,测量2次,年龄超过60岁并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即为老年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及眼底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在高血压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l“J。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的调查结果表明,6575岁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48.8%,且此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比同年龄的正常血压者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高8倍l 5I。目前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呈现“三高”,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三不”,即: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用药。高血压的控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健

6、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方法。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掉不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方法:对102名期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健康教育组(组,n=50和系统健康教育组(组,n=52,其中,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1 a后进行干预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并评价康复效果。结果:组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相关知识合格率、相关行为转变率、部分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无论与对照组相比还是组内干预前

7、后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组内前后对照,仅低脂低盐饮食和定期血压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方面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远离危险因素,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减少重复住院率均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程序;系统健康教育;效果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多种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未明确,并且起病隐蔽,因而对其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1。在高危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一

8、级防治,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对已发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如何运用健康教育进行二级预防,延缓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探讨。本文从2002年3月起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系统健康教育+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治疗,并与普通健康教育(卫生宣教+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随访追踪1 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为2002年3月起本院按WHO/ISH 1999年高血压定义和标准确诊为期高血压以上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02例,其中男74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为初诊高血压病,未服用过降压药物,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肝肾疾病患者。1.2研究方法将患者按体重指数(BMI是

9、否30分组,随机分成普通健康教育组(组,n=50和系统健康教育组(组,n=52,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最后统计降压药用量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两组药物治疗为ACEI的卡托普利和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剂,剂量根据病情有所调整。对组患者实施的卫生宣教内容是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要求参观健康教育墙报,发放院报,预告电视节目健康常谈。对组的患者,参考傅江等2的方法,先进行认知缺陷问卷调查,再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知、信、行”健康教育,具体地说,先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情况评估,形成诊断,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

10、施计划和评价效果,健康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咨询,介绍血压测量基本知识并教会患者家属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入健康手册,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天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降压药物服用常识,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内容。两组患者每月电话或上门回访一次。1.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入选前和干预满1 a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 问卷为自行设计,共48个问题,内容涉及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相关行为方面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答案均为二项选择,答对率60%以上视为合格。相关检查为测量血压、BMI, 检查眼底动脉,并采用KeithWagener分级法分级,抽血查血脂,血脂紊乱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或高甘油

11、三酯血症。所有数据最后录入计算机,用SAS 8.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一般情况的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和组内干预前后资料的比较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2.1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见表2。2.2两组患者不同健康教育前后观察指标的改变情况见表3。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略注:经t检验,组间对照,P>0.05表2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略注:经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P<0.05,P<0.01,组间对照P>0.05,P<0.01。表3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观察指标改变情况(略注:经2检验,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P<0.

12、05,P<0.01,组间对照P>0.05,P<0.01。3讨论近年来,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与人们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事实上,除遗传因素外,肥胖、久坐和缺乏运动、嗜好咸食、长期工作和生活过度紧张、性格急躁、高脂和高糖饮食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因而在全社会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病一级预防的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偏重于对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3。二级预防是对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从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4。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13、,包括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系统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知已知彼、缺什么补什么、对症下药的目的,因而对病程进展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用药剂量等在接受干预实验前,经t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表2结果显示,运用护理程序的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血压也控制在理想范围,与普通卫生宣教的组相比较,在药物治疗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组内前后自身对照,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药物+系统健康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更利于

14、控制血压。虽然组干预前后自身对照, 差异(收缩压P<0.01,舒张压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但显然该组血压尚未能控制在理想范围,血压下降可能归功于药物的控制作用。从表3可以看出,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有较好的认识,因而在调查问卷中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其合格率与组相比和组内系统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组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能认真做好非药物治疗,即改变相关行为,做到较好地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提高遵嘱服药的依从性,相关行为转变例数与组组相比和健康教育前后自身对照,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

15、义(P<0.01,而组仅低脂低盐饮食和定期监测血压组内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结果还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如血脂紊乱、肥胖(BMI30等情况和高血压病程进展加快(肾脏损害、眼底动脉级以上改变程度的病例,两组比较,组例数减少,但统计学处理未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能由于观察时间较短,而高血压是慢性病,病程进展较缓慢的原因。以上结果说明,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基本知识和非药物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远离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遵嘱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慢疾病的进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重复住院率等。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不要单纯依

16、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并且临床上应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相应知识健康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傅江,李薇,陈哲.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2:5657.3凌培敏,韩雪.社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策略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0:621.4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4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的环境因素所占的影响比重。方法:对入户调

17、查的35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56例高血压病人,有家族遗传史100人(28.1%,无家族遗传史256人(71.9%。结论:高血压病病因中,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改善环境因素可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关键词高血压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速,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病因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占60%,遗传因素占40%,而我们调查的356例高血压病患者,男女各半,我们发现环境因素占71.9%,遗传因素占28.1%,高血压病病因中环境因素所占比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而改善环境因素有望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是

18、行之有效的手段。讨论高血压病病因分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一般遗传因素占40%,环境因素占60%。父母均有高血压者,子女患病率为46%,如父或母一方有高血压者,子女患病率为28,3%。在我们调查的356例高血压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占28.1%,无家族遗传史占71.9%,说明高血压病病因中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环境因素发病中,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我们社区内中老年人居多,356例高血压者40岁以上占96%,故提高中老年人预防保健观念可以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手段。盐摄入量:1993年WHO/ISH报告提出每日盐摄入量不得超过5g,对预防高血

19、压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3g盐。而我们所调查的社区内356例高血压病人每日盐摄入量均在10g以上,故改善饮食习惯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肥胖: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是非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的4倍。本组356例高血压患者有40%为肥胖者,说明控制体重对防止高血压病至关重要。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这也是导致高血压病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故有效的饮食、运动疗法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发病率。吸烟: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久之动脉壁变形、硬化,管腔变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压。本组有吸烟史者占45%。戒烟有利于降压及预防高血压,目前青少年吸烟者逐年增加,这也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率

20、逐年升高的诱因之一。情感应激可使血压明显升高:Framingham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经历生活事件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大。本组高血压患者体力劳动者占35%,脑力劳动者占65%,与资料报道一致。故保持平常心态、劳逸结合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规律、科学的体育锻炼:缺少体育锻炼是形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本组高血压患者无1例有科学、规律的体育锻炼。目前,运动疗法已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手段之一,正规的运动疗法包括制定运动的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以上导致高血压病的环境因素均可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得到有效改善,只要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措施真正落

21、实到人,环境因素可得到改善,高血压病发病率可降低。如果再加上对现有高血压患者实施动态管理,提高患者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即高血压病人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可减少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病率。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快速静脉推注(下简称静注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对125例需做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的癔症患者,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1支,1分钟快速静注,密切观察静注后反应及血压、脉搏变化。结果:发热率为96%,有效率为89.6%;其他反应为10%;平均血压无变化;静注后脉搏逐渐减少,4分钟平均降至最底,须严密观察,静注后15分钟基本恢复,20分钟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无任何心

22、脏器质性疾病,心电图、胸透检查正常的癔症患者,在严密观察下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1分钟快速静注安全有效。关键词葡萄糖酸钙暗示静脉推注安全性资料与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做葡萄糖酸钙暗示治疗的癔症患者125例,共500次,每例17次,平均4次每例,每日或隔日1次;男14例,女111例,年龄1770岁,平均36.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2例,初中及以上23例;无任何心脏器质性疾病及过敏史,静注前常规心电图、胸透检查正常;病种为癔症,符合CCMD-3诊断标准;空腹病人嘱其进食后再静注。静注前准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特别是首发背景,关心同情患者,理解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建立良好信任的医患关系。针对患者感觉异常或缺失、运动障碍,如疼痛、麻木、失音、失明、耳聋、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肢体瘫痪、肢体震颤等症状,向患者解释他的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并无器质性病变,此药为特效药,能发热,效果好,用药后可使失去的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使患者对治疗产生高度的信心和迫切治愈要求。静注:静注由两人协作完成。静注前后测血压、脉搏,静注时两人同时分别静注及测脉搏。护士抽取10%葡萄糖酸钙10ml×1支,5.5号头皮针。选择手背静脉,扎压脉带,消毒穿刺见回血后松压脉带,静注开始计时,静注完所有药物至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