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民生建设_第1页
专题7:民生建设_第2页
专题7:民生建设_第3页
专题7:民生建设_第4页
专题7:民生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

着力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建设

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关注民生的主要依据1关注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政治立场的根本体现++土地革命2关注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国运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群众利益无小事3关注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涉及民生的利益平衡、利益兼顾、利益保障的问题。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二、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社会建设的性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二)社会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

指导方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三)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四)社会建设的主要内涵:

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

二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十七大把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经济社会不平衡摆在问题的第二位。

年度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粮食总产量8630亿斤增长776亿斤增长202亿斤增长290亿斤增长100亿斤总产量1.057万亿斤增收300元314元319元332元400元以上476元上海贵州穷山贵州穷地方三是着力解决就业、教育问题、卫生文化问题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农民更有盼头、孩子上学不愁、

扶贫多份温暖、生态奔向绿洲、

看病负担减轻、饭碗更多保障、

安全再筑防线、住房扩大廉租。四是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专家预测:19世纪全世界抢的媒,20世纪全世界抢的是石油,

21世纪抢的将是水。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扩大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交通教育、医疗卫生、

群众文化、人口、计划生育、公用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1)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优化教育结构三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四是坚持教育的公益事业五是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是要发挥政府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政府要把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就业岗位的增加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指标。个人要自主创业二是不能因人设岗,走人浮于事的老路。(3)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民生之源

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改革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是民生之源其一:提高居民收入的分配比重,是确立新型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处理国民收入分配矛盾的新的基本原则。

其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其三: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是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方针。

(4)建立社会保障,保障基本生活—社保是民生之盾

(5)建立基本医疗,增强全民健康—就医是民生之急(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石首群体事件第一、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第二、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三、

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第四、

强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第五、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

(六)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六条原则

第1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2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3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4条,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5条,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6条,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

重要意义1、有关民生的社会建设的创新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次提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次把和谐目标与富强、民主、文明目标相提并论,第一次提出共建共享的目的第一次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一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第一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一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第一次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学习型、自主型、节约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关于社会主义目标论党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三大目标十七大明确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目标并提这就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

重要意义2、中央对社会建设的布署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新举措。(1)发展不平衡(2)资源环境付出的代价过大

(3)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较突出

(5)诚信道德失范

(6)腐败现象较严重(4)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

①收入差距扩大

②看病、上学、买房贵③就业难

④社会保障滞后⑤反腐力度要加大

⑥道德失控⑦环境污染未得到控制

⑧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不畅⑨社会治安不佳,黄毒赌危害严重⑩打官司难、信访难主要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不完善,现实利益矛盾、思想认识差异,官僚主义、工作方法,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3、中央提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是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的新体现。

三、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