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XX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可行性研究负责人:可行性编制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二○一○年十一月目录总论..............................................................................11.1项目背景..................................................................................1.2项目概要..................................................................................项目区概况.......................................................................12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2.4土地利用现状...............................................................................2.5基础设施条件...............................................................................2.6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状况.............................................................3项目分析.........................................................................21项目合法性分析.............................................................................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提高耕地质量措施分析.......................................................................水资源平衡分析.............................................................................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适应性评价.............................................................................3.7公众参与分析...............................................................................4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33规划依据..................................................................................规划方案总体布局...........................................................................土地利用布局...............................................................................建设内容和标准.............................................................................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7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报告.....................................................................权属调整范围...............................................................................权属调整程序...............................................................................6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396.1实施措施..................................................................................6.2工程管护..................................................................................7施工组织设计.......................................................................457.1施工条件..................................................................................7.2施工布置..................................................................................7.3主要工程施工...............................................................................7.4施工进度..................................................................................8投资估算...........................................................................518.1编制说明..................................................................................8.2投资估算..................................................................................9效益分析...........................................................................559.1社会效益分析...............................................................................9.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9.3经济效益分析...............................................................................9.4耕地质量评价...............................................................................10风险分析..........................................................................6010.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10.2风险程度分析.............................................................................10.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11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6211.1可行性研究结论............................................................................11.2建议.....................................................................................12附图、附表、附件..................................................................651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2.1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8《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1.1.2.2国土资源部行政规章及文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3.《关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41号)7.《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2001]41号)8.《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1]330号)1.1.2.3有关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I6453.1-16453.6-996)8.《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9.《四川省坡改梯工程技术标准》1.1.2.4地方规划及资源报告 1.《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2.《宜宾市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3.《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4.《宜宾市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宜宾市XX县浅丘带坝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报告》6.《宜宾市XX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7.《宜宾市XX县“十二五”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规划报告》8.《宜宾市XX县改造开发低产林地规划报告》9.《宜宾市XX县农业气候区划报告》10.《宜宾市XX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1.《宜宾市XX县土壤区划报告》12.《宜宾市XX县农业机械化区划》13.《宜宾市XX县水利区划》14.《宜宾市XX县种植业县划》1.1.2.5其它资料 1.《XX县志(1986—2000)》2.《XX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2008》3.《XX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XX县与项目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文件项目县实地调查资料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土地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重要保障。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具有重要意义。XX县是宜宾市农业大县,人口多,耕地少。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宜宾至泸州公路、宜宾至XX快速公路、罗龙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在该县相继建设、投入使用,以及全县道路“村村通”和小城镇建设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时,每年的自然灾害等也使大量的耕地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十分严峻。为此,千方百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尽最大努力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成为我们紧迫、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XX县政府及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社会经济建设及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土地保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在《XX县土地整理分区规划》的基础上,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本市鼓励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了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之规定,依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宜宾市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宜宾市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按“先易后难,生态优先,综合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申报的,拟申报为2011年省级“占补平衡”项目。XX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具有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方便,种植适宜性广,具有较大的整理价值。项目区所在地XX乡是我县农业规划重点发展经济带,距县城15公里,也是粮食主产区。区内耕地共4717.97亩,占整理面积的71.47%,所占比例较大,但耕地质量较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通过整理,完善农田水利和交通道路设施,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可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该乡土地整理带动基本农田质量的提高,对推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对项目区的整理:可以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加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结合XX县经济的发展,对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使得当地耕地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制约着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区坡耕地由于缺乏生态保护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全,年久失修,造成部分耕地产出率降低。通过土地整理,科学规划,合理配臵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地块的规划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1.1.4项目预期目标合并地块减少田坎、平整土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开发未利用地,将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通过田、水、路综合整理,重新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理顺农田的排灌水系,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发展城市近郊种植蔬菜、花卉等增加值高的产业创造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对现有的非生产用地、间接生产用地和辅助建筑用地的面积压缩到最低限度,保证直接生产用地。对田头地角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经过整理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耕地的产出率。通过对项目区田土坎进行合并、地块进行平整、旱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和格田进行整理,并对部分实施荒草地进行开发,可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10.12%。项目实施后,将建成田、水、路配套和防洪防旱、高产稳产的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山坪塘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5项目建设基本条件1.1.5.1交通状况 项目区区位条件优越,现有赵南公路从项目区中部自南向北通过,涉及项目区范围的路长2.6公里,路面净宽6m。该路连接XX县城,可经项目区通往XX和泸州等地,为项目区农业种植和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项目区内现有田间道已基本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只是部分土路面田间道由于多年使用而欠缺维修养护,有些路段已出现较大的坑洼,有些路段则路面变窄,路况差,路面宽约3-3.5m,这些路况条件均不利于中小型运输工具正常通行,制约着项目区内的经济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重农村及农田的配套设施建设,所以规划对道路进行新建和维修。另外项目区内还存在众多生产路,分布在田间地头,大多为泥土路面,一遇雨天,泥泞难行,本项目结合坡改梯区域规划和农民出行方便新修一部分砼路面生产路。1.1.5.2农田水利灌溉水源:现有山坪塘31口,蓄水总量13.3万m3,项目区主要水库水源有龙透水库、斑竹山水库、瓢儿岭水库,年可为项目区供水25.5万m3,项目区共有3个电灌站,配套渠道6.5km。但是部分山坪塘年久失修,渠系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渗漏严重。1.1.5.3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经过农网改造,群众用电全部能得到满足,该地区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电网,土地整理所需电力可以得到满足。1.1.5.4农民居住状况 项目区不涉及居民点建设1.1.5.5生态状况 林业状况:项目区周围山上有零星的天然林,主要为竹、杉树等。而项目区耕作区路边无护路林、田间无防风林,只有农户住房房前屋后的零星竹林。水土保持状况:项目区耕作区垦殖过度,耕作制度不合理,水土保持设施年久失修,生态状况较差。1.1.5.6科技状况 各村社已接通程控电话,联通、移动公司都在项目区建有基站,信号覆盖整个项目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部普及,电视节目信息能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1.2项目概要项目所在地项目区位于宜宾市XX县。项目类型省级“占补平衡”项目性质土地整理项目区所在县基本情况和项目区范围XX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邻江安县,南靠长宁县,西接翠屏区,北连XX市富顺县。地理坐标在东经104°43′52″~105°53′02″,北纬28°41′46″~29°03′52″。县境南北长40.2公里,东西宽35.4公里,幅员面积704.43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XX镇,距宜宾市40公里。岷江、金沙江自宜宾三江口汇合后首经XX县,故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平坝、低山,海拔300-500米。岩石均为沉积岩,以泥岩、页岩和砂岩为主,易风化。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型水稻土,土壤PH值多为中性,少数呈酸性。XX县属长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并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平均降雨量1077.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4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83%,年日照总时数1169小时。植被以次生柏木林、青岗林、柑桔、桑树、慈竹为主。根据该县2003年末土地详查资料,全县耕地面积3.2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5.95%;园地0.3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20%;林地1.2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8.0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0.5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45%;交通用地0.0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0.86%;水域用地0.3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02%;未利用地1.1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52%。人均耕地面积1.18亩。县内公路密布,省道宜(宾)泸(州)路横穿全县,宜泸渝高速正在修建,经过全县大部分乡镇。水泥公路通达各乡镇,乡村之间通以泥结碎石路面为主的机耕路。县境水系均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从翠屏区自西向东流入该县,县境内流程40公里,多年平均过境流量7623m3/秒。县内还有常年不断流的溪沟29条,干流长度为226.5公里,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之间的溪河有黄沙河和龙滩河等。黄沙河多年平均流量12.7m3/秒,年平均径流量4亿立方米;龙滩河流经项目区,多年平均流量0.91m3/秒,流域面积96.66平方公里。项目区介于东经105°02′36″~105°04′02″,北纬28°52′57″~28°54′41″。东邻XX乡团结村,南接XX乡文化村,西与XX乡马村接壤,北靠XX乡新民村。1.2.5项目区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为丘陵1.2.6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涉及总面积9056.29亩,扣除林地、采矿用地、公路用地、水库水面、特殊用地和农村宅基地外,项目区可整理面积6601.70亩,减去基础设施用地,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为10.12%。项目总投资799.5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11元/亩,全部为地方投资。1.2.7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所有权为项目区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由当地农民使用,并无权属争议。1.2.8项目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该项目整理完工后,预计新增耕地668.09亩,新增耕地率为10.12%。1.2.9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半年1.2.10项目总投资、亩均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799.5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211元/亩,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11967元/亩。2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XX县长江北岸,境内以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项目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母岩为河湖沉积的红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紫、黄灰色岩屑长石砂岩,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弱。项目区属浅丘宽谷地貌,地势北低南高,最低海拔288m,最高海拔375m。浅丘区地面坡度一般在10°以下,2.1.2土壤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由中侏罗系蓬莱镇组、泥岩风化而形成的棕红色泥壤,矿质养分含量丰富、土层深厚、质地适中,经人为耕作,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好,是丘陵区肥沃土壤。2.1.3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项目区构造基底是扬子准地台,其上沉积了从震旦系到新生代的地层,沉积地层近万米,有海相地层、海陆交互地层、河湖相地层。出露地表的地层主要由侏罗系蓬莱组组构成,有少量的侏罗纪沙溪庙组紫色泥岩。地下水类型为岩溶水和裂隙水。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松软,透气性好,养分含量高,适宜各种农作物和经济果木生长,但地势起伏大,使渠系修建难度大,不利于水利灌溉。2.2资源条件2.2.1农业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东亚地区,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四川盆地南气候类型。其特点是: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光照适宜,雨热同期,无霜期长,春早夏长,秋季多绵雨,冬季霜雪少。多年年平均气温18.0℃,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1.8℃。多年年平均雨量1076.6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为309.2毫米。多年年平均日照为1126小时。出现夏旱的频率为57%。其中94年从4月2日开始到6月27日出现75天的严重夏旱。出现伏旱的频率为11%。大于0℃的总积温,多年平均为6413.9℃。2.2.2水资源项目区石盘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和斑竹山水库,长冲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建国村水源为飘儿岭水库,三座水库皆为小(二)型;山坪塘31口,蓄水量13.3万m3以上。2.2.3生物资源项目区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天然植被零星面小。天然植被比较单一,以柏树和杉树为主,竹类较多。人工植被以栽培作物和经济果木构成。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油菜、花生、蔬菜。2.3社会经济状况2.3.1人口情况项目区涉及的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总人口4779人,其中劳动人口2431人。2.3.2经济发展水平XX乡地处XX县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东与江安广福、铁清交界,南临裴石乡,西接XX镇,北连长兴镇。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7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25人。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全县的蚕桑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量约5300担。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着重发展精品农业,其中“XX茵红李”已取得了产品质量认定并注册了商标,现逐步向观光农业发展。2007年末GDP1.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0万元,财政收入30.93万元。项目区共涉及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总人口4779人,其中劳动人口2431人,共有耕地面积4717.97亩,粮食播种面积5803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23亩,复种系数为1.68。石盘、长冲和建国村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854元、4723元和4732元(XX乡农技中心提供的2009年基本数据)。项目区内各村社会经济情况见表2.3-1表2.3-1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名名称总人口劳动人口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均年收入(元)石盘村207210511788.220.864854长冲村11526401230.811.074723建国941.0947322.3.3科技发展水平项目区为传统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辅以桑蚕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2.4土地利用现状XX乡幅员面积28.22平方公里,耕地15918亩,林地8050亩。项目区位于XX乡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2.4.1土地利用结构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和1996年XX乡土地利用台帐统计,结合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项目区幅员面积9056.29亩,其中耕地4717.97亩,园地141.60亩,林地258.15亩,草地1255.23亩,住宅用地1043.45亩,特殊用地0.99亩,交通运输用地42.66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4.54亩,其他土地1278.54亩。土地利用分类和所占比例见表2.4-1。表2.4-1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与所占比例详细情况表在上述土地分类中,参与土地整理的地类和面积有:耕地4717.97亩,园地141.60亩,其他农用地1441.17亩,未利用土地300.94亩。项目建设规模6601.70亩(详见下表)XX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统计表(单位:亩)土地分类 一级类二级类编号名称名称耕地园地农用地林地其它农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建设用水利设施用地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未利用土地地合计 三级类 建国村 长冲村 石盘村 合计 整理编号 名称 面积 整理 面积 整理 面积 整理111 灌溉水田 941.15 941.15 687.49 687.49 857.25857.252485.892485.89114旱地847.07847.07543.32543.32841.69841.692232.082232.08小计1788.221788.221230.811230.811698.941698.944717.974717.97果园 0.61 0.61 1.68 1.68 0.00 0.00 2.29 2.29桑园10.4410.441.221.22127.65127.65139.31139.31小计11.0511.052.902.90127.65127.65141.60141.60有林地 125.22 0.00 61.67 0.00 70.78 0.00 257.67 0.00灌木林地0.000.000.480.000.000.000.480.00小计125.220.0062.150.0070.780.00258.150.00农村道路 23.17 15.50 44.50 28.30 20.45 13.35 88.12 57.15坑塘水面126.5265.32102.3949.25153.0184.60381.92199.15156农田水利1.16116.005.955.955.515.5112.62127.46157田坎351.35351.35317.98317.98388.08388.081057.411057.41小计502.20548.17470.82401.48567.05491.541540.071441.17203 农村居民点 340.92 0.00 277.42 0.00 425.11 0.00 1043.45 0.00206特殊用地0.170.000.820.000.000.000.990.00小计341.090.00278.240.00425.110.001044.440.00271水库水面32.860.000.000.000.000.0032.860.00小计32.860.000.000.000.000.0032.860.00262公路用地16.150.000.000.0026.510.0042.660.00小计16.150.000.000.0026.510.0042.660.00311 荒草地 311.44 76.52 760.60 195.00 183.19 29.42 1255.23 300.94316 裸岩石砾石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321河流水面2.460.000.000.0020.850.0023.310.00小计313.9076.52760.60195.00204.0429.421278.54300.943130.692423.962805.521830.193120.082347.559056.296601.702.4.2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056.29亩,其中农用地6657.79亩(耕地4717.97亩,园地141.60亩,林地258.15亩);建设用地1119.96亩;未利用地1278.54亩(河流水面23.31亩,荒草地1255.23亩)。项目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复种指数较低,农业机构及农业科技普及度不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大量可开发未利用地未能利用,土地利用率较低。2.4.3土地利用经济结果土地生产率,通常用生产周期内(一年或多年)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品数量或产值(包括产值、净产值)指标来表示,从而反映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对本项目区采用农作物亩产量和每亩耕地面积种植业产值来表示。①农作物亩产量=农作物总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3964015kg÷8586.7亩=450kg/亩,考虑项目区有一定蔬菜种植面积,而蔬菜亩产量比粮食高很多,综合分析得出项目区农作物亩产量偏低。②每亩耕地面积种植业产值=种植业总产值(增加值)÷耕地面积=2382575元÷4717.97亩=505元/亩。由此可知项目区的生产潜力还很大,通过这次土地整理能够提高其土地利用经济效果。2.5基础设施条件2.5.1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区位条件较优越,赵南路从项目区通过,涉及项目区范围的路长2.6公里,穿越整个项目区。该路连接XX乡政府和长兴镇,可经项目区通往宜宾市、XX县、XX市富顺县等地。项目区所涉及的村社大部分都通有宽3-3.5m宽的田间道和宽0.6-1.0m的生产路,但道路多为土路面,未成网,路基也较差。2.5.2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上游有龙透水库、斑竹山水库和飘儿岭水库,有效年供水量为25.5万m3,水库到项目区引水渠有部分损坏;项目区有电灌站3座,但配套沟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山坪塘31口,蓄水量13.3万m3以上。2.5.3电力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经过农网改造,各村的电网密度较高,足以保证每一个地块整理用电。2.5.4其他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县内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很快,特别是教育,区内形成了普通教育、职工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一起发展的良好局面。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较低,无统一规划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2.6农业生产状况及农田基础设施状况2.6.1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属传统的粮食作物区,粮食作物中稻谷、小麦、薯类、玉米占主导地位,套种、间种部分豌豆、胡豆、高粱。经济作物、蔬菜种植面积小,产量不高,高附加值的种养殖业等特种农业极不发达,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低,农民外出务工和县城打工比例较大,又造成了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且项目区坡耕地由于缺乏生态保护和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全,加上人多地少的矛盾较突出,过度开垦情况普遍存在,造成部分土地耕作条件恶化,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降低。2.6.2农田基础设施现状旱地主要是紫色砂壤土,土薄土瘦,水田主要是沉积层水稻土,分布在丘谷和冲沟,排水设施较差。3项目分析3.1项目合法性分析3.1.1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对开发规模、范围进行了初步划定。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完全符合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要求。3.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本项目符合《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要求及开发整理规模和范围,项目实施后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进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方向与《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县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一致。3.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3.2.1新增耕地来源说明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现有耕地的田土砍面积减少和部分荒草地的开发,新增的耕地达到紫色土旱耕地第六级地力标准。2.2新增耕地潜力质量分析从项目区位、地形、地貌及规划设施条件来看,整理后具有以下特点:(1)整理区地块集中,坡度较缓,整理后部分地块可机械化作业,开展规模种植,适宜农业产业化生产。项目整理后,新增了水利设施,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增强了抗旱能力。同时区域内有多条机耕道路可直达地块,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整理后,新增了水土保持设施,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项目的实施,各种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示范推广,可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3.2.2新增耕地面积计算田土坎。项目区耕地田土坎系数较大,现有田坎面积1057.41亩,田坎系数为18.30%。参与整理田土坎1057.41亩,通过土地整理,实施田块、地块归并,减少田坎面积,减小田坎宽度,降低田坎系数,使原田坎面积占耕地面积下降为640.89亩(不含荒草地开发新增田坎面积),可新增耕地416.52亩。荒草地整理。项目区开发荒草地300.94亩,除去开发后新增田土砍面积31.35亩,实际可新增耕地亩269.59亩。综上所述,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686.11亩耕地。工程占地。本项目规划建设的项目有:新建田间道1条,宽3.5m,总长617.27m;整治田间道5条,总长度6779.61m;新建生产路2条,宽1.0m,总长611.86m。新建渠道1条,长208.76m,整治渠道7条,总长2518.68m;新建50m3蓄水池10口,涵管15处。本项目区土地整理后各单项工程共占用耕地18.02亩,其中道路工程占地15.35亩;水利设施工程占地2.67亩。新增耕地面积计算项目区通过整理可新增耕地面积686.11亩,扣除各项工程占用耕地面积18.02亩,实际新增耕地面积668.09亩(实际新增耕地面积=可新增耕地面积-工程占用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为10.12%。表3.2-1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统计单位:亩提高耕地质量措施分析提高冬水田质量措施项目区现有冬水田由于田间排水设施不到位造成冷、烂、浸、毒。通过排灌设施建设,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对高差不大、异形的田块通过小改大、归并整形和道路建设,提高机械化耕作程度,从而彻底改善现状,提高水田质量。提高坡薄地质量措施对项目区的坡薄地,先剥离耕作土层,后实施机械调平,再回填耕作土层、施肥,从而增加坡薄地的土层厚度和肥力。对缺水的坡薄地,增加蓄水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促进增产增收。对水土流失较大的区域,采取筑石埂和土埂的方式防止水土和肥力流失。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水源的分析计算项目区水资源包括天然降雨径流资源、地下水和过境客水。降雨:据《四川省水文手册》和《XX县区划报告》,当地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为528mm,降雨变差系数CV为0.5(CS=3.5CV),年径流变差系数CV为0.2(CS=2CV);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为185.5mm。受当地地质和土壤条件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0%,项目区幅员面积9056.29亩,据此计算项目区年降雨径流开发利用总量为63.76万m3。地下水:项目区属XX县中部,属长江流域,地下水发育丰富,具有循环周期短,补给面极大,水层厚的特点,地下水径流模数为6.79×104m3/年·km2,年水资源量为70.34万m3。地下水埋藏10m左右,现为当地人畜使用,不计入计算。工程水源资源:项目区石盘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和斑竹山水库,长冲村主要水源为龙透水库,建国村水源为飘儿岭水库,三座水库皆为小(二)型,三座水库年均为项目区供水25.5万m3;山坪塘31口,蓄水量13.3万m3以上.以上三项水资源量为102.56万m3(地下水未计入)。需水量预测a)作物需水量第一、农业种植结构:根据项目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海拔高度,结合当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当地作物按大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小春种植小麦、油菜、蔬菜等, 一年 、三。第二:农业 项目区地气候,气候,,根据水工程计GB50299-99!"水#$%&的’,()*+区水,资源、种植结构、水-气.、作物/0等12的34下,结合XX56789,:’项目区 为75%。第三:农业 需水量;<=’>根据XX5水资源区?@A和XX5,B资C,结合当地的种植DE,按 用水’>FG区%&,水稻用水’>为290m3/H,蔬菜用水’>为150m3/H,I地用水’>为80m3/H。按一年 ,J地K上L种、M种,项目区,地整NOP种Q数为1.82,小春种植比例小麦为50%,油菜为25%,蔬菜为25%。据此,确定设计典型年全年灌溉净定额,计算结果见表4.5-1。表4.5-1耕地全年综合灌溉净需水定额表单位:m3/亩设设计保证率%75水田旱地两季田冬水田(大春渗田)大春小春全年大春小春全年29040408029052332②灌溉用水量计算灌溉用水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计算:W=Wj/ηW=A×m式中:W——灌区毛灌溉用水量;Wj——灌区净灌溉用水量;η——灌溉水利用系数,η=0.75;A——灌区灌溉面积,亩;M——灌区灌水定额,m3/亩。项目区经过土地整理后,旱地面积为2664.10亩,水田面积2721.96亩。当地由于水源较为缺乏,冬水田面积较大,占水田面积一半左右。表4.5-3耕地需水量计算表单位:万m3设计保证率设计保证率田旱地全年耕地需水量两季田冬水田75%46.9440.0120.46107.41b)人畜需水量估算项目区涉及3个村,总人口4779人。人畜引水可通过自备的地下水井解决,供需水量不纳入灌溉水源分析。项目区总需水量为107.41万m3。(4)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评价按照上述分析,项目区农业需水量为107.41万m3,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02.56m3,还需4.85万m3才能满足项目区灌溉需要,再加上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配上不均,当地缺水情况相当严重。项目区应通过土地整理,新建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增加工程蓄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新建囤水田54口,整治山坪塘5口,新建蓄水池10口。通过上述工程措施,能有效增加水资源利用率,增加供水6.5万立方米,因此,项目区整理后,可以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3.5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3.5.1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分析自然灾害①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为项目区内出现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田间排灌水利设施配套不齐,农田存有“旱缺水灌,涝无处排”的现象。②低温寒潮项目区10月至次年4月易出现低温寒潮,对作物育秧危害大,影响冬季作物和蔬菜的生长。③暴雨、强风灾害项目区4-8月内常出现暴雨强风天气,暴雨容易造成田坎垮塌,山体滑坡;强风吹折农作物茎杆,影响农作物与收获。社会经济因素近年来,XX县在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不力,总面积逐年锐减,人均耕地拥有大幅度下降,致使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各业争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管理不配套,浪费土地现象较严重;土地利用中的计划调控不力,长期忽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尤其缺乏系统、全面的中长期计划对供需进行统筹安排。其它因素项目区田间道路缺乏系统规划;水利设施极不完善,致使相当数量的耕地无水源保障;生态防护林不完善,农业生态屏障保护能力低。3.5.2主要对策科学、合理地对项目区土地内的田、土、水、路进行合理规划,重点解决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科学论证、规划基础上,着重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合理确定基本农田的布局及整理范围着重对现有耕地和坡度在25°以内的可垦荒草地进行整理,通过整理,耕地集中连片,达到高产、稳产农田。2.科学、合理布局水利工程设施通过项目区土地整理,整治山坪塘和配套渠系,增加蓄水能力和灌溉能力,完善水利设施,提高抗旱水平。同时项目区冲沟间无专门的排水设施,夏季容易受到夏秋绵雨、洪涝灾害,因此应在冲沟中设臵防涝排水沟渠,来减少夏秋绵雨、洪涝灾害影响3.合理规划交通道路在项目区现有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要求,整修现有田间道,新修生产路,并分别接通赵南公路,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交通网络,解决项目区内交通不畅的问题。3.6土地适应性评价由于涉及土地质量因素众多,数据资料收集困难,故在土地适宜性评价过程中以考虑自然属性为主,评价方法以定性描述分析为主。为了便于面积量算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评价中根据土地变更后的现状图,以未利用地现状图作为评价单元。参评因子的选择主要考虑气候、地面坡度、成土母质等自然属性和交通条件、人均耕地面积、水利设施状况等社会经济属性。具体分述如下:气候:项目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春季和秋季阴天多,夏季炎热,冬季霜雪较少,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0C°,年平均降雨量1147mm,全年平均无霜期347天,给农作物栽种、生长和丰产提供了良好的光热条件。地面坡度:影响地面水热分配,从而影响耕地利用。项目区未利用地坡度有的陡峭,也有部分平缓,可以适度开垦为耕地。成土母质:项目区属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地貌。侏罗系蓬莱组、遂宁组紫红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紫色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种性好。粮食产量较高,还具有发展林、果、茶和蔬菜生产的优势。通过砌坎、用土平整,可以做到当年造地,次年耕种。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土地分户小生产方式经营,每个生产单位3-5亩零星插花,土地利用粗放不便,田土面貌依旧,生产条件较差,耕地产出率不高。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整理土地的积极性很高,这是项目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外部条件如田间道贯穿项目区,对工程建材短距离运送也比较方便。虽然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但是砌田土坎、修道路和修引水渠所用块石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可以使土地整理节约成本。综上所述,项目区自然条件好,光热水资源较丰富,群众积极参与,因而田土坎地和未利用地适量开发整理为耕地。坡改梯、修水渠就地取材,过去变成旱地的田块也可以恢复成水田。耕地适宜于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和蔬菜等,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区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前途广阔。3.7公众参与分析3.7.1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规划,该项目合民心、顺民意,当地群众对土地治理热情很高,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本项目可性行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中,该项目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拥护。项目区干部积极配合,努力创造条件,并且召开了动员大会,将项目的主要内容、开展后的利益及预计的困难等作了充分的介绍,争取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支持。3.7.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一是土地整理势必影响农民原有土地承包界限,需要制定可行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二是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百姓方便生产和生活,特别是田间道路的路线选择问题上要充分考虑项目区实际情况。三是工程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实施后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要有明显提高。四是在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时要尽量使用当地民工。3.7.3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将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结合起来,突出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性,是群众观点在决策领域中的升华,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土地整理是政府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土地整理项目是政府为老百姓真正办的实事,是福及项目区农民的好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要把好事办好,就应在土地整理项目,特别是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中引进公众参与的社会评价方式。项目申报后,公众的参与方案是:一、由项目区村组组织宣传活动,调动群众投入的积极性,为解决施工中损伤一苗一木等矛盾打下基础;二、由村民选定代表作为施工质量的义务监督员;三、由村组将自愿报名参加普通劳务的群众编队编组,待正式实施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有序参与务工。4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4.1规划依据1.国土资源部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应办法2.《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2)3.《XX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规范》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7.《水利工程施工》2009年版8.《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9.《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2规划方案总体布局项目区平面布臵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和水利规划相协调,平整土地、坡改梯、格田整理、配套项目区内的水利灌溉排水设计,配套项目区内的路网,达到梯地平厚,土壤固肥的标准,田、路、水配套,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田集约化和水利化为目的。项目区建设规模为6601.70亩。旱地坡改梯698.62亩;荒草地整理300.94亩;格田整理360.59亩;囤水田54口,面积共计135.50亩;水田整理1989.80亩,新建渠道1条,长208.76米;整治渠道7条,总长2518.68m;新建50m3蓄水池26口;整治山坪塘5口;涵管15处;上山路排水沟3728.45m,整治田间道5条,总长度6779.61m,;新建田间道1条,长度为617.27m,宽3.5m;新建生产路2条,宽1.0m,总长611.86m;田间道错车道21个。4.3土地利用布局4.3.1土地平整工程布局一是对项目区的旱地进行整理,整理措施包括坡改梯,土地平整采用机械松土,深翻深挖,铲高填低,增厚土层,降低坡度。二是改造低产田,修建囤水田和排水沟,实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同时进行田土块归并,小田变大田,小土变大土,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4.3.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和田块内部坑塘,布局灌排系统,并结合当地实际,采用灌排结合和灌排分设方式,布臵输排水渠道;二是以发展水田灌溉为主,因地就势,结合山坪塘放水口,布臵主要输水渠道,发展自流灌溉;三是修建旱地蓄水池,发展旱地节水灌溉。维修山坪塘5座,新建囤水田35口,选择在冲田的上段,并有一定的集雨面积。排灌沟渠规划布设在蓄水池进出水口、山坪塘出口处。同时,在农田排水口修建排水渠,分离农田溢水;新建蓄水池26口,规划在旱地中,按一定面积比例布设在集水比较好的地方。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布臵15处涵管。3.3田间道路工程布局项目区交通以赵南公路为轴心,分别连通主干道和XX县城,并与各村社连通。布局田间道6条,总长7.4公里(其中整治6.8公里,新修0.6公里)。田间道分别连通项目区各村社。同时,为方便生产,以田间道为骨架,新修生产路,分别连通各个田间道、主要田块、地块、村与村、社与社,从而方便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生产路总长0.6公里。4.4建设内容和标准4.4.1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土地平整强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本项目区地块平均坡度为5-15度,为减少挖填方工程量,在土地平整时根据沿等高线划分出的田块进行翻挖,局部高出部分,在同一等高线内进行翻挖平整,开挖深度30cm,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不搞统一化,而是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每个单元区为一个梯田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追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单元区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由于项目区内坡度较为均匀,故通过在1:5000地形图上截取10个典型横断面分别计算挖填量后,再用均值作为单位面积挖填方量进行土方平衡计算。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有坡改梯工程、格田整理和荒草地开发。项目区旱地坡改梯面积698.62亩(其中有260.73亩砌筑石坎);荒草地开发面积300.94亩(其中有186.35亩砌筑石坎);格田整理360.59亩;水田整理1989.80亩;旱地整理1533.46亩。4.4.2农田水利工程 项目区内已有的河流、水库、水塘能解决部分耕地的灌溉,不足部分通过在项目区内修建提蓄水池,整治灌溉渠道、山坪塘来解决。项目区新建渠道1条,长208.76m,采用M浆砌条石砌筑;整治渠7.5道7条,总长2518.68m;新建50m3蓄水池26口;整治山坪塘5口;涵管15处;上山路排水沟3728.45m;囤水田35口,面积共计135.50亩。4.4.3田间道路工程 道路布臵原则是尽可能和项目区外道路衔接,同时为方便生产,考虑附近村庄的道路情况,以满足交通运输,农机行驶和田间生产及管理的要求。项目区共设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在项目区布设6条田间道,田间道与外界交通连接,为农产品运输等服务,路面为净宽3.5m的泥结碎石石路面和砼路面;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设计净宽为1m。项目区整治田间道5条,总长度6779.61m,宽度均为3.5m,路基采用20cm厚块石路基,路面采用20cm厚C砼;新建田间道130条,长度为617.27m,宽3.5m,路基采用20cm厚手摆块石路基,路面采用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新建生产路2条,宽1.0m,总长611.86m;田间道错车道21个;上山路3728.45m。5土地权属调整方案5.1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报告项目区土地为XX乡石盘村、长冲村和建国村集体所有,当地农民使用。5.2权属调整范围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58号文件精神和新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也不可随意平调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土地。在土地整理工作开展之前,就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核实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对项目区的土地登记进行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得进行土地变更登记,为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整理前后土地评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数量应有所增加。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负责的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涉及国有土地的,须经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同意,所有权、使用权的调整协议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据。项目区土地平整后,地块格局相应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导致土地承包权属和少量所有权随之出现变化。因此,在平整前权属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整后地块面积和现状,可能对土地使用权(承包权)在组内进行微调;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尽量不调,如果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出现大的偏差,则针对其个别情况确定所有权调整方案。5.3权属调整程序1.成立权属调整领导小组成立由县级领导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项目区涉及镇、村主要领导为成员的XX县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2.进行土地权属现状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3.拟定权属调整方案土地项目工程完成后,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土块为基本单元,根据路、渠等现状地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可由原所有权主体承包给种粮大户或单位使用,实行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招标承包,但原所有权主体内的个人和单位拥有优先承包权。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以后,依据[1995]国土资发184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涉及所有权调整的,由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整理前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所有权证书。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6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6.1实施措施6.1.1组织机构在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阶段,XX县各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该县专门成立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XX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由XX县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和XX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权属调整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规划论证、审定上报、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制定相关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该项目通过验收;办公室职责是:负责项目规划实施、工程技术、财务管理、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法人机构,在项目建设中负责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委托监理公司进行监理,使工程建设达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建设质量。6.1.2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制度项目实施将涉及到众多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区所在乡、村的组织和配合协调问题,牵涉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土地部门牵头,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运作项目。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策划、建设、实施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负责人牵头组建施工技术指导小组、工作小组、政策处理小组;负责组织项目工程的实施;参与项目工程阶段验收和参与最终验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度为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工程质量,由县国土资源局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公开、公正、合理地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的内容也包括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勤政项目廉政制度建立项目出勤考核制度,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按时到现场,要求出满勤。建立项目廉政责任制度,有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共同组成项目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监督检查及违纪案件的查处。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法人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该项目进行监理。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代表建设方对工程实行监管,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关系,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理。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县国土资源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专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臵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资金的施用加强财务管理,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独立核算,一支笔审批拨款,统一报账管理的报账制。即开设项目资金专门账户,设臵专门财会人员进行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审批拨付工程款,拨款申请表必须经工程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组长、项目法人签字方能拨款;工程款由施工单位申请,技术管理机构负责人、监理人员、项目管理工作小组长按责职审核签署意见并经项目法人签字后方能支付;由于当年施工当年完成工期较短而导致的材料设备及工资价格上涨的部分由施工单位承担;风险资金解决由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批准确定。财务监督检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工程领导小组监督检查;竣工决算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6.1.3实施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工程管理:以“工程”为核算单位。实行工程统一设计,严格概算、公开招标、业主负责。指挥部负责做好工程设计,拟定工程建设计划,组织工程招标、投标、质量检查、经费使用等。不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实施情况,竣工后写好书面竣工报告,由领导小组竣工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监督和评价机构。对人员工作情况、资金运作、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报领导小组批准后公布监督评价结果。对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责令其返工。对人员违纪违法的,报有关部门依法惩处。工程监理,通过公开招标(比选)选择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进度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项目按制定的进度计划实施,建立项目实施进度报表制度,由项目实施单位定期报送项目实施进度报表和有关资料,并在实施的相应阶段,由常驻现场的管理人员随时检查各工程的实施情况。资金控制措施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制度,由项目法人对资金的专款专用负全部责任,并按规定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任务。国土资源局直接把资金拨入项目法人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由项目法人组建财务小组和审计小组,财务小组对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管,坚持财经制度,规范财务手续;审计小组按工程进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对工程项目实行阶段与年终跟踪审计,规范资金正常使用。财务小组必须注明每一笔款项的使用,工程竣工验收之时,如发现问题,由项目法人负全部责任。确保项目资金按国家规定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6.2工程管护质量是基础,建设管理是关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应坚决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项目建成后的成果管护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项目区耕地保护和配套工程设施的运营和管护。耕地管护严格执行下列规定:《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增耕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新增耕地与其它农用地应及时加以利用,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88号)的规定。农田工程设施管护严格执行下列规定:(1)《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要求:“项目建设完成后,要高度重视后期管护工作,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建立责任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