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市赛一等奖_第1页
宋明理学市赛一等奖_第2页
宋明理学市赛一等奖_第3页
宋明理学市赛一等奖_第4页
宋明理学市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什么是理学理学是指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糅合了道教、佛教等思想,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儒学派别。狭义的理学指“程朱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背景知识:一、儒学危机“谶”通常与“纬”相提,它们都是为经书作注的,形成了所谓谶纬之学。魏晋玄学,以研究《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名的学术思想,是儒学思想吸收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背景知识:一、儒学危机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公元520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公元527年,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公元529年,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公元547,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另类皇帝--梁武帝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江南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成了道教。道家神仙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世界的本原是空终极目标是涅槃世界的本原是道终极目标是得道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宋代的经济发展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和理学的兴起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土地兼并……也带来了人们重利轻义的思想倾向……——《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宋王朝建立的头几十年里……政府对文人的大量选拔与任用……而印刷术的发达,也使知识的传播更加方便……真宗下诏,在州县官学之外,同样给聚徒讲习的地方颁发九经,这无异于承认书院等私学的合法性……一、兴起背景1、两汉时期:谶纬之说使得儒学的权威性受到冲击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佛教的盛行;道教的广泛传播;儒家思想自身的缺陷3、隋唐时期:隋朝:三教合一,主张三教合归儒;唐朝: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一、兴起背景4、宋朝时期:①北宋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重商逐利之风盛行;③宋代的“重文轻武”,学术氛围活跃;④宋代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⑤隋唐以来雕版印刷的发明;宋朝文化、教育事业——书院的兴起;北宋五子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基本思想特征:二、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代表人物三、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思想材料一: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材料三: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二程遗书》三、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思想①本体论(世界观):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②道德观: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③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材料一:朱熹认为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材料三: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材料四: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2、朱熹的理学思想(理学集大成者)2、朱熹的理学思想(理学集大成者)①提出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构成的,理是万物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②天理即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③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④知行观:“知先行后”,知的目的在行,若想践履必须先知程朱理学方法论道德观世界观朱熹(集大成者)程颢、程颐哲学流派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先有理后有气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如“人伦者,天理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作辩护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格物致知”深化:“物”是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客观唯心主义影响:⑴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统治。⑵《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⑶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三、主要思想1、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心”是万物的本原;穷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1)陆九渊心学: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象山先生全集·杂说》王阳明(1472-1528)浙江余姚人,名守仁,号阳明先生。背景:①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②程朱理学成为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2)王阳明心学: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概括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史料记载:王守仁曾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道理。(实质:主观唯心主义)史料再现:“良知即天理”“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2“致良知”(含义:通过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3知行合一(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陆九渊(开创者)王阳明(集大成者)背景世界观

方法论哲学流派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明朝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统治危机南宋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思想核心)“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影响:①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宋明理学的特点1、更多的吸收了佛、道的思想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3、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探究学习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影响海内外异对世界本源的认识实现“理”哲学

范畴世界本源是外在的理世界本源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格物致知反省内心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类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思想主张哲学范畴道德观实质异世界本原哲学范畴认识论影响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都属于理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主张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都以儒家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外在的“理”内在的“心”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格物致知内心反省朱子学派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残忍的童年绣花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宋明理学的评价积极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消极性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