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ppt_第1页
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ppt_第2页
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ppt_第3页
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ppt_第4页
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止凝血机制的基础理论 及临床应用,三中心血液科赵树新,病例分享,女,44岁,以“关节疼痛10余年,腰痛伴尿血、尿急、尿频2月,咽颈部出血50天”之主诉入院, 既往有2型糖尿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查体:贫血貌,轮椅生活,咽部及舌下血肿,臀部及四肢可见大片瘀血,左下肢压陷性水肿(+)、压痛(+)。,辅助检查:血WBC12 * 10 9 /L ,Hb105g/L、PLT86* 10 9 /L;尿色红、隐血+、GLU4+、白细胞+、蛋白3+、亚硝酸盐+;空腹血糖12.0mmol/L、肝肾功正常,血钙1.7 mmol/L、血沉109 mm/h、CRP81.1mg/L,补体C3降低,APTT明显延长,P

2、T,TT,Fg正常。,诊断思路,补充病史 下一步做哪些检查,前 言,人体的正常止血机制包括 血管、 血小板、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正常止血机理、凝血过程概述,止血是指由出血开始到出血停止的整个过程 凝血仅指血浆形成纤维蛋白凝块这一过程。,一、正常止血机制,第一期为血管期: 当微血管损伤后,血管平滑肌通过交感神经的轴突反射使血管收缩(历时15-30秒)。使血流缓慢以利于初期止血。 内皮损伤后所暴露出的胶原纤维,所释放的组织因子为启动凝血过程奠定了基础。 单纯血管收缩在止血中所起的作用是短暂的。,第二期为血小板期: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有利于血小板的粘附反应,聚集变性的血小板所释放的血管活性

3、物质继而又加强了血管收缩使血流更为缓慢,更有利于血小板的进一步沉积与粘附。由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变性,从而迅速形成血小板白色血栓。 第三期为血液凝固期:聚集变性的血小板因其膜发生改变,而为凝血过程提供了必需的磷脂表面(PF3),且在血流缓慢的情况下,各种已激活的凝血因子更易发生作用,进一步形成一个以血小板栓为核心的凝血块,即红色血栓,从而起到持续止血的作用。,第四期为血栓动力学变化期(血管修复期):凝血块的收缩有利于血管裂伤的愈合,存在于血管壁的凝血块反复地激活纤溶系统而使其自身被溶解,血管内皮的再生使微血管基本上恢复正常状态。,止血凝血机理演示,损伤,纤维蛋白 血栓,血 管 期,血 小 板

4、期,凝 血 期,二、正常凝血过程 凝血是一个复杂的逐步扩大的连锁反应进程。凝血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被激活的过程,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 参与凝血的因子很多,其名称、作用途径及是否依赖维生素K的情况见下表。,1、凝血因子的名称及特点,(续前表) 注:PK、HMWK没有编号, VI 实际不存在,2、瀑布学说,1964年提出凝血瀑布反应(coagulation cascade)学说 内、外原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extrinsic coagulation pathway); 共同途径(common coagulation pathway)。 第一阶段:凝血活酶(thro

5、mboplastins)生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thrombin)生成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fibrin)生成。,内源凝血系统,外源凝血系统,表面接触,(胶原,血小板凝聚),XI XIa,Ca2+ +,VIII,XII XIIa,IX IXa,+,Ca2+ +,PF3,血小板凝聚并释放,X,Xa,PF3,+,V、Ca2+,+,凝 血 活 酶,III,组织因子,VII+ Ca2+ 蛋白质部分,X,Xa,+,V、Ca2+,+,磷脂,第 一 阶 段,凝 血 活 酶,凝血酶原(II ),凝血酶(IIa),第 二 阶 段,第 三 阶 段,XIII,纤维蛋白原(I),纤维蛋白单体(Ia),可溶纤维性蛋白,

6、不溶纤维性蛋白,XIII a,凝块,解释,VIII因子和V因子是放大器, 在VIII因子帮助下因子激活因子的速度增加一百万倍;在V因子帮助下,因子激活因子速度可以提高30万倍。 如果凝血因子缺乏,整个凝血通路就会产生障碍,病人就容易出血,最常见的是VIII因子缺乏。 a的量最初很少,首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之后激活血小板、因子、因子,最后激活因子,从而循环,形成一个庞大的放大系,可催化纤维蛋白及诱发血小板聚集,使血栓迅速形成。可以看出a因子在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化后的血小板可在膜上表达凝血反应需要的磷脂血小板因子3(platelet factor3,PF3),,Davie EW.

7、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03;278;51:5081950832,内凝途径,外凝途径,凝 血 过 程,凝血酶 生成期,凝 血 活 酶 生 成 期,纤 维 蛋 白 生 成 期,A P T T,P T,TT,3.凝血机理的进展,(1) 凝血因子已公认为14个,增加的有PK、 HMWK 。 (2) TF不仅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还能激活 内源性凝血途径。 (3) FXI被重新定位。传统认为FXI是由FXIIa激活的,目前认为FXI是由凝血酶激活的。 (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

8、I)被发现。当TF被激活形成TF/FVII a复合物后,会被TFPI的天然抗凝物质所抑制。TFPI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4.抗凝机制,正常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细胞 抗凝功能 抗凝血酶 (AT- ) 蛋白C系统 抗凝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其它:肝素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 TFPI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产生。目前认为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包括: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肝素辅因子(heparin cofactor,

9、HC)、蛋白酶连接素1(protease nectin1,PN1)、C1酯酶抑制因子(C1esterase inhibitor)、1抗胰蛋白酶(1antitrypsin,1AT)、2巨球蛋白(2macroglobulin,2MG)等。其中,AT最重要,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系统由 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 纤溶酶(plasmin,PLn)、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s,PAs)和纤溶抑制物组成。,附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系

10、统的常用筛检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是当前用于凝血因子治疗、肝素抗凝治疗监控及检测狼疮抗凝物的主要手段。 其参考值范围为:31.5-43.5秒,结果超出正常对照10秒以上有意义。,附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PT是反映外源凝血系统的常用筛检试验。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实验。 其参考值范围,以血浆凝固时间计:13-15秒,结果超出正常对照3秒以上有意义;以凝固时间比值(PTR值)计:0.90-1.10;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计:0.9-1.18。 本试验应用标有ISI(国际敏感度指数)的试剂,INR值是监测口服抗凝剂较为敏感和

11、准确的指标。,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肺梗死、心肌梗死、组织性心瓣膜置换、瓣膜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患者要求INR在2.03.0,心原性血管栓塞和机械性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要求INR在2.53.5。有文献报道,预防高危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形成,INR只需1.52.5,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剂量需增加到INR达2.02.5.,INRPTRISI,其中INR:国际标准化比率;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患者PT正常人PT。 INR具有局限性: 不适用于口服抗凝药初期的患者;不适用于肝病凝血因子缺陷患者;不适用于非抗凝治疗而PT延长的患者。,附3、采用APTT和PT为筛检试验的结果分析,APTT和PT都正常 除正常人外

12、,仅见于遗传性和继发性因子XIII缺乏症。获得性者常由于严重肝脏疾病、肝脏肿瘤、恶性淋巴瘤、抗因子XIII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恶性贫血等引起。,APTT延长伴PT正常 多数是由于内源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病症,如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XI缺陷症;血循环中有抗因子VIII、抗因子IX或抗因子XI抗体存在;DIC时可见因子VIII、IX、XI减低,肝脏疾病时可见因子IX、XI减少,口服抗凝剂时可见因子IX减低、血管性血友病(VWD)等。,APTT正常伴PT延长 多数是由于外源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VII缺陷症,获得性者常见于肝脏疾病、DIC、血循环中有抗

13、因子VII抗体存在和口服抗凝剂等。,APTT和PT都延长 多数是由于共同途径凝血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X、V、凝血酶原(因子II)和纤维蛋白原(因子I)缺陷症;获得性者主要见于肝脏疾病和DIC,口服抗凝剂时可有因子X和凝血酶原减低。此外,血循环中有抗因子X、抗因子V和抗因子II抗体存在时,它们也相应地延长。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和PT也都会延长。,2、D二聚体检测(Plasma D-Dimer)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下产生的降解产物(碎片X、Y、D、E)。是目前认为DIC实验诊断中一个特异性较强的指标。血浆FDP升高和D二聚体的增多,是继发性纤溶的两个很有价值的指标。FDP和D二聚体测定已逐步替代早先的3P实验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 D二聚体乳胶颗粒凝集法:正常参考值为阴性或0.5mg/L。,3、结果分析:采用FDP和DD为筛检试验,有以下情况。,FDP和DD均正常 表示纤溶活性正常,表明临床的出血症状,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无关。,FDP阳性伴DD阴性 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见于原发性纤溶亢进,见于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因子阳性、抗Rh(D)抗体存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