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发学生情感为线索_第1页
以激发学生情感为线索_第2页
以激发学生情感为线索_第3页
以激发学生情感为线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激发学生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 摘要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小学生熟读背诵古诗文,可以将书面语言 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言。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情感教学能激发背诵兴趣, 促使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名篇佳作,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体现语文素质。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规律,结合情感教学,采用以下四条途径科学地指导学生背 诵: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背诵效果;以 情激情促读,体验背诵的愉悦;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背诵的兴趣。以实现语 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生应达到的优秀诗文背诵目标。 关键词 : 情感 古诗文 背诵 古诗文是千锤百炼的美文,流传两千多年说明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小学生 背诵古诗文,既能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心境,又能潜移默化 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江泽民同志说过:“无论什么语言,都得背, 背诵使人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 发展就是不可能的。”熟读背诵,可以使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 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年级学生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六十篇(段) 。教学实践中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规律,结合情感教学,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 取得一定收效。 一、情感教学,激发背诵兴趣。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 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 要的教学。 李吉林曾说过:“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素质可言。 ”蔡起福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 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课堂”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 学的境界。故此,课堂教学我们除了善于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 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还通过幻灯、录像、光盘等多 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来诱导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 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发 展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 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情感教学,挖掘背诵潜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 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 在古诗文情感教学中发现,儿童的情感非常易于被激起,他们对古诗文的 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课堂上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思维相当活跃,乐 于探究,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读诗后,能说出不同的理解,谈出各自不同的 体验和感受,认识更为丰富、深刻、主动,由于情感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纯复诵,死记硬背 2 为主动参与,乐于记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提高了背诵的效率,收 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以情感教学为主线,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文的四条途经: 1、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所谓理清线索就是让学生明确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记忆的 网络,背诵起来就比较容易。 如教学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七,这首诗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 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诗 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透过 一个“学”字,学生们感受到了“童孙”和自己一样的天真活泼,极富有生活 情趣。体会了这幅农家乐事图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这样一来,理清 线索,学生易于背诵、乐于背诵。 又如陆游的示儿,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 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 85 岁即将去世,北 方大好河山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以置 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 多年来,驱 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 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 他。教师质朴自然地分析全诗文字,情感沉痛真挚,催生泪下,表现出了作者 忧国忧民的人生壮怀。通过表情朗诵、分析。评价,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条理性。 再如教学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 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 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新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面,展现了 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对这首诗我们把它当作是一首描绘社 会风情的小诗来欣赏。教学时,播放光盘中“春联的由来”带领学生走进宋代 春节,领略春节场面,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自 己真切的情感激起儿童的情感,使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共鸣。学生理 清了诗歌线索及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背起来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2、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背诵效果。 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 。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背诵的效 果。 如我们分析朱熹的春日时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告诉学 生: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 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 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 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 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 又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教学全诗中我抓住了“生”、“死”两字, 鲜明地分析作者提出的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 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如此慷 3 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诗篇,感染学生,激发爱国热情,同时也让学生看清南宋 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学生们情由此发,背出了诗人的心声。 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教学时串讲 1068 年,作者从江宁家中出发, 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 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 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看不见了,这更涌起了对家乡 的无限眷恋。这时候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作 者多么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全诗抓住“绿”字展 开分析,“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 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分析中又顺便向学生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字是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的, 它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这样找准“支撑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背 诵的效果。 3、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背诵的愉悦。 背诵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 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 如郑燮的竹石这是一首题画诗,教学时采用课件形象鲜明地把竹、石 及诗句出现在屏幕上,学生边念边写,由衷赞叹!借机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想一想,议一议:读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开去,有的说:“它 赞美了岩竹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性。”有的说:“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 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有的说:“后二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 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风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有的说:“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 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还有的说:“这首诗也能给我们 以生命的感动,教我们在困难的环境中如何去勇敢地面对生活,去做一个有理 想、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人。” 经过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学生 对这首诗明白晓畅决心像竹石那样坚定顽强、不屈不挠。 背起诗来铿镪有 力。 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 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 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 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 清的秋夜羁旅图。教师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什 么?听到什么?尤其后两句,请学生想象动静结合的意境:那寒山寺的夜半钟 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 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种动静结合的意 境创造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学生在背诵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 高声朗读,加深记忆。 4、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背诵的兴趣。 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兴趣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 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具体做法是不等背得非常熟练就尝试看作回 忆。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 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背诵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 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三、情感教学,丰富背诵内容,拓宽背诵空间。 4 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但 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 丰富充实人的认识内容。我们认为“情感”不仅是驱动孩子主动发展的纽带、 手段,更是主体性发展课堂的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使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有极大的兴趣,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情感 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求,而且使学生增加记 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注意挖掘语文教 学中的情感因素,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强背诵指导, 重视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力求在整个过程中把老师的情、学生的情和作 者表达之情融为一体,通过教学关注学趣和经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进取精神。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学习、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激励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课堂所学的背诵方法,在 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名言警句,多积累一些语言材料,丰 富充实自己,在写文章时下笔如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