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课件_第1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课件_第2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课件_第3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课件_第4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骨折 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付鹏军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中发展 最迅速的内固定技术之一。后路装置固定 和植骨融合常用于创伤、退变、肿瘤、畸 形等导致的脊柱不稳的治疗。经椎弓根螺 钉固定可提供坚强的附着点,性能优于前 路装置和后路钩棒装置。但经椎弓根螺钉 可能给邻近的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尤其 在胸椎。尽管关于胸椎椎弓根解剖、生物 力学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但对经椎弓根 螺钉固定技术在胸椎骨折的治疗及在脊柱 畸形的矫正中广泛应用的益处仍有争议。 对胸椎椎弓根独特解剖结构及其与邻近脊 髓和神经根关系的深入理解可把经胸椎椎 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相关并发症降低到最低 限度。 胸椎椎弓根解剖 胸椎椎弓根常用解剖参数包括: (1)椎弓根高度(pedicleheight,PH): (2)椎弓根宽度(pediclewidth,PW): (3)椎弓根横断面角(pedicle transverse angle,FFA): (4)椎弓根矢状面角(pediclesagitalangle, PSA) 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 胸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的技术标准尚未确定,有几种方法比较常用 (1)Margel和RoyCamille提倡以横突中点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外缘 垂线的交点为进钉点。 (2)Ebraheim提出T1T2椎弓根中心位于上关节突外缘内78mm ,横突中线上34mm,T3T12:位于上关节突外缘内45mm, 横突中线上58mm。 (3)自下关节中点外侧3mm划一垂线,自横突基底部上方13处 划一水平线,两线的交点即为进钉点。 尽管横突在腰椎椎弓根定位中是可靠的外标记,但这种关系在 胞椎变化较大,仅有中等程度的可靠性。因此,切除部分椎板, 直视下植入椎弓根螺钉也不失为一种安全的选择。 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 |从T1到T12椎弓根内倾角度递 减。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应与矢 状面呈100200的内倾夹角, 中下段胸椎的椎弓根螺钉应与 矢状面呈00100的内倾夹角 。而Ebraheim提出T1、T2椎弓 根螺钉应与矢状面呈300400 内倾夹角,T3T11呈200250 ,T12呈100。水平面应与上下 终板平行。 胸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深度 |胸椎椎弓根从起点沿轴线到达 椎体前缘的距离为4042mm ,螺钉一般选择3540mm长 度。术中应行侧位X线检查, 螺钉深度不超过椎体前后径的 80为宜。 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选择 | 一般选用的螺钉直径:T1 T5需3540mm, T6 T10需4050mm,T11T12 需5565mm。 脊髓损伤程度 | 完全性瘫痪13例,不完全性 瘫痪9例,无神经损害2例。根 据Frankel标准计A级13例,B 级2例,C级4例,D级3例,E 级2例 手术治疗 | 共24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植 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 手术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确定进钉点 |2预备螺钉钉点 | 去除骨皮质 | 钻孔 | 探查钉道 | 定位 |3 螺钉的植人 讨论 胸椎弓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胸椎椎弓根内侧为硬膜及脊髓 ,上下为椎间孔内神经、血管 ,外侧为肋骨小头及胸膜,前 方为主动脉、食道、下腔静脉 等重要组织。 胸椎经椎弓根螺钉的放置 |1 胸椎经椎弓根螺钉进钉点 |2 正确的螺钉插入角 |3 正确选择螺钉长度 |4 X线定位 胸椎损伤特点 |由于胸椎在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方面 的特殊性,其损伤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由于胸椎稳定性强,如发生损 伤则所需致伤暴力也更为强大。由 本组病例即可看出,损伤原因系以 交通伤和坠落伤为主;(2)胸椎椎管 相对狭窄,当骨性结构破坏时脊髓 损伤发生率也相对较高;(3)胸椎损 伤多由前屈及轴向压缩载荷所致, 很少发生旋转移位。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发症 |主要是由螺钉穿出椎弓根壁或椎体 前缘皮质引起。过于偏向内侧放置 螺钉可穿进椎管,损伤脊髓;过于 偏向头侧或尾侧放置螺钉可能损伤 神经根;螺钉直径太粗易穿出椎弓 根外皮质,由于胸膜反折线与椎弓 根外下壁直接接触,故螺钉向外侧 穿出会威胁肺及节段血管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并发症 |螺钉穿出前皮质对胸主动脉及食道 威胁最大。在下段胸椎右侧,对下 腔静脉威胁较大。这些结构与椎体 皮质前缘距离在5mm以内。螺钉穿 出引起的慢性刺激尤其对搏动性主 动脉可导致致命并发症。前路脊柱 手术已有因腰椎内固定装置摩擦致 腹主动脉破裂的报道。 体会 |1.进针点要准确定位 椎弓根外壁 向背侧的延续是同一椎体上关节突 基底外缘。 |2.准确制备置入孔道 尖端圆钝探 针在进针过程中不应该遭遇明显阻 力不能有“落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