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选人教版高二数学教案选 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 .2 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应用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应用 .4 教学章节:充要条件教学章节:充要条件 .6 教学章节:椭圆的定义教学章节:椭圆的定义 .11 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4 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7 教学章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章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0 教学章节: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章节:椭圆的几何性质 .23 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7 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30 2 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理解“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 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 初步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 质。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特别要注 意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恒等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 1:这个盒子里有十个乒乓球,如何证明里面的球全为橙色? 问题 2:请大家回忆,课本是如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 二、归纳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了以上两个问题的异同点。 由此,得出归纳法的概念: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同时指明了完全归纳法与不完全归纳法的区别。 投影通过数学家费马运用不完全归纳得出错误结论的事例来说明不完全归纳 法的缺憾之处 仅根据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因为有可能产生不正确的结论。 提问如何解决不完全归纳法存在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经过严格的证明,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三、数学归纳法: 3 提问若盒子里的乒乓球有无数个,如何证明它们全是橙色球呢? 在学生讨论未果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方法供学生参考: 证明第一次拿出的乒乓球是橙色的;构造一个命题并证明,此命题的题设 是:“若某一次拿出的球是橙色的” ,结论是:“下次拿出的球也是橙色的” 。以上 两步都被证明,则盒子中的乒乓球全是橙色的。 (该命题并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 次” 、 “下一次”取的是橙球,而且由“某次取出的是橙球”来得到“下一次取出的 也是橙球”的逻辑必然性,即一种递推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两个步骤如果都得到证明,是否能说明全部的乒乓球 都是橙色的? 由此,得出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它是自然数相关问题的一种证明方法。 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相似的“递推”思想的实例呢? 提问这种思考方法能不能用来证明第二个问题呢? 投影给出问题 2 的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将每一步骤标号,引导学生对比上一 问题与此问题类似之处,进而得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思路和步骤。教师再通过投影 明确数学归纳法的“奠基步骤”和“递推步骤”这“两个步骤”以及“一个结论” 。 四、例题讲解: 例 1、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 an=2n-1,请猜测该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Sn,并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该结论。 教师板演学生的解题步骤。师生共同归结: 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 2、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能成立; 4 3、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第 3 点可结合学生完成情况来阐明。 五、反馈练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 组: 1、1+2+3+n=n(n+1)/2 (nN); 2、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 (nN) B 组: 1、1+2+22+2n-1=2n-1 (nN); 2、S=1/(13)+1/(35)+1/(57)+1/(2n-1)(2n+1) (nN) 六、知识小结: 投影: 七、作业: P121 1、 预习课本 P115-117 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穷举法 递推基础不可少, 归纳假设要用到, 结论写明莫忘掉 5 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应用教学章节:数学归纳法应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掌握用“归纳法”去猜想有关命题的条件、结论。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何用“归纳法”去推导、猜想。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可以从观察到事物的一部分情况推测到事物的全体情况) 例:看一下广交会上的出口商品,就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问题:用了解同学们的作业情况,可以用什么方法? (二)(二)师生共同探索师生共同探索 上述推理所采用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归纳法,它是由一系列有限的特殊事例 去推导出一般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特殊事例中去发现一般规律。 例、已知数列: 计算得:, ) 1( 1 ,., 43 1 , 32 1 , 21 1 nn S1=,,由此可猜测n=_ 4 3 , 3 2 , 2 1 32 SS 例:观察下列式子: 0). 则:,又设 M 与 F1,F2距离之和等于 2a(常数)) 0 , () 0 , ( 21 cFcF aPFPFPP2 21 , 22 1 )(ycxPF又 24 ,化简,得:aycxycx2)()( 2222 ,由定义)()( 22222222 caayaxcaca22 0 22 ca 令代入,得: 222 bca ,两边同除得: 222222 bayaxb 22b a ,此即为椭圆的标准方程。1 2 2 2 2 b y a x 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 0 , () 0 , ( 21 cFcF 程。 其中 222 bca 注意若坐标系的选取不同,可得到椭圆的不同的方程, 说明: (1)其中:2a 为椭圆上任意点到焦点的距离之和这个定值。 焦距 2c,而由 (2)如果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选取方式不同,调换 x,y 轴)焦点则变成: 只要将此方程中的 x,y 调换,即可得:,此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1 2 2 2 2 b x a y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表上椭圆,若是,求出 a,b,c 的值。 1 22 22 yx 1 24 22 yx 1 24 22 yx 25 变形为: 3694 22 xy1 32 2 2 2 2 yx 总结:注意到 a2b2,则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判断其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2:求三量: 四:例题讲解: 1: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 10 的点的轨迹方程。 问:这个轨迹是什么?-椭圆 如何确定?-定式定量。 2:已知 B,C 两定点,三角形 ABC 的周长为 16,求 A 的轨迹方程。12BC 4:若表示椭圆,则 k 的取值范围是?1 1624 22 k y k x 五:总结 六:作业 七:课后分析 26 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2能根据定义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能应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4培养学生形数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2、圆的一般方程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过两种曲线,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种常见的曲线 椭圆。 (动画展示太阳系行星运动轨迹)通过播放动画提出如下问题:太阳系行星运动轨 道是什么曲线?使椭圆的形象更加鲜明。 (三) 、新课: 1、椭圆的定义:(动画展示) 投 影:(课件演示椭圆生成过程)通过动点轨迹的形成过程,给出 轨迹的直观形象,以便于抽象概括。 小黑板:(实物演示椭圆生成过程) 让学生观察分析,同时回答下列问题:所作的轨迹上的动点,满足什么条件? 试用语言概括。并且讨论为什么要规定“常数大于|F1F2|” ,分析常数等于|F1F2|和 27 常数小于|F1F2|时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字幕展示椭圆的定义以及焦点、焦距的概 念。 ) 2、根据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推导标准方程的过程就是求曲线方程的过程,可根据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步骤, 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过程如下: 建系设点;列式;变换;化简;证明。 (板书过程) 3、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字幕投影) 椭圆标准方程中总有 ab0, 椭圆焦点总在长轴上, 对于 a、b、c 有关系式 c2a2b2成立。 、剖析例题: 在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基础上,字幕展示例题。 例例:平面内两个定点距离是,写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是的点的 轨迹的方程。 此题中距离和的值可以改动,当其等于 8 或小于 8 时其点的轨迹分别是线段和 无轨迹,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 例:例:三角形 ABC 中,AB 固定,|AB|=10,且 sinA+sinB=2sinC,求点 C 的轨迹方 程。 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解题过程,板书解题步骤。通过例 1 与例 2,巩固对“椭圆 的定 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掌握,会应用椭圆的定义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四) 、课堂练习: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巩固本节的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 28 程,通过投影仪展示出精选的练习题。 1、写出满足两个焦点的坐标是(-2,0)和(2,0) ,并且经过点 P(5/2,3/2)的椭圆标准方程。 2、已知ABC 的一边 BC 固定,长为 6,周长为 16,求顶点 A 的轨迹方程。 让学生板演,然后在屏幕上显示解题过程,对学生进行规范解题训练。 (五) 、课堂小结:(字幕显示)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四、主帧设计:四、主帧设计: x O F1F2 y M 29 五、流程图:五、流程图: 开 始 教 师 引 课 椭 圆 定 义投影实物图形 椭 圆 标 准 方 程 推 导 投影椭圆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 30 投影例题 1 投影例题 2 教师总结 学生练习 小 节 结 束 31 教学章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章节: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 a,b,c 的几何意义 3:椭圆的第二定义。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 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 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与第二定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椭圆的第二定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概念:椭圆,焦点,焦距。 2:标准方程: 3:请学生在黑板上作出椭圆的草图,注意标出所有可以确定的量值及点的坐标。 教师同在黑板作出椭圆的草图,注意作出矩形框以界定椭圆的范围。 评议学生的作业。 根据草图说明,注意标准方程中 a,b 是如何定义的。 二:新课讲授: 以椭圆标准方程为例进行说明。1 2 2 2 2 b y a x 32 1:范围: 观察椭圆的草图,可以直观看出曲线在坐标系中的范围: 椭圆在四条直线围成的矩形内侧。axby, 注意:从椭圆的方程如何验证? 从标准方程可知,由此椭圆上点的坐标都适合不等式1 2 2 2 2 b y a x 01 2 2 2 2 b y a x 1 2 2 a x 即,即椭圆在四条直线围成的矩形内侧。 22 ax ax axby, 2:对称性: 椭圆关于每个坐标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这时,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1 2 2 2 2 b y a x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1 2 2 2 2 b y a x 3:顶点:椭圆和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椭圆的顶点。 在椭圆的方程里,对称轴是 x,y 轴,所以令得,因此椭圆和 x1 2 2 2 2 b y a x 0yax 轴有两个交点,他们是椭圆的顶点。) 0 , () 0 , ( 2 aAaA 1 2 2 2 2 b y a x 令,得,因此椭圆和 y 轴有两个交点,他们是椭圆0xby), 0(), 0( 2 bBbB 的四个顶点。1 2 2 2 2 b y a x 注意:椭圆的顶点有四个顶点,它们分别是长轴和短轴的四个端点。 长轴:线段叫做椭圆的长轴,它的长等于 2a,a 叫做椭圆的长半轴长。 21A A 短轴:线段叫做椭圆的短轴,它的长等于 2b,b 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21B B 4:离心率: 1)概念:椭圆焦距与长轴长之比。 33 2)定义式: a c e 3)范围:10 e 4)考察椭圆形状与 e 的关系: ,椭圆变圆,直至成为极限位置圆,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时0, 0ce0e 的特例。 椭圆变扁,直至成为极限位置线段,此时也可认为圆为椭圆在, 1ace 21F F 时的特例。 1e 说明: 1)其中定点-焦点,定直线-准线。 对于来说,相对于左焦点对应着左准线1 2 2 2 2 b y a x ) 0 , ( 1 cF c a xl 2 1: 相对于右焦点对应着右准线)0 ,( 2 cF c a xl 2 2 : 对于来说,相对于上焦点对应着上准线1 2 2 2 2 b y a x ), 0( 1 cF c a yl 2 1: 相对于下焦点对应着下准线), 0( 2 cF c a yl 2 2 : 2)位置关系: c a ax 2 3)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c b2 其上任意点到准线的距离:(分情况讨论)),(yxP 四:练习:已知椭圆上一点到其右焦点距离为 8,求其到左准线的距离。1 925 22 yx 五:总结 34 六:作业 七:课后分析 35 教学章节: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章节: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椭圆的焦半径公式,焦点弦公式,通径,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等 椭圆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习题课。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习题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椭圆的第二定义: 应用: 1:椭圆,其上一点 P(3,y)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是 6.5 和 3.5,求)0( 1 2 2 2 2 ba b y a x 椭圆方程。 2:椭圆上有一点 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2.5,求 P 点到椭圆右焦点的 1 925 22 yx 距离。 3:椭圆上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比为 1:3,求此点到左右准线的距 1 36100 22 yx 离。 (若求此点的坐标又如何求解?) 4:求经过 M(1,2)以 y 轴为准线,离心率为 0.5 的椭圆的坐定点的轨迹方程。 设椭圆左顶点 P(x,y),由 P 到左焦点距离于 P 到 y 轴距离之比为 0.5,则有 二:椭圆的焦半径及其应用: 1:定义:椭圆上任意一点 M 与椭圆焦点的连线段,叫做椭圆的焦半径。 21F F 2:焦半径公式的推导: 设椭圆及椭圆上任意一点 M(注意和其在椭圆的左半)0( 1 2 2 2 2 ba b y a x ),( 00 yx 个还是右半个无关) , 36 则, 2 0 2 0 2 1 )(ycxMF 2 0 2 0 2 2 )(ycxMF , 0 2 2 2 1 4cxMFMFaMFMF2 21 又 2 2 21 021 aMFMF x a c MFMF 002 001 exax a c aMF exax a c aMF 即有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02 01 exaMF exaMF 同理有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02 01 eyaMF eyaMF ( 其中分别是椭圆的下上焦点) 21F F 注意:焦半径公式的两种形式的区别只和焦点的左右有关,而与点在左在右无关。 可以记为:左加右减,上减下加 焦半径公式的推导还有其他方法,其中最为简单的就是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 由第二定义: , e d MF 1 1 e c a x MF 2 0 1 又 c a x 2 0 0 2 01 exa a c c a exMF 同理: 0 2 02 exa a c c a exMF 37 3: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1):椭圆,其上一点 P(3,y)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是 6.5 和)0( 1 2 2 2 2 ba b y a x 3.5,求椭圆方程。 2)P 为椭圆上的点,且 P 与的连线互相垂直,求 P. 1 925 22 yx 21F F 3)椭圆上不同三点与焦点 F(4,0)的距离成等 1 925 22 yx ),(), 5 9 , 4(),( 2211 yxCByxA 差数列,求证8 21 xx 4)设 P 是以 0 为中心的椭圆上任意一点,为右焦点, 2 F 求证:一线段位直径的圆与此椭圆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PF2 三:直线与椭圆: 1:位置关系: 相交(两个公共点) 相离(无公共点) 相切(一个公共点) 若直线,二次曲线bkxyl:0: 22 FEyDxCyAxC 将代入,消去 y,得到bkxyl:0: 22 FEyDxCyAxC 关于 x 的二次方程(*)0 2 cbxax 若,相交0 ,相切0 ,相离0 在圆的几何性质的学习中,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除了上述的代数法, 38 还可以直接通过圆的几何性质也既是几何法进行判断,但在椭圆中,由于对椭圆的 纯几何性质没有进行过细致的学习,则一般情况下,无法直接使用几何方法,而判 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常常只能用代数法进行。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下面这个例子: 直线与焦点在 x 轴的椭圆总有公共点,则 a 的取值范围?bkxyl: 1 7 2 22 a yx 2:相交弦长: 弦长公式:,其中 a 和分别是(*)中二次项系数 2 1k a d 0 2 cbxax 和判别式,k 为直线的斜率。bkxyl: 当代入消元消掉的是 y 时,得到,此时弦长公式相应的变为:0 2 cbyay 2 1 1 ka d 3:焦点弦: 定义:过焦点的直线割椭圆所成的相交弦。 焦点弦公式:可以通过两次焦半径公式得到: 设两交点),(),( 2211 yxByxA 当椭圆焦点在 x 轴上时, 焦点弦只和两焦点的横坐标有关: 过左焦点:)(2 21 xxeaAB 过右焦点:)(2 21 xxeaAB 当椭圆焦点在 y 轴上时, 过左焦点:)(2 21 yyeaAB 过右焦点:)(2 21 yyeaAB 39 4:通径: 定义: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相交弦。 直接应用焦点弦公式,得到: a b d 2 2 40 教学章节: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教学章节: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决问题的意识,综合运用 平面几何的知识,进行几何等量关系的转换,理解“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意义及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能力目标 用运动的观点理解曲线。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分析能力和抽象、 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养成仔细审视、 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掌握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情感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参 与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定义法”求曲线轨迹方程。灵活运用题设条件,确定动点所满足的等 量关系,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确定曲线的类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并能准确地运用。 (完备性是指符合条件 的点都要在轨迹上,不能遗漏;纯粹性是指轨迹上的所有点都符合条件, 没有“假冒” 。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问题: 1、请你分别说出四种圆锥曲线的定义 圆的定义 椭圆的第一定义 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2、思考并回答: 41 (1)已知且,则点 P 的轨迹是 圆 )3 , 2(A7|PA (2)已知ABC 的一边 BC 的长为 6,周长为 16,则顶点 A 的轨迹是什么?(椭圆, 除去与 BC 边共线的两个顶点。 ) (3)若 4|)0 , 5(),0 , 1(MBMABA且 则点 M 的轨迹是 双曲线右支 (4)过点(2,3)且与 y 轴相切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什么?(抛物线) 小结引出课题小结引出课题:灵活、准确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路绿化维护方案模板(3篇)
- 水电交接施工方案(3篇)
- 痱子粉的制备试题及答案
- 财务助力试题及答案
- 景区营销策划方案(3篇)
- 制剂中心激励方案(3篇)
- 荒山绿化改造方案(3篇)
- 月度采购实施方案(3篇)
- 价格小票设计方案(3篇)
- 营运车辆卫生整治方案(3篇)
- (高清版)DG∕TJ 08-2284-2018 城市道路和桥梁数据采集标准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医院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保定市涞水县涞水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芽孢杆菌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 小学语文新课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解读及教学建议
-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大全2025
- 工厂合伙退股协议书模板
- 资料装订合同协议
- 沪港通测评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