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 高频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法一种群的特征1(2013课标全国,5)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C【解析】鹰是黑线姬鼠的天敌,引入天敌后,会引起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下降,A正确;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2),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量,而非指某个种群中个体的数量,C错误;能量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第三营养级能量最少D,正确。2(2017届安徽江南十校联考,18)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错误。3(2012课标全国,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考法二种群的数量变化4(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五调,45)如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增长速率的相关知识,考查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种群密度为a时,Nt1与Nt的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b和e点,Nt1与Nt的比值等于1,但是b点之后,Nt1与Nt的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故b点不是环境容纳量,e点之后,Nt1与Nt的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减少,不能维持稳定,e点也不是环境容纳量,B错误;c点Nt1与Nt的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中种群数量增加最大,为保证该动物的最大持续捕获量,种群密度应保持在c点,C正确;种群密度为d时,Nt1与Nt的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D正确。5(2016河南濮阳统考,6)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14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答案】A【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故A正确。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故B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故C错误。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故D错误。6(2016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联考起点调研,28)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H3.04.05.06.07.08.09.010.0种群密度(个mL1)00153160168172133125A.须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答案】B【解析】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A正确;表格中,并不是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pH为3.0、4.0条件下,草履虫被杀死,种群数量为0,B错误;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高频考点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法一7(2016课标全国,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所以在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到5个营养级。8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 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答案】(1)生产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3)用样方法做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误差和主观因素影响。(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9(2012课标全国,32)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 。【答案】(1) 同一(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解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雌鹿和雄鹿是同一种群。(2)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草原中草、鹿、兔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3)根据鹿角效应: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所以项圈和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食草动物,丙组的平均时间比较少。抛出的项圈和棍棒的距离在此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所以要保持一致。考法二群落的演替10(2015课标全国,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11(2016河南名校联盟模拟,6)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A正确;由于弃耕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D错误。12 (2013课标全国,3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解析】(1)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越不容易遭到破坏,一旦被破坏,不容易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