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doc_第1页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doc_第2页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doc_第3页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doc_第4页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急诊科 吴霄迪心脏骤停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 SCA)一般是指患者在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跳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停止,若不即使处理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若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有可能使之获得新生。这些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流行病学心脏骤停是美国和加拿大死亡的主要病因。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估计每年约330,000 人在院外和急诊科死于冠心病。其中死于院外者约250,000 人。北美心脏骤停的年发病率为0.55 / 1000 人。我国每年经临床证实的心脏猝死(SCD) 发生率在0.36 1.28之间,实际发生率可能略高一些。我国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 据报道,在6069岁男性中,有基础心脏病者SCD发生率每年高达8 。 院外SCD约80发生于家里,15发生于公共场所。约40 SCD没有他人在场。三中心医院2004-2005年住院病人猝死人数 心内 肾内 肝外 脑内 肝内 普外 中医 合计 室颤 15 1 1 17 猝死 1 2 1 2 1 7 心肺复苏 12 4 3 19 合计 28 4 3 3 2 2 1 43 三中心医院急诊科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抢救复苏和注册登记病人140例,排除非心脏骤停病例及资料不详13例,有效病例127例。其中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88例,发生在院内(急诊、门诊等场所)39例。心脏骤停的病因心源性心脏骤停SCA中至少80%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其余20%是由其它心血管疾病所引起。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衡 其他因素 严重创伤、窒息、中毒、药物过量、肺动脉栓塞、 脑卒中致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停止; 各种原因休克、药物过敏反应; 手术、治疗操作和麻醉意外等; 突发意外事件如电击、溺水、自缢。 主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力脑占人体重的2%,供血占心排血量的15%,耗氧量约占20%。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氧损害的器官,耐受缺氧能力最差。大 脑 4 6分钟,小 脑 015分钟,延 髓 2030分钟,交感神经节 60分钟,心肌和肾小管 30分钟,肝细胞1 2小时,肺组织耐受时间较长。缺氧对心脏的影响 缺氧、酸中毒、儿茶酚胺增多可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缺氧可改变心脏正常去极化过程,均可导致心律失常。 严重缺氧时,心肌细胞损伤,肌纤维破裂、肿胀,加之缺氧时心脏微血管严重损伤,导致心肌收缩单位减少。再进一步发展则溶酶体膜损伤,水解酶释放,心肌超微结构受损,导致不可逆损伤。心电图表现 心室颤动(VF) 心室停搏(asystole) 无脉心电活动(PEA) 心脏骤停的诊断1. 突然意识丧失2. 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 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后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历史1947年美国Clauole Beek 教授首次报道为室颤病人进行电除颤获得成功1958年美国Peter Safar 教授发明口对口呼吸法,被确定为现场呼吸复苏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vn Kouwenhoven 发表胸外按压复苏心脏骤停成功报告,被称为心肺复苏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按压法、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1992 AHA CPR指南2000 第一部国际CPR及ECC指南正式发表2005 修订CPR及ECC指南2010 修订CPR及ECC指南2010 CPR及ECC指南 强化胸外按压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人工呼吸、简化了BLS和ACLS程序图。心肺脑复苏(CPCR)实施法可归纳为 初级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 ,复苏后生命支持或长期生命支持(post-resuscitative life support, PLS)。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 1.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2.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 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 When these links are implemented in an effective way, survival rates can approach 50% following witnessed out-of hospital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 arrest. Unfortunately survival rates in many out-of-hospital and in-hospital settings fall far short of this figure. For example, survival rates following cardiac arrest due to VF vary from approximately 5% to 50% in both out-of-hospital and in-hospital settings.群众需要普及心肺复苏知识专业人员需要更新心肺复苏知识2006年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郑州黄河公路大桥西300米黄河南岸的滚滚河水中。落水女孩的父亲贵在地上乞求人们救救他的女儿。王孟珂落水后很快有人把她打捞上来,几个乡亲把她倒提起来,用土办法在对她就行救治,水和食物残渣随着她的嘴角流出。 120还没到,谁会做人工呼吸呀?”小孟珂的叔叔眼眶发红,焦急地望着围观人群。没人站出来。“喂,120您好,请教我人工呼吸怎么做”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举起手机。两分钟后,曹爱文按照“五下压胸,一下吹气”的步骤,迎着王孟珂淌着白沫的嘴角,俯身做起人工呼吸。 曹爱文大概给小女孩作了8分钟心肺复苏术,小女孩还不见醒来,曹爱文急得直掉泪。 胸外按压频率及按压-通气比率更改 2000指南成人(8岁)胸外按压频率由原来的80-100次/分,改为约100次/分,使推荐按压的效率提高25%;不管急救人员是单人还是双人,成人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比均为15:2(原CPR指南双人复苏的按压/通气比为5:l)。2005指南“用力、快速按压”(每分钟100次的速率)。单人复苏时不管婴儿、儿童和成人(新生儿除外)按压-通气比率均为30:2。双人CPR时,婴幼儿和儿童的按压-通气比率为15: 2 。2010指南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 通气比率建议值 (30:2) 并未更改。施救者 (rescuer) 当患者突然倒下(collapse),无论是谁在附近,都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和开始胸外按压(不管是否接受过培训)。受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应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成人初级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