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20192019 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人们造屋定居 辛勤劳动 结合图文选出正确的选项 图一属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图二属于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图一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 图二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图一房屋居民种植粟 图二房屋居民种植水稻 A B C D 2 2 分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的 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北京人 B 山顶洞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第 2 页 共 13 页 3 2 分 左传 中记载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 司空 官名 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 司徒 官名 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 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 2 分 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建造结构主要是哪一种形式 A 干栏式 B 吊脚楼 C 窑洞 D 半地穴式 5 2 分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 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 等级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科举制 6 2 分 下列关于刻在龟甲 兽骨上的文字 叙述错误的是 A 出土于殷墟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 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第 3 页 共 13 页 7 2 分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认为周朝 失在于制 不在于政 认为秦朝 失在于政 不在于制 他所 说的周朝 制 和秦朝的 制 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 郡县制 B 郡县制 分封制 C 分封制 科举制 D 科举制 郡县制 8 2 分 东流不尽秦时水 润泽天府 四川 两千年 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都江堰 B 长城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9 2 分 下图是战国七雄的简图 ABCD 四国依次表述正确的是 A 齐 楚 秦 燕 B 秦 齐 楚 燕 C 楚 齐 燕 秦 D 燕 楚 齐 秦 10 2 分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官渡之战后 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第 4 页 共 13 页 B 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蒙古族和女真族的防御 C 东汉时 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正式创立 D 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11 2 分 朕统六国 天下归一 下列属于 朕 的功绩的是 灭掉六国 实现统一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采用科举制选官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修建灵渠 A B C D 12 2 分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 东到临洮 C 西起长安 东到河北 D 西起陇西 东到长平 13 2 分 1973 年 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 见下图 上有铭文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 黔首 百姓 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 指隗状 绾 指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 指 一致 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统一了六国 统一了度量衡 用楷书书写 确立了皇帝称号 A B C D 14 2 分 秦王 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 A 沿袭历史传统 B 开创一代帝号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宣扬个人功业 15 2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地大泽乡位于今天的 A 安徽境内 B 湖北境内 C 河南境内 D 河北境内 16 2 分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 卧薪尝胆 与下列哪 一历史人物有关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第 6 页 共 13 页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17 2 分 学习历史 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 懂得计算年代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把每 100 年叫做一个 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 20 年叫某世纪初 最后 10 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刘邦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汉朝 时问上应该表述为 A 公元前 3 世纪初 B 公元前 3 世纪末 C 公元前 2 世纪初 D 公元前 2 世纪末 18 2 分 汉初统治者没有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禅让 制 19 2 分 汉朝时期 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 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 新式农具 它的主要用途是 A 灌溉 B 播种 C 收割 D 耕地 第 7 页 共 13 页 20 2 分 下列各项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A 平定七国之乱 B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21 2 分 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局混乱的表述中 错误的是 A 外戚专权 B 宦官专权 C 诸侯王割据 D 皇帝大多幼龄即位 大权旁落 22 2 分 罗马帝国建立的最初两百年间 帝国境内局势安定 经济繁荣 当时我国正处于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时期 C 秦朝时期 D 三国时期 23 2 分 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 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 戚继光抗倭 B 丝绸之路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24 2 分 以下哪些历史事件促进了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第 8 页 共 13 页 马可 波罗来华 丝绸之路的开辟 玄奖西行 A B C D 25 2 分 丝绸之路 是联系中外的纽带 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为它的开凿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 物是 A 张骞 B 甘英 C 玄奘 D 鉴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535 分分 26 15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第 9 页 共 13 页 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开渠 凿井 冶铁等技术 中亚的葡萄 核桃 石榴等农作物 罗马的毛织品 玻璃等手工业品 罗马的杂技 印度的佛教 1 根据材料一可知 汉代丝绸最远可以运到 A 国 写出该国的名称 根据材料二 说说丝绸之路的重大贡 献 2 某旅游社准备组团赴丝绸之路范围内旅游 请你推荐两处历史人文景观 并说明推荐理由 陕西和甘 肃段各推荐一处 3 物久则废 器久则坏 法久则弊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2013 年 习近平主席 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27 20 分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 54 年 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 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 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 以汉族为主体的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 汉文化的主沆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 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 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 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 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 把他驱逐了 英人未去林之前 不敢在广东战 既去林之后 当然就开战 所以 士大夫想 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 是因为奸臣误国 蒋廷黼 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材料三 人们发现 事实上 督政府的对外政策与革命前一样 毫无改变 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令法国和世 界都遭遇不幸的人物 他继承了法国传统的 个人主义精神 并把它发扬光大 他给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 也 给法国带来了最后的失败的耻辱 摘自 英 郝伯特 乔治 威尔斯 文明的故事 材料四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 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 上的成功 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请回答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根据材料一 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 士大夫 心目中林则徐的特点及其主要理由 3 材料三中的 他 是怎样在对内和对外方面给 法国带来了十年的荣誉 4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四中使 罗斯福新政成力神话 的经济和政治上 成功 的主要表现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