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一课一练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一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808234.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一课一练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16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一课一练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考点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2019山东济南高一学考)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因此本题选b项。a项为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c、d两项不能体现材料之意。2.(2019河北沧州高一选考)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管理朝廷政务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司的通政使、大理寺(督审刑狱)的大理寺卿合称为“九卿”。“九卿”分别理事,各自向皇帝负责。这表明()。a.中央机构实施分权与制衡原则,有鲜明的民主特色b.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废除丞相后,全国政务归于皇帝,中央集权加强d.六部的地位相对下降,内阁的地位明显上升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废除宰相后,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由此可知,b项正确。a、c两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9湖北武汉外校高一月考)明太祖在遗诏中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顾问国事,明太祖设立()。a.政事堂b.中朝c.殿阁大学士d.内阁答案:c 解析:政事堂是唐代和宋前期宰相合议问政的场所,所以a项不正确;中朝设于汉代,所以b项不正确;丞相被废除以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渐感力不从心,于是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所以c项符合题意;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所以d项不正确。4.(2019江苏镇江高一选考)黄宗羲在某书中曾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这些阁员()。a.实际行使宰相职责b.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求c.具有一定的决策权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 解析:由“黄宗羲”“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等分析可知,黄宗羲所描述的是明朝的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说法正确。a、c两项与阁员的职能不符,说法错误;d项对应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5.(2019北京海淀区合格性考试)从明成祖永乐年间开始,明朝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这说明内阁()。a.成为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c.已经变成六部的上属机构d.通过票拟掌握实际决策权答案:b 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所以a项错误;阁臣地位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b项正确,c、d两项错误。考点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6.(2019上海金山区高二合格考试)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雄厚的国力是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故a项正确。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b、c两项排除;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是郑和下西洋主观条件,不是最根本条件,d项排除。7.(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戚继光所作的诗句,其中,“但愿海波平”的意思是()。a.大海风平浪静b.希望渔船、商船能平安地行驶在大海上c.希望能扫除中国沿海一带倭寇的危害d.希望加强海防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内容。明朝中后期,由于海防松弛,东南地区倭寇猖獗,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地区抗击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两句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故选c项。8.(2019浙江舟山高一学考)16世纪中叶,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澳门居住权,进而霸占澳门的西方殖民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b解析:1535年,葡萄牙人向明朝官吏行贿,取得在澳门停靠码头的便利。1553年,葡人又贿赂广东官员,晾晒货物为由上岸搭棚暂住。可这一“暂住”就是464年。从此贿赂变成地租,从明代1572年一直缴到清代1849年为止,后干脆直接占有,宣布澳门为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但尽管如此,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直到1999年的胜利回归。故选b项。9.(2019作者改编)明朝时期沿海形势已经显露出统治危机,以下哪些国家侵略过我国台湾地区?()日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a.b.c.d.答案:c 解析: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频繁。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故选c项。考点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0.(2019河北衡水高一学考)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反抗朝廷统治,不会立刻将明王朝灭亡;b项1644年农民起义的主力,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末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统治被推翻;c项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d项是在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战胜李自成的军队之后,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故选b项。考点4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11.(2019江苏扬州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使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答案: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答案: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考点5郑和下西洋12.(2019浙江余姚中学高一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28年。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 800多人,分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 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麻林(肯尼亚马林迪)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 000吨,载重量7 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郑和下西洋不仅留下了文字记录,而且对航海路线作了详细描述,绘制了郑和航海图,对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都作了可靠记录,是中国第一部航海地图。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哥仑布(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摘编自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庞大;航海范围广,主要在亚洲及非洲沿海沿岸;造船技术先进;以政治目的为主。原因:明朝初期政局稳定、国力雄厚;手工业、商业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