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三十三森林含解析新人教版202012071120.doc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一册核心素养测评含解析打包45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1431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0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一册
核心
素养
测评
解析
打包
45
新人
- 资源描述:
-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一册核心素养测评含解析打包45套新人教版,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一册,核心,素养,测评,解析,打包,45,新人
- 内容简介:
-
森林建议用时:45分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1.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3.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第2题,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第3题,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2019惠州模拟)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46题。生物量植被带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计生物量(吨/公顷)98.251.610.13233.4997.872.080.05524.5597.412.450.14415.81-95.064.9420.864.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a.乔木b.灌木c.草本d.苔原5.植被带是()a.高山草甸带b.高山灌丛带c.山地针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6.推断导致植被带、生物量高于植被带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量c.土壤d.光照【解析】4选a,5选c,6选b。第4题,该海拔范围内除植被带外,乔木层生物量都在97%以上,占绝对优势,因而乔木物种优势最显著;灌木带只在植被带占优势,总体上不占优势;草本在各植被带中生物量皆低;表中没有苔原的信息。第5题,植被带中灌木占优势,因而是灌木带,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灌木带以下一般是山地针叶林带,再往下逐渐过渡到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灌木带以上是高山草甸带。第6题,一般来说,光、热、水条件越好,越有利于生物生长,越容易提高生物量;贡嘎山对夏季风的阻挡抬升,使得山腰降水比山顶和山麓丰富,提高了生物量;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植被带气温低于植被带;从表中信息无法看出土壤对生物量的影响,且植被带、均是乔木占优势,土壤差别不大。下图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洞庭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完成7、8题。7.图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泥沙沉积c.入湖水量d.结冰和融冰8.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洞庭湖湖底地势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b.1月份洞庭湖的流域面积比8月份小c.洞庭湖1月份湖水净化能力比8月份强d.洞庭湖1月份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大【解析】7选c,8选a。第7题,图示为不同月份洞庭湖面积变化,围湖造田和泥沙沉积都是长期的过程;8月面积较大,1月面积较小,与该地夏季降水多相符;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结冰和融冰量小。第8题,与8月份相比,1月份中部干涸,南部和北部有水,说明中部比南部和北部高;流域是集水区域,不会随水域面积变化;洞庭湖1月份湖水面积小,净化能力比8月份弱;1月份湖泊来水少,水流速度慢,湖水含沙量比8月份少。(2019山西联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2题。 1.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1选d,2选a。第1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速度,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是径流量不会增加。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植被以灌丛为主,缺乏森林,说明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少,与西北地区吻合;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相对湿润,都有森林分布。3.(2019四川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海湾、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滩里。下左图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近年来破坏严重。下右图为红树林根系图片。(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图示位于北部湾沿岸,该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河口,泥沙沉积形成深厚土壤,受海水作用土壤含盐,生长大量的红树林。第(2)题,植物特征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沿海土壤疏松,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展和扎根立足;沿海多风,为了扎根立足,红树林必须有发达的根系,扎入深厚松软的泥滩上才能有较好的抗风作用,抵御海浪侵袭;图中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大部分裸露出地表,沿海海潮涨落,被水淹没时可以有效进行呼吸作用,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第(3)题,红树林是植被,能起到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又位于湿地地区,也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线上,也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作用。第(4)题,保护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工程措施:建立防护林、保护区;技术措施: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更好地种植和保护红树林;管理措施:加强宣传、立法管理等。答案:(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2)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有效适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抵御海浪侵袭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同时,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3)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4)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2020双鸭山模拟)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co2的过程被称为土壤呼吸。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量时间变化。据此回答13题。 1.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排放的co2多于其他植被阶段,主要是因为红松阔叶林阶段()a.光合作用强b.生物种类多c.土壤温度高d.枯枝落叶多2.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a.土壤有机质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群落内光照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3.推断植被群落的逆向演替期间,最可能会出现()a.海平面上升b.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c.降低雪线高度d.水稻种植北界南移【解析】1选d,2选c,3选a。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与光合作用无关。生物种类与土壤呼吸量的大小关系不大。8月份,红松阔叶林树冠大,对阳光有阻挡作用,使得到达地表的能量较少,地温不高。红松阔叶林生长旺盛,枯枝落叶较多,土壤中生物残体分解旺盛,排放的co2量较大。第2题,图中显示,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到草本,土壤co2排放量有减小的趋势,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应该减小。如果植被覆盖率增加,则土壤中有机质补充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增加,分解有机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应增加,与图中信息不符。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高大树木逐渐减少,对阳光的阻挡作用减小,因此群落内光照增强。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明显有些生物逐渐消失。第3题,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说明当地的水分条件在变差,这与目前全球变暖有关,而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植被演替,植被覆盖率下降,蒸发加强,区域小气候会有所恶化。全球变暖,雪线高度可能上升。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可能使水稻种植北界北移。4.(2019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地势低洼,由于生境条件不同,该地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沼泽(下图)。每年610月,奥基乔比湖湖水溢出,并通过克拉莎草沼泽缓慢注入海洋。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的居民仅在出露水面的小块高地上耕作。甘蔗生长需年积温5 5008 500 ,需水量大,却怕涝。20世纪初,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4 000公顷的甘蔗,收获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为了种植甘蔗,当地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的甘蔗种植。(1)说明18世纪前克拉莎草沼泽地区种植业只出现在小块高地的原因。(2)分析与湖泊以北地区相比,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析甘蔗种植后,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和水质的变化特点及原因。(4)分析克拉莎草沼泽水量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扩张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对“小块”和“高地”进行充分解读。“小块”说明当地居民少,对土地需求少;“高地”主要是为了避免涝灾。第(2)题,农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气温、降水、光照等)、地形、水源、土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奥基乔比湖以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充足、低温冷害少(纬度低)、土壤肥沃(沼泽地)。第(3)题,解答本题需要首先明确水量的变化只有变大和变小两种情况,水质的变化只有变坏和变好两种情况。种植甘蔗之后,水量变小(因为甘蔗生长需要消耗水资源)、水质变差,因为种植甘蔗之后,受人类活动影响,会带来农药、化肥等污染物,同时水量少也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第(4)题,由材料可知,当地为了种植甘蔗,抽取沼泽水,并切断湖水与沼泽地的联系。此后,克拉莎草沼泽生境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红树林适生范围向陆地方向扩张。主要分析地下水、沼泽水与海水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