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09503_第1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09503_第2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09503_第3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09503_第4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095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性质:地质学基础是三年制师范专科学校地理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二)目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它属于六大自然科学之一的地球科学范畴。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学生钻研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树立热爱地球科学事业雄心斗志。 (三)授课对象:地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二、选修课程:无。三、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考试方式:考试。四、学时

2、数分配本大纲总学时为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6学时,实验教学为22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五、教学内容与学时(一)理论讲授绪论主要内容: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和任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地质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地质学的概念、内容、特点,研究的主要对象(地壳)和方法,以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和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要点:为什么要学习地质学,怎样学习地质学,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使学生全面了解地质学的概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业习题: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地质作用?它包括哪些

3、内容?4、如何研究和学习地质学?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章 矿物主要内容: 第一节 矿物的基本特征一、矿物的基本概念二、矿物形态三、矿物的化学成分四、矿物的物理性质第二节 矿物的分类和主要矿物一、矿物的分类和命名二、主要矿物简述重点难点:矿物的基本特征,矿物的概念、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的分类原则、命名和主要矿物的鉴定。如何区别晶质与非晶矿物,矿物形态(单形和聚形)的决定因素及各自的特点;化学分类依据,类质同象与同质多象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要点:如何运用物理性质鉴别矿物,以及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自然元素、硫化物、卤化物、氧化物及氢化物和含氧盐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重、成因、特点、理化性质及作用。

4、作业习题:1、什么是矿物?矿物与元素、岩石有何关系?2、晶质与非晶质矿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矿物集合体形态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4、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5、为什么必须特别重视掌握硅酸盐类矿物的鉴定?教学时数:8学时。第二章 岩 石主要内容:第一节 岩浆作用和岩浆岩一、岩浆、岩浆作用和岩浆岩的概念二、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质成分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和岩体产状四、岩浆岩的分类和主要岩浆岩第二节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一、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二、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和颜色三、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四、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第三节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一、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二、变质岩的特征三

5、、变质作用的类型和主要变质岩重点难点: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概念头、成因、结构、构造、理化性质、分类原则,观察鉴定方法及相互转化关系。掌握要点:三大岩的形成环境、作用类型、产出状态、物质成分、主要差别、鉴别方法以及常见岩石类型。作业习题: 1、什么是岩浆?岩浆、熔浆和熔岩有何差别?2、什么是鲍文反应系列?它有什么意义?3、比较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异同。4、如何区别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5、什么是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风化产物有哪几类?6、什么是层理构造?研究它有何意义?7、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8、什么是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有哪些/9、如

6、何区别三大岩?它们之间互相转化关系如何?教学时数:12学时。第三章 矿床主要内容:第一节 矿床的概念和分类一、矿床的基本概念二、成矿作用的概念和矿床的成因分类三、矿产的工业分类第二节 内生矿床一、岩浆矿床二、伟晶岩矿床三、气化热液矿床四、火山成因矿床第三节 外生矿床一、风化矿床二、沉积矿床三、可燃有机岩矿床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因矿床一、变质矿床二、多成因矿床重点难点:矿床的一些基本概念、成因机制、类型、形成条件、特点及时空分布等。掌握要点:内、外生和变质成矿作用及类型、环境因素、矿床特征及分布规律。作业习题:1、试比较矿床、矿体、矿石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什么是成矿作用?它有

7、哪些类型/3、试述煤的地质环境及我国的主要成煤期。4、简述石油的形成、运移与储集过程。5、变质与受变质矿床有何不同/教学时数:6学时。第四章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主要内容:第一节 构造运动一、构造运动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二、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三、研究构造运动的意义第二节 岩层产状和岩层的接触关系一、石变形二、岩层产状三、岩层的接触关系第三节 褶皱变动一、褶皱的基本形式和褶皱要素二、褶皱的主要类型三、褶皱变动的野外观察四、研究褶皱变动的意义第四节 断裂变动一、节理二、断层的概念和断层的几何要素三、断层的主要类型四、断层的野外观察五、研究断裂变动的意义重点难点:构造运动的力学成因机制、基本概念、类型、

8、研究方法、特点等。掌握要点: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岩石变形、岩层接触关系、褶皱和断裂成因分类、野外观察和研究意义。作业习题:1、什么是构造运动?它有哪些特点?2、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有何关系?3、为什么地下岩石比地表岩石容易发生塑性变形?4、岩层产状三要素是什么?5、如何区别背向斜?6、如何区别张节理和剪切节理?7、正、逆、平移断层是怎么形成的?8、有哪些原因可造成岩层的重复和缺失?教学时数:8学时。第五章 火山和地震主要内容:第一节 火山一、火山喷发现象和火山机构二、火山类型三、近代火山的地理分布第二节 地震一、地震的基本概念二、地震的成因类型三、地震的地理分布四、地震预报五、抗震防灾重点难点:

9、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机制、类型、概念、地理分布规律和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要点: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成因类型、地理分布规律。作业习题:1、火山是怎么形成的?火山锥有哪几种主要类型?2、世界活火山主要分布哪些地带?3、一次破坏性地震,在震中附近的房屋是怎么摇动的?为什么会如此摇动/4、根据震源深度、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类型?5、构造地震是怎么形成的/6、世界地震带的分布有何规律?我国为什么多地震?教学时数:4学时。第六章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槽地台学说一、地槽二、地台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一、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二、板块水平运动的证据三、板块的划分和边界类型四、板块运

10、动的驱动力问题五、板块构造与地质作用的关系重点难点: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发展规律、主导方向和驱动力以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学积作用、地震和矿产的分布特点等。掌握要点:地槽与地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板块构造运动的证据、板块边界类型、两种学说对大地构造运动的成因解释、以及与地质作用的关系。作业习题:1、 大地构造学说中的活动论与固定论的根本分岐是什么?2、地槽与地台有何不同/3、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4、各种类型的板块边界有什么主要特征?5、关于板块驱动力的假说有哪些?教学时数:6学时。第七章 地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地层层序的建立二、地层的

11、划分与对比三、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代表第二节 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的恢复一、沉积相和相分析的概念二、主要沉积相类型三、古地理图第三节 构造历史分析一、构造历史分析的依据二、构造阶段和大地构造单元重点难点:地层生成顺序及年代、古生物的演化与发展、古地理环境的变迁、各地区的构造发展史以及地史时期矿产的形成规律等。掌握要点: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岩石特征、化石内容、构造变动、岩相古地理分析。作业习题:1、什么地层、地层层序律和化石层序律?2、什么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它有哪些类型?3、海相与陆相主要区别是什么?4、如何研究地史时期的构造运动?教学时数:4学时。第八章 各代地史概况主要内容:第一

12、节 前古生代一、前古生代地史的划分二、前古生代大地构造的演化三、前古生代大气圈和水圈的演化四、前古生代生物的进化五、中国前古生代地史概况六、中国前古生代的重要矿产第二节 早古生代一、加里东运动和大地构造轮廓二、早古生代的古地理三、海生无脊椎地物时代四、中国古生代地史概况五、中国早古生代的重要矿产第三节 晚古生代一、海西运动和联合古陆的形成二、晚古生代地理概况三、陆生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大发展四、中国晚古生代地史概况五、中国晚古生代的重要矿产第四节 中生代一、太平洋运动和泛大陆解体二、中生代的古地理三、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四、中国中生代地史概况五、中国中生代的重要矿产第五节 新生代一、新生代地史

13、的划分二、喜马拉雅运动和现代大地构造轮廓的形成三、新生代的古地理四、被子植物、哺乳动物时代和为类的出现五、中国新生代地史概况六、中国新生代的重要矿产重点难点:地史中岩石圈、沉积环境、生物演化,以及矿产资源形成等。掌握要点:地史阶段划分、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生物进化、大气和水圈的演化等。作业习题:1、前古生代地史如何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2、古生代构造运动对大地构造发展有何影响?3、中生代大地构造运动发展主要特征是什么?4、新生代大地构造发展有什么特征?5、地史中生物进化分哪几个阶段?教学时数:4学时第九章 地质图的阅读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质图的一般知识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二、

14、地质图常用符号第二节 各种构造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一、各种产状岩层在地质图的表现特征二、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三、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四、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五、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第三节 地质图的综合分析一、根据地形地质图绘制地质剖面图二、编制区域综合地层柱状图三、综合分析地质图重点难点:地质图概念及类型、各种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和编制。掌握要点:地质图的基本概念、常用符号、使用方法、剖面图和柱状图编制。作业习题:1、什么是地质图、剖面图和柱状图?2、如何用“V”字形法则判断倾斜岩层的产状?3、地层接触关系、褶皱和断层在地质图的表现有什么特征/4、如何进行综合分析地质图?

15、教学时数:2学时。(二)实习与见习实习一 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一、目的要求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2、 初步学习鉴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并掌握系统描述矿物标本的一般方法,为以后鉴定矿物打下基础。二、课前准备1、预习:矿物的概念,矿物的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矿物的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的其他性质。2、用具:条痕板、小刀、摩氏硬度计、放大镜、手磁铁、稀盐酸,报告纸等。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与描述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矿物标本,矿物一概而论、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以眼睛观察为主,其他矿物性质除详细观察外,按指定的方法进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观察和描述4

16、块矿物并写出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石英、长石(正长石和斜长石)、云母、橄榄石、角闪石、辉石、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高岭土、石榴子石、方铅矿等的鉴定。五、实习报告观察并系统描述4块常见矿物。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二 硅酸盐矿物的观察和鉴定一、目的要求1、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并进行详细观察和系统描述。2、掌握硅酸盐类主要矿物的特征,为今后鉴定岩石打下基础。二、课前准备:1、预习:肉眼鉴定矿物的步骤,硅酸盐主要矿物特征。2、用具:同实习一。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特征和肉眼鉴定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和描述重点掌握的矿物,并一般地观察非重点矿物。最后

17、,由学生独立鉴定4块硅酸盐矿物。 四、实习内容1、观察下列矿物,对要求重点掌握的矿物作记录:橄榄石、石榴子石、滑石、蛇纹石、红柱石、黄玉、绿帘石、绿柱石、电气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正长石、斜长石、石棉、云母、绿泥石、高岭石。2、鉴定4块未标名的硅酸盐矿物。五、实习报告1、系统描述黑云母、普通辉石、正长石和斜长石5种矿物特征。2、鉴定和描述4种未标名的硅酸盐矿物。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三 非硅酸盐类矿物的观察和鉴定一、目的要求1、比较熟练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方法。2、掌握非硅酸盐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并能把重点掌握的各种矿物与此类似的其他矿物区别开来。二、课前准备1、预习:肉眼鉴定矿物的步骤。

18、非硅酸盐类矿物特征。2、用具:同实习一。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各大类非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学生详细观察、比较各种非硅酸盐矿物特征,对重点掌握的矿物反复观察,熟练掌握并作记录。最后,由学生独立鉴定4种非硅酸盐类矿物。四、实习内容1、自然元素:石墨2、硫化物:方铅矿、闪辉石、辉铜矿、辉铅矿、雄黄和雌黄、黄铢砂、辉锑嗾、斑铜矿。3、卤化物:氟石、钾盐。4、氧化物和氢化物:石英、赤铁矿、磁铁矿和褐铁矿。5、含氧盐类: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五、实习报告1、描述闪辉矿、赤铁矿、氟石、白云石4种矿物特征。2、鉴定并描述4种未标名的非硅酸盐类矿物。六、教学时数:2学时。 实习四 岩浆岩的观察秘

19、鉴定一、目的要求1、学习鉴定和描述岩浆岩标本的步骤和方法。2、熟悉岩浆岩的结构、构造并能解释其成因。3、掌握观察的岩浆岩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肉眼鉴定二、课前准备1、预习:岩浆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主要岩浆岩的特征。2、用具:条痕板、小刀、放大镜、手磁针和报告纸告等。三、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鉴定岩浆岩手标本的步骤和方法。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岩浆岩手标本。最后,由学生鉴定3 块岩浆岩手标本并撰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超基性岩:橄榄岩、辉岩基性岩: 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 闪长岩、闪长珍岩、安山岩酸性岩: 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火山玻璃岩:黑曜岩、浮岩脉岩: 伟晶

20、岩、细晶岩、煌斑岩五、实习报告1、描述花岗岩、流纹岩、闪长珍岩和玄武岩的特征2、鉴定并描述3块未标名的岩浆岩手标本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五 沉积岩的观察和鉴定一、目的要求1、变识沉积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2、掌握 沉积岩手标本的观察和描述方法。3、学习沉积岩的肉眼鉴定和命名方法。4、能够根据沉积岩的特征初步分析其成因。二、课前准备1、预习:沉积岩的结构、构造。主要沉积岩的特征。2、用具:条痕板、小刀、放大镜、稀盐酸和报告纸等。三、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鉴定沉积岩手标本的步骤和方法。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岩浆岩手标本。最后,由学生鉴定3 块岩浆岩手标本并撰写实习报告

21、。四、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桔柑和构造:角砾状、砾状、砂质、粉砂质、泥质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各种类型层理、结核、以及波痕、干裂、晶体假象和晶体印痕等层面构造2、主要沉积岩:角砾岩、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黄土、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粘土、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硅质岩和磷块央。五、实习报告1、描述岩屑砂岩、凝灰岩、页岩、石灰岩等4 种沉积岩手标本的特征。2、鉴定3 块未标名的沉积岩手标本。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六 变质岩的观察和鉴定一、目的要求1、认识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2、掌握变质岩的观察、鉴定和描述方法3、能够区别三大岩并牢固掌握三大岩石中主要的特征二、课前准备

22、1、预习:变质作用及其类型。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主要变质岩特征。2、用具:同实习五。三、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先,由教师讲解肉眼观察、鉴定变质岩手标本的步骤和方法。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岩浆岩手标本。最后,由学生鉴定3 块岩浆岩手标本并撰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1、主要变质岩:构告角砾岩、摩棱岩、蛇纹岩、云英岩、大理岩、角岩、矽卡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和混合岩。2、比较三大岩的主要特征。五、实习报告1、描述云母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矽卡岩等4 种变颀岩手标本特征。2、鉴定2 种未标名的变质岩标本。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七 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和水平岩层倾斜岩地质图的判

23、读一、目的要求1、明确地质图的根念、作用和了解地质图的内容及各种常用符号。2、学会在地质图上认识岩层接触关系的方法。二、课前准备1、复习和预习:第七章沉积相的概念。第四章岩层的接触。第九章地质图的一般知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用具:示教用的地质图一幅,南涧镇地形地质图,红色铅笔,报告纸。三、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先由教师讲解。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南涧镇地形地质图。最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1、地质图的一般知识(用地教地质图讲解)。2、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层接触关系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3、用红色铅笔在南涧镇地形地质图上绘出的整全征。4、分析图并撰写实习报告。

24、五、实习报告南涧镇地形地质图的判读:1、图区的地形特征。2、地层分布情况。3、本区地层层序以及水平地层的厚度。4、七区倾斜岩层的倾向。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八 褶皱构造地质图的判读一、目的要求1、学会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2、能够在地形地质图上分析褶皱的形态类型并判读其形成时代。3、掌握编绘地质剖面图的方法和技能。二、课前准备1、复习和预习:第四章褶皱变动。第九章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根据地形地质图绘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2、用具:暮云岭地形图,铅笔,红色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坐标尺,橡皮和报告纸等。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绘制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

25、然后,由学生按上述步骤和方法绘制地质剖面图,分析图的构造特征并撰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1、褶皱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褶皱形成时代的判读;3、绘制地质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4、根据上述步骤和方法绘制剖面图。5、判读图的构造特征并撰写实习报告。五、实习报告暮云岭地形地质图的判读。1、图区的地形特征;2、地层与不整合线的分布特点;3、剖面线上背斜,向斜,正常地形,倒置地形的分布位置;4、表岩顶附近褶皱类型分析;5、褶皱的形成时代。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九 断层构造地质图的判读一、目的要求1、学会在地质图上识别思层存在的标准。2、掌握在地质图上判定断层立状,类型和形成时代的方面军法;3、练习断

26、层的描述方法。二、课前准备1、复习和预习:第四章思裂变动;第九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用具:星岗地区地开地质图,绘图用具同实习八。三、实习步骤和方法先由教师讲解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绘制剖面图的步骤和方法。然后,由学生按上述步骤和方法绘制地质剖面图,分析图的构造特征并撰写实习报告。四、实习内容1、断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2、判断断层立状,两盘的相对位移和断层类型。3、判读图的构造特征:首先在图上用规定符号标出不整合线,背斜轴和断层线,然后按实习报告要求进行分析并撰写实习报告。五、实习报告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判1、图区地形特点。2、本区岩层立状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分布规律。3、石家、松林附近的褶皱类型及其形成时代。4、F1、F2、F3和F4断层类型。5、F1、F4的断层时代。6、描述断层F4。六、教学时数:2学时。实习十 地质图的综合分析一、目的要求1、学会编制区域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方法。2、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图的方法,学习编写综合读图报告。3、初步阅读本校野外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