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加抗血管生成_第1页
化疗加抗血管生成_第2页
化疗加抗血管生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振奋、疑问与期待 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机制、最佳方案及疗效评价初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     李凯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发展    100多年前,戈德曼(Goldman)观察到血管围绕肿瘤生成的现象。1971年,福克曼(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形成。20世纪80年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并有学者发现了内源性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    近 年

2、来的研究表明,肿瘤也可分泌血管生成负性调节(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等。研究还发现,血管生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沿着血管排列的血管内皮细胞增 殖的过程。该过程受血管生成正性调节(促进)因子与血管生成负性调节(抑制)因子的严密调控,这种调控也被称为“血管生成开关”(angiogenic switch)。血管生成正性调节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因子有血管生长抑素(angiostatin)、内皮生长抑素(endostatin)和凝血栓蛋白-1(TSP-1)等。血管生成始于 诸多促血管生成因子和

3、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平衡被打破。“血管生成开关开启”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关键事件,通过遏制此步骤,可使肿瘤处于休眠状态。    近 年来,基于福克曼的理论开发出了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包括:靶向VEGF通路药物如:贝伐单抗、范得它尼(ZD6474)、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剂(如Marimastat、TIMP、Prinomastat),黏附分子抑制剂(如Vitaxin、EMD121974),内皮细 胞抑制剂(如内皮生长抑素、血管生长抑素、Tumostatin、 TNP-470、Thalidomide)以及信号传导抑制剂(TKI、PKC-抑制

4、剂),COX-2抑制剂等。这些已上市和正在研发中的抗血管生成药 物,许多已显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带来的振奋与疑问    振奋 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1+1>2!根据“血管正常化理 论”,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该用于化疗之前,以便发挥其为化疗增敏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先用化疗有效减低肿瘤负荷后再给予抗血管生成药物,似乎能更有效地压制 较低水平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要确定最佳用药次序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    预测和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效的

5、探索    抗 血管生成治疗的作用并非是肿瘤迅速缩小,而是使之长期稳定。故评价细胞毒药物疗效的WHO标准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不一定适用。预测和评 价抗血管生成的疗效,在临床工作中一直是个问题。目前的方法包括形态学检测、影像学检测和生物标志物检测。许多方法繁杂,影响因素多,不适合临床应用。我 们进行的一些探索性研究,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抗血管生成治疗后 肺肿瘤空洞现象及其意义    我们总结了天 津肿瘤医院57例经化疗和(或)抗血管生成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病

6、灶中的空洞情况。2个周期治疗后的强化CT检查显示,28例经NP化疗者中未出现病灶内空 洞;29例经恩度联合化疗者中,5例(均为非鳞癌)肿瘤中出现空洞。空洞壁较薄,偏心者少,形态与癌性空洞报道不符。这个结果提示,肺部肿瘤出现空洞可能 是抗血管生成治疗后一个较为独特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关于空洞现象,国外也有类似相关报道。    CT灌注成像在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众 多研究表明,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截然不同。其通透性增加(是正常血管的8倍),血流阻力加大,从而血流速度较正常组织血管减低,瘤内压力增高。19

7、79 年,阿克塞尔(Axel)率先倡导了CT功能成像。1991年,迈尔斯(Miles)等首次报道了CT灌注成像。它是指对某一器官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 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不断的扫描,以获取时间-密度曲线。然后利用数学模型,根据该曲线测量出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进行图像重组,从而获得血流灌注图及 血流容积图。    抗血管生成治疗后,可使肿瘤内血流发生改变,血流量及血管通透面积呈抑制状态。停止治疗一段时间后,血流量及血管通透面积增加。CT灌注功能成像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    外周血活

8、化内皮细胞检测的价值    联 合检测外周血中的肿瘤和活化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有病例显示,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Y21-1)、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标志物在恩度治疗前后均正常,但外周血活化内皮细胞(activated CEC)水平在治疗2个周期后短暂上升,4个周期后显著下降,5个周期后稳定(见图2)。提示通过检测CEC,结合CEA或CY21-1,可能有助于评估 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患者预后。    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我们期待着     1. 期待建立准确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标准和体系:由于抗血管生成治疗往往不能使瘤体迅速缩小,而是使之生长停滞或减慢,未来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是什么?未来的评价标准最可能是结合了诸种标志物和征象的综合体系。    2. 期待确定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最佳剂量和时间:此类药物一般需长期用药,但如何确定最小有效剂量?给药方式?药物剂型?    3.期待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的最佳用药顺序和方案:是应该在化疗后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