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随堂练习(word版含部分解析)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随堂练习(word版含部分解析)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随堂练习(word版含部分解析)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随堂练习(word版含部分解析)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随堂练习(word版含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一、单项选择题(共17小题;共85分)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 B.植物 C.病毒 D.真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对应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做出反应 D.生长、发育、繁殖3.寒假中,小明玩了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他把其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乌龟、仓鼠、青蛙归为一类,蜗牛、蜜蜂、蚂蚁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A.生物的生活环境 B.生物的形态结构 C.生物的数量多少 D.生物的繁殖方式4.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A.调査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探究法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蛇 B.蛇毒 C.珊瑚 D.钟乳石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7.如图为蒙古栎叶龄增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该图结果可以推测

A.叶片中细胞的生长主要在40∼160 B.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而降低 C.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植物呼吸作用 D.120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8.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下来,带回家研究 B.小勇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勇将其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没有记录9.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后,向阳花木早逢春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0.下列关于生物生活的“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活的空间 B.家养动物不需要环境 C.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D.包括生存空间及各种影响因素11.若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的方法是

A.多方面查阅资料 B.听别的同学介绍 C.在实验室观察标本 D.亲自进行野外调查12.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

A.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因素 B.田野中的蛙、蛇等别的种类的动物 C.A和B的总和 D.A和B的总和以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13.下列例子与对应的生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每时每刻都在吸气和呼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B.变黄的树叶能从树上脱落,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C.“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4.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对调查的对象要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15.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关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在调查过程中不必作记录 D.对调查结果还需用数学方法统计16.同学们在完成校园植物的调查活动中做了下列工作,其正确顺序应为

①撰写调查报告 ②完成调查并记录 ③确定调查方法和路线 ④设计调查记录表 ⑤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 ⑥分析和统计调查结果 A.③⑤④②⑥① B.⑤④③⑥②① C.④③⑤②⑥① D.⑤③④②⑥①17.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呈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15分)18.请将下列常见的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连接起来: ①19.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叶脉的输导功能。 20.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A答案第一部分1.C2.D【解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B【解析】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如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这也是在动物分类中常用的分类依据。蜗牛、蜜蜂、蚂蚁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乌龟、仓鼠、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寒假中,小明玩了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他把其中经常出现的动物乌龟、仓鼠、青蛙归为一类,蜗牛、蜜蜂、蚂蚁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4.A【解析】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5.A6.C7.D【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叶片中细胞的生长主要在40∼120天,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减少而降低,B错误;叶绿素含量提高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C错误;120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D正确。8.B【解析】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B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C错误。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D错误。9.A【解析】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思是:院子围墙的角落里,有数枝梅花,傲视寒冷,欺凌寒冷,根本不把寒冷放在眼里,独自在那里开花绽放,任性,精彩,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这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D11.D【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就是亲自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听别人介绍和观察标本都只是间接了解,故选D。12.D【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影响蝗虫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和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以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故D符合题意。13.D【解析】A、人每时每刻都在吸气和呼气,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正确;B、变黄的树叶能从树上脱落,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正确;C、“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正确;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反应出生物的繁殖特征,错误。故选:D。14.C【解析】A、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我国定期的人口普查是调查,故A正确;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森林,按规定的目的,通过测量、测树、遥感及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系统地收集、处理森林资源的有关信息和过程;我国每五年进行的一次森林资源清查也是调查,故B正确;C、当调查的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个调查,可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故C错误;D、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否则就失去了调查的意义,故D正确。15.C16.D【解析】调查法的步骤: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选择调查方式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撰写调查报告。故选D。17.C第二部分18.【解析】①“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明生物能生长;②“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