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1页
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2页
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3页
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4页
200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10篇)(含答案与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注]

①审:明白,清楚。

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⑴

能变易新声

变换⑵

会幸苑中

正好,恰好⑶

乐工等罗列上前

排列,排成行列⑷

卒不赦程

终于2.下列加点的词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A.得幸于武宗

不得永奉陛下B.

必为奇巧声动上

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

会幸苑中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

以是为恨

3.翻译下面的句子。(1)他工辈以罗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其他的乐工们认为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双,想利用这个理由使皇上改变主意。(2)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和法律。4.用文中语句填空。

罗程“果以眦睚杀人”的原因是“恃恩自恣”,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惜程艺天下第一(或:以程艺天下无双)”,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示例: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人才虽能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参考译文】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一天,罗程果然因为瞪眼一类小小的怨仇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赶出宫廷,押赴他到京城衙门依法处治。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2002年安徽省初中语文竞赛试题)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gòu):责骂。⑥胡:为什么。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喜爱(欢))(2)使侄录之

(叫、让

)(3)侄罔然而止

迷惑(迷惑的样子)(迷惑而无所得)(4)执所书问曰

(拿,持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代词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1)皆讥笑之

(他

)(2)诟其侄曰

(他的)(3)汝胡不早问

(你)(4)致余忘之

(我)3.翻译下列句子:(1)此何字也?这是什么字(呢)?(2)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答:

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___原因:①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②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参考译文】张丞相喜欢草书但写不工整。当时的人们都讥笑他。丞相还是像原来那个样子,不变常态。有一天,丞相得到佳句,拿起笔很快记了下来,犹如龙蛇在纸上飞动。让侄子抄录它,到了笔法怪诞的地方,侄子迷惑而停止了,拿起纸问丞相:“这是什么字?”丞相仔细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责骂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了!”(2002年福建厦门市中考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分)画线句子中的"此"是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怎么能够因为情况危急就抛下他不管呢?(2)"贼追至"。(3)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是"患难见真心",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参考译文】【甲】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2002广东)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者臣来臣:我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C.我欲之楚之:往,去D.吾用多用:用处24.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为现代汉语。(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3、D(“用”是“物资”、“财物”之意)24、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字扣0.5分)25、(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季梁前往见大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北方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走啊?”他说:‘因为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不错,但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可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路费再多,但这也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路。”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罢了!”(2002广东湛江)《礼论》(节选)

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注: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如:制定“礼”的缘由。又如“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参考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002湖北武汉)熟读精思(节选)朱熹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①[详缓]仔细从容。

②[子]通“仔”。下同。

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④[漫浪]随随便便。

⑤[急]要紧。1.给“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注上拼音。Xiàn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予、吾、我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眼、口(顺序不可颠倒4.写出“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句话的大意。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参考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不集中,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2002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1.依据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各组一个成语。①虽护前者不能讳也

讳莫如深

讳疾忌医

直言不讳

供认不讳②各是其所是

独行其是

各行其是

自行其是

是古非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双方互相讥笑,没完没了,简直连观看下棋的人都不如了3.作者说:“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看的?请举出具体事例说说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意见。【参考译文】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2002山东济南)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惇、京、卞②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1.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而前陈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一钱不直

直,同“值”。

(2)后世见者必宝之

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3.翻译下面句子。(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没有不是这样。(2002年山东潍坊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蜘蛛与蛇薛福成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注: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gǔ:)吸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齐师败绩

③果腹而去

④如是者三四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

登轼而望之

而势稍不及B战于长勺

苛政猛于虎也C蜘蛛乃盬其脑

今乃掉尾而斗D以首俯地以尾击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①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②将鼓之

③欲穷其林

④殚其地之出

⑤我将东徙

⑥温故而知新(A)①④(B)①②(C)②⑤(D)③⑥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B(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①(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彼竭我盈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意稍倦,以首俯地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②(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参考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