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1页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3页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4页
第21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整理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原因①是根本原因在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②日益不满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了催化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的⑤助长了⑥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⑦的过程亚洲战场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⑧,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地位中华民族结成⑩,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以“⑪”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败降,英国继续抵抗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⑫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日本挑起⑬,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⑭》,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影响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⑮。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⑯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⑰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整理并理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①”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审判战犯,肃清②。(2)托管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成立③评价(1)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④的渴望。(2)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⑤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3)历史影响: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⑥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注意: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协调关系调整了⑦的关系⑧的暂时妥协国际格局以⑨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以⑩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建立基础⑪的掠夺⑫的妥协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相同(1)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都是根据一系列⑬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3)都是⑭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联合国概况⑮年10月24日成立,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宗旨⑯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⑰”原则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⑱,史事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谁挑起了一战:协约国?同盟国?一、问题缘起《凡尔赛条约》第231条将德国及其盟国认定为一战的唯一责任方,引发了学界对一战战争责任的讨论。二、几种观点最初,学界一般认为背负战责的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英国、俄国。20世纪20—50年代,“罪责皆有说”及“无责任主体论”相继产生,前者认为罪责应由各参战大国共同承担,后者认为参战国高层并无一人意图发动战争。20世纪60年代,以费舍尔为代表的左翼学者重提“罪在德国论”,他将两次世界大战联系到一起,认为它们都是德国为夺取世界霸权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同盟体系的建立加剧了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全面恶化和战争的爆发。三、部分史料史料1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指出:“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史料2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英国553.9亿法国296235万德国101307万比利时11500万葡萄牙8968万荷兰83741万意大利4139万史料3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史料4德皇威廉二世曾这样阐述其“世界政策”:“德国要推行的世界政策将为商船船队和海军的发展所支持,德国的未来是在海上的,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袁明《国际关系史》选取史料,对应说明下表中的观点。观点史料说明“四国罪责说”“罪责皆有说”“罪在德国论”史事分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表所示:时间美国外交政策1935—1937年《中立法案》规定了强制武器禁运条款,并对任何军事冲突中的侵略者和受害者一视同仁,授权总统可以警告美国公民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风险自负1939年9月罗斯福请求国会修改《中立法案》,最终放弃武器禁运条款,交战国可以以“现款自运”的方式购买武器1940年1940年12月,英国已经破产,罗斯福提出实行租借法,允许政府向任何“对美国防卫至关重要”的国家销售或租借武器,《租借法案》获得了国会的批准,1941年生效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强调: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军事的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以对抗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成员国及其附从国家;保证相互合作,不与敌国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美]布林克利《美国史》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前后产生的影响。情境探究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图所示:1919年出版的漫画《吞下苦果》(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蕴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2)围绕二战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历史写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雅尔塔会议结束前后,产生了许多以此为题材的漫画作品,以下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幅漫画。注: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注: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病床有欧洲地图的桌前,就德国东部与波上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对“生病”的兰等东欧地区的版图正在进行一场拼地球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图游戏。结合所学知识,对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活动1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③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④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⑤绥靖政策;⑥法西斯国家;⑦全球战争;⑧九一八事变;⑨全民族抗战;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⑪闪击战;⑫主战场;⑬太平洋战争;⑭联合国家宣言;⑮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⑯军事和政治;⑰美苏。活动2①雅尔塔体系;②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③联合国;④和平与安全;⑤强权政治;⑥美苏两极格局;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⑧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⑨欧洲;⑩美苏;⑪战胜国对战败国;⑫两个战胜国之间;⑬国际会议;⑭大国意志;⑮1945;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⑰大国一致;⑱可操作性。活动3观点史料说明“四国罪责说”史料1、4英德矛盾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罪责皆有说”史料1、2、3、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在全球抢占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罪在德国论”史料4德国希望凭借实力争夺世界霸权活动4(1)变化:从中立到结盟。历史背景:二战爆发后,国际局势紧张;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加入二战。(2)变化前影响:助长了侵略者气焰,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变化后影响: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战后美国的影响力。活动5(1)历史背景: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历史内容: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寓意: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条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2)示例:主题: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构思: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卡其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天空聚集起阴云。说明: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主要参加者有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法西斯的步伐,对战后世界特别是欧洲作出安排。用三件放在座椅上的衣物代表着“三巨头”,并暗示讨论激烈;“V”形表示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结局光明;窗外天空的阴云预示着“冷战”的隐忧。雅尔塔会议既给人们带来了胜利光明,也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活动6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为建立战后和平秩序,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材料中的两幅漫画发表于雅尔塔会议结束前后,反映出大国主导下重建国际秩序的场景。漫画《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病床上“受伤的地球”寓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