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课程论 新.ppt_第1页
2 课程论 新.ppt_第2页
2 课程论 新.ppt_第3页
2 课程论 新.ppt_第4页
2 课程论 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周口师范学院 政法系 宋慧敏 2011-09,2020/8/8,主讲 宋慧敏,2,第一节 思 想 政 治 学 科 的 课 程 设 置,第二节 思 想 政 治 学 科 的 课 程 标 准,第三节 思 想 政 治 学 科 的 教 学 目 标,第四节 思 想 政 治 学 科 的 教 材,第二章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2020/8/8,主讲 宋慧敏,3,第一节 课程的涵义及简介,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及涵义,课 程,来 源,跑马道,原 意,教学研究,学业进程,教学进程,或,现代汉语,教学科目或进程,我们认为,中介和手段,规划和设计,实现教育目的的,教学目标、科目、内容范围、程序、活动分

2、量标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有教育意义,希腊文,文化和经验,二、几种课程观,1 课程即教学科目 把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这种课程观,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即教育进程安排,课程内容的来源主要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教育的任务就是把经过选择并系统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其实质是从知识本身出发,强调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掌握在学生手中“教程”的规定内容。 此观点只关注教学科目,却忽视了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思维、个性发展等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课程资源。,2020/8/8,主讲 宋慧敏,4,二、几种课程观,2 课程即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一些学者认为:课程要把重点

3、从手段转向目的,因而教育、教学目标的选择和制定成为核心任务。持这种课程观的主要有博比特、泰勒、加涅等人。 这种课程观强调教育的目的性,可操作性强,对课程理论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预先计划行性而缺乏灵活性,不易照顾到变化了的教育环境及客观要求,同时,也容易忽视非预期的学习结果。,二、几种课程观,3 课程即计划 课程即“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这一计划包含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等,甚至把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都组合到一起去了。 此观点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麦克唐纳、比彻姆、斯坦豪斯等。我国学者也有认为课程是指一定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 此观点强

4、调了课程的计划性、目的性,而且也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组合到一起,力图对课程本身有一个全面的说明。但对课程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的理解上会出现异议和偏差。,二、几种课程观,4 课程即“经验” 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即学习经验,是针对学生所学的东西而言的。经验是学生在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思考中形成的,是其真正体验到的意义。此观点强调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求和个性,重视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教育环境的设计与组织,兼顾课程过程与结果、预期的与未预期的经验。把教学的出发点放在了学生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从“物”到“人”的转变。 但此课程观在实际活动中带来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内容的不系统性和评价标准的不确定

5、性。把课程变得宽泛而很难把握了。,2020/8/8,主讲 宋慧敏,8,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一、课 程 标 准 的 涵 义,课程标准是按门类制定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涵义,由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关于教学目标、内容 、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与规范,具有法规性质,二、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的原因,1.是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 1996年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七条标准:第一,积

6、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第二,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第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第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第六,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第七,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为此,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我们也必须以创新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是教育改革

7、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的宗旨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宗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追求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作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文中,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学习确立为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这种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对处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中国教育也产生了积极影响。,3.是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与教育规律的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存在 “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

8、、选拔的功能;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等。 另外,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同时,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忽视了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也忽视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4.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理选择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受教学大纲注重知识传授思想的影响,教与学相结合的双边教学活动,往往变成了以教材、教师、教案为中心的单边教学活动,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情和兴趣。学生关心的事,不是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教师不会教;学生想动手做的事,不是教学大纲要考试的内容,教师和家长都反对做。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兴趣、好奇、经验等愉悦体验被忽视

9、了,不少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当成了痛苦的经历。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课程标准,不仅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也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三、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教学大纲: 1.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旧情况 2.只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3.较多地关注教师的教 4.“刚性”过强,对教学工作实行具体直接的指导,课程标准: 1.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是共同的、统一的“最低标准” 2.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3.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4.只提出指导性建议,四、新课程标准的性质及特点:,(一

10、)性质 1.可评估性 2.可完成性 3.具可伸缩性 4.严肃性和正统性 5.生成性,(二)特点: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2.突破了学科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3.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善学习方式 4.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五、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构成,一、前言 1.课程性质 2.课程基本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2.分类目标,三、内容标准 1.必修课程 2.选修课程 四、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教科书编写建议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2020/8/8,主讲 宋慧

11、敏,16,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开发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在当前的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人们一般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实际上,所有教育目的都要通过课程与教学才能实现,教育目的的性质与要求必须内化到课程与教学目标中去,使课程和教学目标本身成为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几个概念:,1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 3教育目标:,1教育方针: (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 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

12、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的制定者都是国家或政党,它与教育目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特性: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被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规定了我国未来教育的性质、方向、途径、目标及其规格。,2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

13、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在本质上体现的是反映社会的意志和客观要求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是教育宏观的、长远的的目标,一般是以指令性形式表现出来的。 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是不同性质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这种教育目标具有阶段性和专

14、业性质,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方向和内容,教育目标决定教学目标的方向和内容,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系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学段教学目标(初中、高中) 年段教学目标(一、二、三年级) 单元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课时),2020/8/8,主讲 宋慧敏,23,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含义和特点,教学目标 的含义,教师教的目标 学生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结 果在主观上 的一种期望,学生知识/能力/ 品德等要求是 可达到和测量,教学目标 的特点,1.方向性,2.指向性

15、,3.整体性,4.超越性,5.主导性,2020/8/8,主讲 宋慧敏,24,二、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功能、分类、内容,教学目标 的功能,标准功 能,导向功 能,激励功 能,教学目标的分类与内容,1. 知 识 目 标,2. 思 想 品 德 目 标,3. 能 力 目 标,4. 情 意 目 标,2020/8/8,主讲 宋慧敏,25,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观: 人们理解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即是教材的全部。 所谓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而不是教材的全部。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

16、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教材即包括以教科书为主的图书教材,又包括视听教材、电教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绝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2020/8/8,主讲 宋慧敏,26,级别,内容,类别,初 中 教 材,一 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主要是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课),初 中 新 课 程 教 材,高 中 教 材,主要对学生进行 有关的法律常识 的教育(十六课),主要对学生进行 社会发展基本常 识的教育(五课),主要对学生进行 心理品质、道德 情操和思想方法 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法制 教育,主要是

17、对学生进 行社会发展常识 和我国基本国情 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 行经济与生活、 政治与生活常识 的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 文化与生活、生 活与哲学常识教 育,选修课,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结构:,2020/8/8,主讲 宋慧敏,29,1.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2.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4.确定联系实际的内容,1.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补充教材内容,2.要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参考文献: 1张志建:中学思想政治课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3教育年鉴 4张志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黄甫全,王本路: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思考与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