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会沟通 (2)_第1页
第三节 学会沟通 (2)_第2页
第三节 学会沟通 (2)_第3页
第三节 学会沟通 (2)_第4页
第三节 学会沟通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际语境下批判性思维写作 之 引证法训练,开讲人:陈俊忠,【学习目标】,1.了解交际语境和批判性思维写作的内涵。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交际语境式写作方式学习批判性思维创作的引证法说理。 3.结合探究成果,拓展思维,完善思路,投入激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知识点拨,一、概念: 1.交际语境:围绕话题、模拟情境用以激活思维的质疑式辩论式的对话形式。树立对手意识、论辩意识。 2.批判性思维:是质疑、求证和判断的思维过程。基于公正与事实,非感性与传闻。 3.引证法:即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知识点拨,二、批判性思维写作的意义

2、与技法 1.批判性思维写作的意义 是反思,非粉饰;是说服,非打倒 不仅是否定,更是建设与创新 2.批判性思维写作的技法 对其事实(表象)的解读与评估 对其真相的猜想与推断 对其本质的探究与归类,知识点拨,三、理由分析中的引证法运用 引证法的运用: 从关键词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哲理性 格言警句,来论证自己观点(态度)的 合理性。 四、训练方式交际语境式,训练任务,【材料链接:新闻素材一则】 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举 办“感恩教育”的活动,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 做出跪拜礼。引发广泛争议。有些人指责其为 “封建残渣”“煽情式表演”。校方声明称, 选择跪拜礼既是教育创新,又是弘扬中华优秀

3、 传统文化。 任务: 你对【材料链接】中争议的事件怎么看?请采用引证法阐述理由。,阐述观点理由的思路,思路: 话题关键词的解说+引用论证 要求: 1.关键词解说要配合态度显示褒贬色彩 2.格言对理由阐述有效 3.引言后的论证要架构格言与材料的内容 4.论证内容将表态的理由表述到位,小组交锋,第一组: 向父母行跪拜礼惹了谁? 跪拜礼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古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之说,意思是,羔羊用跪的方式吮吸母乳,乌鸦能为年老的父母寻找食物。可见向父母跪拜自古就是孝的表达方式。校方安排跪拜礼活动,是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体验)孝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虽是封建文化的

4、一部分,但并不是封建残渣。 请第二组质疑!,小组交锋,第六组: 跪拜礼不可取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由晚辈对长辈进行的一种封建落后的礼仪。英国谚语说:“虚伪,鼓励我们把自己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责难。”该校重拾跪拜礼,将这一煽情式表演说成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真是让人反感。文明在进步,我们应该分清何为罪恶,何为美德,而不是硬将罪恶伪装成美德,来躲避世人指责。如今将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所反对的腐朽文化拿来宣扬,真是不可理喻。 请第四组质疑!,小组交锋 ,第五组: 对父母行跪拜礼何错之有? 跪拜礼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有着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校方要求学生向父母行跪拜礼,其实是孝的一

5、种表现(在弘扬孝道)。英国的莎士比亚说过:“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你如果不懂得孝顺父母,那么你比丑恶的海怪还丑,还可怕。跪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何在如今便不可行?且这是对父母的跪拜礼,而非他人,这又有何不可? 请第三组质疑!,小组交锋,第七组: 莫把跪拜礼活动当作感恩教育 跪拜礼是中国古代礼仪,是封建陋习,早在辛亥革命后就已经被废除。它是旧时代的劣质产物。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将陋习当作感恩方式,怎么能使学生的灵魂健康呢?难道两千多名学生这一跪,就都变成了大孝子了?沁阳一中校方将其夸大,说什么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际是大搞形式主义。运用(重拾)过

6、去的东西,怎么能说是创新呢? 请第八组质疑!,小结:改进事项,1.说理过程要盯紧材料各种形成逻辑关联的关键词 “感恩教育”、“封建残渣”和“煽情式表演”、 “教育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核心概念解说,要包含其性质 不要将“跪拜礼”意思表述与定性隔离 3.对概念或现象定性需要说明理由 4. 需要重视“思路要求3” 5.论述要照应到表态中的关键词 6.其他考虑的角度:跪拜礼与尊严,小组讨论整理,1.对手质疑的合理性与错误 2.本组理由和质疑需要修正的地方 3.听取其他小组发言所得,课外作业,作业:根据“合作探究”形成的成果,独立完成一篇批判性思维写作。 要求:你对【材料链接】中争议的事件怎么看?将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题目自拟。 具体方法: 1.将你的表态作为中心论点。 2.结合话题关键词的解说,运用引证法来阐述理由,对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