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五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型题。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和(或)组织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概念与共同特点。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概述。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Tag内容描述:<p>1、五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 A、B、C 、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 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 1 题 正常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肝 B、脾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标准答案: C 您的答案: 第 2 题 下列有关血细胞功能的叙述,哪一项不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成熟红细胞有结合与输送 O2 和 CO2 的功能 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吞噬、杀灭侵入体内的细菌的功能 C、淋巴细胞经。</p><p>2、儿科护理 .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王明环 新乡卫生学校 . 目 录 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概述 1 1 1 1 2 2 2 2 3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 3 3 3 4 4 4 4 .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儿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医护 合作性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难点 小儿血液特点和变化规律、小儿贫血的判断标准、 分度及分类; . 第一节 小儿造血与血液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脾造血期 骨髓造血。</p><p>3、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病系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 血器官的疾病。 1.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 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多能祖细胞多能祖细胞 淋巴祖细胞淋巴祖细胞 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 原红细胞、巨核细胞原红细胞、巨核细胞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在骨髓中成。</p><p>4、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第第5 5版)版) 主编:崔主编:崔 焱焱 赵秀芳赵秀芳 (四川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护理学院)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 Disorders 目目 录录 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 概述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出血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血友病 1 2 3。</p><p>5、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程蕾 教学目标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 要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掌握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 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与依据 一、概述 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 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 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 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 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p><p>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第十一章 老年期常见内分泌 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目的要求 n掌握:老年期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 护理评估,老年糖尿病、痛风和骨质硫松症 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老年糖尿病、痛风 和骨质硫松症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n熟悉:老年期内分泌代谢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老年糖尿病、痛风和骨质硫松症定义、病 因与发病机制 n了解:老年糖尿病、痛风和骨质硫松症诊断 要点 一、概述 n(一)老年期内分泌代谢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n1下丘脑 局部血供减少、重量减轻、结缔组织 增生和细胞形态。</p><p>7、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研室 重点 1 血细胞来源、人体主要造血器官、血细胞组 成及主要生理功能 2 血液病概念、分类及常见症状 3 贫血的常见原因、贫血的护理评估、护理诊 断及护理措施 4 出血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诊 断及护理措施 5 感染的常见原因、感染的护理评估、护理诊 断及护理措施 定义: 血液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 器官的疾病。 血液病 共同特点 外周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出凝血机制的障碍 骨髓、脾、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以 及其功能异常 血液病 正。</p><p>8、LOGO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v 学习目标 v 1、掌握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弥散 v 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v 2、理解上述疾病的病因、治疗要点;造血干细胞移植、骨 髓穿刺术的配合与护理。 v 3、了解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www.themegallery.com Company Logo LOGO 第一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www.themegallery.com 一、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脾、胸腺、肝、淋巴结及分散在。</p><p>9、小儿造血特点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 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早期)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 6月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中 期)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 后的主要造血部位(胎儿后 期)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 是截然分割的。 胚 胎 期 造 血 生后造血 1.1.骨髓造血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 种血细胞。种血细胞。 骨髓分为骨髓分为 红骨髓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骨髓潜在的造血能 力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儿童。</p><p>10、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程蕾 教学目标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 要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掌握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 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与依据 一、概述 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 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 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 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 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p><p>11、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第第5 5版)版) 主编:崔主编:崔 焱焱 赵秀芳赵秀芳 (四川大学护理学院)(四川大学护理学院)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 Disorders 目目 录录 儿童造血及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 概述概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出血性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血友病 1 2 3。</p><p>12、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l 第六节 淋巴瘤 一、概论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的 恶性肿瘤 分为两大类: l1、霍奇金病 (HD)见于青年 l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见于各年龄组 发病情况 l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男多于女 l以20-40岁为多见,约占50 l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 l城市高于农村 l淋巴瘤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1113位 。 l二、病因学 l 病因尚未阐明 l1、病毒感染:疱疹型DNA病毒、C型逆转录病毒 。EB病毒等。 l2、免疫抑制: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免疫缺 陷及获得免疫。</p><p>13、儿科护理学,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白宇霞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目 录,学习目标,掌握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儿童贫血的分度和分类方法以及上述疾病的病因、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了解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以及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常见血液系统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一、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胚胎期造血 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骨髓外造血 当机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查外周血可见。</p><p>14、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教学目标,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掌握贫血、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与依据,2,一、概述,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3,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p><p>15、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熟悉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掌握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与依据,一、概述,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造血器官和组织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如出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返回,血细胞。</p><p>16、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一、造血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和(或)组织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一)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和组织 骨髓、肝脾 淋巴结及淋巴组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一)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 概念: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起始细胞。 特点: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 增殖能力,又称多能干细胞。 HSC的分化及增殖 HSC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 HSC分化与增殖调控的主要因素。</p><p>17、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概述,一、造血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和(或)组织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的生理功能,(一)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和组织 骨髓、肝脾 淋巴结及淋巴组织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一)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 概念: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起始细胞。 特点: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 增殖能力,又称多能干细胞。 HSC的分化及增殖 HSC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血 HSC分化与增殖调控的主要因素,造血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