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_第1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_第2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_第3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_第4页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练习题 在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是黑土和沼泽土,但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黑 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阅读上述材料,完成 12 题。 1关于黑土地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地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很大的原因是( ) 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降水较少,但洼 地积水 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 B C D 3下列“东北平原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对我 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几年来,存在着农产品难卖、积压严重的现象,影响 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良性发展,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据此,完成 45 题。 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 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玉米 C棉花、水稻 D高粱、亚麻 5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人口密度较小 B雨热同期 C土壤肥沃、耕地辽阔 D粮食复种指数高 读甲、乙两区域图(图 16-1-4),回答 67 题。 图 16-1-4 6.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光照 7.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8.开心果耐旱怕涝。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这种 现象表明 A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B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优质农产品 C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下的有效手段 D农业生产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图 16-1-3 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 910 题. 9.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地广人稀 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A B C D 10.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劳动力充足 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大 复种指数高 交通运输便利 A B C D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 1 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 1112 题。 图 1 1.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1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 B C D 13.右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 1980-2010 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 区是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14-15 题。 14“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3 15“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技 D水力资源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 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 此完成 1617 题。 16.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7.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011 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 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 1819 题。 18该地普通脐橙滞销的主要原因有 品种退化 产量过大 品质较差 销售渠道不畅 A B C D 19为提高该地脐橙种植业的整体竞争力,亟需 A提高产量 B改善运输条件 C推广良种 D扩大销售渠道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 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 连续增长。据此完成 2022 题。 20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1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成都平原 22.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 下图中甲地出产的小枣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为优质红枣品种。 据此完成 2325 题。 23.甲地因地制宜种植该品种枣树,主要是因为其 A耐旱 B耐涝 C抗病虫害 D占耕地少 24.对甲地枣树生长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洪涝 C台风 D冻害 25.甲地小枣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A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 D绿洲广布,土壤肥沃 图 5 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 5,完成 2628 题。 26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28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 29-30 题。 29.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30.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 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 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 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 2.2 元 /kg,降到现在的 1.6 元/kg,降幅近 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 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材料三 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 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哪些? 5 (2)作为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与其他商品粮基地比较,其突出的优势有哪些? (3)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4)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5)由于价格下跌,产品滞销,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受打击,纷纷减产或转产,我国东北大 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6)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 分析材料三图示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2.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 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材料一: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图和三江平原沼泽地分布变化图 材料二: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 1000 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 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 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 50 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 200 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 7 达赣东北的越冬池,第二年春季只有 50 余只返回繁殖地。材料三:韩国的部分气象资料 (1)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是_高,冬季_,害虫 (虫卵)不易越冬;夏季_,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6 分) (2)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最主要原因是_;根据材料三, 可知表中所代表的灾害性天气是_,其主要动力是来自_。 (3)分析材料二,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找出导致数量减少的两个可能原因, 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对策。(8 分) (4)材料一显示,上世纪 50 年代到本世纪初,三江平原的沼泽大面积萎缩,给环境和社 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请为当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8 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 年 2 月 1 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 。本次文件一共提 出了 28 点措施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2008 年,我国夏粮生产已实现连续 5 年增产,单产也创历史新高,切实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其中,商品粮基地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材料二: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图 16-1-6)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_、_。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 _ _. 3)简述甲基地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 是_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 _ _ _。 (5)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34.根据我省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