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2人工固氮技术 合成氨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课件+试题)(全册打包22套)新人教版选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课件+试题)(全册打包22套)新人教版选修2.zip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4.2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4.2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学品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4.1化肥和农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4.1化肥和农药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2金属材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2金属材料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无机非金属材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3.1无机非金属材料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3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3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2海水的综合利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2海水的综合利用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1获取洁净的水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1获取洁净的水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3纯碱的生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3纯碱的生产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2人工固氮技术 合成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2人工固氮技术 合成氨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点击预览)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1.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2.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5886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8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4-23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创新 立异 设计 学年 高中化学 课件 试题 打包 22 新人 选修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课件+试题)(全册打包22套)新人教版选修2,创新,立异,设计,学年,高中化学,课件,试题,打包,22,新人,选修
内容简介:
1 课题 2 人工固氮技术 合成氨 (时间: 30分钟 ) 考查点一 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1 合成氨工业中控制的反应条件应 ( )。 A 温度越高越好 B 压强越大越好 C 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越高越好 D 所选的催化剂活性越大越好 解析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 3H2(g) 2g) H 92.4 kJ 1,似乎压强越大就越有利于平衡向 合成氨的方向移 动,温度越 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就越短,易错选 。实际上在合成氨的工业生产中, 压强不能太大,否则能耗太高,并且对设备的要求高。而根据化学平衡移动 原理,此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温度太低,则催化剂 的催化活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反应速率太慢;为解决上述矛盾,一般选择使 催化剂活性最大时的温度。 答案 D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合成氨的生产效率,科研中具有开发价值的是 ( )。 A 研制高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B 寻求 C 研制低温下活性较大的催化剂 D 研制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 料建造合成塔 解析 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答案 C 3 下列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氨气占 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 很低 B 由于氨易液化, 2在实际生产中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 2 率很高 C 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 500 ,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 D 我国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 10 30 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 大 解析 虽然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中 5%,但由于原料气 以生产 此 A 项不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为 500 ,一是为了使反应速率不至于很低,二是 为了使催化剂活性最大,因此 大压强有利于 压强越大,需要的动力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越高,我国的 合成氨厂一般采 用 110 7 3 107 这并不是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 性最大,因此 答案 B 4 下列关于合成氨工业的叙述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 A 使用 铁触媒,使平衡向生成 B 高压比常压条件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 500 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合成氨时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解析 合成氨的反应特点之一: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当其他条件 不变时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高压将有利于氨的 合成,选项 答案 B 5合成氨时既要使氨的产率增大,又要使反应速率加快,可采取的办法是 ( )。 减压 加压 升温 降温 及时从平衡混合气中分离出 补充 2 加催化剂 减小 2的量 A B C D 解析 合成氨反应 N2(g) 3H2(g)高温、高压 催化剂 2g) H0 的特点为:正反应放热且气体体积减小。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加快,应选 C。 3 答案 C 6合成 2可由煤与 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 CO(g) (g) H2(g) H0。欲提高 化率可采用的方法 可能有: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使用催化剂 增大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 A B C D 解析 该可逆反应的特点为: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改变。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可选出答案。 答案 C 7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 (有少量 进入合成塔之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 () 溶液来吸收 反应为 u( u(正反应为放热反 应 )。 (1)必须除去 _。 (2)醋酸二氨合铜 () 溶液吸收原料气中 适宜条件是 _。 (3)吸收 的醋酸铜 () 氨溶液经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 能力而循环使用,其再生的条件是 _。 解析 合成氨流程中的除杂,是为了除去能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在合成 氨的过程中必须除去 为 使催化剂中毒。从吸收 化学方程式可得:吸收 反应是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因此为了使 最大可能被吸收,应采取高压、低温的办法使平衡正向移动。要使醋酸二氨合铜 () 溶液再生,即使平衡逆向移动,故必须采取低压、高温的办法。 答案 (1)防止 催化剂中毒 (2)高压、低温并于醋酸二氨合铜 () 溶液中加入较浓氨水 (3)低压、高温 考查点二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及反应原理 8对于可逆反应 N2(g) 3(g)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一定相等 B达到平衡后加入氨气,重新达到平衡时,氨气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大 C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加快了吸热反应的速率,降低了放热反应的速率,所以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可以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这是因为加快了正反应的速率,而减慢了逆反应的速率 解析 本题往往错选 C、 D,原因是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因认 4 识不清;对使用催化剂可缩短到达平衡所用时间的原因认识不清;正确选项为 B。 答案 B 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 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g), 673 K、 30 n( n(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点 B点 C点 d(和点 e(处 n(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 773 n(上图中 解析 选项 A,在 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在减小,正反应速率在 降低,故 项 未达到化学平衡;选项 C 中, n(变,故 项 于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时 n(题图中 答案 D 10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 1918 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将氢气和氮气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有关数据为: 项目 2 始时 5 1 3 1 0 2 2 1 (1)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 (在 2 的反应速率 v( _。若此时已达平衡,则可求得平衡常数为 _。 (2)下图表示合成 在下列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段中,化学平衡常数最大的一段时间是 _。 5 若 说明合成 “ 大于 ”或 “ 小于 ”) 。 解析 (1)根据合成氨反应 3H2(g) (g)和表中数据,计算得 v( 1.5 1s 1,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 n( 2 1, n( 2 1, n( 2 1,即可求出平衡常数为 (2)由图可知,从 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左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从 衡不移动,平衡常数相等;从 反应速率减少,而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少,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化学平衡常数最大的一段是 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故正向是放热反应 H0。 答案 (1)1.5 1s 1 2) 小于 11 氨是重要的氮肥,是产量较大的化工产品之一。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称为哈伯法,是德国人哈伯在 1905 年发明的,其合成原理为: N2(g) 3H2(g) 2g) H 92.4 kJ 1 他因此获得了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试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工业中采取的下列措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_。 A 采用较高压强 (20 50 B 采用 500 的高温 C 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 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剩余 2循环到合成塔 中,并补充 2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的简易装置,简述检验有氨气生成的方法: _。 6 (3)在 298 10 2和 30 2通入合成塔中,放出的热量小于 924 因是 _ _。 (4)1998年希腊亚里斯多德大学的 用高质子导电性 的 能 传递 H ),实现了高温、常压下高转化率的电化学合成氨。其 实验装置如下图,则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 解析 (1)勒夏特列原理只解释平衡移动问题。 (2)根据氨 的性质进行检验。 (3) 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4)根据合成氨反应中的氧化剂、电解池中阴极反 应特点及电解质成分进行分析。 答案 (1)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处,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有氨气生成 (3)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10 2与 30 2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 热量小于 1092.4 924 4)6H 6e =22 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 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 0.5 .5 t 、 p 全反应生成一氧 7 化碳和氢气 (合成气 ), 吸收了 a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 (2)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 体中及时分离出来 ,并将分离出氨后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补充氮气 和氢气。请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_。 (3)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 75%时,以 0 7 _(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 (4)已知尿素的结构简式为 ,请写出两种含有碳氧双键的尿素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 _。 解析 (1)0.5 a 1 a 量,热化学方程式为 g) g)=CO(g) 3H2(g) H 2a kJ 1。 (2)采用循环操作有利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提高转化率;减少 (3)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求转化关系 132V( 0 7 L75%2 0 7 L。 (4)可先写出 结构,再与其余基团连接。可写出异构体 和 C 。 答案 (1)g) g) =t p g) 3H2(g) H 2a 1 (2)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减小氨气的浓度、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0 7 (4) N C O 考查点三 实验室合成氨 8 13如图所示 “ 合成氨 ” 的演示实验 (夹持仪器均已省略 )。在 22,另一侧用 和溶液 反应制取 2混合后通过还原铁粉来合成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试液中,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产生了氨气。 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次实验,得到了如下信息: 信息一: = = 2= 2 = 23息二:查阅资料,不同体积比的 酚酞试液变红所需要的时间如下: 2的体积比 51 31 11 13 15 酚酞变红色所需时间 / 9 7 8 6 7 3 4 9 10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_。 (2) 铁 粉 撒 在 石 棉 绒 上 的 目 的 是 _ _。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中即使酚酞变红也不能说明 2反应合成了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_。 请你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你的理由 _。欲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选用下图中的 _装置连接在原装置中的 _和 _之间。 9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为尽快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现象,应该控制 2的体积 比 为 _ 比 较 适 宜 ; 但 该 装 置 还 难 以 实 现 此 目 的 , 原 因 是_。 (5)实验过程中通入试管 _。 解析 (1)根据 热,说明右侧管反应制取 侧管反应制取 (2)铁粉撒在石棉绒上的目的是增大与混合气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催化效率,增大反应速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课件+试题)(全册打包22套)新人教版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5886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