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5.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1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1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3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2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41143.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22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5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内容简介: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目标展示定方向课程标准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做出的努力。 2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问题导引1.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和意义。(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形势,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及各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历史解释)3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成就。(家国情怀)4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和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5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历史时空基础必备探新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过程(1)召开新政协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北平_开幕。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几个重要文件。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毛泽东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临时宪法_的作用。(3)开国大典: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正式成立。2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_帝国主义_、封建主义和_官僚资本主义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_新民主主义_向_社会主义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思考: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尊礼炮吗?为什么连放28响吗?提示:54代表当时已知的我国54个民族。28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到1949年革命胜利,历时28年。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面临困难1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2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3新中国面临完成新解放区的_土地改革_,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_侵朝战争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二)巩固措施1土地改革(1)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过程1950 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_。到1952 年底,全国除一部分_少数民族_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3)意义:农民从_封建土地制度_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_工业化_扫除了障碍。2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1)背景: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措施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银元之战_”和“_米棉之战_”。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3)意义到_1950_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3抗美援朝(1)背景_1950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朝鲜政府要求。(2)经过1950 年10 月, 应朝鲜政府要求,以_彭德怀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_1953_年7 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_国际地位_。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_民族凝聚力_,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概念阐释】(历史解释)1三八线: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美、苏占领区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三、开创_独立自主_的_和平_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按照“_一边倒_”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0 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 中国按照“_另起炉灶_”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同时,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953 年12 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首次提出用5项原则解决中印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1954年6 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3参加日内瓦会议(1)_1954_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会议。(2)_印度支那_问题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4万隆会议:1955 年4 月,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_西方殖民国家_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提出并坚持“_求同存异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5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_英国_、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概念阐释】(历史解释)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是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外交”“跪拜外交”而言;和平外交是相对于西方的武力外交、霸权主义外交而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3“求同存异”:“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4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二战前为法国的殖民地。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把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二战结束后,印度支那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人民开展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1953 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_社会主义工业化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初步建立:到1956 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生产资料公有制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3)“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图示:三大改造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人民民主_原则和_社会主义_原则。(2)确立三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概念阐释】(历史解释)5国体与政体(1)国体(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如我国封建社会的国体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2)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政体由国体和国情决定。我国封建社会的政体是君主专制,近代西方的政体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史料探究释疑难主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史料一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探究1:据史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提示1: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探究2:据史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提示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在东北地区。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东北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拓展】全面认识“一五”计划(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二)中国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史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料四我们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阶层、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史料五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探究3:据史料三,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及其组织原则。提示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探究4:据史料四,归纳我国民主协商政治的作用。提示4: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地参政议政;不同团体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探究5:史料五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其根本前提是什么?提示5:依据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置自治机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前提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拓展】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随堂训练测达标1(2020德州)下表所列内容为20世纪中国某一历史事件具有的意义。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它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它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它使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覆灭c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解析据表内信息“它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a项正确;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统治覆灭的标志是“渡江战役”的胜利,b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项错误;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主要是为了筹备“新中国”的成立,d项错误。2(2020济宁)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其主要目的是(b)a消灭私有制b稳定全国物价c建立公有制d克服财政困难解析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通货膨胀的乱摊子。为稳定物价,1950年,新中国政府先后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故b项符合题意;三大改造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初期,统一财政经济是要克服财政困难,故d项不符合题意。3(2020佛山)为制定1954年宪法,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了宪法初稿,并且组织多次大讨论,其中第二次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毛泽东在当时说,能动员这么多人来参加讨论,真不容易。据此可知五四宪法(a)a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b提高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d反映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解析参与讨论五四宪法的达到一亿五千多万人,说明这部宪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讨论五四宪法人数的广泛性,没有反映该宪法的影响和意义,排除b、c两项;材料没有反映五四宪法的内容,无法体现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排除d项。4“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c)a促进朝鲜统一b提升中国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29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22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