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课件(完整版)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课件(完整版)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课件(完整版)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课件(完整版)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PPT课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绪论隋与初唐文学盛唐诗歌李白杜甫中唐诗歌古文运动元白诗派晚唐诗文唐代散文唐代的小说与说唱文学唐五代词唐代文学发展概述第一节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第二节 唐代文学的发展线索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社会的统一。短暂的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代社会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唐代针实行一系列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商业城市也日益繁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和繁荣。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

2、想文化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隋唐五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唐代士人的特质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其他因素1.经济2.政治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经济文化的新格局(一)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二)北方

3、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三)开放的中外文化交流政治结构的新变化始于隋代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新的选拔官员的途径,在唐朝得到继承。还有许多官员通过其他途径得到选拔。唐代社会既有一定的贵族化色彩,同时对社会中下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进取精神2.治学态度 兼容并蓄 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3.生活状态 漫 游 读书山林 幕 府 贬 谪唐代士人的特质1.开明兼容的思想文化政策与频繁的文化交流2.史学与各种艺术门类的渗透发展3.儒、释、道各家思想的交融和发展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唐代的思想界较为自由活泼唐作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单一的思想统治,而是儒、道、佛并存,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特例。1.诗

4、:诗经、楚辞、两汉乐府、东汉文人五言诗、建安风骨、正始之音、两晋意境、宋齐藻绘、齐梁声律、宫体绮艳以及各种诗体的发展唐诗2.文: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汉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魏晋南北朝骈文唐代的文3.赋:骚体赋、新体赋、抒情小赋、骈赋唐代律赋4.小说:(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唐传奇唐以前文学自身的发展唐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诗歌 散文 唐传奇 词 其他文体:讲经文(俗讲)、变文、律赋等唐 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创作古体、近体都得到长足发展,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

5、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 初唐: 唐初,齐梁诗风统治诗坛,唐太宗、虞世南、上官仪等; 初唐四杰; 沈佺期与宋之问; 陈子昂与张若虚 盛唐 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双子星座:李白与杜甫 中唐:大历诗风; 两大诗派: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等); 其他诗人:柳宗元、刘禹锡等;晚唐:小李杜; 苦吟诗人 ; 其他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温庭筠、韩偓等 隐逸题材与淡泊诗风,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 乱离之感与讽喻实事散 文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晚

6、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千余人,作品有2万余篇。 初、盛唐:骈文占统治地位 中唐:古文运动 晚唐:古文衰落,骈文复兴 晚唐小品文极具特色古文运动中唐时期散文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 “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唐传奇初、盛唐:发轫期,受六朝志怪小说影响中唐

7、:兴盛期,名家名作众多晚唐:由盛而衰期,出现许多传奇集唐传奇作家作品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词 民间词:敦煌曲子词 文人词:中唐出现,晚唐五代继续发展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隋代文学一、隋代文学的作家1、北齐、北周旧臣(北朝诗风的代表):薛道衡、卢思道、杨素;2、梁、陈入隋的文人(将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江总、许善心、

8、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二、代表作家1、薛道衡2、卢思道3、杨素4、杨广杨素:隋代的开国重臣,豪杰式的人物。作品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卢思道他的作品体现了北方人重“气质”的特色。从军行,七言歌行。薛道衡作品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特点。渡北河,咏怀诗,慷慨有力;昔昔盐,以富丽精巧见长,抒情委婉细致。隋朝文坛,呈现出明显的南北文化和而不同的过渡性质。初唐诗坛第一节 唐初诗坛第二节 王绩与初唐四杰第三节 沈佺期与宋之问 第四节 陈子昂第五节 张若虚与刘希夷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体式: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五言、七言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令词、慢词曲:令曲、套数五言古

9、体:五字一句,两句一用韵,可骈可散,篇幅长短不受限制,可长可短,短可四句,长可千言;七言古体:七言或以七言为主,间用杂言的古体诗。又称为“歌行体”。律诗律诗,篇有定句,共8句;句有定字,而且平仄、用韵、对仗等有严格的规定,还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绝句绝,就是断句、截句的意思,一人作四句诗,无人续作,称“绝句”,尚含蓄,语断而意不绝。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有叫做韵脚。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是平声,仄是上声、去声、入声。平仄在诗词中的交错: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0、。唐初诗坛一、齐梁诗风统治的唐初诗坛 典雅、庄重、呆板、堆砌二、代表作家1、唐太宗2、宫廷诗的继承者虞世南3、绮错婉媚的上官体4、其他唐初诗人初唐文坛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友”;中宗时的宋之问、沈佺期。宫廷诗人的创作,对唐朝律诗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继而增之以“双声对”、“叠韵对”等,把原来仅限于词义的对偶扩大到字音和句法的对偶,表现出将声律和对偶紧密结合的新努力。作品注重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同时追求声辞之美,“绮错婉媚”,成为人们模仿取法的一种新的诗体,时人谓之“上官体”。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鹊飞山月曙

11、,蝉噪野风秋。杜审言及台阁体存诗主要是五言律诗。他的诗,句律精严而笔力雄健。杜审言、李嶠、苏味道、崔融,称“文章四友”,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台阁体”,这些诗大多合律,且十分讲究修辞技巧,在五言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莺,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王绩与初唐四杰一、王绩二、初唐四杰1、生平思想2、创作成就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卢照邻幽忧子集骆宾王骆宾王文集王勃王子安集杨炯盈川集四杰的生平遭际与文学主张 四杰都才高、早慧、位卑,遭遇坎坷,而结局悲惨,他们慷慨有志,而报国无门,使创作更贴近现实,更多牢骚之气、愤懑之情。

12、四杰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决心革除其弊,追求“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新文风。四杰的创作成就 1.四杰诗的内容,题材丰富,对唐诗繁荣与发展有开拓之功。 2.虽未洗尽南朝习气,但对诗的内容和形式作了可贵的革新尝试 3.给沈、宋、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们得以把唐诗发展到全新阶段。 王勃滕王阁序骆宾王在狱咏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秋出塞杨炯巫峡、西陵峡、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沈佺期与宋之问一、生平遭际1、沈佺期2、宋之问二、文学成就二人之诗,就内容来说,无甚可取,“应制”诗占了很大部分。沈、宋使律诗成型,自沈宋之后,近体和古体壁垒分明。沈宋在诗律

13、上的贡献,在于从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陈子昂一、生平遭际二、文学主张三、创作成就生平字伯玉,活动年代主要在武则天时期。世代富豪,少任侠,性情豪迈。 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出兵契丹,相处不合,后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文学主张 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文风,为唐代诗文革新指明正确方向,为确立盛唐之音起到重要作用。

14、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倡导“风骨”、“兴寄”,为唐代诗文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创作成就陈子昂实践自己的创作主张,诗文都呈现新面貌。就诗而言,感慨社会人生的抒怀言志之作多。其代表作是感遇三十八首和登幽州台歌 ,内容广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就文而言,他所写古文颇多,尤其是对策、奏疏等应用文体,文风朴实畅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楚辞远游 张若虚与刘希夷一、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二、刘希夷和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作品颇多赏春、惜春之作。代表作代悲白头翁。诗中的情思并不限于女子的自叹自怜,而包含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

15、。在青春易逝的伤感中透露对大自然永恒生命力的向往。艺术:明快轻盈的七言歌行体春江花月夜:对宇宙、春天、美好人生的热情礼赞。诗歌提供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无限遐想。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初唐诗坛的成就陈子昂以风骨取胜,而刘希夷、张若虚又益之以情韵。意味着诗坛对建安以来以至南北朝时期艺术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发展。唐诗高潮正是这一过程水到渠成的结果。盛唐诗坛第一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节 盛唐边塞诗派第三节 李白第四节 杜甫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 (一)山水诗(二)田园诗(三)山水田园诗(四)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田园诗是描绘农村风光,歌咏

16、田园生活的一种诗体,其内容往往表现农村的生活、农夫、农耕,充满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平静生活的热爱。山水诗是描绘山水名胜、歌颂自然风光的一种诗体,往往与行旅联系在一起。诗人往往把自己的理想生活和山水景物结合起来描写,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诗。它以田园隐逸的淡泊情怀和眼光,观察和描绘山水,因此山水往往取清淡柔美的一面,清淡之景物和此种景物在观赏者心中引发出的恬淡闲静的感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山水田园诗派是指盛唐时期一批将陶渊明发掘的田园隐逸题材和谢灵运首创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以绘山水景致、摄田园风光、写隐逸生活、发闲情逸致而擅名的诗人。 (一)王维1、生平遭际2、创作特

17、色(二)孟浩然1、生平遭际2、王孟对比(三)其他作家 裴迪、储光羲、刘眘(shen)虚、张子容、常建等二、代表作家王维诗歌的创作特色玄妙空灵、清淡悠远的禅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很自然地融入禅法,运用直觉 +感应+联想+顿悟+暗示等手段来营构自然+清幽+静谧+肃穆的诗境。诗中有画 A、经营结构之美 B、线条的运用 C、光色映衬之美 音声律动之美有声画冲淡之别 王维的冲淡,高雅清秀,空灵闲寂,偶见纤浓之美;孟浩然的冲淡,淳朴清旷,平静悠远,时有古拙之态。王诗时见彩绘;孟诗往往白描。王诗脱俗入雅;孟诗入俗致雅。心境之分:有我与无我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以物观物的,他能够在诗中很自由地表达禅的意境,最终使

18、诗歌能达到“思与境偕”的空灵境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尽管写得很美,自然超妙,但时时流露一股压抑不平之气,更偏重主观感情的抒发,于静景中寄寓躁动不安的情绪。因此,孟浩然于山水自然中寄托个性,转移志向,施展才气;王维于山水自然中泯灭个性,消尽意气。 王孟对比手法不同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写的是他耳闻目见的景物,在构思和结构上常用叙述的笔调,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喜用白描手法,重在写意,他无意于对景物细部作过多精细的描摹刻画,只是从整体气势上去把握意象,如水墨写意般地,寥寥几笔,足以抒发他胸中的冲淡壮逸之气。所以孟浩然注重诗法、句法、字法。而王维更偏爱画法、禅法,他的诗往往熔诗歌、绘画、音乐、禅理于一炉

19、,构成独到的意境。 第二节 盛唐边塞诗派一、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一)边塞诗: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要题材的诗。(二)盛唐边塞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故亦称高岑诗派。是主要从事边塞诗歌创作的一派诗人。他们诗的内容上大都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抒写了立功塞外的英雄壮志,歌颂前方将士不畏艰苦抗敌御侮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揭露了军中爱国士卒与腐败将军之间的矛盾,表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一些不正义战争也表达了不满。或有清刚劲健之风,或具慷慨奇伟之美。二、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引起人们对边塞生活的逐渐关注。 (二)从军出塞还是

20、知识分子出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诗人体验边塞生活提供了机会。 (三)盛唐边塞诗是对前代边塞诗歌的继承和发扬。 三、盛唐边塞诗的特点与美学风格(一)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二)美学风格 阳刚之美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表现在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

21、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包括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这两个方面在对立统一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四、代表作家与作品(一)高适1、生平遭际2、创作特色(二)岑参1、生平遭际2、高岑对比(三)王昌龄1、生平遭际2、创作特色(四)其他作家 王翰、崔颢、李颀、祖咏、王之涣、陶翰等高适诗歌的创作特色现实主义。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高诗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常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意象色

22、彩鲜明而又简洁,作品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高岑对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艺术风格上,高诗以现实主义为特征,立意精警,雄厚浑朴,慷慨悲壮,骨气琅然。岑诗以浪漫主义为标志,想象丰赡,色彩瑰丽,激情奔放,气势雄伟。表现手法上,高诗叙议结合,语从心出,笔势豪健。岑诗长于描写,辄以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摹绘景物,寄寓感情,渲染气氛。诗歌形式上,两人皆以七言歌行见长。高适的五古,浑成古质,直追汉魏;岑诗体式丰富,五律、绝句多佳作,五古清新奇逸,善吸取六朝民歌和新体诗的成就。王昌龄诗歌的创作特色内容上,王昌龄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一是歌唱边塞征戍者的战斗豪情和乡思离愁;一是从不同角度描

23、写女子生活。形式上,王昌龄擅长于用乐府旧题和易于入乐的七绝。王昌龄对七言绝句用力最专,具有极深的工力和高超的造诣: A、往往发端奇警,骤响易彻。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和富于启发性的刹那间的感触 ,准确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常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或外界事物的触动,细致刻画出人物感情复杂矛盾的变化过程。B、善于概括和想象,运用比兴、烘托、含蓄、婉曲等传统手法,把丰富的意蕴熔铸在短小的形式之中,“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C、语言清新圆润,情味蕴藉深厚,音调悠扬宛转,姿致美丽,格调天然。第三节 李白一、李白的生平二、李白的思想和人格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李白的地位和影响李白

24、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关于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是一个谜。李白五岁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蜀中时期(705-724)(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和一入长安时期(725742)(三)长安供奉翰林时期(742744)(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五)安史之乱时期(755一762)李白的思想和人格 李白一生很复杂,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他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十分复杂,但主要受儒道思想影响。一方面接受儒家“兼

25、济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因此积极入世是他思想的主流,他喜言王霸之道,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但另一方面受道教影响,求仙访道,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功名富贵,追求个性解放。同时也受纵横家和任侠思想的影响,喜欢行侠仗义,具有“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的精神,所以他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他的人生观中也有消极因素,如及时行乐等。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这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最杰出的代表。他那追求理想的坚定执著、英雄失志的愤激不平、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爱好自由的叛逆个性

26、,体现了整个时代的宏放气魄和雄伟力量。他的诗所表现出的春风得意的蓬勃朝气,热情奔放的青春旋律,以及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气势浩瀚、变幻莫测,又兴象玲珑、自然天成的意境,充满了美不胜收的无穷魅力,成为后人追摹难及的典范。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表达了济世救民的抱负和“功成身退”的理想(二)揭露了封建邪恶势力的黑暗,表达了对邪恶的憎恶,对人民的同情(三)抒写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秩序的轻蔑以及理想被压抑的苦闷与悲愤(四)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在山水景物中寄寓了自己的精神个性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浪漫主义精神 1、浓郁的主观色彩2、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奇特的比

27、喻,创造出不平凡的、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具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先声夺人的力量3、跳跃式结构4、浪漫主义常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二)悲怆幽愤的格调 (三)豪放飘逸的风格 (四)清新自然的语言(五)体裁多样,尤以乐府、歌行、绝句为佳第四节 杜甫一、杜甫的生平二、杜甫的思想三、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四、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杜甫的地位和影响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先祖杜预人称“杜武库”,祖父杜审言乃“文章四友”之一。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二)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三

28、)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四)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杜甫的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忧国忧民。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使诗歌深入地走向现实生活,走向人民。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深刻而大胆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表现广大人民深受战乱和各种不合理制度剥削压迫的痛苦。(二)广泛而深刻地揭

29、露统治阶级的罪行和社会丑恶现实,抒发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诗史”艺术(二)叙事艺术 (三)风格多样(四)语言精练(五)众体皆备,众体皆佳,既工近体又工古体,尤以律诗特别是七律为佳杜诗的“诗史”艺术 1、杜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他诗中都有反映,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 2、杜诗提供了比历史事件更为广阔、具体、生动的生活画面。 3、杜诗叙事抒情都可以体现诗史性质。杜诗的叙事艺术 1、杜诗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节描写,从概括描写走向具体事件的片断描写,少夸张感,多真实感 2、杜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及警策凝炼

30、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3、杜诗善于寓主观论断于客观叙事之中杜诗的风格1、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归之于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既指语意的停顿挫折,亦即间歇转折,又指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抗坠、旋律的跌宕有致。其艺术构成为: 深沉的情感,浓厚的忧郁; 悲剧美的境界; 紧密而凝重的意象组合; 善于综合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艺术表现手法,把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之中2、萧散自然:从容优雅,令人神往 情趣闲适 境界宁秀 景物细腻3、婉转流丽4、清新俊逸杜诗的语言特

31、色 杜诗语言极具精炼性,主要表现在:1、高度“概括”和“集中”。2、用字“准确”。3、字句变化多样。4、善于用典,如盐着水,不露痕迹,同时又善于吸收口语和方言入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五章 中唐诗坛第一节 大历诗坛第二节 韩孟诗派第三节 元白诗派第四节 其他诗人第一节 大历诗坛一、大历诗风的两大诗人群体1、韦应物和刘长卿2 、“大历十才子”二、大历诗风的创作特色1、词语色彩2、意象类型:象征性意象和描述性意象三、顾况与李益1、顾况诗歌的俗与奇2、李益边塞诗第二节 韩孟诗

32、派一、韩孟诗派的形成二、韩孟诗派主张1、“不平则鸣”说2、“笔补造化”说 3、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三、代表作家1、韩愈2、孟郊3、李贺韩愈诗歌的创作特色(1)新颖奇崛的艺术境界 韩诗的总特色是“奇”。从意境、结构到语言技巧,都力避陈俗,而奇境则为主要目标。他以超群绝伦的想象力和雄伟豪壮的精神气魄创造诗境,奇突精警,光怪陆离。(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韩愈的以文为诗,就是用他所提倡的古文写法作诗,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结构、句式、虚词,或把散文的议论、铺叙等手法带进诗中。(3)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韩愈的小诗有“妥帖”即意到笔随、文从字顺的一面,状物写景极为准确、精细,但其诗主要还是追求奇峭、戏健、险

33、怪乃至拗折。有时过分追求用怪字僻语、险韵拗调,把诗歌变成逞才炫博的手段,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孟郊的创作特色(1)“寒”。有“郊寒岛瘦”之称。所谓“寒”,不仅是因为他在诗中较多地描写了自己以及其他不幸者的穷苦生活,更重要的是倾吐了一个不合于世的正直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痛苦认识和孤寂感受。(2)“奇”。首先表现在造境别开生面,思新意奇,但又不脱离生活实际感受;其次,孟郊善于精思巧炼,以奇语奇句创造奇境;再次,最喜写幽僻、清冷、苦涩之意象;第四,还创造了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第五,他致力于写古诗,以短篇五古最多。 李贺的创作特色(1)神奇的想象、飞动的形象、绚丽的境界。(2)结构上兔起鹘落。

34、 (3)语言技巧上具有刻意锤炼,奇诡清丽的特点。喜欢选用幽冷寒峭凄艳之词,创造 “幽奇光怪”、“冷极鬼极”的艺术境界,主观色彩十分浓厚,尤注意动词的锤炼。 (4)化盐入水的融典。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第三节 元白诗派一、新乐府运动1、新乐府2、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主张三、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1、生平思想2、创作成就四、其他诗人1、元稹2、张籍3、王建 4、李绅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主张1、主张创作要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2、强调了作家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3、重视情感的审美作用

35、4、“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说5、主张诗歌要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白居易的生平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固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其一生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即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 (2)后期即从贬江州到病终。这是诗人独善其身的时期。 白居易的创作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主要有四类:(1)讽谕诗即新乐府诗。代表作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内容上反映民众痛苦,同情人民,为民请命,揭露弊政和统治者的荒淫。特点:俗、专、固、优;缺点:浅、尽、露 、概念化、公式化。(2)感伤诗。代表

36、作长恨歌和琵琶行。 (3)闲适诗。代表作钱塘湖春行。(4)杂律诗 。代表作暮江吟。第四节 中唐其他诗人一、柳宗元1、生平思想2、创作成就二、刘禹锡1、生平思想2、创作成就第六章 晚唐诗坛第一节 小李杜第二节 苦吟诗人第三节 其他诗人第一节 小李杜一、晚唐诗风气象二、李商隐(一)生平思想(二)创作成就三、杜牧(一)生平思想(二)诗歌成就(三)文赋成就李商隐诗歌创作成就(1)题材内容 主要有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无题诗)等。(2)艺术特色 李商隐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多用典故,常捕捉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37、他的诗总给人一种解不开的感觉。他的诗意境迷离朦胧,诗脉起伏宛转,意象高低错落,诗情缠绵悱恻,格调感慨悲怨,诗语光艳绮美,内蕴太多的人生感慨、无以聊赖的情感归向和无以诉说的感情幽怨,具有以下美感: A、悲幻美 B、虚幻美 C、含蓄美 D、凄艳美 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三、杜牧(一)生平思想1.生平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后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

38、外郎,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2.思想杜牧怀有济世安民的理想和抱负,热切关注现实,继承了祖父杜佑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注重军事,写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注释了孙子,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但他生性耿直,在牛李党争的政局中,他不肯苟附一党,故一生多受排挤。在仕途受挫、壮志难酬之际,产生了一些消极感伤情绪,成为一位生活疏放的风流才子。(二)诗歌成就清人刘熙载曾道:“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杜牧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古文作家之一,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在诗歌创作

39、上,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其诗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追求一种情致高远,笔力劲拔的诗风。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众体兼长,纵横驰骋,气韵清拔、格调高峻,展现出俊爽的风格。杜牧现存五百多首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咏史怀古诗咏史诗的发展:班固咏史曹植三良诗、王粲咏史诗、阮瑀咏史左思咏史八首杜牧“咏史诗”杜牧咏史诗的特点:杜牧是最能代表晚唐咏史诗成就的诗人之一。他的咏史诗选材广泛而且富有典型性。通过对古人古事的议论,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或议论史事、或借古讽今

40、、或怀古伤今,把深沉的历史思考与炽热的内心情感融铸在一起,将抒情、写景的艺术手法融进咏史诗中,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表现出伤悼的情调。形式上,多用七绝来议论,开启了晚唐七绝论史之风气。代表作品有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登乐游原等。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过华清宫(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写景抒情诗杜牧的写景抒情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通过对景物的独特描绘,或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或宣泄

41、内心的悲慨之情,或寄寓对人生的感慨。或沉郁,或豪放,或俊爽,或含蓄。代表作品: 山行、 泊秦淮、 江南春、 遣怀 等。山 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遣 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时事政治诗杜牧处于内忧外患的晚唐,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是其诗歌的一大主题。代表作品有早雁、 郡斋独酌、河湟等。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

42、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4.女性题材诗杜牧诗歌中还有不少表现女性生活和情感,同情妇女命运的诗作。代表作品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秋夕等。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5.酬唱赠答诗杜牧交游极为广泛,与其交游者上百人,因此创作了许多酬唱赠答诗。以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宣州元处士、及第后寄长安故人等为代表。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文赋成就杜牧的散文卓然自成一家,尤喜谈兵,多针砭时事。他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坚持古文创作,议论透辟深刻,笔锋犀利劲健,风格纵横衍奥。杜牧的赋也极

43、有特色,代表作是阿房宫赋突破汉大赋和六朝骈体赋的写法。这种以议论为主的散文赋是对赋体的一次革新和解放,开宋人散文赋之先河。第二节 苦吟诗人一、苦吟诗人的创作特点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出现一批以苦吟的创作态度作“清新奇僻”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而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形成了一种新的风尚,但诗境狭窄,往往有名句而无名篇。 二、代表作家1、贾岛2、姚合第三节 晚唐其他诗人一、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等人的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二、温庭筠、韩偓等人的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三、郑谷、韦庄、罗隐等诗人的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四、杜荀鹤、聂夷中等诗人的现

44、实主义第七章 唐代的文第一节 初、盛唐的文一、骈文的统治地位二、陈子昂、萧颖士、梁肃、柳冕等人倡导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二节 中唐的古文运动 一、古文运动二、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创作成就第三节 晚唐的文一、古文衰落二、骈文复兴三、晚唐小品文第八章 唐传奇、俗讲与变文第一节 唐传奇一、唐传奇的分期1、发轫期2、兴盛期3、由盛而衰期二、唐传奇的特色1、题材内容特色2、艺术手法特色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一、俗讲二、变文第九章 唐五代的词第一节 词的起源一、燕乐的兴起 二、词的起源第二节 从民间词到文人词一、民间词 二、中唐文人词第三节 晚唐五代词一、花间词1、花间集2、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3、代表作家:温庭筠与韦

45、庄等二、南唐词1、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2、代表作家:冯延巳、李璟与李煜下编 宋代文学第一章 宋代文学发展概述第一节 宋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第二节 宋代文学的发展线索第一节 宋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一、历史背景1、内忧外患的加剧 忧患意识2、民族矛盾的激化 爱国主题二、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2、文以载道说的盛行3、城市的繁荣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三、思想背景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进一步融合2、理学思想四、宋代文人的特质1、地位2、个性3、生活态度4、审美情趣第二节 宋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词 诗 文 其他文体:话本小说、南戏、说唱文学等宋词北宋:前期有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柳永等 成就最高的

46、苏轼 后期有黄庭坚、晁补之、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南渡:李清照 朱敦儒 其他词人:张元干、叶梦得、南宋四名臣、岳飞等南宋: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姜夔与史达祖、高观国 吴文英 其他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宋诗 北宋: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等 成就最高的苏轼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等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等 江湖诗派:刘克庄、戴复古等 宋末诗人:英雄群体(文天祥等)、遗民群体(谢翱、 谢枋得、林景熙、郑思肖等)、汪元量等宋文 北宋:宋初散文与复古思

47、潮:王禹偁与柳开、穆修等 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王安石等 成就最高的苏轼 南宋:政论文:岳飞、胡铨、陈亮、辛弃疾等 笔记小品:陆游、范成大、洪迈、罗大经、周密等 理学家的文论与散文:朱熹、吕祖谦、真德秀等 四六文:汪藻、孙觌 、洪适、周必大、李刘、李廷 忠、真德秀、刘克庄、文天祥等第二章 北宋前期的文学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词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诗第三节 北宋前期的文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词一、晏殊的词二、欧阳修的词三、范仲淹的词四、张先的词五、王安石的词六、柳永的词晏殊的词 晏殊生活优裕,人生道路没有太大的起伏,这也就决定了晏殊的词不可能具有太深刻的思想内容,词集为珠玉词。从内容来说,晏殊的词大体可分

48、为两类:一类为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这类词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过滤了花间词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另一类表现了他自己一些真实的人生感受,但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其中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是感叹时光易逝,宣扬及时行乐。总的说来,晏殊的词个性并不鲜明,但在当时的影响比较大,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之祖”。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欧词的主要特色有:1、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人生体验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2、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3、欧词开始向通俗化方向开拓,一些词接

49、近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吸取和借鉴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范仲淹的词 范仲淹对词境有较大开拓,开始写边塞词,代表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而沉郁苍凉的风格,则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张先的词 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并无特别之处,还是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其词的特色主要有:1、善于炼字,人称“张三影”。2、长调的运用。3、词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王安石的词 王安石词仅存首,却颇具开创性。他的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

50、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这些词的表现功能已由应歌娱人转向言志自娱,标志着词风正向诗风靠拢。 柳永的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词集乐章集。1、内容特色(1)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2)表现羁旅行役之苦。(3)描写城市风光。2、风格特色(1)雅词,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2)俗词,

51、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3、艺术特色:(1)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2)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3)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第二节 北宋前期的诗一、宋初三体1、白体2、晚唐体3、西昆体二、诗文革新运动中诗的成就1、欧阳修的诗2、梅尧臣的诗3、苏舜钦的诗4、王安石的诗欧阳修的诗 欧阳修的诗,就内容来说,各类题材都有,但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有关国计民生的作品。就艺术而言,欧阳修的诗已

52、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在这一点上,他是有意学习模仿唐代诗人韩愈。同时欧诗也学李白,主要得益于语言之清新流畅,这与欧诗特有的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结合,便形成了流丽宛转的风格。梅尧臣的诗 梅尧臣是专力作诗的文人,存诗达二千八百多首,是北宋比较早地有意识纠正西昆体诗风的诗人。他的诗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1)梅诗大部分是关于政治和民生疾苦的。 (2)在扩大诗的题材上作了新的尝试,将一些过去不入诗的事物、现象写入诗中, 使诗的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这对纠正西昆体的所谓高雅大体起了积极的作用。 (3)梅诗总的风格是平淡。这种平淡风格的取得,是与他多写琐碎题材、多表现自然淡远的意境、多运用平淡的

53、语言分不开的。这也是对西昆体华丽典雅的一种纠正。苏舜钦的诗 苏舜钦在诗歌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苏舜钦与梅臣有很多相似之处,诗歌也常写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但苏舜钦诗歌在风格上与梅尧臣都迥然不同。苏舜钦的诗歌总表现出一种豪气,直率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正如欧阳修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六一诗话)王安石的诗 王安石的诗歌以退居江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王安石主要是一位政治家,因此这一时期的诗往往与政治、社会有紧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高度关注,不仅具有强烈的现

54、实性,而且在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 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进入了后期。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称为“半山体”,对后世的影响远远大于前期诗歌。 如果说王安石早期的诗风显示了直截刻露的宋诗特征,那么其晚期诗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第三节 北宋前期的文一、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1、王禹偁的散文创作2、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潮二、诗文革新运动中文的成就1、欧阳修的文2、王安石的文3、曾巩的文欧阳修的文1、理论 欧阳修一方面

55、主张道胜文至,承认“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文章之“道”并不仅仅局限于古圣贤之道,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列入“道”中,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行为。同时,认为文章的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对韩愈等人的奇险怪诞,主张平易。2、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正是他的理论主张的实践。他的散文内容充实,题材丰富。既有政论文,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又有叙事怀人的作品。艺术上也有鲜明的独创性,主要表现: (1)风格平易流畅。欧阳修第一次全面成功地创作出了这种没有奇字难句、文从字顺的散文,这在散文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造。 (2)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 (3)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

56、,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王安石的文 王安石的散文是欧阳修所进行的散文革新的继续,但在艺术风格上具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总的说来,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不论是长篇大论的政论性散文还是一些极具特色的短文都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曾巩的文 曾巩的散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具有平正古雅的文风。第三章 苏轼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第二节 苏轼的词第三节 苏轼的诗第四节 苏轼的文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思想一、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是

57、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著称,世称“三苏”。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岁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岁被贬惠州,岁又被贬至儋州,到岁才遇赦北年归。 二、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是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苏轼面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他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

58、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第二节 苏轼的词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由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这使得其词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因而更能表现出他的艺术个性。 四、艺术手法上,变化

59、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五、语言上,高度诗化。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大量运用流年、人生、人间、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至此,诗与词之间的那道鸿沟便基本上填

60、平了。第三节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诗题材极为广泛,涉及社会、自然、艺术、宗教以及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善于说理。一般而言,诗中言理容易流于枯燥乏味,苏说理虽多,却令人爱不释手,可读性极强,原因在于: 第一,他并不是单纯地说理,而是将情、理、事、景融合起来,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 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这种“触处生春”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他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他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 第三、苏诗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这与中国古代诗歌“惟以悲哀为主”的传统是大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