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 尚法存礼B. 尊法敬天C. 崇德重法D. 外儒内法2. 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
-
202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历 史一选择题1.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 土
-
2021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共6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
-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
语言文字运用病句修改方法指导与专题训练一病句修改方法指导一熟悉并准确辨析六大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二修改病句的方法1.梳理文段语脉通读文段,看前后语句陈述的对象,画线语句与前后文在语意语脉上的关系。弄清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文明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特点。文明的差异性
-
山东省名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
-
江西省鹰潭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创作并不是为细节而细节,细节的存在是因为细节具有提升作品品格的功能。人们也许会忘记作品的
-
湖南省长沙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四月综合自主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70分一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是理解屈原人生境界和
-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3下学期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来无数建筑物的重修碑记都以焕然一新这样的形容词来描绘重修的效果,这是有其必然的原因的。首先,在思想要求方面,古建筑从来没被
-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身着紫色开襟长衫套装的叶嘉莹在一阵掌声中从舞台一侧走出来。主办方给她准备了一张柔软厚实的靠背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主观题独立成题的预测思想政治学科2025年T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在题型上共同呈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这一模块的内容单独考查一道主观题,增加了这一模块内容考察的比例。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对于广
-
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2课时电解质溶液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以变化观念领会电离的概念,从而掌握电解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2.通过对电解质和电离概念的认识,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重新认识酸碱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2.1 简谐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认识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振动现象。2认识弹簧振子这一物理模型,理解振子的平衡位置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知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1.6 反冲现象 火箭学习目标1.知道反冲运动的原理,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2.知道火箭的原理及其应用.考点剖析一反冲1定义:如果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裂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学习目标:1.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正碰对心碰撞和斜碰非对心碰撞2.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3.会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等相互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1.3 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概念.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及其表达式,理解动量守恒条件.3.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1.11.2 动量 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知道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和动量变化量均为矢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3理解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abcd为一个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入射角为1,折射角为2,根据neq fsin 1,sin 2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器材白纸,图钉,大头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4.54.6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激光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和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认识衍射条纹的特点。2观察光的偏振现象,知道光是横波。3知道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区别,知道偏振现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4.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目标1.掌握双缝干涉测量波长的原理。2.学会安装实验器材,并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探究一实验原理与方法1实物原理如图所示,两缝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34.3 光的干涉学习目标1.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件 ,并能从光的干涉现象中说明光是一种波。2.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亮暗条纹产生的条件。3.了解薄膜干涉现象 ,并了解薄膜干涉的应用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4.2 全反射学习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理解全反射的条件,能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3了解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预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4.1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2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3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3.5 多普勒效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多普勒效应。2能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3能用多普勒效应解释有关问题。知识梳理知识点 1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或者互相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3.4 波的干涉学习目标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2.通过实验,了解波的干涉现象。3.理解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知道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4.知道波的干涉图样的特点,理解振动加强点与振动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2通过用射线解释反射折射现象,认识波动中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3知道波的衍射现象和波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识梳理一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3.2 波的描述学习目标1.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含义。2.知道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能正确区分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能从波的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3.能用图像描述横波。自主学习要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3.1 波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波能区分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2.知道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及过程3.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32.6 受迫振动共振学习目标1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的概念。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由驱动力的频率决定。3掌握发生共振的条件,了解共振的防止和利用。知识梳理知识点 1固有振动阻尼振动1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2.5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探究一实验目的1明确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3知道如何选择实验器材,能熟练地使用秒表。4会用平均值法图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2.4 单摆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2.指导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3.会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4.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2.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学习目标1理解回复力的概念和特点。2会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简谐运动中位移速度回复力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3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弹簧振子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变化规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12.2简谐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了解相位初相相位差的概念重点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掌握用公式描述简谐运动的方法难点自主预习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2.1 简谐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简谐运动的概念2.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基础梳理振动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钟摆的摆动水中浮标的上下浮动担物体行走时扁担下物体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1.6 反冲现象 火箭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反冲现象和反冲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理解反冲现象遵循的规律,熟练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点3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了解我国航天技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1.3 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1理解内力和外力的概念。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3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重点: 动量守恒定律难点: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1.11.2动量动量定理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2.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计算一维情况下的动量变化量.3.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理解动量定理及其表达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1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自主学习一实验目的掌握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1和折射角2,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4.54.6 光的衍射 光的偏振 激光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知道激光的特性,知道自然光和偏振光的区别。2.借助实例分析推理知道光是横波,通过观察得出光明显衍射的条件。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34.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学习目标1会根据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确定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思路。2能设计实验方案并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得到明显的干涉条纹。3知道两种测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4.2全反射学习目标1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2理解全反射的条件,能计算有关问题和解释相关现象。3了解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自主学习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4.1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2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3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情景导入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感觉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3.4 波的干涉学习目标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知道干涉也是波特有的现象2.会分析波的叠加,了解波的干涉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梳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13.1 波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2知道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3知道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能量和信息。重点1机械波及其产生条件。2机械波形成原因及其过程。难点1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AGE PAGE 22.5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课前预习练1单摆的周期公式是,因此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因此,测出单摆的和就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2摆线长l.用测出悬线长度l,用测出小球直径d,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PAGE PAGE 32.2简谐运动的描述识记关键语句1振幅A表示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表示振动的强弱,是标量。2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一次全振动中通过的总路程为4A3相位是描述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忽略弹簧质量 新知探究二:探究: 平衡位置 匀速不同时刻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总结: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 所在的位置典型例题:例1.B 解 析平衡位置是物体可以静止时的位置,所以应与